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丘陵油田水淹层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永红 《吐哈油气》2007,12(1):32-39,47
丘陵油田经过十余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油田综合含水接近60%。期间经长期多类型注水开发(注污水、淡水)开发,储层的组织结构、物性特征、流体性质及渗流特征都发生明显变化。目前油田正处在井网层系二次调整的关键阶段,提高水淹层的测井解释精度,对于指导调整井射孔试油、确定老井封堵措施、开发综合调整,以及三次采油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相渗理论,推导出了采出程度随含水变化的理论公式,分析了用采收率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应用理想系数、实际采出程度和含水关系曲线与理论采出程度和含水关系曲线对比来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新方法.利用理想系数来评价层系组合、开发方式、井网井距、增产措施等人为因素的适应性和合理性,能够较好地预见通过改善、调整这些因素,油田开发效果的可提高程度,从而为老油田潜力区块的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渤海Q油田北区块油井多层合采导致的含水上升快、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差异大等问题,对不同含水阶段的层间干扰现象进行分析,建立了层间干扰定量表征技术,并结合Q油田油藏类型和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研究了底水关闭前后不同含水阶段的层间干扰规律,提出了高含水期细分层系开发的技术对策:对北区块进行调整,将原来的一套开发层系细分为三套开发层系,采用水平井开发,同时对老井进行关层。调整后全区含水率下降了10%,采油速度提高了0.5%,采收率提高了10.6%。  相似文献   

4.
该项目针对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后 ,各类油层水淹程度已经很高 ,挖潜难度加大 ,随着井网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聚合物驱油面积不断扩大及油水井套损、异常高压井层等诸多开发问题 ,而原有的开发综合调整技术及采油工艺配套挖潜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和生产的需要 ,必须应用最新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动态开发资料 ,深入分析油田地下形势 ,研究油水分布规律和分层系井网注采关系及层系间井网互补关系 ,并通过大量的矿场实践 ,建立一套高含水后期科学、高效的油田开发调整模式 ,这对指导油田的合理开发 ,实现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5.
由于平台和开发投资的限制,海上油田在高含水期实施细分层系,而从理论及矿场分层产能测试结果可知: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多层合采油田层间干扰除了受纵向非均质性影响外,更受到纵向各层压力和含水等动态因素的影响。针对目前对高含水期层间干扰定量表征及层系划分界限研究较少的问题,在研究引起层间干扰的动、静态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层间动态干扰概念,并运用渗流理论建立了层间动态干扰系数定量表征数学模型,得到了多层合采砂岩油藏在高含水期动态干扰系数与纵向各层渗透率、含水率及压力的定量关系。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高含水期油田细分层系界限:渗透率级差小于5.0,含水率级差小于1.7,压力级差小于1.6。以此为基础在渤海SZ油田高含水期实施了细分层系先导试验,利用细分层系界限制订了合理的层系划分与组合方式,细分层系后试验区平均日增油达20%,含水率降低10个百分点。研究成果为海上油田高含水期层间矛盾的定量评价及降低层间矛盾策略的制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喇萨杏油田注采系统适应性评价及调整方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喇萨杏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后,部分区块层系注采系统不适应的矛盾越来越严重.针对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的主要特点,研究建立了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适应性评价方法,对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确定了注采系统调整的主要方式,对典型区块的调整效果进行了分析. 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调整可以归结为反九点面积井网、四点法面积井网及注采井网不完善等3种类型的调整模式. 高含水后期进行注采系统调整可以取得较好的调整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0.9个百分点左右.成果对油田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调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GJ油田细分层高效挖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GJ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产量递减的现状,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认识到由于低渗透、多油层、非均质严重等原因,表现为纵向矛盾突出,非主力层动用状况较差,同时GJ油田主控断层可外推,储量基础进一步扩大。针对开发中的主要矛盾,论述了细分层开采的必要性和层系组合、合理井距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G6断块细分层注水开发试验。调整后油田开发效果明显变好,为严重非均质多油层油藏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扶余油田改善高含水区块开发效果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余油田是一个已开发40多年的老油田,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井网调整,井距和排距减小,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很快,有的区块目前含水已经达到90.5%,开发中的三大矛盾越来越突出,压裂和堵水这些常规措施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满足不了开发的需要,油田上产和稳产难度很大.以典型井组为例,通过对动、静态资料充分分析,根据井组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油田开发调整技术的发展,实施了新的调整措施.措施效果表明,注水井调剖、油井反向调剖、封堵后重射高产液层、永久性封堵高含水高产液层等措施能够有效调整油田开发中三大矛盾.因此,对于水驱开发老油田在高含水开发阶段仅靠单一的措施不能改善开发效果,只有堵水、压裂等常规调整措施与油水井调剖等多种措施相结合,进行层内挖潜,控制层内局部强水淹和区块综合含水上升速度,才能达到稳产及减缓油田产量递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M油田非均质性较强、开发初期已暴露出明显纵向上层间干扰大,非主力层段薄储层产能不能完全释放,油田自然递减加大这一问题,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结合矿场试验,对具有薄互层特征的M油田进行层间干扰定量表征,首次提出了多因素层间干扰系数定量表征公式,建立了细分层系技术界限图版。研究结果表明:窄薄油藏M油田渗透率级差达到5时,可以细分层系开发,渗透率级差越大,分层开发效果越好,分采采收率提高幅度为5%~7%。在M油田选取主力区块应用该方法进行调整井部署局部细分层系开发,投产的7口调整井平均产能为80 m~3/d,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取得了较好的调整效果,该方法对相似油田分层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砂岩油田在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因为经过了多阶段、多套层系井网开发,所以递减加快,措施效果变差,油田稳产难度增大.通过对萨中油田各类油层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及对水聚驱现场试验的研究,认为多层砂岩油田在特高含水期,应适时构建三次采油井网,采取先期水驱加密调整挖潜,后期实施三次采油的加密调整方式,实现油田的长期稳产.在此基础上,以中区西部为例,依托原井网,部署了3套加密调整井网.通过新井完钻后地质特征和剩余油分布再认识,优化射孔选层,优化封堵、补孔手段等,加密调整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进一步提高,改善了开发效果.并分析了特高含水期加密调整效果及开采特征,改进了特高含水期加密调整层系井网部署及射孔选层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庆水驱砂岩油田含水上升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单层水驱油资料和多层油田注水开发资料,结合不同原油性质油田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分析了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的基本规律。指明了高粘油田含水率80%以后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三种基本公式进行了比较,其中双对数型水驱特征曲线在低含水阶段就出现了直线,并一直延续到高含水期,是描述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一种较好公式。  相似文献   

12.
含水率预测是油藏工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含水率预测一般只能建立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而油田工作者往往希望直接得出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水驱特征曲线方程为基础,分别结合以Arps 与Logistic 为代表的产量递减方程和以瑞利模型为代表的产量变化全过程预测模型,推导出了油田产量遵循不同变化规律时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油田动态和稳产形势分析,开发方案编制以及技术对策调控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水驱油田含水率预测模型只能计算含水率与累积产液量、累积产油量,而无法计算含水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同时,部分含水率预测模型未知参数较多,计算过程复杂等问题。根据水驱油田的含水率变化规律,并取极限含水率为1,将统计学中的麦克斯韦模型应用于含水率预测。新模型计算得到“一簇水驱曲线”,可预测不同类型油藏含水率随开发时间的变化,且新模型只有一个未知参数b,求解简单方便。根据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最佳参数值b,得到大庆油田南二三开发区、平湖油气田M油藏和大庆油田萨北过渡带区块预测含水率随开发时间的新模型,且三个油田最后10年预测含水率值与实际值的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2.88%、8.41%和7.29%,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能够对水驱油田开发的含水率进行预测,指导水驱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在水驱油田开发中,预测含水率随开发时间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水驱油田含水率上升规律,将一种预测油气田累积产量的模型用于含水率的预测,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预测水驱油田含水率的模型,且该模型可以简化为Logistic模型.运用二元回归法求解该模型.用胜利胜坨油田和河南双河油田的实际含水率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对...  相似文献   

15.
海外河油田为注水开发稠油油田,1989年投入开发以来,受笼统注水及边底水的影响,油田综合含水逐步上升,综合含水已近80%,限制了油田的高效开发。从油田地质分析出发,针对高含水油井的特点,确定了油井堵水选井原则及相应的堵水工艺,并重点对F908系列堵水剂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和应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应用的堵水工艺能够满足海外河油田稳油控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含水率是评价水驱油田开发效果和分析油田生产动态的关键参数。传统的含水率预测方法建立的是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与油田开发时间无关,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中依据含水率与开发时间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随开发时间变化的含水率预测模型,该模型表达式简单,预测精度较高。2个油藏实例表明,新模型预测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高,符合油田的实际开发情况,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陈国飞  唐海  唐聪  梁毅 《岩性油气藏》2016,28(1):135-138
基于水驱油田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将预测生物生长的 Von Bertalanffy 模型用于含水率预测,并取极限含水率为 1 。 根据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应用最大线性相关系数求得模型常数 b 和 k 的值,得到预测水驱油田含水率随开发时间变化的新模型,并利用胜坨油田和双河油田的实际含水率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这 2 个油田的含水率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4.69% 和 1.12% 。 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能够对油田含水率进行预测,可指导水驱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马奎前  蔡晖  吴小张  张宏友  何芬 《海洋石油》2011,31(2):65-67,74
稠油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受不利流度比和非均质性的影响,注入水沿高渗层突进,造成油井暴性水淹,严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针对海上稠油油田的开发特点和存在问题,对弱凝胶体系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对影响凝胶体系调驱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原油黏度影响弱凝胶调驱效果,随着黏度的增大调驱效果有变差趋势.在含水率40%以后,注入...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红连边底水油藏高效开发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小型块状边底水油藏特征,编制了适合油藏特点的开发方案,在开发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合理调整,探索出低含水期控制液量、中含水期油水同采、高含水期老井侧钻、关井压锥等有效防治和治理底水锥进的新方法,形成了小型边底水油田开发的成熟技术。实现了油田高速高效开发,为今后同类型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采油工程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大庆油田已开发44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开发面临着含水高、采油速度高、储采失衡严重、套损速度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采油工程面临的最大挑战。在简要介绍了大庆油田在特高含水期采油工程的总体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采油工程技术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