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6月16日记者获悉,中海油服和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渤海蓬莱19-3油田首台平台钻修机总包合同。这是中海油服运用全新的一体化总包模式,第一次从外方作业者手中接过钻修机总包服务合同。  相似文献   

2.
以渤海渤南地区明化镇组储层为例,总结出了海上油田开发前期研究阶段储量品质评估方法,即采用合理的技术流程将储量品质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储量规模、储量丰度、储量集中度等定量指标和储层岩性、物性、韵律性、断裂复杂程度、原油粘度和油藏类型等定性指标)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在对油田储量品质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指导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应用效果表明,将开发前期研究阶段地质研究从定性描述提升到定量描述阶段,可使新油田开发前期研究项目决策更加理性和有依据。本文提出的储量品质评估方法为合理规划海上油田地面工程设施和动用地下油气储量资源提供了新的决策流程和模式,对其他海域油气田开发决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渤海已开发的边际油田,对上游各专业界面数据进行梳理和总结,考虑油藏类型、钻探深度、依托距离等因素,形成关键数据指标,建立快速经济评价体系和计算模型,得出多因素变动下油田经济效益和储量开发界限。以渤中某边际油田为例,与常规评价值相比,计算模型的各项关键参数平均差异率低于10%,验证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可满足勘探目标评价、储量目标评价和前期研究的快速评价等阶段的需求,为渤海边际油田开发快速决策提供定量化的经济性支撑。  相似文献   

4.
渤海边际油田D油田存在储层连通性和底水等储量风险,为解决工程设施建造规模和储量风险之间的矛盾,探井需具备后期转化为开发井生产的工程条件。在前期研究阶段,将勘探和开发统筹考虑,部署2口探井测试评估储量风险,进行试采平台设备改造并应用井口回接等技术实现了探井转化为开发井的可能,优化隔水管数量、简化井口保护架等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工程投资。前期各专业的有效融合成功实现了海上边际油田勘探开发的一体化,使投资做到有的放矢,该研究对于类似油田开发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渤海古近系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是渤海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系。从构造、储层与沉积、流体和油藏等方面对渤海海域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按河流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油藏两种沉积相类型分别对储层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此类油田的流体分布特点和油藏模式,并认为渤海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以中到大型为主,储层岩性大都属于高孔高渗的疏松砂岩,储层具有分布较稳定、油层厚和物性好等特点,原油以普通稠油为主,其次是中、低黏油。  相似文献   

6.
渤海地区探明的油田多数属于边际油田,降低开发成本是使这些油田具有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1994年,渤海辽东湾地区JZ9-3油田,由于钻井和完井周期长、成本高、、达不到开发盈利率,因而其经济评价不高,难以得到开发。中国海洋石油第公司根据渤海海域油田的情况,决定把提高钻井效率和降低钻井成本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为此,先后成立几人项目组,国通过国外考察、国内研究和实践,缍形成了海洋快速钻井技术。渤海公  相似文献   

7.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已有的"大型油田独立开发"、"小型油田依托开发"、"小型油田群联合开发"等开发模式已不能适应渤海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须探索新的开发模式。提出了区域一体化开发模式,即按照"整体规划、区域开发"的思路,实施勘探与开发、油藏与工程、开发与生产一体化,将地下资源与地面工程进行合理配置,形成完善的区域开发格局;通过资源共享,降低油田开发门槛,加快新油田建设步伐,实现区域内油气的高效开发。区域一体化开发实践中,渤海油田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开发关键技术,规划形成了辽东、渤南、渤西、渤东等四大油区;同时垦利油田群、蓬莱19-3油田群等区域一体化开发实践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渤海油田区域一体化开发模式的成功实践可为海上其他油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巍  符翔 《中国海上油气》2005,17(3):179-182
以渤海周边陆区某油田一开发区块为例,研究了河流相油田沉积微相与砂体规模、储层物性及石油地质储量之间的关系。边滩微相砂体规模大、储层物性好,其次为天然堤;边滩微相砂体控制的储量约占总储量的73%,天然堤砂体控制的储量约占总储量的13%。研究结果对渤海类似油田经济有效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伟  汪跃  李功 《海洋石油》2020,40(3):43-48
为解决海上小型边际油田探明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不确定性大的开发难题,在渤海某边际小油田开发可行性研究与实践中,基于油田整体开发方案研究,以“风险量化”为目标,优化“先导评价井延长测试方案”部署,进而夯实油田开发基础,规避投资决策风险。以此形成一种适用于海上独立含油气构造“一体化”滚动评价开发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开展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研究是开发海上油田的三大技术难题之一。BZ34-3/5油田是渤海海域的小边际油田,针对该边际油田"现有油田附近含油构造"特点采用了"三一"开发模式和两腿三桩轻型平台,并且采用了一井双泵采油技术,自投产以来日产油达300多立方米,这标志着该海上小边际油田建成并成功投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油田的开发和开采模式对于边际油田的开发具有普遍意义,因此简要介绍了该油田开发模式和电潜泵采油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油田地质特征、储量规模和地理位置,在渤海湾油田开展了10余年的完井及其防砂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先后提出并实施了适度防砂、ECP+优质筛管、膨胀筛管、压裂充填等多种完井及其防砂方式。然而,这些完井及其防砂方式难以完全满足该油田对高产、稳产的要求。前期试验结果表明,裸眼内下入优质筛管的适度出砂技术,因其完井费用低、表皮因数低,成为该油田的主要防砂方式,截至2011年5月,先后应用在171口生产井当中。但是,随着生产的进行,多数生产井出现产能递减快、出砂严重、生命周期短等现象。压裂充填防砂技术有效解决了油井出砂的难题,同时能够使油井长期保持稳产,截至2015年7月,压裂充填防砂技术在该油田作业已经超过了150井次,多达507个防砂层位,该技术已成为该油田后期生产井的主要防砂方式。文章分析了该油田完井及防砂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改进建议,为后续稠油油田防砂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宇飞  赵顺超  陈华兴  方涛  庞铭  方舟 《海洋石油》2020,40(2):44-47, 51
随着渤海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多个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在平台处理流程已达到饱和情况下的稳油控水已成为目前渤海油田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可以将地层采出液直接在井下进行油水分离。为了更好地将这项技术应用于现场,为此开展了渤海油田油水分离特性研究工作。该文利用高速离心机对岐口17-2、埕北、锦州9-3及绥中36-1油田的高含水采出液进行了油水分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离心时间的延长及离心机转速提升对油水分离效果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添加破乳剂可显著提升油水分离效果;分离水驱替实验表明,添加适量破乳剂有利于减轻注入水对地层的伤害。该文通过实验模拟总结出了一套针对渤海油田不同油品性质的高含水产出液的油水分离特性规律,对油水分离技术在渤海油田的成功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渤海Q油田进入高含水率、高采出程度“双高”阶段的稳产难题,提出了强化开采调控方法,通过合理提高生产压差,提高层内水驱动用程度。基于对层内非均质性以及驱动压力梯度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分析,从低渗透率储层有效动用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不同井距下合理生产压差与流度的关系图版。应用该图版,提出渤海Q油田生产压差从2.0 MPa提高至5.0 MPa。该方法在渤海Q油田取得较好的成效,单井“降水增油”效果明显,实现日产量连续5年稳产200 m3/d,油田采收率提高4%。该方法能为后续油田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渤海油田在适度防砂井日常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井口冲蚀问题,通过结合渤海油田常用采油树类型,建立相应的CFD模型,并采取非均匀结构化网格划分;分析了不同产液量、含砂量及砂粒尺寸对流道冲蚀分布轨迹状态,以确定井口采油树受冲蚀磨损的关键区域。结果表明,出砂含量的增加会加剧采油树内壁特定区域冲蚀范围的集中,出砂粒径变化会导致冲蚀位置及最大冲蚀率产生有规律性的分布。该研究为渤海油田采油树安全检测及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层内生成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具有封堵高渗透层、热解堵、驱替等多重作用,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有效运用此技术可起到控水稳油作用。该技术施工工艺简单,适合于海上油气田在狭小作业空间下进行。在渤海绥中36-1油田尝试运用了此技术。经渤海绥中36-1油田H5井组的现场作业,取得较好的增油控水效果,实施后3个月增产幅度近10%。  相似文献   

16.
渤海油田部分区块沙河街组常压储层,因注采不平衡,地层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储层压力亏空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了射孔时负压放喷对孔道的清洁效果。为更好实现射孔孔道的清洁,提高孔眼流动效率,研究了一种可实现在孔道形成后极短时间内产生高压气流冲刷孔道,清洁射孔压实带,有效反排射孔孔道岩石碎屑和射流残体,使孔道保持高度清洁的自清洁射孔技术。该技术已在渤海油田沙河街组储层完成2口井的现场应用。应用表明,自清洁射孔技术有效提高了负压射孔放喷效果,为渤海油田沙河街组压力亏空储层达到理想的放喷效果,提高油井产量提供了经验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7.
渤海油田生产井大多采用大段防砂和笼统注采方式,防砂段间水窜问题可以使用卡水方式解决,但无法解决防砂段内个别层水窜。化学堵水方法是治理此类问题的有效手段。为此,研究了泡沫体系堵水技术并在渤海某油田XX井进行了成功应用,现场应用后増油效果显著。该技术展现了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渤海Q油田底水稠油油藏隔夹层发育区域水平井提液效果差、注入水驱油效果不明显,针对该问题开展了精细注采技术研究。采用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隔夹层参数对产量影响大小的控制系数的表达式,结合油水两相渗流产能公式研究了隔夹层对产液量的控制作用;通过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注入水驱油效果差的原因,研究了隔夹层对注入水驱油的影响;针对笼统注水隔夹层上、下部吸水极度不均的情况,提出了依托隔夹层的层内分段注水新技术,并确定出了分段注水时各注水段的最优注采比。隔夹层发育底水稠油油藏精油注采技术在渤海Q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与实践表明,相同含水率条件下,产液量越大所需生产压差越大;对于隔夹层发育的底水油藏,"层内分段注水+大泵提液"高效开发模式具有很好的增油效果,可为海上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19.
渤海油田科学钻井试验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系统工程和价值工程原理,借鉴泰国湾优快钻井经验,提出了适合渤海油田钻井特点的快节奏作业方式和激励性管理模式。介绍了9项配套的钻井技术和5项规范的管理方法。渤海油田3项科学钻井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能显著提高钻井速度和降低钻井成本,必将促进海洋油气勘探和开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油气田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地质工程一体化是实现复杂油气藏效益勘探开发的必由之路”。总结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剖析了其发展过程、实现思路,列举了国内外典型应用实例,梳理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方向。分析发现,北美地区以及国内西南油气田、浙江油气田、塔里木油气田、新疆油气田、长庆油田、大港油田、吉林油田等油田区块已开展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应用实践;BHGE、斯伦贝谢、哈里伯顿等公司也积极与油田合作,提供地质工程一体化服务及软件平台。长宁页岩气示范区通过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日产气量提高127%、钻遇率提高1.8倍、钻井周期缩短53.3%,开发井各生产指标都超过了设计指标。我国地质工程一体化急需攻关方向包括:①形成统一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②建立健全地质工程一体化运行机制;③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考核;④加快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技术突破;⑤加强地质力学在地质工程一体化中的应用;⑥培养地质工程一体化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