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AODAC/AA/AS两性离子型聚合物泥浆降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中华 《油田化学》1996,13(1):28-32
采用AODAC、AA和AS为原料,以水为溶剂,用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合成了一种两性离子型共聚物泥浆降粘剂,探索了产品收率及降粘效果对合成条件的依赖性并初步评价了合成产物在几件泥浆中的降粘效果。此产品的收率及在泥浆中的降粘效果对合成条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此产品作为泥浆降粘剂,抗温、搞盐钙污染能力强,且具有一定的抑制页岩水化分散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效油溶性稠油降粘剂CYJJ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太亮  龚科  闵敏  李建波  钟水清 《钻采工艺》2007,30(2):115-116,119
介绍了稠油开采现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该降粘剂的目的。根据稠油形成的原因,进行分子结构设计,以烯类酰胺、羧酸酐、高碳醇共聚合成的高效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对合成的CYJJ降粘剂的降粘机理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同时对降粘剂的降粘剂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与常规的水溶性降粘剂进行了降粘效果对比分析研究。通过评价表明,合成的CYJJ降粘剂具有高效降粘性,抗盐、抗矿化度性能优良的特点。其降粘率达87.2%,抗盐浓度达到30000mg/L,抗矿化度10000mg/L,比水溶性降粘剂的降粘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油溶性降粘剂的降粘机理,介绍了降粘剂的种类及合成降粘剂的典型单体;综述了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国内外研究应用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国外降粘剂在国内油田中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溶性降粘剂研制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油溶性降粘剂的发展方向.分析认为,降粘剂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原来酯性分子骨架上引入具有极性基团或表面活性的侧链等.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存在的选择性强和降粘效果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该降粘剂分子结构中含有极性基团和烷基。极性基团可以降低稠油中胶质和沥青质的氢键作用,烷基可以增加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的溶解能力,从而提高其降粘效果。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通过2步法合成得到,通过对其合成条件的讨论发现,该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乙二醇、环氧氯丙烷和十八酰氯的摩尔分数之比为4∶4∶1.5;第1步主链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8h,促进剂N的质量分数为1.4%;第2步接枝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14h。研制的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降粘率可达49%;红外光谱对其结构的表征结果显示,其结构与设计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疏水碳链长度对烷基二甲基羟基丙磺基甜菜碱性能的影响规律,以环氧氯丙烷、烷基伯胺(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十八胺)等为原料合成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二甲基羟基丙磺基甜菜碱,研究了产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和泡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疏水碳链长度由C12增至C18,羟磺基甜菜碱溶液表面张力降低,临界胶束浓度由3.36 mmol/L减至1.60 mmol/L,临界表面张力也由29.6 mN/m降至25.8 mN/m,羟磺基甜菜碱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协同形成胶束的能力随着疏水碳链长度增加而增强;羟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及稳泡能力也随着疏水碳链增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羧酸/磺酸/聚醚三元共缩聚型乳化降粘剂的组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稠油开采业对乳化降粘剂耐高温,抗矿盐等性能的要求,合成了一种磺酸,羧酸和聚醚共缩聚型乳化降粘剂,在实验室考察了共缩聚物组成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50℃高温处理前后,其乳化降粘效果无明显的变化,在钙镁离子浓度达2000mg/L的矿化水中,其降粘率仍达90%以上,优于磺酸盐或磷酸盐型乳化降粘剂。  相似文献   

7.
稠油降粘剂ASM的改性及复配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合成稠油降粘剂ASM的基础上,采用十八醇进行酯化改性,同时将改性样品与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考查了降粘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样品及复配样品的稠油降粘效果均有所提高,在50℃时,当降粘剂加量为240mg/l时,降粘率最高达72.5%。  相似文献   

8.
振动辅助化学剂降粘的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田现多采用降粘剂进行降粘,为了寻求一种更高效经济的降粘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振动棒头产生的振动剪切和涡流剪切作用对油样的降粘效果.结果表明,振动时间越长、振动频率与原油本征频率越接近,降粘效果越好.振动辅助化学剂降粘与单独使用降粘剂时的降粘效果显示,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剪切和涡流剪切作用破坏了原油中部分长的碳链结构,同时阻止了蜡晶的形成并加速了降粘剂在井筒流体中的扩散使其分散更加均匀,复合法降粘效果更好,为此提出了振动与化学剂复合降粘方法.在辽河油区茨榆坨油田5口油井的先导性试验结果证实,单井最大增油幅度达103.8%,抽油机下冲程工作电流最大下降了22.2%,降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绥中36-1油田原油物性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对聚合物降粘剂单体进行了初选,继而合成了一系列聚合物降粘剂,通过对所合成的聚合物降粘剂降粘效果的筛选和研究,确定了对绥中36-1油田具有较好降粘效果的聚合物降粘剂BST-RP及其配方;并对该聚合物降粘剂存在情况下,体系其他因素对降粘效果的影响以及采用聚合物降粘剂对原油后处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BST-RP降粘剂具有较好的综合效果,对原油开采及其后处理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抗温抗盐型钻井液降粘剂JNJ-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抗温抗盐型钻井液降粘剂JNJ-1的合成与室内评价结果.该处理剂主要用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马莱酸酐(MA)、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等物质来合成.室内实验评价结果表明,该钻井液降粘剂具有很好的降粘作用,抗温、抗盐及抗高价离子污染能力强,是一种新型钻井液降粘剂.还就合成条件对该钻井液降粘剂降粘性能的影响以及合成产物的降粘能力进行了测试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原油降粘剂SL的合成工艺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正交实验法以降粘率为考核指标 ,对合成的三元共聚物型油溶性降粘剂SL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得到较佳的条件为 :以丙烯酸十二酯为大单体 ,丙烯酸十二酯与其他不饱和酸酐及不饱和酸酯的摩尔比 4∶1∶1,引发剂用量 5 % ,链转移剂用量 5 %。加入 2 g/LSL 5的辽河冷东 2号油 ,5 0℃的降粘率为 38.1%。  相似文献   

12.
以聚醚酰胺和脂肪酸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脂肪酸聚醚酰胺降凝剂,利用FTIR、黏度测试、界面张力测试等方法考察了降凝剂对不同原油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列降凝剂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随碳数的增加,饱和脂肪酸聚醚酰胺降凝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增强。加入0.3%(w)和0.9%(w)的棕榈酸聚醚酰胺降凝剂时,风城原油凝固点分别下降5.5℃和14.5℃,降凝效果优于EVK4降凝剂。随加量的增大,降凝剂对原油的降黏效果增加,加量为0.9%(w)时,风城原油降黏率达99.5%以上。当加量超过0.9%(w)后,降黏效果与原油凝固点降幅并不成正比关系,加入油酸聚醚酰胺降凝剂的原油黏度最低。脂肪酸聚醚酰胺降凝剂对原油流动性的影响不仅与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有关,还与它本身在油中的溶解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降解原油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部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筛选得到4株可利用原油为碳源生长的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这4株菌对原油有很好的降黏作用,它们能利用长链烷烃生长,并且能耐受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矿化度。其中的M-3菌除降黏外还能产生酸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以原油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时,可以使培养液的表面张力从72mN/m降至36mN/m,pH值从7.0降至约5.5。实验证明M-3菌液在室内条件下能提高原油采收率8.8%左右,在微生物采油中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图1表4参19(李清心摘)  相似文献   

14.
AA-MA-VA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原油的降凝减粘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丙烯酸高碳醇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共聚物(AA—MA—VA)的合成方法,及其对原油降凝减粘效果进行了研究。着重考察了它对胜利—中原原油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0.1%时,原油凝固点下降12℃,表观粘度下降60.6%(30℃),屈服值下降78.6%。说明在胜利—中原原油中加入AA—MA—VA化学降凝剂后其降凝减粘和流变性能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从辽河油田受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够以液体石蜡为唯一碳源产生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的W12#菌株,研究其对原油流动性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W12#菌株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形成排油圈,其疏水性达到89.55%,乳化指数高达62.5%。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其代谢产物为糖脂类。原油经过 W12#菌株处理,蜡质量分数由9.78%降至6.39%,除蜡率为34.66%;在40 ℃条件下,降黏率达到63.75%,提高了原油的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16.
酯类化合物降低原油与二氧化碳体系最小混相压力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试验区近井地带达到混相驱、远井地带尚未达到混相驱的问题,通过注入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柠檬酸异丁酯或柠檬酸异戊酯)来降低原油与二氧化碳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该表面活性剂既能够溶于原油中降低原油黏度,又能够溶解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降低原油与二氧化碳之间的界面张力,从而降低原油与二氧化碳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采用长细管驱替实验的方法,测定了2种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对试验区原油与二氧化碳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实验表明,注入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能够明显降低试验区原油与二氧化碳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2种表面活性剂降低的最小混相压力值分别为7.2 MPa和6.6 MPa,并且随着表面活性剂注入段塞的增大,测得的原油与二氧化碳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逐渐降低,但是降低幅度越来越小,结合表面活性剂制备价格,得到最经济的表面活性剂注入段塞量为0.003 PV,并建议选择柠檬酸异丁酯作为试验区降低最小混相压力的化学试剂。  相似文献   

17.
苏丹三七区块原油属于高蜡、高粘原油,原油中的蜡含量、碳原子分布和组成、胶质和沥青质均影响降凝剂的降凝效果。为了确保苏丹长输管线的安全输送,根据原油的油品性质及其分析结果,筛选出了一种对苏丹原油具有良好改性效果的原油降凝剂SL2。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油中加入SL2复合降凝降粘剂1000mg/L,可使原油凝固点由40℃降至30℃,温度在50℃时,降粘率大于30%,使原油低温流动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an oil-soluble viscosity reducer for heavy oi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reduce the viscosity of highly-viscous oil of the Tahe oilfield (Xinjiang, China), an oilsoluble polybasic copolymer viscosity reducer for heavy oil was synthesized using the orthogonal method.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as follows: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nitrogen, a reaction time of 9 h, monomer mole ratio of reaction materials of 3:2:2 (The monomers are 2-propenoic acid, docosyl ester, maleic anhydride and styrene, respectively), initiator amount of 0.8% (mass percent of the sum of all the monomers)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80 °C. This synthesized viscosity reducer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ommercial viscosity reducers. The rate of viscosity reduction reached 95.5% at 50 °C. Infrared spectra (IR) and interfacial tensions of heavy oil with and without viscosity reducer were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viscosity reduction mechanism. When viscosity reducer is added, the molecules of the viscosity reducer are inserted amongst the molecules of crude oil, altering the original intermolecular structure of crude oil and weakening its ability to form hydrogen bonds with hydroxyl or carboxyl groups, so the viscosity of crude oil is reduced. Field tests of the newly developed oil-soluble viscosity reducer was carried out in the Tahe Oilfiel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4.5% less light oil was needed to dilute the heavy oil to achieve the needed viscosity.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含蜡原油的开采与运输效率,挖掘高效嗜蜡菌,笔者以石蜡为唯一碳源,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嗜蜡菌,对其进行优化培养后,考察了该嗜蜡菌对大庆含蜡原油的除蜡降黏效果,并对其代谢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嗜蜡菌能代谢产生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及乳化性能;其与含蜡原油作用7 d后,含蜡原油蜡质量分数降低43%、黏度下降18%。该嗜蜡菌对含蜡原油具有一定除蜡降黏作用,可以提高原油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降粘剂对辽河曙一区5846~#井特稠油进行了处理。处理后的特稠油粘度从4 000mPa·s降至130mPa·s,含水量从16%降至0.3%,可直接用于部分炉窖。若加柴油调兑,可配制出适用各种炉窖和船舶的燃用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