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油相对密度随着开采时间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的定量预测为油田开采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对瑞利模型公式的推导,建立了原油相对密度随开采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胜利油区东辛油田辛10、辛11断块区,利用该区原油相对密度的开发动态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瑞利模型适用于油层物性较好且开采井段位于油层顶部的油井,在开采初期拟合效果较好,预测误差小于0.5%,开采晚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用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2.
根据热流史的恢复结果对利津-民丰地区沙四上亚段、沙四下亚段第一、二、三套和孔二段5套主力气源层的成烃史进行了研究.热流史恢复结果表明,自新生代以来,古地温梯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孔一早期为5.28℃/100m,降至现今为3.60℃/100m;不同层段、不同构造部位的气源岩演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沙四上亚段气源岩现今开始大量生油和伴生气;沙四下亚段第一套气源岩主要生裂解气时期为馆陶组沉积末期至今;孔二段气源岩主要生裂解气时期为沙一沉积时期至今.  相似文献   
3.
煤储层渗透率模拟——以沁水盆地太原组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渗透率是评价煤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参数,通过对割理、有效应力、埋深等煤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割理的发育程度决定了煤储层的渗透性,割理的闭合、开启程度又受到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利津-民丰地区中深层裂解气成藏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东营凹陷已发现的中深层裂解气主要分布在利津-民丰地区的古近系沙河街组第四段储层中,其来源为洼陷区沙四下亚段烃源岩。以沙四下亚段烃源岩的生烃史恢复为基础,结合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和天然气成藏地质背景,对该区中深层裂解气藏的形成时间和充注期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津-民丰地区沙四下亚段烃源岩具有两期生烃过程,第一期以生油为主,第二期生成大量油气;沙四下亚段自下而上3套烃源岩达到生成裂解气的时期分别为东营组沉积初期、东营组沉积末期和馆陶组沉积末期;沙四下亚段储层具有两期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为沙二段-东营组沉积末期,以充注原油为主;第二期从馆陶组沉积末期开始,一直持续至今,该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馆陶-明化镇组沉积初期以充注原油为主,明化镇组沉积中期至今以充注裂解气为主;构造高部位地区仅存在第二期原油的充注。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古近系原油物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原油物性资料和地质背景分析为基础,将东营凹陷的原油划分为超重油、重质油、中质油和轻质油4种类型。平面上,相同层系的原油性质呈规律性变化,从生油洼陷中心向边缘呈环带状逐渐变差;复杂断块区的原油性质变化复杂。分析认为,东营凹陷原油物性分布规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油气运移、氧化作用、生物降解以及油源差异等对该区原油性质的环带状分布起主要作用;而油藏保存条件、重力分异作用和油田开发等则是导致东营凹陷局部地区物性变化复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车镇凹陷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及成藏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声波测井资料预测车镇凹陷地层压力,在允分认识地层异常压力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异常地层压力对油气成藏的意义.研究表明,车镇凹陷下第三系地层烃源岩中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共发育正常压实型、局部欠压实型、欠压实型、严重欠压实型4种地层压力.纵向上具有Es1-Es2、Es3z-Es3x、Es4三套异常压力发育带,平面上异常高压带分布于深洼区沉降中心附近,形成了ChG25井、Ch66井、D62井、G6井4个压力中心,向洼陷边缘和构造高部位逐渐降低为止常压实.异常高压控制了油气运聚,第三系沙二段油气的区域运移、聚集受"离心式"流体势场的控制,有助于形成油气藏围绕生油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的格局.异常压力带与正常压实带之间形成的压差为油气向潜山等凹陷边部运移提供了动力,异常高压对深部储层物性的改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方法:笔者选取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患有脊柱结核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均进行CT和MRI诊断,所进行诊断的内容主要包括骨质椎间盘损伤、韧带扩散、钙化、椎旁出现肿块、硬膜囊肿和脊膜强化等六类具体现象。结果:40例患者在经过CT与MRI诊断之后,发现CT与MRI两种方法对于骨质椎间盘损伤以及椎旁出现肿块都能够进行有效的诊断,两种方法对这两者症状进行诊断的结果没有多大区别。而对于钙化现象,CT方法则具有很大的优势,相比较MRI方法而言。而对于另外三种症状,即脊膜强化、韧带扩散和硬膜囊肿,MRI则具有很大的诊断优势,相比较CT而言,MRI能够更加容易诊断出这三种症状。结论:CT和MRI均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优劣势之分,在进行脊柱结核患者的诊断时不能单纯只使用其中一种方法,而是应该搭配使用,进而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更好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大庆长垣油田在纵向上存在河道砂体井网控制程度低、井间砂体预测及组合精度不高等问题。应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成果和密井网资料,在萨中油田北一区断东萨葡高油层采用井震结合的储层精细描述方法实现了由"沉积模式指导"的定性描述到"地震趋势引导"的半定量描述河道砂。结果表明:井震结合后河道砂体的井间预测精度明显提高,河道边界及平面走向预测结果更加接近地下实际,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四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从岩石类型、泥岩颜色、粒度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入手,对松辽盆地南部 扶余油田泉四段 4 个砂岩组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为曲流 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 2 个沉积亚相,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及决口扇 等 12 种沉积微相。 根据不同微相的测井相特征,研究了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浅水三角 洲沉积模式,研究了其沉积演化特征,为研究区的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依据原油物理性质资料,沾化凹陷原油可分为超重油、重质油、中质油和轻质油四种类型,但以中质油为主.该地区断层发育,纵向上原油性质变化规律不明显,呈现"忽高忽低"的特点.平面上,原油性质受构造的控制,以生油洼陷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研究认为,原油物性与油气成藏及开发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运移方向上,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原油物性不断变差.在相同的地质条件下,保存条件好,原油物性好,反之则差.油气开发过程中,原油物性总体上随开发时间的增长而变差,但由于开采方案的不同,变化趋势呈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