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合成了3-正丁基锡-N-琥珀酰亚胺苯甲酸酯(ATE)和N-琥珀酰亚胺-3-碘苯甲酸酯(SIB),其产率分别为45.4%和71.4%,并用核磁、质谱、红外等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ATE进行了^125I标记,得到S^125IB,标记率可达93.0%,放化纯度〉98.0%。本方法为放射性药物碘的间接标记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3-氨-1-羟丙基-1,1-二膦酸二钠水合物(ABP)配体,并以5-(三正丁基锡)-3-吡啶甲酸-N-琥珀酰亚胺酯(SPC)为双功能偶联剂,进行了131I标记的研究.其标记率大于64%,放化纯度大于99%.室温下,标记产物放置72 h后,放化纯度仍大于98.8%.初步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标记产物131I-SIPC-ABP对小鼠骨骼具有明显的亲和力,具有较高的体内外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3-溴甲苯为起始物,通过5步反应合成可用于放射性碘(砹)标记的3-三甲基硅苄胍,并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高效液相(HPLC)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以此化合物为前体,对其进行了125I标记。125I MIBG的标记率达66.7%,放化纯度>98%。标记物在室温下放置3d后,放化纯度无明显变化,表明125I MIBG具有较高的体外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用于放射性砹(碘)标记蛋白质的偶联剂SPC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溴烟酸为起始物,通过3步主要反应合成了一种适用于蛋白质放射性砹(碘)标记的偶联剂——5-(三正丁基锡)-3-吡啶甲酸N-琥珀酰亚胺酯(SPC),并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进行了表征。以该试剂为双功能偶联剂,实现了IgG的^125I标记,标记率达30%以上。标记产物在体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双功能偶联剂5-(三正丁基锡)-3-吡啶甲酸-N-琥珀酰亚胺酯(SPC)将131I标记到小分子融合多肽VP2上,研究了131I标记多肽VP2的体内外稳定性及在正常小鼠体内的代谢与分布。结果表明,该标记药物室温下放置48h后放化纯度仍可达97%,其在小鼠体内可通过胃肠道快速代谢,在甲状腺的摄取较低。用间接标记法得到的131I-SPC-VP2在体内外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刘振锋  汪勇先  周伟  尹端沚 《核技术》2007,30(10):850-854
研究能有效降低体内脱碘的抗体的标记方法。碘标记N—琥珀酰亚胺3-(三正丁基锡)苯甲酸酯(ATE)前体,得到N—琥珀酰亚胺3-碘【^125I】苯甲酸酯(S^125IB),与Hepama-1进行偶联后,对小鼠进行了生物体内分布实验,探索标记最佳条件以及测定标记物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结果显示ATE用N-氯代琥珀酰亚胺酯(NCS)法进行^125I标记,标记率大于98%,SIB和人Hepama-1的偶联率可达90%,稳定性、生物活性良好。生物分布结果表明:与直接标记相比较,间接标记的Hepama-1大大地提高了体内稳定性,减少甲状腺的放射性摄取,血液中放射性浓度是直接标记Hepama-1的二倍,有利于单抗药物在靶位置的浓集。  相似文献   

7.
研究能有效降低抗体的体内脱碘的标记方法。碘标记N-琥珀酰亚胺-3-(三正丁基锡)苯甲酸酯(ATE)前体,得到N-琥珀酰亚胺-3-碘[125I]苯甲酸酯(S125IB),分别与人IgG和抗人肝癌单抗(Hepama-1)进行偶联,探索最佳标记条件,并测定标记物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研究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的Hepama-1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用N-氯代琥珀酰亚胺(NCS)法125I标记ATE前体,在ATE用量为25~100μg、NCS用量为10~20μg、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用量为10~20μL、反应时间为5 min时,标记率大于95%;S125IB和人IgG的偶联率最高可达75%,偶联产物稳定性、生物活性良好;与Hepama-1偶联率可达75%以上。生物分布的对比实验证明,1,3,4,6-四氯-3α,6α-二苯甘脲(Iodogen)直接标记的Hepama-1在甲状腺的放射性摄取率(脱碘显示)最高是S125IB间接标记的Hepama-1的87.9倍。这说明以ATE为前体的放射性碘间接标记蛋白质方法与传统的碘直接标记方法相比较,在解决体内严重脱碘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125I标记的具有多巴胺D3受体潜在的活性的核药物^125I-7-OH-PIPAT(7-羟基-2(N-丙基-N-3'-碘-烯丙基)氨基四氢萘满)。从化合物2,7-二羟基萘开始,经过多步反应合成出^125I-7-OH-PIPAT的前体,并对它进行^125I标记。^125I-7-OH-PIPAT经分离纯化后,检测结果为:放射化学产额为57%,放化纯度大于86%。  相似文献   

9.
通过自动化多功能化学合成模块,在线合成N-琥珀酰亚胺-4-[18F]氟苯甲酸酯([18F]SFB)。标记前体4-三甲基胺苯甲酸乙酯三氟甲基磺酸盐与干燥的18F-发生亲核反应,生成4-[18F]氟苯甲酸乙酯,碱水解得到4-[18F]-氟苯甲酸([18F]FBA),经Sep-Pak C18固相柱分离,加O-(N-琥珀酰亚胺)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盐(TSTU)乙腈溶液反应,生成[18F]SFB, Sep-Pak C18固相柱分离得纯[18F]SFB。 在115 ℃,密封条件间隔通氮气加热10 min亲核反应,用NaOH水解保护基团,得到[18F]SFB的不校正合成效率为(28.2±1.9)% (n=5),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0%,总的合成时间为45 min。  相似文献   

10.
李俊玲  王丽华 《核技术》2003,26(3):239-241
利用Iodogen法成功地对N-琥珀酰亚胺3-(三正丁基锡)苯甲酸酯(ATE)进行了放射性碘-125标记,利用Sep-Pak硅胶柱实现了干扰蛋白标记的ATE及Iodogen与S^125IB的分离,得到了放射性碘间标蛋白质有用的中间体S^125IB,标记率93%以上。并研究了影响标记的因素,得出较佳标记条件为:ATE与Na^125I摩尔比6:1、氧化剂Iodogen用量7μg、室温反应5min。  相似文献   

11.
99Tcm-DTPA-DG标记物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在合成二乙三胺五乙酸-脱氧葡萄糖(DTPA-DG)基础上,制备99Tcm-DTPA-DG标记物,以SnCl2·2H2O为还原剂,还原99TcmO-4并与DTPA-DG形成99Tcm-DTPA-DG标记物。进行了DTPA-DG用量、SnCl2·2H2O用量、反应介质pH值、反应温度等对标记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5mg DTPA-DG ,500μg SnCl2·2H2O,pH=6,加入Na99TcmO4淋洗液0.5~4mL,在25℃以上放置30min或沸水浴反应10min时,用9g/L NaCl和丙酮作展开剂纸层析法鉴定标记物,放射化学纯度>99%。标记物在室温放置6h,放射化学纯度仍达98.6%。99Tcm-DTPA-DG标记率高,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好,操作简便,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在惰气环境Pu(OH)4(am)与碳酸盐溶液中HCO-3,CO2-3的配位行为,考察了放置时间对Pu总浓度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pH值、碳酸根总浓度变化对碳酸盐溶液中Pu的主要存在形态及溶解总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CO-3离子与Pu(OH)4(am)生成[Pu(OH)4(HCO3)2]2-(lg K=-2.61±0.18, lgβ=54.25±0.18)或[Pu(OH)2(CO3)2]2-(lgK=-2.61±0.18, lgβ=46.91±0.18);CO2-3离子与Pu(OH)4(am)生成[Pu(OH)4(CO3)2]4-(lgK=-3.52±0.11, lgβ=53.33±0.11)。可能的配位反应方程式为: Pu(OH)4(am)+2HCO-3 = [Pu(OH)4(HCO3)2]2-, Pu(OH)4(am)+2HCO-3 =[Pu(OH)2(CO3)2]2-+2H2O, Pu(OH)4(am)+2CO2-3=[Pu(OH)4(CO3)2]4-。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制对辐射增敏的、肿瘤治疗用的117Snm放射性药物,研究了117Snm(113Sn)(Ⅳ)与四(4 磺酸苯基)卟啉(TPPS4)的反应条件和该配合物的体外稳定性及其化学计量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用天然丰度的金属锡粒作靶料,在中子注量率为4×1013cm-2·s-1的条件下,照射90h,可以获得比活度为013GBq/g的117Snm和616MBq/g的113Sn;在pH为2~4、沸水浴中反应30min时,117Snm(113Sn)(Ⅳ) TPPS4标记率大于95%。该放射性配合物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生理盐水稀释性能,室温下放置48h或用生理盐水稀释5~15倍,其放化纯度基本不变;该配合物中Sn(117Snm(113Sn))与TPPS4的配位比为1∶1。  相似文献   

14.
铼羰基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三齿配基L1,L2,L3及L4(L1 =组氨酸, L2 =次氮基三乙酸,L3= 2-吡啶甲基胺 N, N-二乙酸,L4 =二(2-吡啶甲基)-胺)作为双功能螯合剂可以连接受体、多肽、蛋白等靶向分子,用于设计合成新的以[188Re(CO)3]+为核心的放射性药物。标记实验表明,4个配基的浓度在1×10-5~1×10-4mol/L,反应时间为30min时,放射化学产率大于90%,用HPLC分离后,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电泳实验表明,配合物显示不同的价态。稳定性实验表明,4种配合物在体外稳定,24h几乎不发生分解。组氨酸与半胱氨酸竞争实验说明,24h内4个配合物很难发生配基与半胱氨酸的交换反应,而在组氨酸溶液中,除L2形成的配合物相对来说不稳定外,其它3个较稳定。是否在体内有很高的稳定性,还需实验进一步证实。小鼠动物试验表明,4个配合物均能较快地从血液和多数组织器官中清除,主要在肝和肾中浓集,是较理想的双功能螯合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水溶液中制备[99Tcm(CO)2(NO)-L](L=DTPA,EDTA,EHIDA)配合物的2种方法:(1) 由前体[99Tcm(CO)3-L]制备[99Tcm(CO)2(NO)-L];(2)由[99Tcm(CO)2(NO)(H2O)3]2+中间体制备[99Tcm(CO)2(NO)-L];并确定了最佳标记条件.TLC和HPLC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配合物放化产率均在90%以上.初步建立了1套在水溶液中简单、高效制备新的[99Tcm(CO)2(NO)]2+类配合物的方法.+基团取代原三羰基锝配合物得到的[99Tcm (CO)2(NO)-L]配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取代后的配合物脂溶性和电荷性质都发生了改变,为99Tcm放射性药物的研制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新的99TcmN核心标记的心肌和肿瘤显像药物,选用自行合成的二硫化碳-葡萄糖(硫酮类)衍生物Ln(L1~L5)制备一系列带有葡萄糖衍生物基团的新型[99Tcm (DTC)(PNP)]+类配合物,经TLC和HPLC检测,配合物的放射化学纯度均大于90%.小鼠生物分布实验表明,99TcmN(PNP)Ln(L1~L5)系列配合物在正常小鼠体内初始的放射性摄取主要分布于心肌、肝、肺、肾等脏器,并且30 min内各脏器均可迅速清除.初步的荷EMT-6鼠生物分布实验显示,99TcmN(PNP)L2在肿瘤中放射性摄取不高,30 min时为(0.39±0.03)%ID/g,其它组织的放射性摄取与正常小鼠类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大鼠体内排泄行为,利用氯胺-T法制备了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其标记率为82.72%,放化纯度为95.53%,放射性比活度为0.26MBq/μg。体外WISH/VSV系统抗病毒活性比较分析表明,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和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具有相近的抗病毒活性。SD大鼠皮下注射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后,0~6、6~12、12~24、24~48、48~96、96~192和192~300h7个不同时段的尿、粪的放射性分析结果表明,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部分可通过粪便排泄,300h时尿、粪中平均累积排泄率分别为80.10%和16.00%;0~1、1~2、2~4、4~6、6~12、12~24和24~30h7个不同时段的胆汁的放射性分析结果表明,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也可通过肝脏代谢后经胆汁排泄,但这不是它的主要排泄途径,30h时,胆汁中的平均累积排泄率仅为1.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