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地震属性分析,结合成像测井和取心资料,研究川中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层系古岩溶塌陷体成因、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古岩溶塌陷体在垂向上广泛发育于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层系,平面上主要沿断裂末端、转折部位及多条断裂的交叉处分布,剖面上表现为地震同相轴的"下拉"现象。断裂活动是古岩溶塌陷体的主要成因,古岩溶塌陷体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桐湾一幕、桐湾二+三幕以及早加里东期3个阶段,最终定型于二叠纪末期。古岩溶塌陷体储集层具有多层发育、分布广、储集物性好的特征,储集空间由先存孔隙、构造成因缝以及塌陷成因缝复合构成。按照地震尺度,可以将古岩溶塌陷体划分为多层系洞穴系统塌陷体、多层系洞穴通道塌陷体和层内洞穴塌陷体3种类型,上覆变形地层中裂缝分布范围广的多层系洞穴系统塌陷体和多层系洞穴通道塌陷体可能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图10表2参38  相似文献   

2.
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是塔河油田主要的含油气储集体,因古溶洞系统垮塌而形成的塌陷体是重要的岩溶改造类型之一。针对碳酸盐岩塌陷体识别方法不健全、成因认识不清的现状,运用岩心、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地震反射结构和生产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套适用于缝洞型油藏岩溶塌陷体的识别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识别标准。通过对岩溶塌陷体成因分析,将塔河油田岩溶塌陷体划分为断裂诱导塌陷体、上覆地层负载塌陷体和后期表生岩溶塌陷体3种成因类型。通过对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122个塌陷体开发效果统计分析,认为后期表生岩溶塌陷体缝洞发育,最具油气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以及相干地震属性,对川中高石梯地区广泛发育的岩溶塌陷体进行识别。塌陷体主要分布在张性走滑断裂附近以及断裂交叉处;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垂向多组同向轴连续下凹,呈类透镜体状,并伴随发育多期同心环形断层,纵向延伸可达前震旦系基底。研究区内广泛发育继承性断裂,特别是兴凯地裂运动产生的张性断裂,为淡水和热液运移提供良好的渗流通道,拉张活动越强烈,热液通道越发育,形成的塌陷体规模越大。结合岩心资料及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区岩溶塌陷储集体的形成主要受构造_热液溶蚀作用影响。该类塌陷体在先存孔隙、裂缝的基础上,后期受到热液作用的改造形成晶间孔、溶孔等储集空间,储集物性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可以成为川中地区有较大勘探潜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西南部的塔河油田的外扩评价揭示了负向构造区也存在油气富集区,而在地震处理与解释上,负向构造塌陷体的缝洞成像与识别难度大。通过建立垮塌岩溶储层空间分布的地质构造模型,并利用全波场交错网格差分算法开展正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负向构造岩溶塌陷在正演地震剖面上的反射具有表层"下凹"、内幕串珠状及同相轴"短小"的特征,与围岩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塌陷体实际的地震剖面吻合度较高;利用叠前深度偏移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溶洞塌陷形成的强反射进行归位,可较为准确地成像地下岩溶系统,通过正演地震成果可指导负向构造塌陷体的识别,对进一步开展岩溶塌陷体识别与刻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复杂多样。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体,岩溶塌陷是该区勘探开发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根据地震资料和实际钻井资料,将该区的岩溶塌陷分为负载型塌陷、构造型塌陷和落水洞型塌陷3种类型,依据实际参数对之进行了模型正演。正演结果表明:岩溶塌陷体在地震上反映为上部有同相轴"下凹"、内部强"串珠"状反射和杂乱反射;不同类型塌陷具有不同特征,构造型塌陷上部同相轴"错断"明显,落水洞型塌陷上部同相轴呈现出"漏斗状"特征。岩溶塌陷体正演模拟特征与实际地震反射特征吻合较好,证明设计的3种塌陷模型较为可靠。据此,可以在该区的地震剖面上识别出相应的岩溶塌陷模式。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哈6区块奥陶系储层为碳酸盐岩古潜山岩溶缝洞型储层,其储集空间类型包括生物体腔孔、生物钻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溶蚀孔洞、断层和裂缝、未塌陷的溶洞洞穴系统、塌陷型溶洞—洞顶缝系统等。针对哈6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塌陷型溶洞—洞顶缝系统建立了缝洞体形成模型、井震模型、地震正演模型和油气藏模型,提出地震"串珠状"反射体实为大型缝洞体的反映,而大量的地下暗河溶洞段目前的地震技术仍然无法有效识别。针对洞顶缝进行了定义,提出溶洞上部塌陷形成的洞顶缝系统是哈6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的油气产层,其次塌陷型溶洞体本身也是主要的油气产层,但可通过洞顶缝系统采出其中的油气,因此洞顶缝概念的提出对钻井、录井和油气酸化压裂测试和试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0年9月,沧州首站3“罐因拱顶发生多处塌陷被迫停止运行,被列入1991年大修计划。从外观看,塌陷部位的最低点均在两块顶板的纵向焊缝上,总面积约占整个拱顶面积的/。1.拱顶塌陷的原因及受力分析1.1拱顶塌陷的原因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拱顶塌陷的一般原因是拱顶和拱顶内加强筋严重腐蚀,使厚度变薄,造成其支承强度下降。当罐内油外排时,因罐内负压和拱顶自身的重量导致拱顶塌陷。然而,通过对3”罐的测试结果分析,发现该罐拱顶内部虽有一定腐蚀,但远没有达到必须更换顶板的程度,完全能够再运行一个大修周期(5~7年)。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8.
冉龙飞  高文浩  吴栋 《焊管》2014,37(11):64-67
埋地管道由于受到各种潜在地质灾害的威胁,可能导致管道下方土层塌陷或流失,使管道处于悬空状态,引起管道失效,给管道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并伴随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研究基于Winkler线性理论,建立管-土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得到悬空管道上的应力分布,分析得出管道达到屈服阶段时管道的悬空长度。计算结果表明:该材质管道在悬空长度达到160 m时,接近于屈服阶段。  相似文献   

9.
双金属复合管在油气生产集输现场应用过程中较易出现内衬层塌陷问题,使得管道通球作业和管道预防性内检测无法进行,难以掌握管道运行状况;同时,内衬塌陷使得管道运输能力降低,严重影响管道正常运行。介绍了塔里木油田应用的双金属复合管所采用的三种复合制造工艺,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工艺制造的复合管运行情况,得出内衬层塌陷主要原因为水下复合制造工艺的缺陷,制造过程中内衬层与基管之间存在未排尽的水蒸汽与空气,在管道受热时水蒸汽与空气膨胀引起内衬塌陷;而采取液压法与旋压法制造的复合管暂未发现内衬塌陷。提出了后续站场建设采用液压法与旋压法制造的复合管,并采用机械性能更好的双相不锈钢2205材质作为内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莺歌海盆地泥丘类型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莺歌海盆地中部坳陷区的泥丘构造可分为能量保存型和能量释放型。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前者顶部和上覆地层呈隆起伏,后者顶部和上覆地层呈塌陷状。能量保存型泥丘顶部和其周围的岩性圈闭是形成油气藏最有利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的形成演化,可以划分为5个主要阶段,即:新元古代统一古陆块的形成阶段;早古生代古陆块裂张、坳陷形成发展阶段;晚古生代坳陷变迁,西南坳陷东、西发展分异阶段;中生代内陆盆地的形成发展阶段;新生代大型滞后型前陆盆地形成发展阶段。从沉积和构造发育史分析,西南坳陷是一个新生代沉积占统治地位的山前坳陷。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集肤效应管焊接中存在的管内塌陷缺陷,运用几何方法,建立管内塌陷数据分析模型,对缺陷进行数据分析,并运用正交试验优选了焊接工艺参数,解决了集肤效应管焊接中存在的管内塌陷问题。采用优选的最佳焊接工艺施焊,对2000道焊缝进行随机检查,用通管器通管一次合格率达到100%,焊缝外观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99.2%。  相似文献   

13.
莺-琼盆地高压成因输导体系特征、识别及其成藏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莺-琼盆地为新生代的高温高压快速沉降盆地,通常伴随着热流底辟体的发育,形成了异于常压盆地的油气输导体系,由地层深部压力释放形成的底辟和裂缝是莺-琼盆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研究利用沿层三维地震相干分析及曲率分析技术对莺-琼盆地高压底辟型和裂缝型输导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识别,研究其空间展布特征及演化过程,结合天然气同位素及包裹体等地球化学手段,综合分析了高压成因输导体系与研究区天然气充注、散失及富集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底辟型和裂缝型输导体系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由深向浅阶梯状发育的特点,其中底辟型输导体系通常发育在莺歌海盆地的中央坳陷带,裂缝型输导体系主要分布在盆地热流底辟的边缘、斜坡近凹区的高压地层中。底辟型输导体系的发育演化历史可以划分为增压期、穿刺期、平衡期、释放期和塌陷期五个阶段(类型),具有增压期深部充气、穿刺期浅层成藏、平衡期复合成藏、释放期翼部成藏、塌陷期破坏成藏的成藏规律。裂隙型输导体系具有高压和构造两种成因,天然气具有浅部早、深部晚的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14.
GM地区测井评价证实川中茅口组顶不整合面以下100m发育岩溶储层,基于三维地震发现大量"下凹"岩溶塌陷体,二者共同指示川中茅口组存在强烈溶蚀作用。岩溶储层在茅口组顶部具有弱振幅的地震响应特征。岩溶储层发育区受古河道控制:古河道两侧水动力作用强,溶蚀作用强烈,易形成岩溶储层。川中茅口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岩溶储层发育,具备形成大规模岩性气藏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5.
碳酸盐岩特殊孔洞型构造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碳酸盐岩洞缝型油气藏是一种典型的复杂非均匀介质,了解这类特殊介质构造的地震波场特征对于识别洞缝型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随机介质模型及非均匀介质弹性波方程对塌陷洞、多洞组合以及与孔洞型油气藏有关的“串珠状”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正演模拟和理论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塌陷洞的地震响应不仅与大小、形态有关,而且与洞中的充填物有关。至于多洞组合中的地震响应,在偏移剖面上呈现出与孔洞大小相应的短同相轴,主要视洞间距离而定:若洞间距离近,则几个短同相轴连在一起;若洞间距离较大,则几个短同相轴可分开。对于形成“串珠状”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孔洞的散射波具有足够的能量;二是具备形成强多次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按照几何守恒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的正演和反演技术方法,是构造演化定性分析的有效手段.文章应用此方法对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指出阿克库勒凸起的形成演化共分为五个阶段,即稳定开阔碳酸盐岩台地发育阶段、台内低隆起雏形开始形成阶段、隆起形成阶段、强烈隆升与整体抬升剥蚀阶段、隆起稳定深埋阶段.  相似文献   

17.
李乔楚  杨瀚匀 《焊管》2022,45(7):12-18,31
土体塌陷是危害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的地质灾害之一,在研究土体塌陷对埋地天然气管道的作用机理以来,各种研究方法和模型都有着不同的优点与缺陷。在调研、分析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塌陷区埋地天然气管道为对象,对土体塌陷作用下管道力学响应的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解析研究具有概念简单、计算方便、便于工程应用等优点,但其通常对管土参数及边界条件进行假设或简化,因此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进一步验证;数值模拟研究弥补了理论解析法无法解决复杂非线性问题的不足,同时避免了苛刻试验条件造成的研究难度,但对于单元生死技术的应用以及岩溶塌陷等特殊地质灾害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试验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管道上,但其在塌陷模式、土体性质、管道敷设等方面仍与实际工况存在一定差异,且在全尺寸模型试验等领域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大陆形成及古生代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古大陆形成及古生代演化是当代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经地质学家们多年研究,结合近年来大陆钻探和各大盆地深层油气勘探取得的新进展,认为中国古大陆形成经历了陆核形成、陆核增生及陆块(地块)形成等3个阶段。自南华纪以来的演化经历了4大阶段:①南华纪—中奥陶世的裂陷—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②晚奥陶世—中志留世的俯冲消减挤压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③晚志留世—泥盆纪的碰撞造山挤压克拉通及前渊盆地演化阶段;④石炭纪—二叠纪的拉张—挤压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上述古生代4大演化阶段为中国古生界大油气田(藏)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油田油气评价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步阶段,评价的内容仅限于满足油气集输工艺设计所需的检测项目;第二个阶段是发展阶段,评价的内容增加了油气矿场和加工设计所需的油气分析;第三个阶段是形成与完善阶段,评价的内容包含了满足原油出矿质量控制、集输、矿场加工、总体规划等油田地面工程设计和科研所需的油气分析内容,并按目的来区分评价内容和方法,形成了独立的油田油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费尔干纳盆地钻井、取心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认识,研究了天山造山带的活动与费尔干纳盆地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盆地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并探讨了影响盆地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认为,费尔干纳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天山造山带和帕米尔地块的活动密切相关,盆地东北缘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对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沉积展布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盆地经历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山间拗陷阶段、晚三叠世构造抬升阶段、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盆地雏形形成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抬升阶段、晚白垩世—古近纪持续沉降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构造抬升阶段;费尔干纳盆地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形成于构造平静期,油气运移和成藏于构造活跃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