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大港油田孔店原油在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的碱水溶液中自发乳化的性能;提出了用离子强度衡量乳化能力的经验标准;探讨了一价、二价离子及地层水矿化度对碱水驱油中乳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碱水驱油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羊三木油田三断块馆Ⅱ油组原油粘度高、酸值高的特点,结合早期获得的碱水驱油试验结果,进行了复合碱水驱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水中加入适量的醇、盐、聚合物组成复合碱水,可改善油水界面性质,降低碱耗,提高驱油效率。在所研究的复合碱水中。碱-聚合物体系的驱油效果最佳,可使碱水驱油效率提高13%左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彼尔姆四个油田的碱水驱试验,其中三个为碳酸盐岩油田。结合监测资料,分析了碱水驱发展的几个典型阶段,总结出了实施碱水驱的合理工艺,并结合实践经验对碱水驱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原油中沥青质在碱水驱油中乳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胜利油田孤岛稠油及胜坨高凝油中沥青质在碱水驱油方法中的乳化性能。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原油中的沥青质均含有乳化活性组分,它与碱液间均能形成低界面张力,有利于碱水驱油。  相似文献   

5.
脂肪醇醚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次采油技术主要有热驱油法,二氧化碳注入法、碱水驱油法、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油法等。本文着重介绍脂肪醇醚磺酸盐的合成方法及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国外碱水-聚合物复合驱技术动态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一的碱水驱,虽价格便宜,但效果较差。从文献报导、室内试验及现场应用来看,利用碱水-聚合物复合体系,效果良好,价格亦适宜。文中介绍了这一体系的室内模拟试验、配方以及现场应用。同时,介绍了化学驱的未来发展动向及驱油效果预测等。  相似文献   

7.
三次采油技术及化学助剂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三次采油技术进展(1)碱驱。碱驱油技术是三次采油技术中研究应用最早的。但由于碱耗和其可操作碱浓度范围过窄 ,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应用。碱驱油机理是碱水注入后 ,碱与原油中的极性物质 (有机酸类物质 )反应生成表面活性剂 ,而原油中存在的重质油如沥青质、胶质等所含的羧酸、羧基酚、卟啉等与之协同作用 ,使得油水界面张力和界面粘度降低 ,并产生润湿性反转形成水包油、油包水和多重乳状液从而改变了毛细管力、附着力和驱动力 ,使原来不流动的残余油通过夹带、聚并重新处于可流动状态 ,从而提高采收率。碱不仅改变了油水界面张力 ,而且也…  相似文献   

8.
秦慧  叶汝强  牟伯中 《油田化学》2013,30(3):464-470
针对三次采油中常用的含碱体系,介绍了原油中的碱水乳化活性组分,主要为有机酸、起辅助作用的非酸合氧化合物和其他非酸组分。有些原油还含有影响其碱水乳化性能的特殊微量组分,如硅氧烷、氨基酸和苯胺。综述了含碱体系驱油机理,包括降低界面张力、润湿反转、乳化、增大水相黏性、改变原油流变性、增溶刚性膜和热力学分析,以及碱、盐等影响因素。图2参60  相似文献   

9.
稠油中沥青质在碱水体系中乳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考察了我国两个稠油区(辽河和克拉玛依九区)遘选的稠油中沥青质在碱水体系中的乳化性能。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稠油中沥青质都含有乳化活性组分,它与碱液间均形成低界面张力,有利于碱水驱油。  相似文献   

10.
在碱水驱提高原油采收率过程中,当碱水与酸性原油接触时,界面张力随时间的发展有-动态变化过程。本文工作以氢氧化钠水溶液与模拟酸性油相互作用,研究了碱水-酸性油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问题;系统地考查了影响动态界面张力的主要因素;研究了碱浓度,油相、水相粘度对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提出了拟平衡设想以解释油-水之间动态界面张力的变化过程。对盐浓度、一价阳离子,二价阳离子等因素在动态界面张力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在高碱浓度时对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主要是离子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乳状液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乳状液的流变性研究工作开展已久,不少人指出,在很多情况下乳状液是属于非牛顿流体的范畴,通常满足幂律定律。考虑到在碱水驱油中,不同的部位会分别形成乳状液驱油和水驱乳状液的两个不同的过程,因此我们分别进行了乳状液驱油和水驱乳状液两类实验,着重观察渗流过程中压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驱替界面现象及乳状液通过孔隙介质后其稳定性的变化,并且将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类乳状液在渗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现象进行比较。通过观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添加剂在玉门油田化学驱先导性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粘土含量、地层水矿化度和硬度较高的油藏,在采用化学驱(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微乳状液驱、聚合物驱等)提高石油采收率时,为了保持驱油段塞的稳定性维持其在驱替过程中的最佳状态,通常是在注入化学剂段塞之前预光挤入碱水(或盐水)预冲洗油层.但是,这将拖长施工时间且花费昂贵.我们合成了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商业代号BPA),将其直接加入到化学体系中,对驱油体系的界面性质、相行为、溶液性质、配伍能力、渗流和驱油试验等系统试验研究表明,所得到的驱油体系性能优于传统使用的驱油体系;在不进行预冲洗的情况下,加入BPA的驱油体系配方可以得到较高的驱油效果.其作用机理是:(1)增加岩石粘上表面的Zeta电势(负值);(2)络合多价金属阳离子;(3)增强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在老君庙油田L油层进行的现场试验表明,在注入加有BPA的驱油剂之后,注入井的注入压力(保持们同注入量)下降14.4%~17.8%,其吸水率上升了270%,导流系数上升190%,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新型聚合物驱油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振波  陈国  孙刚 《石油学报》2008,29(3):409-413
建立了能模拟多种分子量聚合物溶液混合驱油和聚合物黏弹性作用驱油机理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从弹性效应和黏性效应两个方面描述了聚合物驱油机理。弹性驱油作用的数学描述是:弹性能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使油相相对渗透率提高;黏性驱油作用的数学描述是:聚合物能增加水相黏度,改善油水流度比及扩大驱替液的宏观波及体积。在多种分子量聚合物溶液混合驱油机理数学模型中,每一种分子量聚合物在油藏中流动满足各自独立的物质传输规律,在驱油机理上表现为多种分子量聚合物溶液浓度之和的总浓度总体驱油过程,驱油机理数学模型中的参数表示为各种分子量聚合物相应参数浓度加权平均的形式。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模拟聚合物驱油提高微观驱油效率和流度控制驱油机理以及所发生的对流、弥散、扩散、吸附等物化现象。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用于聚合物驱油的机理研究、矿场方案优选和开发效果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为使数值模拟技术能更加准确地描述聚合物驱油过程发生的复杂物理化学现象,研制了具有弥散和扩散模拟功能的三维三相聚合物驱油数学模型.建立了描述聚合物和阴阳离子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的物质传输和驱油机理数学模型,从对流、弥散和扩散等方面描述物质运移过程,从弹性、黏性和多种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混合特性描述聚合物驱油机理;将物质传输和驱油机理数学模型与油气水三相黑油数学模型合成并求解,形成聚合物驱油数学模型.模型能够模拟黏弹性和多种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油机理以及化学物质在多孔介质中运移所发生的对流、弥散、扩散、吸附等物化现象,可以进行聚合物驱油的机理研究、现场方案优化和开发效果预测.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后用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提高驱油效率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新研制的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对水驱后盲端类残余油、柱状类残余油和油膜类残余油的作用机理,分析了这类残余油被驱替和运移过程及启动和运移机理,论述了该驱油体系对聚合物驱后残余油的作用和提高驱油效率的可能性,进一步完善了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微观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主要是通过超低界面张力作用和润湿反转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元泡沫化学剂复合驱油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对多元泡沫复合驱油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渗流机理、渗流规律,根据质量传输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物质平衡原理和泡沫上浮运动机理,建立了多元泡沫化学剂复合驱油渗流数学模型。结合实验结果建立了描述泡沫流动机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数学模型方程。实验研究表明,多元复合泡沫具有驱油、调堵及提高驱油效果的多重作用。泡沫上浮总体上有利于开采及提高油层的驱油效率。采用复合泡沫驱油对高含水油田仍有较好的驱油效果。该方法可以作为三次采油后和高含水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探讨了驱油效率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油过程中,润湿性不同,驱替机理不同。水湿储层表现为驱替机理和剥蚀机理;油湿储层表现为驱替机理和油沿孔道壁流动机理。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开发中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物性、孔隙结构、注入量、注水速度、润湿性等。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开发效果对注水速度较为敏感。针对不同的储层,采取合适的注水速度,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驱油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首次介绍了聚合物驱油微观机理的实验研究结果。用亲水和亲油两种微模型进行了实验观察。在亲水模型内,油的流动机理以夹带为主;而在亲油模型内,油的流动机理则以桥接为主。油在亲油模型内的流动能力大于在亲水模型内的流动能力。这种驱油机理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同时对束缚水在驱油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关于聚合物驱油机理,国内外较普遍的观点是聚合物驱油可以改善水油流度比,扩大水驱波及效率。近年来,有关报导提出聚合物驱也可以提高驱油效率。针对大港油田港西四区聚合物驱油试验实际情况,先后在室内开展了聚合物驱油物理模拟试验、聚合物驱油机理的微观渗流试验研究等。根据室内研究结果,提出了港西四区井组聚合物驱油机理如下:①改善流度比、扩大水驱波及体积。②提高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复合驱油过程中,驱油体系内含有的各种化学剂与油层的岩石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化学剂在各相中的分配及化学反应,都会影响到复合驱物理化学渗流的机理和规律。系统阐述了复合驱油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作用和驱油机理,并通过将复合驱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影响因素归纳为几个等效因素,可以把复合驱物理化学渗流方程归纳为带吸附作用的对流扩散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在亲水和亲油多孔介质中的驱油渗流机理有很大的不同。亲水条件下,复合体系驱油的主要特征是原油被驱油体系夹带运移通过喉道;亲油条件下,复合体系驱油的主要特征是体系进入孔隙与原油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并变形通过喉道。得出的复合驱物理化学渗流方程可用来预测化学剂的传输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