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用此色法分析电解银中铁含量,用固定床流动法测定不同铁含量电解银的催化甲醇制甲醛的反应活性,得到了催化剂铁含量与催化活性的对应关系,证实了该催化反应主要在催化床的上层进行,催化剂的失活主要由于上层催化剂被铁杂质污染等结论,提出了防止催化荆中毒,延长催化剂寿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钯系催化剂硫化氢中毒及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钯系催化剂的硫中毒及活性恢复措施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结果表明,硫化氢会导致钯系催化剂中毒,使其活性下降;催化剂中毒后,如果提高反应温度,随着运转时间的延长,活性会有所恢复;中毒催化剂经再生,活性不能完全恢复;钯系加氢催化剂硫中毒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3个不同炼油企业半再生重整催化剂氮中毒的情况,分析了氮的来源、氮中毒机理、氮对催化剂以及装置设备的影响,并在原料控制、催化剂选型、增加液相脱氯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氮中毒的措施。重整催化剂发生氮污染后,需要暂时适当提高注氯量以弥补催化剂的氯损失,但会加重装置设备腐蚀。氮污染是暂时的,一旦重整原料满足指标要求,催化剂的活性会得到恢复。发生氮污染后应尽快找出氮含量高的原因并及时排除,否则会在系统内的低温部位生成氯化铵,影响装置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铵盐结晶出现最有效的措施是在预加氢系统内严格控制重整精制油氮质量分数小于0.5μg/g。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不同硅源对重整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引入含硅分子筛导致重整催化剂的裂解活性提高,选择性下降,积炭速率提高;重整载体制备过程中引入硅后导致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下降,催化剂的选择性变差,积炭量增大;重整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受到硅污染后,催化剂的持氯能力变差,活性降低。硅中毒是不可逆的,不能通过常规再生的方法恢复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方式引入硅,研究了不同硅源对重整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载体中引入含硅分子筛导致重整催化剂的裂解活性提高,选择性变差,积炭速率提高;重整载体制备过程中引入硅后导致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下降,选择性变差,积炭量增大;重整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受到硅污染后,催化剂的持氯能力变差,活性降低。硅中毒是不可逆的,不能通过常规再生的方法恢复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银催化剂使用前后的微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SEM、XPS和TPR-TPD等仪器表征了工业银催化剂反应前后的微观形态。在SEM中观察到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银粒子,因烧结而导致催化剂表面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银粒子由于相互聚集而长大,在氧化铝表面大量暴露出来,改变了银与氧化铝之间原有的相互作用形态:XPS和TPR分析说明催化剂表面银主要以金属状态存在:TPD结果说明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对氧的吸附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表明:银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衰减主要是催化剂表面性质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某炼油厂450 kt/a半再生重整装置于2021年10月因精制油氮含量超标而造成SR-1000重整催化剂发生氮中毒,导致重整催化剂活性快速下降,重整汽油辛烷值降低。通过系统分析重整精制油氮含量超标的原因,发现主要是由于防腐中和缓蚀剂选择不当使预加氢原料氮含量增加,以及预加氢催化剂脱氮活性低。在工业应用实践中,采取优选合适的缓蚀剂并控制注入量、调整预加氢单元反应及蒸发塔操作条件、采用高活性脱氮预加氢催化剂等针对性措施,可有效解决精制油氮含量超标问题。重整催化剂受到氮污染后,活性恢复能力强,在精制油杂质含量合格的情况下,催化剂活性仍能恢复到受冲击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人工污染法研究了碱金属污染对国产工业裂化催化剂的性能的影响.随着水热处理条件的苛刻化,催化剂减活速率增大.碱金属污染不仅使催化剂的酸中心中毒而且加速了分子筛晶格在苛刻水热条件下的降解,大大降低了催化剂活性,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LS-901抗硫酸盐化作用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LS-901催化剂是新研制的TiO2基抗硫酸盐化作用硫磺回收催化剂,具有机械强度大、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好、磨损率低等特点。该催化剂可直接采用工业原料生产,制备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无“三废”污染。实验室的试验结果表明,LS-901催化剂的CS2水解反应活性和克劳斯反应活性、耐“漏O2”中毒性能等均优于进口TiO2基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逐个可能原因排查及对密封油分析,找到了密封油泵打量不足的原因是密封油受污染后粘度下降。而密封油受污染的原因是密封干气不合格。通过增加密封油分析频次,提高脱气槽的脱气效果及提高密封干气即新氢的H2浓度这几项措施来加强对加氢(二)B循环氢压缩机的防护。  相似文献   

11.
镍污染方式对催化剂裂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催化裂化催化剂中镍含量及镍污染方式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镍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与污染方式有关,镍的存在使催化剂的活性下降,在镍含量相当的情况下,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程度接近。镍的毒性表现为强烈的催化脱氢作用,它使裂化反应选择性变差,但工业平衡剂中镍对催化剂选择性的影响小于实验室污染剂。工业平衡剂中的镍通过减少催化剂活性中心数量,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实验室污染剂上的镍通过在催化剂表面附着、阻塞分子筛孔道,减少反应物分子对活性中心的可接近性,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陈建设 《石化技术》1998,5(1):17-22
叙述了用微型反应器进行强化试验研究银催化剂的稳定性。用内径4mm、催化剂装填有效体积1cm3的微型反应器,在比工业EO/EG装置高得多的负荷下,对YS-5、YS-6银催化剂和几个国外工业用的银催化剂进行对比强化试验。根据不同银催化剂对比强化试验中得到的选择性和活性衰减曲线及有关资料,对YS-5和YS-6银催化剂的老化性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转化催化剂是轻烃水蒸气制氢装置的核心催化剂,造成催化剂中毒或缩短使用寿命的因素较多,文章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催化剂积炭和催化剂硫、氯中毒后活性的恢复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银催化剂单管装置上对YS-8520银催化剂进行了驯化试验,考察了时间、氧含量和Cl因子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和环氧乙烷(EO)选择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运行的起始阶段,YS-8520银催化剂活性很高、EO选择性略低,之后活性逐渐下降、EO选择性升高,因此需要在较低汽包温度、较高的Cl因子条件下缓慢调节工艺条件,使装置实现平稳运行;在装置投料初期Cl因子应控制在0.15~0.20,装置运行稳定后Cl因子应控制在0.07~0.15。在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上YS-8520银催化剂的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运行3 a的EO平均选择性达到82.8%,比该装置上一次使用的YS-7银催化剂高3.2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循环气压缩机的密封结构为机械密封+浮环密封结构,密封介质泄漏后润滑油油气与反应气体混合气体进入反应循环系统中,影响了催化剂的活性。文中对干气密封选型、计算后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干气密封优点突出、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6.
反应气中水含量对银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反应气中水蒸气含量对银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微型反应器评价结果表明:反应气中水蒸气含量在0.32%~3.88%时,乙烯转化率随反应气中水蒸气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一定的时空产率下,反应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对银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有不利影响,对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是部分可逆的。  相似文献   

17.
选取从工业反应器中卸下的含硫酸根的铂铼催化剂和实验室制备的含硫酸根的铂铼催化剂,对其进行热氢还原时,补入一定量的二氯乙烷,发现可以将催化剂上的硫酸根脱除,并使催化剂的活性得以恢复,这一方法用于受硫酸根污染的工业装置,已得到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固体催化剂孔结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固体催化剂通常是多孔的,反应物必须进入孔中与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接触,反应才能迅速发生。反应产物必须扩散出去才能维持正常进行。因此孔结构对催化剂的性能如活性、强度、选择性、表面利用率和中毒难易等都有影响。这样,对一个催化反应,在活性组份确定后,选择适当的载体并使制成的催化剂具有最佳孔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叙述在受内扩散影响的催化反应中,选择催化剂孔结构的  相似文献   

19.
汽油加氢二段反应器催化剂运行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汽油加氢装置二段加氢反应器的工艺特点和新旧催化剂的性能,分析原催化剂运行末期产品溴指数上升的原因,指出催化剂活性下降是因为临时性的水中毒,采用热氢汽提后,恢复了活性,延长了它的运行周期。新型催化剂运行中,产品溴指数及操作参数变化的原因是改造后原料硫含量低,除了采取注硫等提高系统硫含量的措施,还调整了催化剂预硫化的操作条件,使催化剂的再生周期达到11个月。  相似文献   

20.
催化裂化原料油中的重金属不断地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使催化剂中毒,降低了其活性和选择性,导致氢气、焦碳量增加,目的产物汽柴油收率下降。采用磁分离技术回收被污染的催化剂是简捷有效的手段,文中综述了磁分离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