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井评价是建立在单井精细解释对比分析基础上的预测储层及含油气性平面分布规律的技术方法,而常规测井资料无法区分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因而利用多井评价结果确定岩溶发育程度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在岩心标定成像测井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15口井的成像测井岩溶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发育各分带的标准成像图版,利用交会图及直方图分析各分带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电成像测井刻度常规测井识别岩溶发育带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岩溶带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壳残积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以及受岩溶作用较弱的基岩;②风化壳残积带在成像测井图像显示为"暗—亮—暗"条带状模式,垂直渗流岩溶带为垂直线状与暗色斑状组合模式,水平潜流岩溶带为水平线状—层状与斑状组合模式,基岩整体显示为亮色块状模式偶见线状或斑状特征;③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的顶部;④该区茅口组岩溶发育主要受裂缝发育控制,而裂缝发育又与断层关系密切。结论认为,该新方法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多井评价具有普遍适用性,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风险探井的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用的测井最优化处理方法中涉及的响应方程均为预先定义的固定形式,由于其类型有限,因而针对复杂储层处理的适应性和计算精度都受到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表达式解析的体外自定义响应方程测井最优化处理方法。通过解析用户输入方程的组成元素,建立与之对应的计算机自动求导、求值算法;针对非线性目标函数求解,提出惩罚函数结合Levenberg-Marquardt的改进算法。现场应用表明,新方法有助于提升测井数据处理的适用性和解释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火山岩测井解释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总结国内外火山岩测井解释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完整的火山岩测井处理解释流程:岩性识别-基质孔隙度定量计算-饱和度定量计算-流体性质识别.提出了完整的非均质复杂岩性储集层孔隙度、饱和度精确定量计算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模型,建立了复杂火山岩储集层解释框架;提出了以ECS和电成像测井相结合的三维岩性识别新方法,找到了准确识别火山岩储集层岩性的一种可行途径;在微裂缝模拟井定量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复杂岩性储集层裂缝参数定量计算方法,进而给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非均质裂缝孔隙度定量计算方法;以高温高压全直径岩心实验为基础,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裂缝对饱和度计算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考虑裂缝影响的饱和度定量计算方法.大庆徐家围子地区和新疆陆东-五彩湾地区的实际处理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图17表1参17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中部(川中)等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钻获了一批高产气井,展现出该层系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但其能否成为该盆地天然气规模勘探的重要层系,还取决于是否具备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地质条件。为回答上述疑问,从烃源条件、颗粒滩分布、风化壳型岩溶储层分布及成因等3个方面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茅口组缓坡颗粒滩体在广元—广安—重庆以西地区大面积分布,为储层形成奠定了地质基础;(2)全球海平面下降导致的区域性侵蚀面有利于大面积岩溶型储层的形成;(3)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茅一段—茅二c层及上二叠统龙潭组等3套主力烃源岩与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储层构成"三明治式"源—储成藏组合,是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关键。进而分析了茅口组天然气的富集条件,提出了有利勘探方向与目标。结论认为:(1)该盆地茅口组具备大面积天然气成藏的地质条件;(2)侵蚀微古地貌及后期走滑断裂改造控制了该区大型缝洞体的分布,颗粒滩—风化壳岩溶—走滑断裂"三位一体"控制了该区天然气富集高产的有利区带;(3)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走滑断裂发育,茅口组天然气成藏条件良好,是天然气规模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电成像测井仪器在井下运动状态复杂,经过传统加速度校正方法处理后的电成像图像上仍会存在微锯齿现象,使得图像质量下降,增加了测井解释的多解性。对电成像测井图像微锯齿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基于仪器相对运动速度分析的微锯齿图像精细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各电极微电阻率曲线对比建立了反映仪器运动状态的相对速度变化曲线,在此基础上采用Kalman滤波模型进行图像真实深度预测与校正。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电成像测井图像处理过程中的微锯齿现象,提升了图像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分析次生孔隙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成像测井技术对于复杂岩性储层、特别是裂缝孔洞型储层的研究具有其独特优势,主要在于此法采用高密度采样及高分辨率成像处理,因此在井眼较多的情况下,可以用于识别裂缝参数,确定裂缝发育段。文中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采用ELAN程序、孔隙频谱分析程序对海拉尔盆地布达特地层的次生孔隙率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高导裂缝的定量计算,将电成像图像转变成孔隙率图像;通过对次生孔隙率的敏感性分析,得出了胶结指数M和截至值因子对次生孔隙率的影响程度,为实际处理中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对布达特地层的裂缝、次生孔隙分析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解释精度和解释符合率,并为试油资料证实。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目前对这2套烃源岩的横向和纵向分布特征还鲜有报道。为此,通过对17口井111块栖霞组和茅口组岩心样品实测总有机碳含量(TOC)的标定,运用分段平均值法,建立了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与烃源岩TOC的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对全盆地117口井的上述2套烃源岩TOC进行了测井评价。结果表明:(1)横向上,栖霞组和茅口组烃源岩在全盆地均有分布,发育以川东地区为最好;(2)茅口组烃源岩在平面厚度、有机碳含量及生气强度等方面均优于栖霞组,前者厚度介于30~220 m,TOC介于0.5%~3.0%,为中等—好烃源岩,而后者厚度介于10~70 m,TOC介于0.5%~2.0%,为差—中等烃源岩;(3)纵向上,栖霞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栖一段,茅口组烃源岩主要发育于茅一段和茅二c层。结论认为:(1)栖霞组生气强度很低,绝大部分地区小于10×10~8 m~3/km~2;(2)而茅口组生气强度则明显较高,为10×10~8~60×10~8 m~3/km~2且大部分区域都大于20×10~8 m~3/km~2;(3)后者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某油田的地质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利用测井资料求取地层渗透率的实用方法。该法从测井信息与地层渗透率的关系出发,选用与地层渗透率密切相关的孔隙度,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储层渗透率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研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且明显优于其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的结果,认为此法可以作为一种储层渗透率定量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火成岩天然气储层最优化测井数字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火成岩天然气储层作为一类特殊的天然气勘探目标,已引起地质学家和测井分析家的重视,为此对最优化测井解释的原理作了详细的说明。通过求取实际测井响应和重新构建的理论测井响应值之间差异的极小值,从而得到地质参数的最优解,建立了火成岩天然气储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利用DFP和BFGS变尺度法来求解目标函数,用减小非相关函数Rinc来检验解释结果的质量,最后利用所编制的处理程序对大庆升平地区的一些探井测井资料进行处理,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测井数据处理程序大多基于CPU的串行程序,在处理信息量较大或算法较为复杂的数据时,处理速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探索了GPU并行处理技术在测井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在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平台上实现了基于GPU的核磁共振T_2谱反演算法程序;对T_2谱反演程序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移植到CUDA平台时对程序的访存模式进行了优化。对基于CPU和GPU的测井数据处理程序进行了对比实验,测试的T_2谱反演程序获得了约18倍的加速比,表明基于GPU的处理程序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