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球形和三叶形填料,采用电化学技术测定滴流床液固传质系数。试验结果表明,低液速下,传质系数与气速无关;从滴流区到脉动区的过渡,气速对传质的影响为最大;在脉动区,传质系数随着气速、液速的提高而提高。填料特性对液固传质也有较大的影响。本文还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计算球形和三叶形填料液固传质系数的数学关联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研究系统压力(P)、气体表观气速(UG)以及固体颗粒体积浓度(Cv)对浆液床中体积气液传质系数(kLa)的影响。在实验中发现,体积气液传质系数随系统压力和气体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当增加固体颗粒体积浓度时反而下降。在0.1~1.5MPa的压力范围内,甲烷的饱和溶解度遵守亨利定律。  相似文献   

3.
刘梦溪  卢春喜  时铭显 《石油化工》2005,34(Z1):827-829
在00 mm×1 700 mm的实验装置内,采用新型的氧气气提-空气解吸法,考察了环流反应器局部流动区域和整体的体积传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环流反应器整体的体积传质系数随内环表观气速和外循环液速的增加而增加,随固含量的增加略有降低;在各流动区域内,外循环液流影响区的体积传质系数最大,外环环隙区的体积传质系数最小,环流反应器整体的体积传质系数与气液分离区体积传质系数接近.适当扩大内、外环截面积比有利于提高环流反应器的传质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预测腐蚀率方面,传质系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传热机理和传质机理间的共性,提出了一种机理模型来预测垂直管内两相流的传热和传质系数.通过引自文献资料的气-液传热实验数据,可以对此机理模型进行评价.该模型也可与通常使用的经验关联式进行对比.在与可用传热关联式对比中,该模型在垂直环状流、泡状流、段塞流及间歇流状态下工作良好.建立在两相流的物理机制的基础上,该机理模型同经验关联式相比,应用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5.
聚酯切片流态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聚酯切片的含水量和结晶度明显影响后续的固相缩聚过程,采用特殊流化床进行干燥和结晶处理是发展方向。在内径为85 mm的流化床中对聚酯切片的流态化特性进行了冷态模拟实验研究,测定了聚酯切片的起始流化速度和床层膨胀比,并通过对床层的压力脉动进行功率谱分析,考察了聚酯切片的流态化动力学特性和流型转变。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聚酯切片属于Geldart D类颗粒,起始流化速度为0.66 m/s。对床层压力脉动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的结果表明,聚酯切片的流化状态不稳定,首先形成节涌流态化;当流化气速大于3 m/s时,形成湍动流态化。当流化床处于湍动流态化状态时,气体与聚酯切片间传热传质效率高,可实现快速干燥和结晶。  相似文献   

6.
以空气-水-炭粒三相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常温常压下通过改变进气量,用溶氧仪、电导率仪等测定了装有新型导流筒顶构件的内循环流化床的气液传质特性、筒外循环液速、混合时间等数据.研究发现随着顶构件内角的减小,床体的混合时间逐渐减小,循环液速和传质系数逐渐变大;随着顶构件腿长变短和斜边长变长,床体的传质系数和循环液速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混合时间则先减小而后增大.  相似文献   

7.
浆态相FT合成反应过程中的气液相界面传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目前应用于浆态相FT过程气液界面传质研究的关联式和实验途径,以及气、液速、固载量等工艺条件对传质系数kL及相对阻力β的影响规律,认为H2和CO在一般反应条件下都可以不成为限速组份,二者对β的贡献也受反应器、气、液速、液体介质的影响;同时在优化催化剂RaneyFe的三相反应基础上估算了kL和β值,结果表明,在此内表面利用率很高的骨架催化剂上,β值是可以忽略的,即气液界面传质阻力相对很小,在催化剂载量5%~12%范围是动力学控制区域。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井井底流压分析及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煤层气井井底流压的大小直接决定煤层气产量的大小,为了获得高产,必须清楚认识井底流压并精确计算其数值。根据垂直气液两相环空管流理论,首先描述了煤层气的环空流动特征及井底流压的组成部分;结合现场生产测试资料,采用Hasan-Kabir解析法和陈家琅实验回归两种方法计算了井底流压值,并分析了其与气体流量的关系。结论认为:①油套环空中流体由上而下分为纯气体段、混气液柱段(高含气泡沫段和普通液柱段),井底流压为套压、纯气柱压力及混气液柱压力三者之和;②两种方法计算的井底流压值大体相同,与实测值误差小,精度高;③井底流压与气体流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且随着井底流压下降,压降漏斗不断扩大,井底流压下降相同的数值能产出更多的煤层气。  相似文献   

9.
以Hogbie的渗透理论和Kolmogoroff的湍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计算液体表面微元在气-液相界面暴露时间的方法,并建立了预测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的模型方程。对于水-空气体系,测定了上升管内气泡分布以及不同管径比的外环流反应器中,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循环液速和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并对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的预测值和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自吸式气-液-液反应器的相分散和传质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空气 水 煤油三相体系在自吸式搅拌槽反应器中的相分散和传质特性 ,比较了四种不同搅拌桨的油相分散临界转速、气体吸入临界转速、气体的吸入量、搅拌功率和气液传质系数 ,得到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桨型为双层六叶涡轮桨 1,并系统研究了液相体积分数对搅拌操作性能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大 ,油相分散临界转速降低 ,气体吸入临界转速不变 ,气体的吸入量减小 ,气液传质系数先降低 ,随后又升高 ,并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