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生油、储层、运移条件、油藏类型、成藏因素等研究的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油气分布规律表明:该区源岩处于低熟、未熟状态,生烃能力有限,其扶余油层的原油来自三肇凹陷、宾县一王府凹陷2个生烃凹陷;分流河道砂体构成该区砂岩骨架的主体,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储集体;北东向展布的砂体与近南北向分布的断裂带为油气的侧向运移提供了疏导通道,超压提供了油气运移的动力;扶余油层发育构造、岩性-构造、岩性、构造-岩性等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沉积及源储压差控制。依据研究成果预测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
卢双舫  付晓泰 《勘探家》1999,4(4):43-47
本文对松辽盆地北部未熟-低熟石油的生成量,排出量进行的定量评价表明,其生成量约为常规成熟油的20%-25%;在此基础上预测的未熟-低熟油的资源量约为成熟油资源量的5%-10%。因此,对这一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勘探不应忽视。同时结合生,排烃强度的平面分析,评价了区内未熟-低熟油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松辽盆地北部未熟—低熟石油的生成量、排出量进行的定量评价表明,其生成量约为常规成熟油的20%~25%;在此基础上预测的未熟—低熟油的资源量约为成熟油资源量的5%~10%。因此,对这一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勘探不应忽视。同时结合生、排烃强度的平面分布,评价了区内未熟—低熟油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4.
朝长地区扶扬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主要有构造、岩性、断层-岩性、构造-岩性4种油气藏类型,在研究油气藏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期次的研究,总结出朝长地区油气成藏模式有2种,即上生下储垂向成藏模式和侧向运聚模式,并确定了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青山口组沉积的大段泥岩既是区域性盖层,又是良好的烃源岩;断层、砂体或二者构成的空间网络为油气运聚提供了良好通道;先期沉积的砂体经过后期构造运动,并与后者有机配合形成各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提供了储集空间;源岩的超压、浮力以及流体势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烃源岩中显微组分在未熟-低熟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烃特征和生烃模式,针对松辽盆地未熟烃源岩中的显微组分的生烃模式,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和比重分离技术分离富集各种显微组分,运用有机地化和有机岩石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松辽盆地未熟烃源岩中显微组分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显微组分在生烃模式上存在很大差别,粒状无定形体、菌解无定形A具有早期生油的特点,其不但进入生油门限较早,而且达到生油高峰也较早,藻类体虽然达到生油高峰相对晚此,也在较早时即进入生油门限。而且当进入生油门限后,生油率迅速增大,有较高的生油率。因此,粒无定形体,菌解无定形体A及藻类体是松辽盆地未熟-低熟油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双河油田原油链烷烃分布、甾烷萜烷分布及其指纹、碳同位素组成与分布等特征及相关的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划分出双浅3型未熟油,Eh3段Ⅰ~Ⅳ油组成熟油,Ⅴ油组高成熟油,Ⅵ~Ⅸ油组高成熟油等4种原油类型,并确定了各自的烃源岩。双浅3型未熟油来源于Eh3^上亚段处于未熟-低熟阶段相对富含钙质和页理发育的烃源岩,Ⅰ~Ⅳ油组原油为异地运移而来的Eh产亚段原油,Ⅴ油组原油为异地运移而来的Eh3段Ⅴ油组生成的原油与Eh于亚段油源的混合,Eh于亚段原油来自Eh于亚段油源层,为异地运移和双河区本身生成的原油不同程度的混合。双河油田成藏特征为:①烃源岩直接向储集岩排烃,具有顺层侧向充注的成藏特征;②与成熟烃源岩垂向互层的储集岩层层含油,各油藏的充注规模受供源规模控制。  相似文献   

7.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石油成藏组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发育有Eh3^上亚段未熟-低熟原油、Eh3^上产亚段成熟原油和Eh3^下亚段低熟原油,分别来自于凹陷中部Eh3^上亚段成熟烃源岩,古城东南部Eh3^上亚段未熟-低成熟烃源岩和杨楼油田Eh3^下亚段未熟-低熟烃源岩。在成藏期次分析基础上,根据北部斜坡储集层分布、油源类型、油气运聚与圈闭形成的配套情况,可划分出3个成藏组合,即王集-新庄Eh3^上亚段成熟油成藏组合、杨楼Eh3^下亚段未熟-低熟油成藏组合、古城断鼻复合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有利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层气是埋深相对较浅的天然气,世界范围内资源丰富,也是中国重要的潜在勘探领域。由于受中浅层找油、深层找气的二元勘探思想指导,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的勘探和研究工作开展相对较少,浅层气分布、成因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研究。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系统地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的分布和成因类型,总结了不同类型浅层气成藏控制因素,并预测了浅层气勘探有利领域。研究表明:①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分布广泛,平面分区,纵向分层;②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总体可分为与生物作用相关的浅层气和与热成因相关的浅层气两大类,其中与生物作用相关的浅层气包括浅层生物成因气(Ⅰ)、浅层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又称低熟气)(Ⅱ),与热成因相关的浅层气包括浅层热成因油型气(Ⅲ1)、浅层热成因煤成气(Ⅲ2);③松辽盆地北部与生物作用相关的浅层气和与热成因相关的浅层气具有不同的成藏主控因素:浅层生物成因气、低熟气成藏主要受未熟-低熟烃源岩或降解原油的分布,岩性和构造相关的圈闭以及盖层控制;浅层热成因气成藏主要受腐泥型或煤系成熟气源岩,构造和断层遮挡相关的圈闭,盖层和断层控制;④松辽盆地北部浅层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浅层生物成因气、低熟气比浅层热成因气具有更广阔的资源前景,其中西部斜坡区和中央坳陷区浅层是浅层生物成因气和低熟气的勘探有利区域。该研究对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分析方法,对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及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油气主要分布于中央背斜带北部和南西斜坡区。中央背斜带北部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为:①断裂侧向输导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运移通道;②北部背斜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南西斜坡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为:①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侧向输导并聚集提供了运移通道;②反向断裂规模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油气成藏有2种模式:①断裂侧向输导背斜构造高部位油气聚集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中央背斜带北部;②砂体侧向输导反向断裂遮挡油气聚集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南西斜坡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中浅层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因素和成藏模式,通过分析其天然气慝物分布规律及成藏条件,得到该区中浅层天然气的成藏及分布除了受源岩和盖层分布及质量的制约外,还要受圈闭发育和断裂分布的控制,该区中浅层具有三种天然气成藏模式,即侧向运移构造圈闭油溶释放成藏模式,侧向运移断层遮挡油溶释放成藏模式和沿断裂垂向运移浅层断层遮挡油溶释放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