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别以水蒸气改性和酸碱改性γ-Al2O3为载体制备了2种NiMoP/ Al2O3渣油加氢催化剂(SR和MG),并进行不同硫化条件的处理得到硫化态催化剂。构建了原位红外光谱、Raman、XPS、TEM、TG-MS等系统表征体系,全方位研究了硫化态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分布、形貌、配位状态以及含碳物种等。结果表明:硫化温度由230℃升高到370 ℃时能促进2种渣油加氢催化剂样品硫化度的提升和NiMoS相的生成,同时含碳物种的含量增加且缩合度增大。与SR催化剂相比,MG催化剂较易硫化,MoS2条纹较长且层数稍低,NiMoS相占比稍高,说明通过载体改性适当减弱载体与活性相作用,可提高硫化度和活性相助剂化效果,进而提高渣油加氢脱硫率,与反应活性数据一致。通过设计实验证实了硫化过程伴随着积炭前驱体的吸附和生成,高温净化过程中活性相也能发生动态重排、转变和新生。合适的酸中心和活性中心密度、合适的助剂化程度、能够在反应温度下保持活性相的平衡浓度以及积炭前驱体脱附转化能力是理想的渣油加氢催化剂硫化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借助球差矫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Cs-STEM)对Al2O3负载的加氢脱硫(HDS)催化剂进行原子尺度结构表征,以期解析活性相结构与其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Al2O3表面,存在金属单原子、“原子簇”及“小金属簇”等“碎片”结构,该结构利用常规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无法清晰地观察到。通过分析这些微观结构的衬度信息及结合X射线能谱的结果(STEM-EDS)可知,该“碎片”结构为分散在Al2O3载体表面的活性金属组分。根据不同外界条件(硫化度、温度)下HDS催化剂的原子尺度结构图可分析出,这些金属“碎片”结构随硫化程度的增加或温度的升高,逐渐发生聚集,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MoS2活性相片晶。此外,将微观结构与HDS活性进行关联可知,“碎片”结构对催化剂的HDS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新型多孔隙的氧化铝为载体,制备了Mo-Co型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考察了其加氢脱硫(HDS)活性,并采用XRD、N2吸附-脱附、XPS、TEM、CO-FTIR等表征手段对氧化铝粉、载体及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与工业催化剂相比,新催化剂中载体与活性金属间相互作用力较弱,该硫化态催化剂中的Co-Mo-S活性相比例和活性金属Mo的硫化度较高,MoS2片晶平均长度较短。相应的,该催化剂具有更好的HDS活性,其相对脱硫活性是工业催化剂的1.4倍,且在1500 h内精制油中硫质量分数始终小于10μg/g,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活性稳定性,显示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过饱和浸渍法制备4种大孔Mo-Ni-NH3/r-Al2O3催化剂,考察了助溶剂种类和用量对活性金属分散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制备催化剂的结构和物种分布,并通过劣质催化裂化柴油加氢精制评价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采用助溶剂三乙醇胺制备的催化剂A40中活性相分散性最好,预硫化后催化剂表面存在大量高分散的MoS2片层晶格条;A40催化剂具有更低还原温度和更高硫化度,高活性金属物种Mo4+占比高达86.46%,高活性NiMoS物种占比为56.3%;在制备的4种催化剂中,A40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和芳烃饱和活性均最高,对催化裂化柴油的脱硫率、脱氮率和芳烃饱和率分别为95.99%,97.48%,65.82%,说明A40催化剂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加氢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随着原油重质化和劣质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加氢脱硫成为获得清洁燃料油的重要手段,催化剂是加氢脱硫技术的核心。针对现有加氢脱硫催化剂制备路线存在的硫化不充分、开工周期长、环境不友好、制备路线繁琐等不足,提出开发兼顾低成本、高活性和环境友好三方面的催化剂制备路线,即以 MoS2直接制备加氢脱硫催化剂。对 MoS2和纳米 MoS2的制备以及 MoS2直接制备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制备路线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向一系列不同金属原子比[r=n(Ni)/n(Ni+Mo)]的NiMo/γ-Al2O3催化剂中引入柠檬酸,考察了柠檬酸对NiMo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RD,XPS,HRTEM等表征手段,从活性金属分散性、硫化度、活性相比例以及活性相形貌等方面分析了柠檬酸对助剂Ni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0.3时,柠檬酸对NiMo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有促进作用,柠檬酸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的硫化度和NiMoS活性相的比例,有利于形成片晶尺寸较小、堆叠层数较多的活性相,对Ni的助剂效应有小幅促进作用;但是当r≥0.3时,柠檬酸对NiMo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基本没有促进作用,柠檬酸的引入并未明显改变NiMo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硫化度、NiMoS活性相比例以及活性相形貌,对Ni的助剂效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载体制备过程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纳米 SiO2分散液,制备了不同纳米 SiO2含量的 NiMo/γ-Al2O3加氢催化剂,研究了纳米 SiO2的加入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采用 N2吸附-脱附、NH3-TPD、FTIR、H2-TPR、HRTEM 等方法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 SiO2使催化剂的硫化度整体提高,催化剂的酸量增加;当载体中纳米 SiO2含量达到 6%(w)时,催化剂的 MoS2片晶长度最短、片晶层数最多,催化剂的中强酸量和 B 酸量达到最大值,催化剂的加氢性能最佳;在压力 4.0 MPa、温度 340 ℃、液态空速 2.0 h-1、氢气与原料油体积比 600∶1 的条件下,该催化剂的加氢脱硫率和加氢脱氮率分别达到 91% 和 88%。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不同活性金属微区分布的加氢处理催化剂,采用XPS,HRT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微型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氧化态催化剂而言,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金属Mo的分散度逐渐增大,金属Ni的分散度逐渐减小;对硫化态催化剂而言,所制备催化剂上Mo4+的形成占比先增加后减小,Ni物种的硫化度则逐渐减小;MoS2活性相平均堆垛层数先增加后减小,平均片晶长度则先减小后增加;当焙烧温度为550~650℃时,硫化态催化剂的平均堆垛层数为3.5~3.7、平均片晶长度为3.6~3.8 nm;当焙烧温度在650℃时,催化剂加氢反应的相对芳烃饱和能力提高了4.1百分点,链烷烃和总环烷烃含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未改性氧化铝(A)、K改性氧化铝(A-K)和Si改性氧化铝(A-Si)为载体,采用饱和浸渍法制备了RZ、RZ-K和RZ-Si 3个NiMo催化剂,并采用Py-IR、XRD、BET、XRF、HRTEM、XPS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在中型固定床反应器中,以棕榈油为原料,考察了载体表面性质对硫化态催化剂活性及加氢直接脱氧、加氢脱羧基和加氢脱羰基路径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Si、A、A-K载体表面总酸量和强酸量依次降低;载体表面性质对硫化态(Ni)MoS2活性相形貌结构有较大影响,虽然3个催化剂Mo硫化度相当,但RZ-K的片晶长度较短,层数较低,而RZ-Si片晶长度较长,层数较高,且NiMoS活性相中Ni占总Ni的比 (n(NiNiMoS)/n(Nitotal))按RZ-Si、 RZ、RZ-K顺序依次降低。3个催化剂加氢脱羰基活性相当(320~380℃),但加氢直接脱氧和加氢脱羧基活性不同。适当提高催化剂酸性,增加反应温度和压力对提高加氢脱羧基路径选择性有利;适当降低催化剂酸性和减小活性相晶片,降低反应温度和提高压力对提高加氢直接脱氧路径选择性有利。Si改性导致载体酸性的增强以及相应催化剂Ni-Mo-S活性位的增多,促进了加氢脱羧基反应,与RZ和RZ-K催化剂相比,催化剂RZ-Si的整体脱氧活性提升。  相似文献   

10.
加氢脱硫(HDS)催化剂NiMoS活性相表面非化学计量硫(Sx)物种的动态变化是HDS活性的决定因素。在HDS过程中,Sx物种处于动态平衡,且这一平衡与催化剂、H2S分压及硫化温度相关。笔者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研究了催化剂载体、助剂Ni、硫化温度、H2S分压对NiMoS催化剂表面Sx物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载体对Sx物种的总量和还原性具有显著影响,Ni的引入显著促进Sx物种还原,提升HDS活性;硫化气相H2S分压决定了催化剂表面Sx物种含量,气相中H2S分压升高易使Sx物种增多,表面可利用NiMoS活性位减少,从而导致HDS活性降低。Sx物种含量与H2S分压及硫化温度的关系符合热力学平衡及van′t Hoff等压方程,进一步将Sx物种含量与HDS反应速率系数进行关联,提出H2S分压Sx物种含量HDS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e effect of support composi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MoS2 impregnated in sol-gel ZrO2-TiO2 mixed oxides as dibenzothiophene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 The supports calcined at 500°C were characterized by N2 physisorption and X-ray diffraction (electronic 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The oxidic impregnated materials (2.8 Mo atoms/nm2) were sulfided at 400°C under a H2S/H2 stream. The sample impregnated on the equimolar support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 per mass of catalysts whereas the one with TiO2 carrier was superior in a per mass of Mo basis. Marked differences in products selectivity were observed by TiO2 addition in the supports. The hydrodesulfurization route to partially hydrogenated compounds was favored over the mixed oxides-supported catalysts meanwhile the direct desulfurization (to biphenyl) was promoted on the ZrO2-supported solid. It is suggested that among other properties the dispers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MoS2 phase could influence that behavior.  相似文献   

12.
以三氧化钼、硝酸钴、L-半胱氨酸为原料,水热法一步制得分散型Co促进的MoS2(Co-Mo-S)催化剂。采用XRD、XPS、ICP-OES、Raman、N2物理吸附和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高压釜式反应器中,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Co-Mo-S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当Co/Mo摩尔比不大于1时,Co-Mo-S催化剂仍保持2H-MoS2的层状结构,S-Mo(Co)-S片层层间距为0.94 nm,平均层数为4层,部分Co取代S-Mo-S层中的Mo形成“Co-Mo-S”相。相比于水热制备的MoS2,钴的加入对S-Mo(Co)-S片层堆积层数没有影响,但片层长度变短。悬浮床加氢评价结果表明:Co-Mo-S-1催化剂上的DBT的转化率和联苯选择性分别为MoS2催化剂上的1.8倍和7.3倍。当Co/Mo摩尔比不大于1时,Co-Mo-S催化剂上DBT的转化率和直接脱硫路径的选择性与“Co-Mo-S”相的含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说明“Co-Mo-S”相是主要活性位。  相似文献   

13.
MoS2常用作有机质催化加氢热解的高效催化剂,通过活化流动相的高压H2来提高热解产物的产率。但是MoS2催化剂是否对有机质自身热演化生烃有影响却少有研究。为此,通过对低成熟Alum页岩干酪根及添加MoS2催化剂的干酪根进行热模拟生烃对比实验,探究了MoS2对干酪根热演化生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oS2的加入使低熟干酪根具有更高的成烃潜力:(1)使轻烃(C6-14)峰值产率增加且峰值温度前移24℃,但重烃(C14+)峰值产率显著降低,表明MoS2加速了重烃向轻烃的热裂解转化;(2)使湿气产率在峰值温度(456℃)前轻微增加,但峰值温度后明显降低,表明MoS2促进了湿气的生成及后期的裂解;(3)使甲烷(C1)产率明显增加,特别是在528℃后C1增加了近50%,这可能是因为MoS2促进了高-过成熟阶段干酪根的加...  相似文献   

14.
以柠檬酸为例,阐述了络合制备技术在加氢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应用。通过总结柠檬酸在配制金属浸渍液、浸渍、干燥、焙烧以及硫化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柠檬酸提高催化剂性能的作用机制。首先,在适宜pH值区间浸渍液中的柠檬酸与金属物种形成的络合物有助于调节Ni(Co)与W(Mo)物种的硫化速率。其次,在硫化过程中部分柠檬酸转化为碳物种保留在催化剂上。这些碳物种的存在一方面可修饰载体表面,促进金属物种硫化;另一方面可隔离已生成的WS2(或MoS2),避免其聚集长大,有利于形成尺寸较小的高活性Ni(Co)-W(Mo)-SⅡ类活性相。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利用不断改进并完善的络合制备技术,成功开发了RS-1000、RS-2000等一系列高性能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调变载体表面性质对钴钼催化剂加氢脱硫选择性的影响,分别以3种不同氧化铝为载体制备了相应的催化剂。钼平衡吸附试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结果发现,3种氧化铝载体的比表面积、孔体积以及孔径分布具有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其微观晶粒的大小、晶粒的形状以及晶粒之间堆积方式的不同所导致。不同氧化铝表面性质的差异可以通过钼平衡吸附量来进行对比。采用钼平衡吸附量较低的氧化铝为载体制备的钴钼催化剂因其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较弱,更有利于促进金属物种的硫化,从而形成更多的、尺寸较大的Co-Mo-S活性相片晶,因此表现出更高的加氢脱硫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