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一1亚段是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的主要产层段之一,该层段之上、下地层均发育有塑性软地层(膏盐层)。由于塑性地层在受力形变过程中表现为较强的流动性,造成附近的刚性地层受力复杂,使雷一1亚段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紧密的背斜褶皱。雷一1亚段与围岩的波阻抗差较小,反射能量较弱,加上自身及围岩横向岩性变化,加强了雷一1亚段反射能量的不稳定性。这些因素增加了地震剖面对比追踪的难度,一直是川中地区地震资料解释的难点之一。以川中龙女寺构造为例,在三维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利用钻井资料,精细标定地质层位,综合多种方法对比追踪,改进时深转换速度模型精度设计方法,使雷一1亚段构造图反映的地质细节更为丰富、可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李忠  林刚  雷雪  李雪飞  刘泽斌  卢波 《石油物探》2005,45(2):131-136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地层在其内部和下伏嘉陵江组的盐岩、膏岩等软地层的盐底辟作用以及区域上的挤压作用共同影响下,形成了以坡坪式逆冲断层为主,密集的低幅度断弯褶皱相伴生的薄皮逆冲构造样式.使得该区多个区块的地震资料构造成像质量不理想。雷一^1亚段的白云岩层段与其上下围岩的波阻抗差较小.地震反射表现为弱反射特征,雷一^1顶面反射品质较差,反射层位难以准确识别,构造解释的难度很大。为此,在3个不同区块内,对雷一^1反射的目标处理结果及相应的采集参数进行了包括不同采集参数的二维新、老资料,三维叠前、叠后偏移处理等在内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根据雷口坡组地层的构造特征选择采集和处理技术.即当构造形态呈密集的低幅度强烈褶皱和断裂时.必须采用三维地震勘探及叠前偏移等技术;当构造较简单时,采用二维常规采集处理技术.即可获得较高品质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川中北部磨溪—高石梯地区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但该区地层水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基于油气运移聚集理论,在分析地层水的离子组成、化学参数、氢氧同位素等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地层水特征与油气聚集的关系。结果表明:龙王庙组、长兴组、雷一1亚段和须家河组的地层水均以CaCl_2型为主,嘉二段以CaCl_2,MgCl_2,Na_2SO_4等3种水型为主。雷一1亚段和须家河组地层水的矿化度高,龙王庙组次之,嘉二段和长兴组的矿化度低。5个产层地层水的钠氯系数为0.3~0.8,镁钙系数为0.1~0.5,其中嘉二段脱硫系数最大(大于2),龙王庙组脱硫系数为0.2~0.5,长兴组和雷一1亚段脱硫系数相当,为0.1~0.8,须家河组脱硫系数为0。川中北部地区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须家河组封闭性最好,岩-水作用强,嘉二段封闭性最差,岩-水作用弱。  相似文献   

4.
舒姚  胡明 《复杂油气藏》2010,3(2):17-20
为了在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大巴山前缘与川东褶皱带交汇区进行油气勘探,根据研究区地震解释资料,将研究区以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段至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膏盐岩层,志留系下统的泥页岩和砂质泥岩层,以及中、下寒武统中的泥质岩和膏盐岩层为界,划分为上、中、下三个构造层。通过各层构造特征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史、区域应力挤压和传导及滑脱层对构造形成的作用分析,以及区内断层展布和交切关系,认为川东北地区各构造层的表现特征各不相同,滑脱层对构造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今构造是经过印支、燕山和喜山多期次构造作用而形成的,其中NE构造早于NW构造形成。  相似文献   

5.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地震反射特征及地震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地震反射特征研究区位于川东北断褶带的东北段,主要经历了燕山期及早、晚喜山期三期构造变形,主要形成有北北东、北西向构造,总的特点是褶皱强烈,断裂发育。发育三套脆性变形层、三套塑性变形层,以嘉陵江组上部至雷口坡组下部膏盐岩为最主要的滑脱层,志留系页岩为次要滑脱层,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为构造背景下的岩性圈闭气藏,利用地震资料研究不同岩性组合、划分出不同的地震相带,将有助于预测无井区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其展布。考虑到研究区范围广、地震测网间距大的实际情况,选用了“相面法”来进行地震相分析,即主要从反射结构、反射波组的振幅、频率、相位、连续性、时差和反射外形等属性来研究须家河组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其平面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须二段上部,一种表现为弱振幅、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主要代表的是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叠置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另一种地震反射特征则表现为较强振幅、断续反射,为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水上分支河道及河道间湾;须二段下部平行、亚平行、强振幅、较连续反射上超地震相主要为一套楔状体。②须四段地震相一种为平行、强振幅、断续至连续反射地震相,为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水上分支河道及分流间湾;另一种为弱振幅、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③区域地震大剖面资料显示须六段厚度呈南厚北薄之势。  相似文献   

7.
依据气田水芳烃荧光光谱的三维形态、激发光强度及指纹图谱特征等,研究四川盆地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的运移路径与聚集规律。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三叠系气田水具有(凝析)气藏影响特征,存在基峰、双峰与异峰等3大亚类7种三维荧光特征的气田水,以基峰亚类中的稳定型为主。二叠系—中下三叠统地层水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水三维荧光特征有较大差异,前者主要受高—过成熟的下古生界海相泥页岩及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所生烃类的影响;而后者主要受其自身烃源岩成熟度差异与有机质类型差异的影响。气田水三维荧光特征研究表明,磨溪构造上二叠统—中下三叠统气藏以垂向运移聚集为主,雷口坡组以下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自龙潭组煤系,而雷口坡组气藏还存在膏盐岩层段生成的天然气;平落坝构造须家河组气藏的天然气主要通过构造中南部的断裂运移而来,平面上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烈。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东潜山周缘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厚度变化大,岩-电标志难于寻找,地层对比划分难度大。以区域地质背景为出发点,在标准地震反射界面的环山引入、古生物地层分析、地震不整合分析等基础上,综合应用岩性、电性等识别方法,进行了界面的准确识别以及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探索了适合环山地区“标准界面引入-多因素约束”的等时地层分析和对比方法。研究区沙河街组发育完整,发育了大致和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一段等地层单元相对应的6个三级层序。博东潜山的发育对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的地层发育特征影响最大,而对沙河街组二段上部及其上覆地层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川西坳陷雷口坡组气藏勘探远景区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面是一个风化面,目前在雷口坡组还没有发现大型的溶蚀孔洞缝型气藏。从雷口坡组的成藏地质条件、岩相古地理演化、沉积相和地震相等方面探讨了雷口坡组发育优质储层的可能性,预测了洛带气田、新场气田和马井构造雷口坡组气藏的勘探远景区。雷口坡组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是潮坪沉积相的藻屑滩和古岩溶形成的各类溶蚀性孔隙,区域岩相古地理分析认为,沿着中坝—安县—新场—洛带印支期古斜坡环带可能发育藻屑滩,且受到过暴露剥蚀作用。洛带地区雷口坡组地震相表现为丘形反射,两侧存在斜交反射带,顶部呈削蚀面特征,可能存在溶蚀沟和古潜山,预测发育有经过暴露溶蚀作用的藻屑滩;新场气田雷口坡组顶部存在地层圈闭和斜交反射带,有明显的削蚀面特征;马井构造存在连片的丘形地震异常。结合露头剖面的藻屑滩特征,分析认为洛带气田和新场气田的雷口坡组为有利勘探远景区,马井构造雷口坡组为远景勘探区。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研究区300多口钻井的地层对比和3000多米岩心的详细观察及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分析,综合运用构造、古生物、岩性、地质年代以及测井和地震反射等6个方面的特征,将东濮凹陷古近系划分为3个超长期层序,分别对应于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东营组;并将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一段划分为4个长期层序,分别对应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四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三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二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一亚段、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提出同一套连续沉积的盐岩在长期及超长期层序划分中具不可分割性,并结合东濮凹陷及渤海湾盆地层序划分的实例,指出目前普遍存在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与岩石地层划分方案相一致的现象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在对礁滩储集层进行地震正演分析基础上,建立礁滩相储集层的地震响应模式,通过地震属性优选,认为地震反射强度、能量分频扫描等属性对岩性特征都有较好的刻画能力。从区域膏盐岩展布特征、钻井资料、滩体地质模型正演分析、地震反射波形、滩体速度等方面与已知滩相普光气田地震反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论证礁滩储集层地震预测的可靠性。综合应用地震属性反射强度与频谱成像技术进行礁滩储集层预测,发现4个呈南西—北东向成排成带分布的礁滩储集层发育有利区。  相似文献   

12.
也门69区块隶属于马里卜-夏布瓦盆地,盆地内侏罗系萨巴特恩组以盐岩发育为特征,盐岩沉积广泛,厚度巨大.由于盐岩和下伏地层速度的差异较大,又由于高速盐丘的分布及其厚度变化差异性较大,造成盐丘厚度越大,巨厚盐岩下伏地层的构造上拉幅度一般也越大,致使构造面积和幅度变大,或者出现假构造;同时,盐丘翼部或盐丘之间则出现地层下拉现...  相似文献   

13.
综合应用盆地模拟、构造演化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技术方法,对四川盆地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气藏烃源岩热演化及生烃史、储层成岩及物性演化史、构造圈闭和运移输导体系形成演化史等关键成藏要素进行了模拟与研究,并对各成藏条件随时空演化的匹配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雷四3亚段白云岩储层在(准)同生期既已形成;石羊镇、金马、鸭子河等背斜圈闭在印支晩幕构造运动中形成;历经东吴运动、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关口、彭州等断裂和雷口坡组顶部不整合面共同形成了持续、畅通的纵横向油气运移系统。这些成藏条件形成时间早、空间配置关系好,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和储聚空间。综合上二叠统龙潭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烃源岩热演化及生烃史,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气藏经历了印支末期—燕山早期古油藏原油裂解供气成藏,燕山期雷口坡组烃源岩供油与古油藏裂解供气双源供烃形成油气藏,燕山末期—喜马拉雅期气藏形成并最终定型的成藏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三叠纪蒸发岩盆地形成环境及白云岩储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厚达1 500 m以上,主要为白云岩、硬石膏岩和石盐岩,夹少量石灰岩地层组合,其中白云岩是盆地内天然气主产层之一。嘉陵江初期,四川盆地周边山系不断隆升,基底下陷东倾,周期性干热气候促使盆地由开放陆棚向局限盆地转变。嘉陵江早中期,干热气候使盆内海水浓缩,在建南及万县等地形较低处沉积白云岩—硬石膏岩地层。嘉陵江中期—雷口坡期,江南古陆急剧隆升、向西北挤压,七矅山、泸州—开江水下隆起相继形成,迫使盆地不断向西迁移,形成深坳陷高含盐盆地,并与外海隔绝,广泛沉积以白云岩—硬石膏岩—石盐岩为主的地层组合,局部见钙芒硝岩和杂卤石岩。白云岩储层除发育晶间孔外,亦有溶蚀孔隙,其上覆膏盐层是良好的区域盖层。  相似文献   

15.
川中—川南过渡带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战场之一,位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川中部分,面积约7 000 km2 。区内现今构造平缓,翼部倾角一般1°~5°,褶皱幅度与闭合度较小,断层不发育,常规地震勘探效果不佳。为此研究中主要采用了F—LOG方法,完成了对该过渡带19 条(24 段) 地震水平叠加成果的拷贝加载,10条(12 段) 测线上44 064 个CDP点的F—LOG 和剩余F—LOG剖面的计算、对比及解释工作,剖面总长度718.135km ;还进行了测线经过的女基井、合12、磨深1 、广参2 和涞1 等五口井的地震道分析及地质层位的标定工作。通过研究发现并证实了王家场构造的存在,该构造上的奥陶系宝塔组石灰岩尖灭体朝北向上倾方向尖灭,与构造形成复合型圈闭。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西北部江油—剑阁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发育厚层微生物岩储层,但该储层发育的地质背景不清楚、对于主控因素的认识也存在着分歧。为了弄清该区规模储层发育区、指导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在分析川西北地区天井山古隆起南段雷口坡组三段三亚段(以下简称雷三3亚段)微生物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评价了天井山古隆起对微生物岩储层规模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天井山古隆起区雷三3亚段微生物岩储层岩性以藻屑云岩和藻纹层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藻黏结格架间溶孔、粒间和粒内溶孔、鸟眼孔、晶间溶孔以及裂缝;②古隆起区发育规模微生物岩储层,储层厚度介于20~70 m,面积约1×104 km2;③古隆起区发育规模储层主要是因其有利于微生物岩、准同生岩溶作用和表生岩溶作用的发育。结论认为,天井山古隆起区有利于微生物岩储层发育并能形成规模储层,是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值得关注的天然气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期蒸发膏盐湖盆主要分布在邛崃-成都-德阳一带,发育多套碳酸盐岩、石膏、硬石膏岩及盐岩的沉积旋回,油气勘探实践证实,蒸发岩沉积旋回与油气的生聚成藏关系密切。为分析该盆地雷口坡组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从气源分析、蒸发岩盆地生烃机理、盆地模拟研究3个方面,论证了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局限-蒸发台地深水澙湖相沉积的富藻碳酸盐岩具有成为大中型气田主力烃源岩的有利条件,估算雷口坡组天然气的资源量介于9 839×108~1.201×1012 m3。结合储层条件、成藏条件等的分析成果,认为雷口坡组发育台缘滩和台内滩裂缝-孔隙型储层,其顶部发育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型优质储层;风化壳岩溶型储层的发育与雷口坡组在“暴露”“深埋”两大阶段中发生的后生成岩作用有关。结论认为:该区雷口坡组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资源条件,在川西坳陷中央的新场构造带,龙门山前鸭子河隐伏构造带及成都、梓潼凹陷周缘斜坡区,雷口坡组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梯度结构张量(GST)相干技术和构造导向滤波技术在断层解释方面各具优势,但将二者结合的应用实例并不多见。为此,提出基于构造导向滤波与GST相干属性的储层裂缝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构造导向滤波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各向异性补偿处理,在提高信噪比的同时突出断层和裂缝特征;然后,利用优化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提取地层倾角、方位角等属性,获得计算断层和裂缝的基础数据;最后,基于倾角、方位角、振幅等数据构建方向导数矢量和GST,通过计算GST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提取突出地震数据结构特征的GST相干属性,实现储层裂缝精细识别。基于构造导向滤波与GST相干属性的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精细预测了川西雷四段上亚段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结果表明:断层和裂缝主要分布在T6层以下,T6层反射连续,地层稳定,形成了良好盖层;雷四段上亚段断层、中小尺度断层和裂缝较发育,以构造缝为主,可作为天然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