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文安斜坡中南部为例,研究含油气盆地源外斜坡区不同产状断裂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油水分布规律,从断裂形成演化规律和断层圈闭形成机理入手,对比分析顺反向断裂的断层圈闭发育部位、垂向调整油气分布层位和断层圈闭形成时期的差异。结果表明,源外斜坡区顺向和反向断裂控藏差异性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1)顺向和反向断层圈闭发育部位不同,顺向断层圈闭发育在处于“硬连接”阶段的断裂上盘,其分段生长点处为断层圈闭发育部位,而反向断层圈闭受地层掀斜作用发生在断裂下盘断距最大部位;(2)顺向和反向断裂垂向调整油气分布层位不同,顺向断裂垂向调整油气后,油气分布具有单层和多层分布的特征,而反向断裂垂向调整油气通常表现为单层分布特征;(3)顺向和反向断层圈闭形成时期不同,顺向断层圈闭形成时期为断裂开始进入“硬连接”阶段时期,而反向断层圈闭形成时期即为断裂开始活动时期。顺反向断裂控藏作用的差异性研究为源外斜坡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文安斜坡中南部为例,研究含油气盆地源外斜坡区不同产状断裂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油水分布规律,从断裂形成演化规律和断层圈闭形成机理入手,对比分析顺反向断裂的断层圈闭发育部位、垂向调整油气分布层位和断层圈闭形成时期的差异。研究表明,源外斜坡区顺向和反向断裂控藏差异性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1)顺向和反向断层圈闭发育部位不同,顺向断层圈闭发育在处于"硬连接"阶段的断裂上盘,其分段生长点处为断层圈闭发育部位,而反向断层圈闭受地层掀斜作用发育在断裂下盘断距最大部位;(2)顺向和反向断层圈闭形成时期不同,顺向断层圈闭形成时期为断裂开始进入"硬连接"阶段时期,而反向断层圈闭形成时期即为断裂开始活动时期;(3)顺向和反向断裂垂向调整油气分布层位不同,顺向断裂垂向调整油气后,油气分布具有单层和多层分布的特征,而反向断裂垂向调整油气通常表现为单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历经多期构造变动,断层圈闭发育普遍。断层作为断层圈闭的边界条件,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断层圈闭较发育的歧南斜坡区为例分析了同向断层和反向断层控制油气垂向富集的差异,基于三维地震资料,从断层形成过程和断层圈闭分布出发,剖析了断层遮挡圈闭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结合油水分布规律,基于油藏解剖并应用储层定量荧光技术明确了不同类型断层控藏的差异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①断层分段生长作用和断层上盘与下盘的差异活动是同向断层控制下断层遮挡圈闭形成的主要原因,斜坡区反向断层控制形成的断层圈闭则是断块掀斜翘倾作用所致;②同向断层圈闭发育在断层上盘分段点位置,只有当同向断层进入"硬连接"阶段方可形成断层圈闭,反向断层圈闭形成在断层下盘,在反向断层活动初期便可形成;③同向断层既可以控制油气在多套含油气系统中聚集成藏,也可在一套含油气系统中富集,而反向断层往往控制油气在一套含油气系统中富集;④不同类型断层控制油气垂向聚集的差异与圈闭发育位置以及断-盖配置有关。采用泥岩涂抹系数对沙河街组一段中部盖层控制的含油气系统的垂向调整进行定量评价,泥岩涂抹系数低于3.5时油气保存,泥岩涂抹系数高于3.5时油气垂向渗漏。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永安镇地区断裂特征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对东营凹陷永安镇地区的断层进行了研究,永安镇地区的断层比较发育,主要断层为东西或近东西走向,倾向以南倾为主,3条二级断层控制了永安镇构造的构造形态,将其切割成由北至南3个依此南掉的台阶。该区不同级别的断层活动具有明显的时空分段性。永安镇地区的断层活动性不是很强,其主要活动期有两期,即沙三上一沙二段沉积时期和东营组沉积时期,馆陶组沉积时期断层活动性逐渐降低,到馆陶末明化镇初期就停止了活动。空间上,主要活动时期(沙三段沉积初期和东营沉积期)断层活动性具有西强东弱的特点。在对东营凹陷永安镇地区的断层发育特征及其活动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分层油气显示法、地球化学参数分析及流体性质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永安镇油田的油气运移规律,明确了断层对油气运移和分布的控制作用。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不同断层及同一断层的不同部位的活动性均具有较大的差异,油源断层作为主要输导通道在纵向上连接了有效烃源岩和圈闭,控制了该区断块油气藏的形成与富集,对于油气的运移及多层系成藏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砂体和断层是泌阳凹陷油气运移的基本要素.砂体与断层匹配形成三类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砂体单因素输导体系发育于凹陷南部.以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为特征;断层单因素输导体系主要由东、南部边界断层构成.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在浅层形成次生油气藏;砂体一断层复合输导体系主要发育于凹陷北部,受断层性质、断面产状、形成时期、以及与砂体和鼻状构造的匹配关系的影响。油气输导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油气藏类型和分布规律.南部以各类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最为发育,南部边界断裂附近是寻找浅层次生油气藏的有利区带.北部斜坡带发育复杂的断鼻断块油藏。  相似文献   

6.
杨新明 《海洋石油》2010,30(2):19-22
为了揭示高邮凹陷南断阶许庄—竹墩地区复杂断裂系统的成因、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通过对不整合面地层剥蚀量计算、构造演化剖面分析等方法,系统地总结了许庄—竹墩地区断层的发育演化规律。吴堡运动和三垛运动时期是断裂活动最强烈的时期,许庄—竹墩地区的地层受到较强的剥蚀作用。本区主要断层的发育顺序依次为真①断层、纪③断层、真②’断层和真③断层,同一断层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平面上的不同位置,发育强度有明显的差异性。断层的活动一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断块圈闭,另一方面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因此在本区形成了一系列的断块圈闭油藏。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东倾同沉积断层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了东濮凹陷东倾同沉积断层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将该断层及下降盘断层组合概括为四种形式,并总结了不同断层组合中油气的分布特点。综合研究认为,东倾同沉积断层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发育和不同断层组合的油气富集。这类断层具有通道和封闭双重作用,有利于油气的运移聚集。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断层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英吉苏凹陷是一发育于早古生代剥蚀地貌背景上的中新生代断―坳型沉积盆地。该凹陷新生界之下地层中断裂发育,并多具生长断层的特点,多数断层在中生代末期之前已停止活动。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断层在油气藏形成和保存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断层活动可以改善油气储集空间及性能,可控制油气的运聚时期和层位,可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  相似文献   

9.
渤中34北区浅层油气成藏特征和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中34北区浅层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积,储层横向连续性差,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区内油气成藏的主要特征是:油气水的分布整体受构造控制,储层发育程度影响油气富集丰度。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是古近系“中转站”和断层,“中转站”的存在为浅层提供了充足的油源,断层的发育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断层的性质决定了油气运移能力,进而影响了圈闭充满程度。在本区及渤海海域其他凹陷浅层复杂断块区应继续以断块圈闭为主进行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0.
运用成藏动力学和成藏压力箱观点,阐明了白庙构造4期构造活动对深层油气成藏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分析了构造活动和断层发育通过对沉积扇体、储集层的控制,影响到该区岩性圈闭形成和有利储层分布,从而控制油气成藏和油气分布。研究表明,构造活动和断层发育在白庙构造4次油气充注过程中直接地影响和控制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破坏,同一断层在不同的时期对油气成藏分别有不同的作用;认为由于构造活动和断层发育导致该区地层不均衡压实和同沉积作用存在,而在断层发育区地层压力得到释放,它们是现今地层压力分布和流体压力封存箱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白庙地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断裂比较发育,大多数二级构造带及其圈闭均与断层有关,认识断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是正确评价构造带和圈闭的前提。用断层封堵分析法对珠江口盆地与断层有关的构造圈闭研究认为,断层一侧封堵盘的岩性是断层封堵与否的关键,若为泥岩形成油气聚集,砂岩则造成油气横穿断层或“之”之形向上运移,形成阶状油藏、多层状油藏或遭散失。经分析认为白云凹陷北坡是盆地内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翘倾半背斜是一个重要勘探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12.
白音查干凹陷西洼断裂控油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音查干凹陷西洼断裂发育是具有多期性,结合生排烃史分析:早期断层主要使油气封堵成藏,中期断层对油气具侧向封堵和纵向运移双重作用形式,晚期断层对油气封堵成藏不利,而继承性断层则成为油气发生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受这种断层控油特征制约,形成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两种油藏,富集程度前者优于后者,断层发育具有近洼早,远洼晚的特点,环凹“前排圈闭”具备形成富集的优越条件,由此决定近洼带圈闭是找油的主要目标区。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特别是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发现了克深大气藏群、克拉2大气藏和中秋1气藏,形成了超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但目前发现的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下盘,断层上盘仅仅发现了克拉2大气藏,纵向上主要赋存于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基于上述油气分布现状分析,认为克拉苏断层下盘之所以形成连片分布的大气藏群,主要是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逆冲断层形成了成排、成带的大型背斜和断背斜构造圈闭,控圈断层下通烃源岩,上达膏岩盐盖层而未断穿,既是油气运聚通道而又没有破坏圈闭的封闭性,这种成藏要素的绝佳匹配造就了克拉苏断层下盘连片大气藏群的形成;而由于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断穿膏盐岩甚至断达地表,造成断层上盘圈闭封闭性变差,致使具有相同储盖组合的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圈闭未能成藏,但在断层上盘由于顶冲构造形成了独特的克拉2“盐包圈”圈闭,发育了独一无二的克拉2大气藏。其次,通过分析克拉苏逆冲断层和东秋逆冲断层对成藏的控制,认为断层对纵向上不同层系及不同类型储盖组合的成藏影响是不同的。从油气复式聚集理论出发,考虑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丰富的剩余油气资源,以及断层上盘、下盘勘探不均衡的现状,通过解剖吐格尔明逆冲断层上盘侏罗系成藏模式,以及克拉苏断层上盘和东秋断层上盘古近系成藏模式,提出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上盘尚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侏罗系和古近系是断层上盘下步重大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4.
塔西南坳陷油气与圈闭控油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塔西南坳陷自下而上共沉积有 5套生油岩系 ,生油—油气运移晚于圈闭形成或基本匹配。海西期和喜山期构造运动对圈闭形成起重要作用 ,圈闭类型可划分为构造圈闭与非构造圈闭 2大类 ,前者细分为背斜圈闭和断层圈闭 2亚类。圈闭的发育与分布受控于断裂和不整合面的发育分布 ,构造圈闭是西南坳陷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油气聚集空间分布规律依赖于圈闭的空间展布规律 ,不同时期圈闭有不同的控制油气聚集作用 ,圈闭保存直接影响油气保存  相似文献   

15.
渤南洼陷断层封闭性评价——以义37断块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断裂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可以圈闭油气,更重要的是作为连接烃源岩与圈闭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渤南洼陷内断裂极其发育,它们对油气的运移、聚集以及油气藏的进一步分割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渤南洼陷义37断块油藏的重点解剖,明确了断层在侧向和垂向上的封闭机理,运用净毛比、断层泥比率和断面压力等参数分析了断层的封闭能力,揭示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和路径,并且认为义37断层在沙二段油气成藏过程中,侧向上起到了很好的封闭作用。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阿南二背斜AN2F0断层封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勘探结果表明,合油气盆地内多数构造油气藏形成、分布与断裂有关。断裂构造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盆地内烃源岩、储集层、圈闭发育特征和油气的运移、聚集及油气藏的分布。目前,有关控油断裂封闭性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逐渐由定性走向定量,在理论上和研究技术方法上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但总体来说,该项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现有断层封闭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断层活动性、断层两盘的对置关系、断移地层的砂泥比、断层的涂抹系数及断层的压力和砂泥比的关系等参数的研究,认为阿南二背斜AN2F0断层的封闭性比较好,可形成有效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17.
二连盆地边界断层的生长模型及其对含油气系统形成的控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断层连锁现象在裂谷盆地中十分普遍 ,断层连锁虽是短暂的过程 ,但该过程不仅改变了连锁前的沉积分布格局 ,同时对断陷的发育史存在控制作用。裂谷盆地半地堑边界正断层的生长可以划分为两种模式 :断层简单生长模式和断层生长连锁模式。根据对二连盆地典型断陷的构造、沉积发育和烃源岩分布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发现存在三种类型断陷 :阿北凹陷 ,受单一断层生长控制发育 ,形成一个含油气系统 ;赛汉塔拉凹陷 ,受多条断层生长控制发育 ,形成一个含油气系统 ;乌里亚斯太凹陷 ,受多条断层生长控制发育 ,形成多个含油气系统。因此 ,并不是所有断陷都仅发育一个独立的含油气系统 ,可能发育两个或多个含油气系统。断层连锁前的传递斜坡是砂砾岩体发育的重要部位 ,也是勘探地层 岩性圈闭油气藏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8.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断层发育,圈闭以复杂断块为主,断裂与油气藏关系密切,断层的发育期次、开启与封闭、组合样式,直接影响到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富集程度。平北地区发育了全盛型、早盛型和中盛型3种类型断层,断层的活动时期、断层两盘的岩性配置以及泥岩涂抹等是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平湖组早盛型断层封闭性最好,平湖组—花港组全盛型断层封闭性相对较差。不同断层组合圈闭的油气富集程度具有明显差别,顺倾向断层组合圈闭油气富集程度最高,反倾向断层组合圈闭油气富集程度相对较低,顺倾向与反倾向断层组合圈闭油气富集程度居于中等,根据以上认识优选目标钻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江陵凹陷目前发现的油气藏主要是沿着构造脊和断裂带分布,其运移与聚集同断层的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分析断层的展布特征和主要活动时期,结合烃源岩等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断层活动与油气的运移、聚集之间的配置关系。研究认为,早于古近系沙市组、新沟嘴组、荆沙-潜江组沉积期发育的断层,所控制的圈闭有利于油气成藏;古近系沙市组、新沟嘴组、荆沙-潜江组沉积期发育的并持续运动至古近系的断层,所控制的圈闭不利于油气成藏;新近系发育的逆断层破坏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源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源断裂伴生圈闭形成机制及形成时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地质时期油源断裂的断距-位移曲线反映出来的断裂开始形成时期和分段生长连接时期,确定油源断裂伴生圈闭形态开始形成的时期;通过分析油源断裂断层岩的排替压力与时间变化关系和储层排替压力与时间变化关系,确定油源断裂侧向封闭开始形成时期,二者叠合建立了一套油源断裂伴生圈闭形成时期厘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大张坨断裂在沙一下亚段内伴生圈闭形成时期的厘定中。结果表明:大张坨断裂在沙一下亚段内伴生圈闭形成时期为2.35 Ma,虽晚于沙三段烃源岩大量排出油气时期,但仍可以捕获沙三段烃源岩排出的大量油气,较有利于下伏沙三段烃源岩排出的油气在大张坨断裂附近沙一下亚段内聚集成藏,与目前大张坨断裂附近沙一下亚段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厘定油源断裂伴生圈闭形成时期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对认识油气分布及油气勘探的深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