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7篇
无线电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白秀丽  陈鹤鸣  张凌菲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2):222002-0222002(8)
设计了一种新型轨道角动量模传输的圆环形光子晶体光纤,包层为排列有序的矩形空气孔围绕纤芯呈圆形排列,纤芯为大的空气孔,中间环形高折射率区为光子轨道角动量传输区。利用基于有限元法的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对光子轨道角动量模式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该结构可实现1.2~2.0 m波段50个轨道角动量模式的有效分离和稳定传输,简并模式的有效折射率差大于10-4,保证了每个模式的稳定传输;限制损耗仅为10-9 dBm-1,非线性系数低至0.833 km-1W-1。该光纤可以应用于模分复用系统,将大大提高通信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  相似文献   
2.
虽然城市绿地是广受欢迎的城市游憩空间,但是现实中不愿参与、不能参与绿地游憩活动的现象仍客观存在,这反映出城市绿地游憩存在制约因素。目前有关城市绿地游憩制约的分析多分散于各类城市绿地研究中,尚未进行系统性综述。在梳理国内外城市绿地游憩制约文献的基础上,介绍绿地游憩制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经历,对绿地游憩制约影响因素、游憩制约强度序列、游憩制约机制、不同人群面临的绿地游憩制约和游憩制约改善途径5个方面进行分类归纳。随着休闲时间深夜化、加班常态化、长距离通勤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等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起,城市居民开展绿地游憩活动将面临"时间不巧,供需错配"等多维制约,仅用绿地可达性已经不能解释"邻绿无暇、有暇无伴"等新的绿地游憩制约现象,今后应当尝试将绿地游憩制约多维性嵌入到城市绿地游憩规划实践当中,构建城市绿地游憩研究的综合范式。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取语义学解析法(SD法)从43个描述历史街区空间魅力的词汇中提取出15个具有解释性因子,结合不同人群对历史街区空间魅力认知差异分析,筛选出人文风情体验、历史氛围感知、环境管理绩效三方面共12项历史街区空间魅力评价因子,并对各项因子的空间魅力效应进行解析,从而构建历史街区魅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过程中重塑空间魅力提供了引导性指标和参考权重。  相似文献   
4.
伴随城镇化进程,控规随之调整并发挥其相应的土地要素管控功能,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控规调整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文章梳理了国土空间规划和控规的演进过程,以D县Y小区为例,运用行动者网络的分析方法,解析了 D县在旧城改造中控规调整对Y小区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序时兼管、质效双控"的控规转型趋势,未来控规编制应更注重全过程管控及多要素质效统筹,以达到规建管综合效益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时空间行为视角切入,采用居民活动日志搜集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使用者时空路径数据集,辨识不同时间预算人群的潜在可用绿地分布及人群特征,并通过构建绿地时空享用量模型,从时空制约角度对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享用公平性展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享用格局在辐射范围、享用强度和人群绿地享用时间预算方面具有时空间分异特征;2)日常出行链中固定性活动占比会对人群绿地享用时间预算产生影响;3)随个体时间预算不断被固定性活动所挤占,长距离通勤加班族、担负接送小孩上学的上班族等时间短缺型群体的绿地享用机会被深度制约,日益成为潜在的绿地享用弱势群体,在时间短缺型群体的潜在活动路径范围内增加绿地供给,有利于提高此类人群享用绿地的机会,从而提高片区的整体绿地享用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植物、水体等景观要素的置入可改善铁路客站广场微气候,但可能会影响广场的疏散能力,造成安全隐患。辨析了当前站前微气候优化与安全疏散的关系,基于人群疏散密度对微气候优化范围进行界定,提出兼顾疏散安全性和热舒适性的站前广场微气候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高峰时段人群疏散模拟可用于划定适宜进行微气候优化的区域,在微气候优化域内进行微气候适应性设计改造不会降低广场整体疏散能力;2)绿化面积比例低,模拟高密度拥堵区面积少的Ⅰ类广场更适宜进行微气候优化以改善热舒适性;3)微气候优化设计应综合考虑降温景观要素、绿地布局、人群活动特征等多方面因素,以有效热舒适改善面积而非整体降温面积为改善目标,从而提升站前广场活动体验,促进站前广场向兼休闲、景观、防灾功能的城市广场转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老年公服设施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的特点梳理,构建了基于ARCGIS系统的老年公服设施服务评价方法,从街道网络、土地使用多样性、街区界面以及空间耦合四个方面阐述了老年公服设施布局模式对老年公服设施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并通过成都市四个社区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未来城市社区的老年公服设施存量更新重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浪潮对地方特色的消解,历史街区地方特色正在与传统地方认同相断裂,曾经独具空间魅力的历史街区面孔经历外来资本主导的形象重塑,催生了大批"千街一面"的历史街区空间。该文从地方和认同角度对历史街区空间魅力的内涵进行解析,分析当前历史街区风貌同质化现象的困境,认为历史街区活化需要挖掘和重塑其空间魅力,其中包括原真生活的保护及地方感的构建,为历史街区魅力评价提供理论维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