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淘汰落后产能,转让企业资产,分流富余人员,泰州石化成为小炼油转型发展的典范。转让滨江项目股权、关停小催化、安置富余员工、筹划生物能源项目,作为一家小炼油企业,2014年以来,泰州石化提前适应新常态,转型发展迈出了一系列关键步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事业部定为小炼油转型发展的典型。"作为一家小炼油企业,我们没有退路,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早转型早受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世界及我国能源低碳化转型的趋势,分析了能源低碳化转型中我国炼油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应对挑战的对策。一是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性慎重进行炼化一体化和油转化项目的投资决策,加快淘汰落后炼油能力。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原油高效利用的炼制技术、清洁高效汽柴油生产技术、炼油过程节能环保技术、智能化炼油厂构建技术、生物质炼制生产液体燃料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等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三是紧紧围绕绿色低碳提质增效,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装备,认真实施已有炼油企业原油利用高效化、炼油过程绿色低碳化、产出油品高效清洁化的技术改造。四是主动应对能源低碳化转型,积极发展氢能,重视发展生物基燃料。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宏观经济疲软大背景下,产出已不再是盈利的必要条件。在边际成本法下,利润与销售量直接相关,而与产量无关。这就是说,无论生产多少油品,如果卖不出去,同样变不成利润。目前全球炼油能力为9600万桶/天,正在投建的总投资逾5500亿美元的800个炼油项目,将使全球炼油能力到2020年增至1.1亿桶/天水平,届时炼油商都将吞咽产能过剩带来的苦果。而对我国石油企业而言,下游板块面临的苦恼不仅仅是产能过剩,还有布局相对分散、低效落后产能明显偏大、产品附加值不高、装置效率较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阻力大、市场竞争无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能否有效化解,是我国炼油化工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由于炼油产能过剩和油品消费势头减缓,促使原油资源的利用由以生产燃料油为主转变为油化一体化相结合,以提升炼油竞争力。结合市场环境和生存发展需求,对油化一体化转型方案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设计脱碳型和全加氢型炼化一体化集成模型,通过投资、产品分布和技术经济指标对比,为新建炼油厂和现有企业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地炼应趁此机会打破各种利益藩篱,淘汰现有落后产能,集中力量改建、扩建一批规模较大、集约化程度更高的现代化炼油企业,从根本上打造一艘地方炼油企业的"航母"。9月1日,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文《关于加快全省地炼企业转型发展组建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复函》称,"同意地炼企业组建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暂用名,以工商登记注册为准)。"继1999年组建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  相似文献   

6.
我国炼油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油品质量升级、降低柴汽比以及向化工转型的任务十分紧迫。结合我国现有炼油工艺流程特点,提出了炼油产品结构调整与质量升级组合技术流程,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可以满足大部分炼油企业产品技术升级的需求;同时还提出了典型的化工型炼油技术流程,并重点介绍了炼油向化工转型的关键技术,为盘活炼油存量资产、实现炼油与化工一体化、增加炼油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一个可选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转型发展是中国炼油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众多炼油企业已经向油 化结合方向迈进,新建炼油产能以炼化一体化深度融合为主。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产和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的集成优化,成为新型炼油厂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笔者分析了中国炼油厂的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炼油厂转型发展的4种关键技术路线(分别以“渣油加氢裂化+催化裂解”、“蜡油、柴油加氢裂化+催化裂解”、“渣油加氢处理+催化裂解”和“全加氢裂化”为核心),探讨了新型炼油厂的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产和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的集成优化,并提出了构建新型炼油厂的建议,以期促进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润滑油》2019,(2)
<正>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国内炼油能力已连增三年,2018年中国炼油能力为8. 31亿t/a,较上年净增2225万t/a。其中,新增能力3390万t/a,淘汰落后能力1165万t/a。近年来,中国炼化行业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先进产能逐渐释放出来,另一方面,落后产能陆续被淘汰。在此背景下,化工原料开始成为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转型升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炼化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减碳压力和因市场导向转变造成的炼油加工能力过剩、产品需求变化、原油价格波动以及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本文从产品质量、环保、炼油企业结构调整以及碳减排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产品质量目标提升下的关键炼油技术,环保目标持续提升下的关键技术,炼油结构转型技术和持续节能减碳、降成本技术。其中炼油企业结构转型技术包括由生产成品油转向生产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技术和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的技术;持续节能降碳、降低成本的技术包括分子炼油(组分炼油)、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技术,以及基于碳足迹的流程优化技术和低碳技术评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黄义贤  窦豆 《中国石油》2013,(15):36-37
的年来,金陵石化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装置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逐步走上了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之路。就此,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金陵石化党委书记戚建国,  相似文献   

11.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newly-increased production capacity-of the oil refining industry of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bo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trend and the serious excess of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oil refining industry of China. Due to the entry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nto the new normal,the accelerated substitution of old energy by new energy and rigid restrictions composed of low carb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the oil demand of China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overall, but the growth will obviously slow down.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ly-increased production capacity in Shandong and coastal region will continuously expand, the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will intensify, and the structural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oil refining industry of China will be promin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oil refining industry at the macro level, and deeply carry forward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speed up technical innovation,enhance regional and layout optimization, adapt to market changes and adjust product structure, control oil refining but increase chemical engineering,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hines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原油加工量、成品油产量都有较大增幅。2011年,全国原油加工能力已超过500 Mt/a,成品油产量约270 Mt/a。在保障市场需求的同时,炼油行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依照"十一五"炼油产业发展规划,根据靠近资源、贴近市场、方便运输、循环经济的要求,为优化炼油产业布局,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炼油化工一体化、炼油储备一体化集约发展,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拟依托惠州炼厂、中海壳牌等惠州大亚湾开发区现有基础设施,将惠州大亚湾开发区打造成世界级的一体化石化园区。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国内石油市场竞争激烈、消费结构变化加剧,炼油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减产柴油,按需增产汽油、喷气燃料和乙烯原料等产品,这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首要任务。结合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一系列新技术和优化措施,在调减成品油收率和优化成品油结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于企业实际案例,结合近年来其他炼化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所做的工作、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十四五”规划等情况,围绕“双碳”目标下的产品结构调整,作了梳理思考和下一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市场需求增产液化气及丙烯,某公司催化裂化(Ⅱ)装置生产工艺由MIP技术调整为MIP-CGP技术,并对气体分馏等系列装置进行了适应性扩能改造。改造后各装置运行平稳,液化气产量由85.85 t/h提高到117.20 t/h,产率提高了3.00百分点;丙烯产量由24.89 t/h提高到36.04 t/h,产率提高了1.26百分点;产品质量完全满足要求,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此次MIP-CGP技术改造,为炼油企业提高液化气与丙烯产量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原油蒸汽裂解技术和重油催化裂解技术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原油蒸汽裂解和重油催化裂解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研究,形成了集成裂解新技术。以该技术为基础进行集成创新的炼化耦合新工艺与传统炼化一体化加工工艺相比,前者具有装置构成优化、加工流程短、原油资源需求少、乙烯和丙烯收率高等显著优势,且裂解原油API越高,其优势越明显。集成创新的炼化新工艺适应新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也适用于现有炼油厂的转型升级,可实现最小化地生产成品油、最大化地生产化工产品的目标,由于油品收率非常低,可以很好地解决成品油市场严重过剩的难题。因此,基于裂解技术构建的高效集约型炼化耦合新工艺为炼化企业提供了实现“减油增化”目标的重要解决方案,将成为我国新型炼化企业建设和现有炼油厂的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深层煤炭资源蕴藏量丰富,但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UCG)属于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的范畴,符合国家“能源革命”的相关要求,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已经初步证实,UCG在技术、经济和市场方面均是可行的。分析结果认为,油气企业在推动深层UCG发展的进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支持UCG工业化;②油气开采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③油气开采企业具有明显的工程技术优势;④油气开采企业具有类似的生产控制经验;⑤油气开采企业具有市场保障优势和天然气替代效益驱动;⑥油气开采企业具有利用深层UCG建设地下储气库的综合优势。综合宏观的国际形势及UCG业务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对我国深层UCG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可以由油气开采企业牵头,煤炭开采企业和燃气发电企业参与,集中各家优势力量,实现互利共赢。结论认为,发展深层UCG业务可以将原来无法开发利用的深层煤炭资源转化为现实的、长期的清洁能源供应,这将有力推动中国“能源独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2017年5月发布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引领了中国油气产业的新一轮改革,油气市场准入则是本次改革中的重点,将对我国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梳理了目前我国油气产业链各环节市场准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上述意见在油气勘探开发、天然气与管道、炼油与成品油批发零售、原油与成品油进出口等4个领域对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落实上述意见的原则和相关建议:(1)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可以从配合国家完善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梳理调整企业内部业务、完善内部配套支持建设等方面入手做好相关工作;(2)在天然气与管道领域,可以积极参与推进行业法律、准入机制、省级管网改革等相关工作,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3)在炼油与成品油批发零售领域,进一步优化布局,提高效率,创新营销模式,加强品牌推广;(4)在原油与成品油进出口领域,进一步加强对动态管理机制、企业间合作机会、平台和市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科院)致力于石油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提高轻质油的收率、实现低成本绿色生产清洁油品以及多产汽油、油化结合等关键技术的提升和推广。通过长期的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工业实践,成功构建了加氢催化剂开发技术平台。它是由催化材料平台、活性相平台和催化剂生产技术平台组成的有机整体。基于加氢催化剂开发技术平台,石科院可以快速响应工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产生的技术需求,提出适应性好、针对性强的技术措施,为炼油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