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属于致密碎屑岩气藏,具有超深、超压、超致密、低孔渗等特点。通过研究新场地区深层油气藏泥岩欠压实特征及其与储层、盖层、油气运移聚集和分布的关系,认为: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地层存在明显的泥岩欠压实段,油气层多分布于欠压实段内;由于欠压实砂岩中的颗粒表面被烃类润湿后,抑制了降低孔隙度的成岩作用,其异常地层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砂岩的进一步压实,储层的物性相对变好,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地层在整体致密-超致密背景上发育了部分储集性能较好的储层;由于欠压实高压泥岩的压力封闭作用,须三段、须五段成为有效盖层;欠压实泥岩内由烃类产生的剩余孔隙流体压力及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有利于油气向欠压实段内的砂岩运移和聚集。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白垩系地层中的厚层泥岩,具有明显的欠压实特征和异常的孔隙流体压力。它们在油气生成之前已经形成。欠压实泥岩的压力封闭作用,对于油气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浅层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欠压实泥岩的异常高压带,不仅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而且对油气的垂向运移造成了一个极好的屏障,也是划分含油层系的天然界线。盆地内欠压实泥岩的分布,不仅控制着油气运移的方向,而且也决定了油气以短距离侧向运移的特征。与欠压实泥岩层(区)相邻的混合压实相地区和层位,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3.
高于或低于正常静水压力的地层压力称为异常地层压力,其中异常高压是沉积盆地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也是油气勘探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快速沉降的封闭或半封闭沉积环境中,由于厚泥(页)岩的排水效率较低,造成泥(页)岩欠压实,在上覆地层压力的作用下,极易出现具异常高压的欠压实层。异常高压地层往往对钻井作业构成极大的危害,造成井涌、井喷,严重时甚至造成人身生命危险以及地层资源的报废。下面讨论的事例来自1998年在南亚某国所钻一口井的资料,该井成功地运用温度测量和D指数计算检测地层压力,准确预报了超压地层的存在。一、 资料分析所使用…  相似文献   

4.
车镇凹陷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及成藏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声波测井资料预测车镇凹陷地层压力,在允分认识地层异常压力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异常地层压力对油气成藏的意义.研究表明,车镇凹陷下第三系地层烃源岩中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共发育正常压实型、局部欠压实型、欠压实型、严重欠压实型4种地层压力.纵向上具有Es1-Es2、Es3z-Es3x、Es4三套异常压力发育带,平面上异常高压带分布于深洼区沉降中心附近,形成了ChG25井、Ch66井、D62井、G6井4个压力中心,向洼陷边缘和构造高部位逐渐降低为止常压实.异常高压控制了油气运聚,第三系沙二段油气的区域运移、聚集受"离心式"流体势场的控制,有助于形成油气藏围绕生油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的格局.异常压力带与正常压实带之间形成的压差为油气向潜山等凹陷边部运移提供了动力,异常高压对深部储层物性的改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高压体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37,自引:10,他引:37  
地层流体压力异常是含油气盆地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选用丰富的声波测井资料,根据等效深度法首次计算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压力和剩余压力值,分析了异常高压体系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高压体系的发育与欠压实、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以及油气的生成有关。异常高压是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动力,异常高压体系产生的流体压裂、幕式排烃作用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十分有利。油气主要分布在高压体系中的相对低压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塑性拱张构造是异常高压体系的泄压区,也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其较深层位(Es3中下─Es4上)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6.
以地质和构造资料为基础,运用声波时差法对千米桥地区的压实曲线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欠压实的产生基本上具有等深性和等时性双重特征,欠压实地层中都存在这种反映砂岩发育的低幅度欠压实层,与其相邻近的泥岩向其排出了相对多的流体,因而起欠压实幅度明显降低,使得整个欠压实段的压实曲线出现波状起伏。通过对这种低幅度层的空间预测,能寻找到超压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多源多机制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精准预测莺歌海盆地斜坡带全井段的孔隙压力,综合考虑区域沉积构造演化过程、测井数据的响应特征,明确了各层段异常高压成因;针对常规高压机制地层,优选了不同层段的孔隙压力预测模型;对复杂成因地层开展了孔隙压力精确预测新方法的研究。研究表明,莺一段—莺二段上部层段异常高压成因为 “欠压实作用”,可使用Eaton法预测孔隙压力;莺二段下部层段异常高压成因为 “欠压实作用为主、流体膨胀为辅”,可利用Bowers加载法预测孔隙压力;黄一段异常高压成因为 “流体膨胀为主、欠压实作用为辅”,可使用Bowers卸载法预测孔隙压力;黄二段异常高压成因复杂,为“超压传递+流体膨胀为主、欠压实作用为辅”的组合模式,针对此特殊成因,提出了多变量孔隙压力预测新模型。将预测结果与实测孔隙压力数据进行了对比,全井段预测精度达97%,能满足工程需求。研究结果可为莺歌海盆地斜坡带钻井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异常高压区的古沉积厚度和古地层压力恢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古沉积厚度和古地层压力的恢复是研究沉积盆地发育史、排烃史、油气运移聚集历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本文从QDN盆地泥岩声波时差资料出发,用泥岩压实的不可逆原理,建立单层组地层的孔隙度一深度,孔隙度-时间的正常压实趋势线,推导出了一套适用于异常高压区的古厚度和古地层压力恢复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该区异常地层压力形成机制、时间,以及油气运移聚集条件.  相似文献   

9.
柴北缘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从新近系到侏罗系普遍存在异常高压,且通常发育在欠压实泥岩中。柴北缘异常高压主要由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及构造挤压作用形成。侏罗系原生油气藏和古近系、新近系次生油气藏的泥质岩盖层不仅是异常高压层,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压力封闭,控制着油气在纵向上的分布,异常高压层下方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异常高压层是柴北缘地区一种良好的封盖层。研究柴北缘地区异常高压的特征、成因以及对油气的封闭作用,对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具有高压超高压异常的地层在地下并非孤立地存在,其周围的泥页岩地层处于从正常地层压力到异常地层压力的过渡带上,与正常压实的泥页岩有诸多不同之处。在钻井过程中,当钻入过渡带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现象,为钻遇高压油气层之前预测异常高压的存在提供了机会。使用dc指数法、气体参数法以及钻井液温度法对地层压力进行随钻定性判断和定量检测,在钻达高压油气层之前,判断异常高压的存在,可为井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与测试数据对比表明,随钻压力检测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中生界烃源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高。区块延长组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三角洲前缘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储盖配置良好,形成多套有利的储盖组合。该区储层为低孔低渗特低渗为主,主要目的层含油普遍,油层厚度大,但油层产量悬殊,单井产量明显受孔渗条件直接影响。区内构造简单,主要以岩性圈闭及岩性+低幅度构造复合圈闭为主,西倾单斜构造对油气聚集成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泥岩欠压实形成的过剩压力是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裂缝、微裂缝及连片发育的砂体为油气纵横向运移的通道。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主要为浅海—深水陆棚相沉积,分布面积广,厚度大。龙马溪组页岩气高产层段地层压力均为异常高压,研究认为,欠压实增压、矿物成岩作用、构造挤压和有机质热演化增压,是造成该层异常高压的主要因素。异常高压对页岩气藏的影响,一方面,能够全面抑制烃源岩热演化,使生气镜质体反射率下限上移;另一方面,能减缓压实等成岩作用,使储集层保存相对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并通过诱导有机酸的溶蚀和岩石有效应力的减小,形成次生孔隙和微裂缝,提高了储集层的渗流能力,但对压裂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地层压力的增高,吸附气的含量也会随之增加,使得页岩气藏含气性更佳。总体来说,异常高压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13.
盖层、压力封盖和异常压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生界非常规致密砂岩气藏的研究,认为物性盖层的遮盖能力不仅取决于其孔隙,还取决于其缝隙及其孔隙水的压力。对辽河西部凹陷第三系油气藏的研究发现,欠压实超压封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封盖,并将盖层分为微孔型、微缝型和欠压实超压型3种类型,提出应用饱和度与对应毛细管压力的比值,即主峰饱压比,作为区分微孔型和微缝型盖层的参数。盖层的孔隙水异常压力常常是由泥岩欠压实形成的,与通常的泥岩遮盖机理并不相同,欠压实泥岩盖层在埋藏浅—中等的地层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浅层气更加重要。微孔型盖岩的发育可以导致封存箱的形成,在埋藏中等—深的地层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具封存和遮挡作用的盖岩类型。异常压力系统是具有一定体积的地质体,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封闭型(封存箱)、滞排型(与欠压实有关的超压带)、顶封滞排型和入侵型4种类型。根据异常压力和压力遮盖封闭研究,勘探的优先目标是一大(体积大)、一高(压力系数高)、一低(压力梯度低)的封存箱或封存包,或者是欠压实滞排超压带压力遮盖闭合区主遮盖面的紧下方,可概括为异常压力系统封存或遮盖聚集油气,也简称为超压封盖油气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了形成深部油气藏的三个因素:即Ⅰ型干酪根在高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碳酸盐岩生油岩的成熟作用慢于泥岩生油岩,晶包有机质转化及释放烃类是在高成熟阶段,碳酸盐岩生油岩生油下限的R。值在1.5%以下,液态窗的深度比泥岩大500~1000m;较高的压力是形成深部油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生油岩的高压生烃模拟实验揭示了高压可以使生油期滞后及提高产油率。地温梯度较低的塔里木、准噶尔盆地腹部,由于压力较高,生油的下限可达7000m。在快速沉降的新生代盆地,由于泥岩快速生油而又难以排放,形成局部异常高压带。异常高压区生油的深度可以向下延伸1000多米,封隔层之下的高压区是深部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广阔场所。  相似文献   

15.
异常压力与油气的运聚、成藏和分布有密切关系。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具有非常明显的异常压力现象。通过分析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讨论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并总结出研究区内与异常高压有关的成藏组合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丽水凹陷异常压力属于顶封滞排型异常压力系统,超压带压力梯度明显不一致,纵向上超压带可划分为封隔层超压带、压力过渡带和超高压带等三个异常压力带。根据油气分布及成藏特征可分为封隔层内油气成藏模式,封隔层之上油气成藏模式和封隔层下异常压力系统内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王尉  赵路子  罗冰  刘冉  李亚  赵立可  裴森奇  胡涛 《石油学报》2021,42(11):1437-1445
川西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天然气藏发育较高的异常压力,异常压力的成因和天然气成藏的动力学过程较复杂,目前对研究区异常高压的演化过程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规律仍认识不清。通过分析川西地区二叠系实测地层压力、测井响应资料和包裹体捕获压力,明确了异常高压的成因和演化过程。基于不同成藏期次形成的烃类包裹体中的含油流体包裹体颗粒(GOI)丰度,分析了地层压力演化与天然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的生-排烃作用和火山岩内部的原油裂解对异常高压的发育具有重要的贡献;储层内共发育3类包裹体,其形成对应3期大规模油气聚集,即二叠纪末期(距今256~251 Ma)形成碳质沥青包裹体、晚三叠世(距今230~208 Ma)形成油-水包裹体、侏罗纪中-晚期(距今175~152 Ma)形成气-水包裹体。在多期油气聚集过程中,古地层压力系数和烃类包裹体的GOI丰度逐渐升高,表明地层压力的变化为天然气大规模充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7.
异常高压对油气藏形成和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研究了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和分布特点,并对其在油气藏形成和保存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异常高压是油气自烃源岩呈况相涌流形式排出的动力;异常高压板值点位置的不同控制着油气在纵向上的分配量,其越靠近上部,向下排出的油气量越大,反之亦然;异常高压不仅可以对游离相油气进行封闭,而且可以对水溶相油气进行封闭,还可以对扩散相天然气形成浓度封闭;异常高压可以阻止地下水活动、氧和细菌对油气藏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气勘探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地层压力对油气保存和单井产能的高低均有较大影响,因此 有必要利用地震资料对地层压力进行定量预测。 目前,广泛应用的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方法是建立在有效 应力理论基础上的,该理论由 Terzaghi 提出,并在疏松介质的力学分析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多 孔介质物质结构的复杂性,有效应力原理在多孔介质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考虑了岩石物理性 质和力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孔隙度参数得到了双重有效应力方程,使上覆岩层压力、地层压力 和岩石骨架应力之间的关系更合理,进而建立了一种基于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原理的地层压力预测新模 型。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环玛湖斜坡区异常高压成因的分析,在地质成因的约束下利用新的压力预 测模型对研究区的地层压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通过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的测压、测井数据建立全井段地层压力曲线,划分其垂向超压带,并根据垂直有效应力-速度交会图、烃源岩发育层段及镜质体反射率分析了超压成因和类型,完善了超压成因的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渤中凹陷古近系东二下段至沙三段均发育异常超压,超压成因主要为欠压实、有机质生烃、流体传导,随着地层年代变老,超...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异常地层压力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盆参2井于4500m和5700m深处侏罗系内存在异常高压层。根据异常地层压力形成理论、烃类有机成因理论、油气分带模式,探讨了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岩性封闭是先决条件,粘土矿物成岩后生期释放大量层间水,下侏罗统生油层进入低成熟阶段,造成流体增温增压,形成一温跃层,导致异常高压出现。受温压条件控制,勘探目的层侏罗系存在明显的油气分带性:封闭层之上为石油聚集带,之下为凝析油、天然气聚集带。4500m封闭层以上的侏罗系应是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