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震、测井、岩心及古生物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详细研究解剖。将姚一段地层分为3个四级层序,这3个四级层序呈退积式发育,底部与青山口组呈大型不整合接触,由此表明在姚一段沉积初期松辽盆地曾经经历了短暂的抬升作用,而后盆地又开始沉降、重新接受沉积,并且湖盆范围逐渐扩大。姚家组一段形成于87~88Ma,这一时期太平洋板块发生了一系列重组事件。通过对姚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内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认为姚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已经开始了挤压作用。姚一段层序地层格架的形成是对这一板块重组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2.
位于中国东部近海海域的南黄海盆地属于特征比较典型的中生代残余盆地。该盆地属于“断陷-坳陷”的复合型盆地,其构造演化以晋宁事件和印支-燕山事件为界,可划分为前扬子板块、稳定地台以及西太平洋活动陆缘三个演化阶段。章从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入手,主要阐述了盆地中生代的构造演化以有沉积地层特征,认为南黄海盆地在白垩纪沉积时期,古气候由干旱逐渐变潮湿,特别是在晚白垩世泰州组沉积时期,气候变潮湿,有利于湖泊和烃源岩的发育。中生代地层内褶皱和逆推覆构造发育普遍,沉积中心在这一时期可能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3.
将GIS技术引入含油气盆地研究中,重建了松辽盆地北部登娄库组底古构造格局,分析了登娄库组底的古构造演化史。研究表明,登娄库组底构造格局具有定型早,继承性发育的特点,姚家期及其以后的构造活动对登娄库组底构造面貌具有一定的改造作用,这种古构造演化格局有利于坳陷区烃源岩的保存和热演化及隆起区继承性构造的发育与天然气成藏。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二、三段是大庆油田油气勘探开发重要地层之一,但大庆长垣以外的姚家组二、三段已发现油田规模不大、分布零散,油气分布复杂。为了进一步弄清储层与油藏的关系,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姚家组二、三段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及分布,储集砂体的类型、空间展布、横向连通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姚二、三段整体具有多个物源、多种沉积体系、相带呈半环状分布的特点,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平原淤积等4种沉积体系,其中以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不同沉积相带,其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砂体的宽度、厚度、连通性各不相同,整体分为5类砂体类型;砂体类型决定油气藏的分带性,控制着4大油气聚集带分布。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是我国东北部的一个大型陆相沉积盆地。盆地内白垩纪地层发育齐全,沉积厚度达5000米以上,分布广泛,剖面完整,生物化石丰富,保存完好,形成了完整的一套白垩系地层。根据沉积旋回、岩性特征、生物群面貌以及构造关系等,从下到上可划分为: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七个地层组,二十一个地层段,建立了完整的地层层序,这是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所公认的。当前的主要分歧,是对这套地层中的泉头组至嫩江组的分统归属问题,由于各门类化石在地质历史时期内演变不同,引起不同门类的研究者意见不统一,矛盾较大。主要有四种意见:  相似文献   

6.
Bongor盆地是中—新生代陆内被动裂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重大构造事件的影响和控制。白垩纪早期,在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分离、大西洋张裂的影响下,盆地开始形成并持续张裂,形成了一系列北西—南东向高角度陡立断层;白垩纪末期,在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间南北向高速正向碰撞所引起的挤压应力作用下,盆地发生强烈反转,地层抬升剥蚀、褶皱变形;古近纪末受红海北西—南东向张裂产生的局部挤压应力作用,盆地发生轻微反转,部分古近系遭受剥蚀;新近纪以来盆地以稳定的热沉降为主。Bongor盆地白垩纪末期构造反转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构造事件,深刻影响了盆地的沉积充填和油气成藏。盆内白垩纪末期构造反转以地层的褶皱变形为主要特征,根据其剖面形态可进一步分成单断型、双断型和散花型3种类型。基于最新有关断层倾角与反转应力强度的研究成果和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认为虽然晚白垩世挤压强烈,但由于盆地断层倾角过大发生"锁死"现象,而未能发生反转。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高频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整体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对岩心露头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层序界面、湖泛面的识别特征,总结各关键界面的测井、地震、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将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标准生物化石,应用于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一段(包括葡萄花油层和其上覆萨葡夹层)统一的等时地层格架。姚一段地层分属3个层序,每一层序发育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揭示了储层的分布模式,即3个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早期是储层主要发育区,解决了以往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单纯旋回对比的多种划分方案之间的争议,搞清了该划分模式与大庆油田开发系统传统油层组划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信息的综合应用,对于该层位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突破方向研究》是大庆油田勘探攻关项目之一 ,目的是深入认识天然气地质规律 ,客观评价松辽盆地深层勘探潜力 ,指出有利勘探目标。该项目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认识 :①火石岭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而非晚侏罗世 ,厘清了徐家围子断陷的地层层序及其空间分布 ;②确定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的构造格局 ,划分了 6个一级构造单元、 11个二级构造单元 ,在徐家围子断陷划分了 15个三级构造单元 ;③在断陷地层鉴定出逆断层、断弯褶皱、断展褶皱和反转构造等挤压构造 ,鉴定出营一段酸性火山岩顶、底 2个角度不整合 ;④建…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南部拗陷期湖盆底形演化及充填序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将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三段—嫩江组一段划分为青三层序、姚家层序和嫩一层序。基于地层等时格架,应用回剥法经去压实和古水深校正,对松辽盆地南部湖盆底形特征进行了恢复。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拗陷期湖盆坡折带的发育程度受控于盆地的差异沉降以及沉积物供给速率,随着大地热流值的逐渐降低,湖盆坡折越来越不明显;而坡折带的发育程度对盆地的充填序列和沉积格局有重要影响。其中,青三层序坡折带发育明显,湖盆表现为深水拗陷沉积;姚家层序坡折发育不明显,表现为宽浅氧化湖盆;嫩一层序湖盆底形平缓,受湖侵影响,表现为广阔深水湖盆。  相似文献   

10.
松南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区块断裂构造及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最新的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和钻探资料,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腰英台区块断裂构造特征。根据物性和岩矿报告,分析了该区块储层特征。腰英台圈闭群是由多组走向近南北向的正断层分割成不同的构造,即西部的斜坡带、中部的地堑和东部的地垒,各构造带内又被次级断层分割成不同的构造。腰英台区块主要含油层系为泉头组顶部、姚家组和青山口组砂岩;储层样品平均渗透率为3.1 8×1 0 -3 μm2 ,平均孔隙度为13.13% ,平均含油饱和度为1 8.80 % ,平均含水饱和度为20 .2 4 %。在腰英台区块,泉头组、姚家组和青山口组地层走向近南北向,倾向近西,地层倾角4°~8°左右,整体呈现向东部一直抬高的缓坡单斜形态。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宁芜盆地中生代火山岩具幔源成因,盆地东西两缘的茅山褶皱带和巢含褶皱带呈对称分布、相向倒转并逆冲于中新生代地层之上,以及区域深部结构特点等地质事实,提出了茅山推覆构造形成的盆缘对冲模式。同时认为,区域内壳下小尺度地幔对流及其所导引的裂谷型火山活动是造成这种盆缘对冲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基底结构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海北部陆缘地区中生代受太平洋板块对东亚大陆俯冲挤压作用,发生多期次不均衡隆升,表现为以琼海断裂和阳江-一统暗沙东断裂为界,基底呈现西老东新、侧向分块的3个阶梯式分布。而在垂向上则表现为不同分带结构特征,琼海断裂以西的琼东南盆地基底为两层结构,下部元古界,上部古生界,缺失中生界;琼海断裂与阳江-一统暗沙东断裂之间的珠江口盆地西部基底为不完全三层结构,中生界呈孤岛状分布;而阳江-一统暗沙东断裂以东的珠江口盆地东部基底则为三层结构,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均保存较好。对基底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潮汕坳陷及东沙隆起带分布有巨厚的中生界,发育大型宽缓褶皱带,并且具有较厚的暗色泥岩分布,烃源岩条件较好,而在基底之上厚度较大的古近系可作为与之配套的盖层。因此,借鉴台西南盆地成功的勘探经验,推测南海北部陆缘前新生代地层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安达凹陷毗邻松辽盆地北部的三肇凹陷,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近年安达凹陷中浅层已经显示出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多年来,油源问题制约着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本文通过平衡剖面方法,开展安达凹陷与其南部三肇凹陷、北部黑鱼泡凹陷、西面大庆长垣、东面明水阶地等周边构造带演化关系的对比研究,结合地球化学指标,提出安达向斜在构造上是一个独立的凹陷,具备形成独立生烃灶的次级含油气系统。在此基础上,指出安达凹陷西部、北部构造带具有极大勘探潜力,其中断层-岩性油气藏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构造分析与油气领域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塔里木中新生代库车一拜城、喀什一叶城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是与特提斯洋关闭、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碰撞所产生的远程效应相联系的,主要是:塔里木盆地基底向周缘的西昆仑、天山造山带陆内俯冲形成地壳叠加楔;造山带逆冲岩席向盆地的大规模推覆;盆地基底挠曲沉降形成挤榨前渊。通过大量的组构分析和三维有限应变测量,计算了造山带向盆地的推覆距离、前陆盆地的递进变形方式和压缩量以及所形成的圈闭类型和油气领域。   相似文献   

15.
基底断裂对松辽南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松辽盆地南部主要发育北东、北西和东西向3组基底断裂,受不同大地构造环境控制,表现为伸展、走滑和挤压多种活动性质.以长岭凹陷、英台四方坨子两个地区为例,分析了基底断裂对盆地区域构造格架、二级构造单元和次级断层形成与展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岭凹陷发育北东向的基底断裂,控制北西向次级断层带的形成;英台四方坨子地区沿嫩江存在一条北北西向的隐伏基底断裂,与北东向的哈拉海等基底断裂共同作用,使次级断层展布方向以南北向为主;北西、南北向次级断层对形成大面积断层岩性油藏有重要控制作用;北西向基底断裂呈右行走滑性质,主要起到调节北东向断裂带延伸方向的作用;北东向断裂带、近南北向的嫩江断裂带附近是下一步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是位于中国东北的大型白垩系陆相含油气盆地,前人普遍认为其形成和演化主要受西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作用的影响和控制。那么,环西太平洋构造带仅在中国东北形成大型坳陷盆地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松辽盆地在坳陷阶段之前发育火石岭组和营城组2套断陷期火山岩的诱因是什么,中国东北地区大规模发育中生代岩浆岩的主控因素是什么。显然,这些现象很难单纯用古太平洋板块活动控制来解释。本文在充分吸收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动力学背景、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角度,分析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东段的闭合对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影响,指出蒙古-鄂霍茨克洋关闭是中生代东北亚最重要的一次大地构造事件,板块的俯冲、碰撞、挤压、拉张以及岩浆活动等作用对该区盆-山格局的形成和演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并提出了松辽盆地可能存在的蒙古-鄂霍茨克洋和西太平洋板块双向俯冲成因模式,厘定了两者对中国东北地区多期次挤压和拉张作用的转换时间,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松辽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合理地诠释了中国东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有别于西太平洋南部地区的岩浆岩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基本构造类型有三种: 1.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拉张型盆地。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长江三峡以东分布有一系列板内断陷—拗陷盆地,其成因机制与上地幔的隆起有关。如渤海湾、苏北、江汉等盆地为多旋回的断陷—拗陷盆地。珠江口是南海扩张盆地的北部陆壳边缘断陷—拗陷盆地。2.中国中部含油气盆地——过渡型盆地。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板内多旋回拗陷盆地。3.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挤压型盆地。准噶尔、塔里木和柴达木为碰撞挤压带之间的大型卵形复合盆地。乌苏、库车、酒泉和民乐等盆地为山前拗陷盆地。吐鲁番为天山山间盆地。  相似文献   

18.
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演化(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赵金海 《海洋石油》2004,24(4):6-14
文章宏观地论述了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该文对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盆地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冲绳海槽的地质特征、冲绳海槽盆地成因机制以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产生的火山弧等作了详细的探讨 ,认为东海岩石圈是西部陆地华南岩石圈向海区的延伸 ,冲绳海槽是一个地壳和岩石圈急剧变薄的地区。海槽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热流值异常高且热流值高低相差悬殊 ,菲律宾海的构造演化影响冲绳海槽北段的形成 ,中国台湾东部的弧陆碰撞影响冲绳海槽南段的形成 ,而东海大陆架上的龙井运动又是冲绳海槽拉张的产物。作者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 1 )东海盆地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俯冲和弧后拉张的结果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楔入、隆升成山的远程效应和中国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弧陆碰撞所产生的构造动力场在东海地区形成叠加、复合 ,从而在东海产生了不同时期 ,不同力学性质和不同发展历史的盆地 ;( 2 )东海海域内有两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成因机制和不同演化历史的沉积盆地 ;( 3)冲绳海槽是欧亚板块东缘上的一个独具地质风格的构造单元 ,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造成的一个弧后盆地 ,属陆缘上的一个发展到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演化(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金海 《海洋石油》2005,25(1):1-10
文章宏观地论述了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该文对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盆地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冲绳海槽的地质特征、冲绳海槽盆地成因机制以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产生的火山弧等作了详细的探讨,认为东海岩石圈是西部陆地华南岩石圈向海区的延伸,冲绳海槽是一个地壳和岩石圈急剧变薄的地区。海槽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热流值异常高且热流值高低相差悬殊,菲律宾海的构造演化影响冲绳海槽北段的形成,中国台湾东部的弧陆碰撞影响冲绳海槽南段的形成,而东海大陆架上的龙井运动又是冲绳海槽拉张的产物。作者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东海盆地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俯冲和弧后拉张的结果;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楔入、隆升成山远程效应和中国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弧陆碰撞所产生的构造动力场在东海地区形成叠加、复合,从而在东海产生了不同时期,不同力学性质和不同发展历史的盆地;(2)东海海域内有两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成因机制和不同演化历史的沉积盆地;(3)冲绳海槽是欧亚板块东缘上的一个独具地质风格的构造单元,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造成的一个弧后盆地,属陆缘上的一个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裂谷;(4)冲绳海槽的北  相似文献   

20.
中非Muglad盆地由多个以中生代沉积为主的裂谷凹陷组成,各凹陷分割性强,有独立的构造和沉积体系。通过对Muglad盆地1/2/4区块多个构造层系的地震层位解释及构造演化剖面的制作,分析了构造演化特征、断裂特征以及油气聚集的关系。研究区发育5条较大的呈NW向展布的同沉积断裂和东部两条呈NNW向延伸的盆地边界断裂,构造格局主要受这两组断裂控制,白垩系构造格局具有继承性。东部构造带受NW和NNW向正断层控制,西部构造带主要受NW向断裂控制;东、西分带明显,具"一隆二凹两斜坡"的特征,南、北成藏具有分区特点,北部主要为Abu Gabra(AG)组及Bentiu和Aradeiba组成藏组合,南部以Bentiu和Aradeiba组成藏组合为主。Kaikang凹陷东、西两侧盆地结构及构造演化差异,造成两侧油气丰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