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应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测井响应识别了辽东湾地区JZS潜山变质岩顶部风化壳,确定了其厚度分布。通过岩心观察与铸体薄片鉴定,指明了风化壳储集空间成因类型及其与下部基岩储层的差异,最终应用测井孔隙度、渗透率和试油资料,综合分析了风化壳储集物性与产能特征。结果表明,JZS潜山变质岩风化壳缺失土壤层与残积层,由半风化岩石组成,厚度一般介于6~34m之间,但在断层带可以超过100m;风化壳发育构造裂缝与溶蚀孔隙,孔隙度可以达到10%,但是普遍被风化产物(钙质、铁质和黏土矿物等)充填或半充填,导致渗透率普遍很低,非均质性强;因此,风化壳产能较低,甚至没有产能,是较差的储层。比较而言,风化壳之下基岩储层裂缝与碎裂孔隙发育,风化淋滤与充填作用极微弱,储集物性好,产能超过200m3/d,是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2.
乌兰花凹陷为二连盆地潜山油气重点勘探区域,凹陷内花岗岩潜山岩性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整体勘探程度较低.综合镜下鉴定、岩性分析、测井解释等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乌兰花凹陷花岗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其发育模式.乌兰花凹陷花岗岩潜山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溶蚀孔、溶蚀扩大缝和构造裂缝,发育风化型和构造型2种储层,具有风化型-构造型储层复合发育的潜山储层发育模式,潜山优质储层分布在断裂带与风化壳复合的区域.该认识对深化乌兰花凹陷潜山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勘探程度较低的花岗岩潜山储层区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渤海东部海域发现一个亿吨级花岗岩潜山油藏,根据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和物性特征,在纵向上将潜山分为强烈风化溶蚀、次级风化裂缝和微裂缝3个储层发育带,不同发育带的储集空间类型存在差异.利用地震多属性技术综合分析和预测了潜山储层发育展布特征,指导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同时也为地质条件相似的其他潜山区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潜山是渤南低凸起潜山中重要的油气勘探和开发目标,运用钻井、地震、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BZ28-1碳酸盐岩潜山油气田为例,对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渤南低凸起碳酸盐岩潜山包括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和内幕溶蚀型储层2套储集系统,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其次为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裂缝和溶蚀孔隙。物性分析表明,白云岩中的不等粒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物性最好,且普遍好于灰岩。渤南低凸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相、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的控制:(1)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有利的储层主要分布在局限海、潮间坪和潮坪中的白云岩和部分灰岩中;(2)岩溶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和内幕溶蚀型储层主要分布在不整合面顶部以下0~250 m和0~150 m的范围内,岩溶古地貌中的岩溶高地和宽缓的岩溶斜坡相带是岩溶储层发育最有利的部位;(3)构造破裂作用是储层形成的纽带,在不整合面附近的半充填或未充填的构造缝和溶蚀缝,既可作为油气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也可与溶蚀孔隙复合,形成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储层,大大改善了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红172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是典型裂缝—基质型储层,裂缝是制约火山岩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因素.通过岩心观察、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和三维地震分析,建立红172井区石炭系火山岩高角度缝、低角度缝的测井识别模式,在三维地震和岩相的约束下进行裂缝密度随机反演,提取相干属性和曲率属性进行裂缝分布预测.研究认为:红172井区石炭系火山岩裂缝以构造缝为主,其次为成岩缝、风化缝;裂缝分布在近东西向、近南北向两组逆掩断层附近,集中于4个发育区;早期近东西向构造裂缝充填程度较高,以低角度缝为主,晚期近南北向高角度构造缝仍处于开启状态,是重要的渗流通道;红172井区北部以近南北向高角度裂缝为主,具有较好的渗流能力,是红172井区有利勘探目标区.裂缝分布预测为172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是典型的孔隙-裂缝性双重介质储层,裂缝是影响油气运聚成藏和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研究区火山岩油气勘探的关键。为了实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高效开发,综合岩心、薄片、成像测井资料,在火山岩储层裂缝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裂缝以构造缝为主,其次为成岩缝和风化缝;构造缝以高角度缝和低角度斜交缝最发育;存在近东西、北西和北北东向3组裂缝,以小尺度缝和微缝为主,是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产物。裂缝的形成和分布受岩性、风化壳、断层和成岩作用控制,不同岩性火山岩矿物组成差异导致其裂缝类型及孔缝组合迥然不同,风化强度差异控制了风化壳内风化缝的形成及溶蚀缝的发育;断层活动影响了伴生裂缝走向和分布,距断层越近裂缝线密度越高;成岩作用充填、改造早期原生裂缝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次生溶蚀缝,加剧了火山岩储层裂缝的非均质性。研究结果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有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JZ25-1S太古宇变质岩潜山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测试等资料,进行了古风化壳结构研究.通过地质背景分析、岩心观察、测井分析以及对典型井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该风化壳结构中整体缺失风化黏土层,只发育半风化壳(半风化岩石),而半风化壳又可以划分为半风化壳上段和半风化壳下段两部分;潜山风化壳储层物性特征主要受到半风化壳结构的控制,半风化壳上段和下段储层发育所受的影响因素不同,储集物性也就存在差异;由于半风化壳上段与下段储集物性的差异,导致了生产测试产能的差异,各井半风化壳上段试油绝对产量受储层渗透性变化的影响呈现较大的差异,单井绝对产量0~ 110 m3/d,平均34m3/d,半风化壳下段试油绝对产量差异不大,单井绝对产量普遍大于300 m3/d.  相似文献   

8.
渤海JZS潜山油藏储层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渤海JZS潜山基岩为一套太古界变质岩地层,具有构造复杂,裂缝发育、横向变化大的特点。渤海油田类似基岩潜山油田较少,缺少一定的预测研究方法和经验。以岩石薄片研究、岩心描述统计、常规测井及FMI成像测井信息分析为基础,总结了该区基岩储层的"四性"特征;同时,利用地震多属性技术综合分析和预测潜山储层发育展布特征,避免了单项技术预测的多解性,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并形成了一套有效预测潜山裂缝性储层分布规律的方法,预测结果得到了钻井的证实,为油田评价及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野外露头及生产测试资料对渤中19-6太古界潜山储层地质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渤中19-6太古界潜山储层纵向分为风化带和内幕带。风化带受构造和风化淋滤作用双重控制,发育构造缝、风化缝、溶蚀孔隙等储集空间类型,裂缝整体发育呈网状,储层连通性好,呈“似层状”分布模式。内幕带主要受高角度断层控制,储集空间以构造缝为主,内幕带储层沿高角度断层呈“带状”分布模式。针对渤中19-6潜山高含凝析油、低地露压差以及低孔低渗的油气藏特征,提出采用周期注气的开发方式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基于潜山地质模式,采取储层顶部注气、中下部采气的立体注采井网。为减缓气窜,增加注气波及面积,提高单井产量,结合数值模拟结果,井网部署采取井轨迹与裂缝斜交45°角、注采井主流线方向与裂缝走向呈一定夹角的布井原则。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野外露头及生产测试资料对渤中19-6太古界潜山储层地质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渤中19-6太古界潜山储层纵向分为风化带和内幕带。风化带受构造和风化淋滤作用双重控制,发育构造缝、风化缝、溶蚀孔隙等储集空间类型,裂缝整体发育呈网状,储层连通性好,呈"似层状"分布模式。内幕带主要受高角度断层控制,储集空间以构造缝为主,内幕带储层沿高角度断层呈"带状"分布模式。针对渤中19-6潜山高含凝析油、低地露压差以及低孔低渗的油气藏特征,提出采用周期注气的开发方式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基于潜山地质模式,采取储层顶部注气、中下部采气的立体注采井网。为减缓气窜,增加注气波及面积,提高单井产量,结合数值模拟结果,井网部署采取井轨迹与裂缝斜交45°角、注采井主流线方向与裂缝走向呈一定夹角的布井原则。  相似文献   

11.
渤海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综合评价与裂缝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渤海JZ25-1S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进行了储集层评价和裂缝表征研究。将JZ25-1S潜山储集层纵向上划分为风化壳、半风化壳和基岩3段以及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和微裂缝-致密型3种储集层,并利用原油包裹体检测技术、区域地应力方向及声波全波列测井资料评价了裂缝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半风化壳储集层最为发育,孔隙-裂缝型储集层为主要产层,裂缝的主要走向与潜山主断层走向大致平行,以与现今最大地应力方向基本保持一致的晚期开启的倾斜裂缝最为有效。最后综合成像测井精细解释与生产实际应用,确定出定性-半定量的储集层划分标准,将潜山储集层划分为Ⅰ、Ⅱ、Ⅲ3个级别。图10表1参16  相似文献   

12.
阿尔金山山前带东段基岩风化壳储集层以岩浆岩风化壳和变质岩风化壳为主,为了解2种风化壳储集层的差异,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借助常规测井曲线和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图像识别基岩风化壳结构,对典型井风化壳结构进行划分,绘制连井剖面;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元素能谱测井、常规测井、常量元素测试、氦孔隙度-空气渗透率测试数据等总结2种风化壳储集层在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响应、常规测井、储集空间特征方面的差异,建立岩浆岩和变质岩风化壳储集层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基岩风化壳按风化程度由上至下划分为土壤层、完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和未风化层4层结构,为了便于研究又将半风化层细分为半风化层溶蚀带和半风化层崩解带。岩浆岩矿物纵向分布形式差异不大;变质岩由浅到深暗色矿物和黏土矿物含量整体减少。通过SiO2/Al2O3可知,研究区基岩多处于半风化状态,花岗岩SiO2/Al2O3为5.13~6.50,较稳定;变质岩SiO2/Al2O3为3.01~6.53,变化较大。岩浆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孔洞型,半风化层崩解带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型;变质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储集空间类型为孔洞型,半风化层崩解带储集空间为孔洞-裂缝型。变质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孔隙度为0.413%~8.509%,岩浆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孔隙度为0.926%~7.152%;变质岩半风化层崩解带孔隙度为1.367%~5.211%,岩浆岩半风化层崩解带孔隙度为1.429%~8.572%.岩浆岩和变质岩半风化层崩解带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相关性较半风化层溶蚀带好。变质岩半风化层溶蚀带是变质岩风化壳储集层最重要的储集层,是稳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半风化层崩解带;岩浆岩半风化层崩解带是岩浆岩风化壳储集层最重要的储集层,其次是半风化层溶蚀带。变质岩风化壳储集层的储集性能优于岩浆岩岩风化壳储集层。  相似文献   

13.
东坪地区是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山前的一个斜坡区,远离生烃中心,但在其基岩中发现了东坪1井区和东坪3井区2个气藏,东坪地区基岩气藏的形成与基岩风化壳有密切关系。基于矿物蚀变特征、风化产物特征和溶蚀孔缝发育特征研究,把东坪地区基岩风化壳结构划分为完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和未风化层,半风化层进一步分为风化溶蚀带和风化崩解带,两者的溶蚀作用和矿物蚀变程度不同,风化溶蚀带发育溶蚀孔洞和强溶蚀加宽网状裂缝,而风化崩解带发育弱溶蚀的低角度风化节理缝和高角度构造缝。统计东坪地区平均单井基岩风化壳厚度超过200 m,远大于昆北地区的基岩风化壳厚度,这与古近系沉积前东坪地区古地势较低有关。因花岗片麻岩比花岗岩更易风化,东坪1井区(花岗片麻岩分布区)风化壳厚度大于东坪3井区(花岗岩分布区)。另外,先存断裂和裂缝发育区风化壳厚度大。风化壳半风化层对油气从生烃凹陷长距离运移到研究区起到了重要的输导作用,同时也是基岩油气藏的重要储集层;研究区完全风化层因厚度较薄,不足以单独构成良好盖层,仅对油气的分布起到隔夹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井楼背斜区套损井发生套损的井段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地层发育风化壳和稠油热采造成蒸汽外窜等地质和工程特点,探讨了井楼背斜地区套损井套损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井楼一区套损发生在构造的高部位,套损点对应的层位为经过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风化壳。风化壳存在蒸汽窜入所需的渗透条件,对套管损坏起控制作用。注入蒸汽通过套管错断口或者断层窜入风化壳后形成"汽冒",超过临界压力后导致套管剪切错断,是套损的触发条件。井温测井和生产数据证实了高温高压"汽冒"的存在。套损主控因素的认识为套损治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潜山录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地层复杂,非均质性强,风化面上下存在两套地层压力系统,上古生界和中生界为相对高压系统,下部奥陶系为相对低压系统,致使钻井过程中风化壳卡取困难,井漏、井涌等工程事故频发。针对潜山录井工作中风化壳地层的卡取、工程预报与油气层评价3个关键环节,从地层对比、过渡带识别和现场措施制订等方面总结了卡取风化壳的经验,介绍了井涌、井漏等工程事故的预报方法,将潜山在纵向上分为地表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按带归纳出岩性、电性特征,并进一步形成了塔河油田潜山油气层评价的专家系统,实践证实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冀中坳陷新生界底部广泛发育的不整合带是岩溶作用发生的有利地带,可以作为油气的运移通道或聚集场所,应用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对冀中坳陷新生界底部不整合带进行了研究。不整合带在空间上可划分为水进层、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岩石层3个结构层,不整合面之下流动孔隙主要由孔、洞、缝体系构成,而不整合面之上的层状渗透性体主要属于孔隙型介质。其中,不整合面之下的半风化岩石层在垂向上可划分出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岩溶带等3个带,油气主要在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运移和聚集。不整合带的发育对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改善储集层的储集性能、作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形成有利的储盖组合以及地层圈闭等。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段塔巴庙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作用过甚,破坏了地层的连续性及储集性能,是导致该区风化壳气藏勘探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岩心及电测资料,可从风化壳中鉴别出6种岩溶相:壳面堆积相,洞顶相,洞底相,隔层相,坍塌相和洞穴充填相;其中洞顶相砾岩,云岩和隔层相云岩为优良的储层或气层,洞底相灰岩和坍塌相云岩是潜在的储层或气层,该区奥陶系风化壳的地震波反射速度反映了风化壳的岩溶化程度,即岩溶化程愈高,泥质含量愈大,反射速度就愈低,反之亦然,根据G-LOG图上风化壳内高速带,中速带,低速带及上覆石炭系超低速带的发育程度和配置关系,可划分为9种岩溶地震相,其中II,III,IV型岩溶地震相,岩溶强度相对较弱,分布面积较广,是风化壳气藏的主力勘探目标,岩溶地震相经实践检验,对钻前的油气地质情况有较好的预见性,因而对研究区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塘湖盆地上石炭系卡拉岗组火山岩风化壳储层是吐哈油田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根据该区钻井、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所揭示的火山岩风化壳剖面及其岩石学特征、物性特点,认为该风化壳在纵向上可划分为风化粘土层(沉积盖层)、强风化碎石层(风化壳上带)、弱风化块石层(风化壳下带)及未风化岩石层(致密火山岩带);有效的储集空间发育在强风化碎石层和弱风化块石层。根据火山岩储集层的孔隙成因及火山岩与烃源岩、盖层的匹配关系,认为该区火山岩风化壳模式是:火山岩之下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为烃源岩,之上为非烃源岩,风化壳内的溶蚀孔隙与洞缝为储层并与上覆的碎屑岩盖层,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指出对该区块火山岩风化壳的识别方法对下一步在三塘湖盆地寻找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尖顶山地区基岩的储层特征,综合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压汞曲线、工业CT、扫描电镜、测井等资料,系统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发育特征以及含气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尖北基岩以块状杂色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包括风化淋滤溶蚀孔、基质微孔、裂缝及缝内溶孔。②基岩裂缝可分为2种类型,一类为2期成因的构造缝,另一类为成岩解理缝,二者均受基底断裂控制。③基岩风化淋滤带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包括风化淋滤形成的溶蚀孔和裂缝,大孔喉和小孔喉均发育,以小孔喉为主,连通孔径多为1~5 μm。距基岩顶的距离决定了储层质量的好坏。④裂缝溶蚀带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和缝内溶孔,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活动程度控制了储层质量。该研究成果对基岩风化壳的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测井评价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新疆塔河油田储集层为下奥陶统风化壳,以裂缝溶洞型储集层为主。影响储集空间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应力和风化淋滤作用。该类储集层的特点是储集空间类型多,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层评价困难。从基础测井资料入手,分析了该类储集层的储层特征,并运用岩心分析技术、交会图技术、经验公式等方法建立了储层孔、渗、饱参数的解释模型,利用Petrophysics软件包实现了裂缝溶洞型潜山油藏的储层参数测井定量解释,初步形成了该类储集层的测井评价方法,实际应用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