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陆相湖盆洼陷带浊积砂体岩性油藏地震描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传虎 《石油物探》2000,39(4):64-74
陆相湖盆洼陷带因其特殊的地貌、地形特征,极易发育浊积砂体岩性油藏。渤海湾盆地南部的济阳坳陷内各主要沉积洼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浊积砂体发育,砂体类型有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和滑塌浊砂体等。文章主要论述了浊积砂体类型与沉积特征、浊积砂体分布规律、浊积砂体油藏类型,利用物源分析、地震相模式识别、多井约束地震反演及浊积砂体形态描述等技术,较系统地研究了浊积砂体岩性油藏地震描述技术,并总结了浊积砂体岩性油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歧口18-1沙河街组浊积扇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横向变化快。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等方法,对稀井网条件下歧口18-1沙河街组浊积扇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进行预测,为该油田开发方案编制井位的部署提供了地质依据。通过优选的地震属性均方根振幅的空间分布确定有利的储集相带浊积扇的分布及其几何形态;应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获取的三维波阻抗数据体预测浊积扇内部复合储层砂体的分布范围;引入地质统计反演,通过波阻抗与泥质含量的协同模拟,精细刻画储集砂体的内部结构,提高优质储层的预测精度。这种应用三维地震资料从有利的沉积相带经复合储集砂体到内部储层结构、预测精度逐级提高的储层地震预测方法尤其适合稀井网条件下横向变化快的浊积扇储层砂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东辛地区沙三段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着重描述和分析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滑塌浊积扇砂体沉积和发育特点,将本区的滑塌浊积扇砂体划分出了3种沉积微相,建立了砂体垂向序列和分布模式,进而说明了滑塌浊积扇砂体发育的地区性控制因素.认为东辛地区滑塌浊积扇砂体的形成和发育与三角洲的规模和建设性、洼陷带的古地形特征及构造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取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测井约束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对东营凹陷坨163井区沙三段的砂体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坨163井区沙三段主要发育沙三段下亚段浊积扇沉积体系和沙三段中亚段、沙三段上亚段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的东部和南部发育多个浊积扇体,最大的一个位于坨710砂体附近,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在坨717-坨718和坨710井区附近发育2个较大的扇三角洲;运用稀疏脉冲反演软件Ja-son对该区储层进行了反演,并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等方法,预测了坨710、坨718、坨717、坨714和坨163等5个有利砂体.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深湖-半深湖中发育大量重力流沉积。根据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将重力流沉积划分为4种砂体类型,即与三角洲前缘滑塌相伴生的坡移堆积体、滑塌浊积扇、远源浊积岩以及洪水成因的水下碎屑流,并建立了该区重力流沉积模式。进一步通过油源、物性及圈闭条件对比研究,对各种砂体类型的含油性进行分析,认为滑塌浊积扇和部分远源浊积岩含油性好于坡移堆积体和水下碎屑流。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AT1井区中三叠统中油组湖底扇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南部AT1井区中三叠统中油组是最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沉积相类型及其对砂体展布和油气储层的控制等地质开发问题倍受重视。文中在地震储层反演、岩心描述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粒度分析等大量测试资料,对该地区中油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表明:塔河油田三叠系AT1井区中油组为湖底扇沉积。该区发育AA、AB型非典型鲍玛序列,并主要发育中扇亚相。该亚相可以识别出辫状水道、水道间漫溢、无水道席状砂等微相,主要储集砂体为中扇辫状水道。该文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浊积扇的成因机制,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
分频反演技术在泌阳凹陷井楼-高庄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泌阳凹陷井楼-高庄地区,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进展,该地区为三角洲前缘砂体,多物源,砂体比较薄,平面上变化大,地层产状较陡,制约了勘探进程.为此,利用分频反演技术对该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测井约束反演,拓宽了地震资料的频带,大大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反演数据体的分辨率在5m左右,地震资料的反演处理能够客观地反映地下砂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阳信洼陷含油层系的储层分布规律,促进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利用现有的地震、钻测井等资料,以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阳信洼陷沙四上亚段发育的沉积砂体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育的砂体类型主要有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深水滑塌浊积扇等,砂体分布与演化受构造格局演变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南部缓坡带以三角洲沉积为主,北部陡坡带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高位域时期,在洼陷西部阳37井附近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湖盆沉积中心,其北部陡岸的沉积砂岩类型由扇三角洲演变为近岸水下扇。湖侵域发育了大套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推进至湖盆深处的前缘砂体及滑塌浊积扇成为"近源存储"最有利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三时期浊积扇非常发育,通过对研究区大量的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古地貌、构造特征等综合因素,认为该区发育两种类型浊积扇:湖底扇和滑塌扇.根据两种浊积扇体的沉积特征,将它们分为内扇、中扇、外扇三个亚相,其中内扇又可细分为主沟道和主沟道间微相,中扇可细分为辫状沟道、沟道间、沟道前缘三个微相.根据分析,研究区浊积扇辫状沟道和沟道前缘砂体成藏条件优越,易形成岩性或构造一岩性油气藏,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贾宝龙 《采油工程》2006,(2):29-30,36
介绍一种在窄薄砂体油田综合地震、地质、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从精细储层描述入手,结合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三维储层随机建模、精细沉积相研究,对储层进行综合预测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地震、地质、测井信息,综合运用精细构造解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及井间随机建模技术,能够解决窄薄砂体油田砂体窄小井网控制不住的难题,深入认识储层发育状况及油水分布情况,适时提出各种挖潜措施。此方法用于太南油田一断块的综合挖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东辛油田东南部油藏描述及滚动勘探目标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全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与微构造分析、测井地震约束波阻抗反演、地震资料油气预测等配套新技术的综合应用,重新建立了东辛油田东南部地区的油藏地质模型.在对成藏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区构造油藏和岩性油藏两类共7个滚动勘探目标.前者主要为沙三中以下目的层;后者为微构造或斜坡背景下的岩性尖灭型圈闭,砂体类型分别为沙三上至沙二下三角洲前缘前积砂体和沙四段至沙三中的深水浊积砂岩体.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东部深层浊积扇油藏成藏条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岩性油气藏已成为东营凹陷油气勘探的重点。东营凹陷东部在沙三、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了大量厚层烃源岩,为圈闭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资源。勘探证实,东营凹陷东部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深水浊积扇等砂体类型,同时发育断裂型、砂体型、不整合面型等多种输导体系和良好的泥岩盖层。生、储、盖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为形成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滨南油田构造上属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利津洼陷西斜坡,滨648区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北高南低的背斜断块油藏,主力含油层系为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目前处于中低含水、低采油速度开发阶段。在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基础上,利用Direct-Art软件的多井编辑模块,在海拔垂深对比模式下进行地层划分与砂体对比,将研究区沙三下亚段划分为5个砂组、11个小层;滨648井粒度累积概率曲线、C-M图均反映出粗-中粒的高密度浊流沉积特征。研究区沙三下亚段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扇三角洲亚相沉积为主,进一步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道间、水道砂坝、前缘席状砂以及前扇三角洲浅湖泥沉积微相;油气储集有利相带多集中在水下分流河道及水道砂坝沉积微相中。   相似文献   

14.
A turbidite fan in the Eocene upper Wenchang Formation in the Enping Sa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PRMB) has been studied using seismic, logging and borehole data. The fan is characterized by parallel progradation on the dip seismic profile and is mound-shaped or lenticular-shaped on the strike seismic profile. The study of the core and logging data from well EP17-3-1,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side of the turbidite fan, shows that this fan is a set of normal grading sand beds, interbedded within thick dark grey mudstones of semi-deep to deep lake deposits in the Wenchang Formation. The fan is interpreted as a sand/mud-rich turbidite fan that has an area of over 140 km2 and a maximum thickness of over 340 m. Combined with a study of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previous provenance analysis of the Eocene Wenchang Formation, the main potential provenances for the turbidite fan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Panyu low-uplift and northern fault terrace zone. The Enping Sag is considered to be a half graben-like basin whose north side is faulted and whose south side is overlapped. Basement subsidence in the Eocene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boundary faults which dip relatively steeply on the north side, causing the subsidence center of the Enping Sag in this stage to be close to the north boundary faults. Sustained faults developed in the Enping Sag during the Eocene caused an increase of the relative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uplift zone in the Enping Sag. Affected by the second episode of the Zhuqiong movement (39-36 Ma) in late Eocene, sediments which had accumulated on the Panyu low-uplift zone were triggered and moved toward the subsidence center of the Enping Sag and formed the turbidite fan. The second episode of the Zhuqiong mov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iggering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turbidite fan in the Wenchang Formation. Seismic attribute characterization shows that the low frequency energy is enhanced and high frequency energy is weakened when seismic waves propagate through the oil-bearing zone in this fan. Amplitude versus offset (AVO) anomalies are observed in the seismic data and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is encountered. The turbidite fan in the Wenchang Formation has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sedimentary evolution in deep layers of the Enping Sag and pointed to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油藏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东营凹陷沙三段发育了大量浊积岩,构成了完整的浊积岩体系,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在充分分析了东营凹陷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和地震剖面特征等方面研究了东营凹陷沙三段近源深水浊积扇、滑塌浊积扇及洪水浊积扇的沉积模式,并从生储盖条件、运移通道及油气封存箱等方面探讨了浊积岩油藏的形成机制及成藏模式.研究认为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具有有利的生储盖条件,具备形成油藏的条件,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6.
惠民凹陷西部沙三段地震相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惠民凹陷西部沙三段地震相及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共存在五大地震相区十三种地震相,这十三种地震相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沉积环境和岩相。据沉积体系理论,可将研究区内沙三段主要沉积相类型归结为三种沉积体系,即长轴三角洲-深水浊积扇体系,短轴三角洲-沿岸滩坝体系和扇三角洲体系。它们随盆地的演化既有继承性又有新生性。这三种沉积体系是砂质沉积的主要场所,也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中央隆起带和临南斜坡区的三角洲和临南洼陷中的深水浊积扇是今后寻找非背斜油气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7.
赵红兵  严科 《断块油气田》2011,18(4):438-441
近岸水下扇是在陆相湖盆陡坡带发育的一种重要油气储层类型,沉积特征复杂,扇体多期叠置.在系统观察岩心和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详细分析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胜坨地区坨123断块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和扇体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近岸水下扇岩性以砂砾岩、含砾砂岩为主,粒度特征、电性特征、沉积构造、...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认为负向构造单元深度大于3 500 m的深洼陷只是生油有利区,而对成藏条件不利,但通过近期对济阳坳陷车西地区车66井的钻探,发现在深洼陷的中央深度达4 300 m的深水浊积扇灰岩砾石中仍有较好的储层,试油获得日产上百吨高产工业油气流。对该类扇体进行了地质研究和地震预测:首先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划分出了该区沙河街组地层的9个三级层序;利用岩电特性和成像测井分析,确定了该类扇体为深水浊积扇的沉积特征,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其中以中扇的储集条件最为有利;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该区储层物性受次生溶蚀孔隙和微裂缝双重孔隙介质的控制,同时形成了隐蔽输导体系;通过岩心包裹体分析、钻井密度和声波曲线统计分析,确定该区具有两期幕式成藏和异常高压封存箱成藏的特点。进而建立了深水浊积扇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处理解释方法,采用古地貌分析、地震属性预测和反演等地震描述技术,预测了扇体的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19.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下段地震相—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在地震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波振幅、频率、连续性、内部结构以及外部形态等特征,在研究区目的层划分出6种地震相类型。通过井-震结合,将地震相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沉积相。结果表明:三工河组下段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浊积扇、半深湖等6种沉积相(亚相)类型;同时该区发育5个规模较大的沉积体,大体上对应着北西、北东及南部3个物源区。综合分析认为,三工河组下段整体上岩性圈闭发育条件较差,局部发育的河口砂坝、滨浅湖滩坝、浊积扇等可以形成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恢复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构造-古地貌特征,分析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可划分为8个构造-古地貌单元,包括东部断坡带、东北斜坡带、北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带、南部斜坡带、中央凸起带、北部洼陷带和南部洼陷带,西部和南部斜坡带存在明显沟谷.受构造-古地貌控制,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的东部发育扇三角洲,西部和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发育部位明显受次洼的控制.受东部断坡控制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受西部和南部缓坡及沟谷控制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特别是受西部缓坡控制在北部洼陷发育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图7参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