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姜山  黄麒 《核技术》1993,16(12):720-725
描述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基于HI-13串列加速器建立的加速器质谱计装置和测定^36Cl的实验方法。利用这台加速器质谱计测定^36Cl/Cl同位素原子比值的灵敏度已好于3×10×-15,对地下水,盐湖和铀矿石样品中的^31Cl进行了测定,这些样品的^36Cl/Cl同位素比为1.2×10×-12-2.2×10^-14。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描述基于2.5MV静电加速器建立的加速器质谱计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以及重水样品中氚浓度(T/D)的测定。为了比较,还用放射性法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一台能量约1—2MeV加速器测定氚的灵敏度已达到10~(-14),而潜在灵敏度还可能高2—3个量级。本文还讨论了这种技术的前景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赵镪  刘克新 《核技术》1997,20(10):595-597
利用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装置成功地测定了一批用其它方法难以断代的古人类骨化石的年代。对现代样品的^14C测量精度可达1%,样品测量本底不大于0.006MC。  相似文献   

4.
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拥有的一台3MV的分析多核素的加速器质谱仪(Xi'an-AMS)是我国地学、考古、生物医学及其它运用AMS技术领域的一个实验平台.本文介绍四个核素(10Be、14C、26Al和129I)验收达到的先进水平,特别是测得14C/12C测量精度为0.2%,10Be/9Be最小比值为3.65×10-15.本文还介绍了该AMS的主要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陈茂柏 《核技术》2001,24(12):1-10
论述了加速器质谱计的发展方向,介绍了上海超灵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计(SMCAMS)的性能,参数,优缺点和样品测试结果的对比,列出了SMACMS研制的难度,创新点和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杨旭冉  庞义俊  何明  窦亮  姜山 《同位素》2015,28(2):65-68
为了开展基于加速器质谱(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的14 C测量和14 C样品制备系统的研究,深入分析样品制备原理和样品制备过程,设计并优化样品制备系统,建立14 C的样品制备方法及一套集成的14 C样品制备系统。利用AMS测量技术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样品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样品已满足AMS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用4台HPGe探测器组成的γ-γ符合测量装置,对标准源^133Ba和^134Cs的放射性活度进行了测量。实验值与标称值间的相对偏差,除个样品为0.9%外,其余5个样品皆好于0.2%。  相似文献   

8.
刘林  周卫健  宋少华  曾奕  陈茂柏 《核技术》2006,29(12):903-908
提高14C的测试精度和10Be、26Al等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丰度灵敏度是加速器质谱(AMS)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设计了一套基于HVEE公司4130型加速器质谱计的双用注入系统.通过速度分析器的作用,在一套系统上实现交替注入和同时注入两种工作模式,较大程度上简化了以往两套系统共存的布局.计算结果表明,此系统既可以进行10Be、26Al的超高灵敏度测量,又继承了4130型AMS高精度的14C测试能力,拓展了其测量核素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HI—13串列加速器质谱测量中的粒子鉴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山  蒋崧生 《核技术》1997,20(3):148-152
着重介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质谱计装置的粒子鉴别技术,该装置于1989年建成,到目前可以完成自然界中^10Be,^26Al、^36Cl与^129I的测定,测量灵敏度达到10^-13-10^-15,探测限度为10^5-10^7个原子。  相似文献   

10.
正碳是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成分,为开展大气颗粒物中碳的来源研究需对颗粒物中的~(14)C进行分析测定以研究其来源。加速器质谱是测量~(14)C最有效的分析仪器,因此本工作的目的就是研发一种加速器质谱分析装置,通过对大气颗粒物中~(14)C的含量分析以实现大气颗粒物中碳元素的源解析。为使研发的装置更能满足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需求,研发的加速器质谱采用小型低能量的单极静电型加速器质谱装置。通过加速器质谱系统的物理设计和束流光学的优化计算,设计并建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环境中14C分析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优化分析规程、加入质量控制样品、不定期参加各级比对、定期检验测量设备、规范的数据记录和审核等质量控制措施,对空气和生物样品中的14C测量进行质量控制,达到提高对环境14C监测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4)C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与稳定同位素一起进入生物圈,从而在核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受到关注.本文基于HTR-PM给出了产生~(14)C的各反应模型,并代以HTR-PM参数,对HTR-PM中~(14)C的年产生量和气态释放量作出估算.最后,将计算结果与CANDU堆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核能的快速发展,氚(~3H)和~(14)C已成为向环境排放的主要放射性核素,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环境生物介质中有机~3H和~(14)C的监测技术也已成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而如何提取生物样品中的有机~3H和~(14)C是监测分析工作中的关键。本工作采用氧化燃烧法同时提取松针生物中的~3H和~(14)C并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其装置空白回收率分别可达到87.1%和96.4%,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4.8%和95.7%。测得松针生物样品中有机~3H、~(14)C的比活度分别为(8.89±0.54)Bq/kg(鲜重,3.19Bq/L,n=3)、(22.2±1.90)Bq/kg(鲜重,0.150Bq/g(以碳计),n=3);探测下限分别为4.04Bq/kg(鲜重,1.29Bq/L)、14.3Bq/kg(鲜重,0.096Bq/g(以碳计));该分析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5.6%、39.4%(k=2)。分析结果与同类生物样品为同一水平,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杨旭冉  王小明  何明  张慧  姜山 《同位素》2017,30(4):259-264
为满足油田示踪样品量大、需快速分析的要求,建立简单的CaCO_3样品制备方法,利用加速器质谱(AMS)测量~(14)C标记的油田示踪样品。实验中将两口采油井中的示踪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用于碳酸盐提取制备法与尿素载体提取法。AMS测量结果显示,1#碳酸盐系列样品中,示踪剂~(14)C的含量略高于本底,升高趋势不明显,2#碳酸盐系列样品中可能有示踪剂~(14)C的贡献,但与~3H示踪结果不符;尿素载体法提取的两个系列样品中均无明显示踪剂采出。对比~(14)C示踪与~3H示踪结果,表明~(14)C-AMS技术应用于油田示踪可以显著降低示踪剂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5.
10Be是加速器质谱(AMS)测量中重要性仅次于14C的核素,在第四纪地质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开展岩石暴露年龄测定和黄土中10Be浓度测量等应用研究,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PKUAMS)在深入研究离子鉴别物理过程的基础上,设计研制了1台气体探测器,10Be高能端测量效率达90%以上,10Be粒子计数率明显增加。在离子源引出只有1.2μA(最大值可达2μA)的情况下,标准样品NIST的10Be粒子计数率已达23s-1。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针对“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和工作新要求,分析并提出了省级核安全“十四五”规划,以构建核安全监管及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框架为主线的总体思路和推进地方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确保核电厂场内外辐射环境安全等5项重点工作建议,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型单极加速器质谱测量~(14)C的样品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新研发的200kV单极静电加速器质谱仪测量14 C的需要,开展了14 C样品制备技术研究。在自主设计的14C制样装置上优化了H2-Fe法、Zn-Fe法、Zn-H-Fe法制备石墨样品的实验条件,制备的样品经离子源引出12C-的束流均可达15~40μA,稳定性好于0.2%。在加速器质谱仪的调试中发现压低制备样品12CH+13C和12C的粒子个数比更有利于实现14 C-SE-AMS小型化及高灵敏测量。~(14)C-SE-AMS的测试样品中碳含量小于1mg时,采用Zn-Fe法有利于压低~(12)CH+~(13)C和~(12)C的粒子个数比;样品碳含量为1~5mg时,采用Zn-Fe法和Zn-H-Fe法效果相当。建立的制样方法对含碳量为100μg~5mg的样品,其产率均能达到95%以上,且空白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此系统能有效避免样品制备中的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18.
张鹏  徐志红  李昌达  陈伟  郑奕  沈佳宇  桂媛 《同位素》2023,36(1):109-116
14C是一种重要的放射性示踪剂,能够揭示物质的分布、代谢机制及迁移路径,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地质和环境等领域。近年来14C标记化合物的需求不断增长,其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本文总结了14C同位素的来源、制备和分离纯化方法,14C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和结构鉴定方法,以及14C标记化合物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着重探讨了14C同位素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希望在解决14C排放污染的同时,实现14C的资源化利用,并促进14C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夏益华  王绍林 《辐射防护》2017,37(4):327-336
辐射环境监测中的“取样环节”,常常可以成为监测结果总变异性的重要来源,但“如何进行代表性取样”、“如何设计合理的取样方案”,却是目前普遍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的问题。本文在介绍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RCU)75号报告部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取样的代表性和某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环境取样代表性问题的重视,从而推动这方面工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