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石油化工应用》2016,(9):80-82
D5油藏进入中含水期后,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主力油层普遍见水,含水上升速度加快,采液、采油指数下降,油田递减加大,同时水驱油效率降低,局部剩余油富集程度仍旧较高,依靠单一的注采调控手段挖潜难度增大。结合油田动态响应,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实施分区域注采调整、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井网加密调整预测等油藏开发试验方案,对比方案结果指出,D5油藏应调整分区域注采比,在油藏北部剩余油富集区域实施对角井网加密,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杨强 《石化技术》2023,(4):74-76+79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的挖潜问题,首先对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对剩余油的挖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我国注水开发油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对于注水开发油田而言,其剩余油的分布主要呈现出窄条带状以及孤岛状的基本特征,因此,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进行剩余油挖潜的过程中,需要从重复压裂技术、压裂配套技术角度出发,分别采取多项有效措施,进而使得剩余油挖潜效果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双河油田Ⅷ Ⅸ油组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综合挖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河油田Ⅷ Ⅸ油组经历了3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调整和挖潜的难度增大,单元开发效果持续变差。通过主力油层细分流动单元、分时剩余油研究、强水淹层细分评价等综合挖潜技术,对双河油田Ⅷ Ⅸ油组进行综合评价,搞清了单元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并利用补孔、调层、解堵、复产、大修等手段对潜力层进行挖潜。通过一系列综合调整挖潜后,进一步完善了注采关系,提高了单元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双河油田北块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及进一步挖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油田目前共有10个聚合物驱开发单元,其中已有6个开发单元转后续水驱阶段,转后续水驱后,单元递减率都在30%左右,相当一般水驱递减的2倍。因此加强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找准潜力所在,以便制定相应调整挖潜对策,减缓递减率,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发挥后续水驱阶段聚合物的增油作用。通过利用物理模拟试验、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等多种方法,对双河油田北块Ⅱ4-5油组的研究,发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进一步挖潜剩余油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牛12断块开发效果的分析,明确了断块剩余油分布及水淹规律,并为寻找剩余油富集的部位进行挖潜部署.精细地质研究,充分认识剩余油分布规律,是提高油田开发水平、挖潜增效、"稳油控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油层层内潜力研究及挖潜措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胜坨油田历经三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平面层间高度水淹,层内油层底部水窜严重。为挖掘油层层内剩余油潜力,运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胜利坨油田各种沉积类型剩余油分布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进一步认识了油层层内厚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超细水泥堵炮眼工艺进行层内挖潜,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改善了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开发效果。层内挖潜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侧钻井挖潜技术是油田进入开发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手段。选择合适油藏类型是侧钻井挖潜取得好效果的前提,精细油藏研究、深入准确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是侧钻井挖潜取得好效果的关键,优化地质设计是侧钻井取得好效果的保证,分阶段优化工作参数,可巩固侧钻挖潜效果。该技术在纯化、梁家楼油田的后期开发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油田开发中高含水期的油藏管理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是油田挖潜上产的重要基础,这对于低孔、低渗油田更为重要。温米油田是一个早期注水开发的中低孔、低渗、地层水矿化度低的“三低”油田,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采油期。在油田开发调整中建立起了适合“三低”油田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有效的油田中高含水期综合调整挖潜模式,即通过深化油田地质特征认识,精细油藏管理,结合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地下油、气、水的运动规律,进而研究剩余油分布,并根据这些成果进行挖潜上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对于其它低孔低渗油气田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平井在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水平井作为老油田调整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以及新油田实现少井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应用.高含水、密井网、多层砂岩的大庆油田正逐步扩大水平井技术的应用规模.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发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剩余油主要存在于厚油层顶部,常规方法挖潜难度较大.通过对喇嘛甸油田应用水平井挖潜剩余油的可行性及潜力的分析,研究了水平井挖潜技术,结合现有的水平井开发经验,总结了水平井轨迹的优化设计、随钻跟踪调整及完井等技术方法,为进一步拓宽水平井挖潜思路,改善水平井挖潜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河南X油田目前综合含水94.2%,采出程度38.6%,属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简称"双高")开发的油田。如何进一步发展"双高"开发单元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已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建立X油田数值模拟模型,对其进行历史拟合。满足历史拟合要求后,针对"双高"阶段剩余油分布特点给出不同水淹级别划分标准。着重分析不同水淹级别下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地质储量、平面和层间剩余油分布特征。建立了剩余油挖潜综合评价方法,将评价指标划分为4类,按照同一油组不同水淹级别对剩余油潜力区进行精细刻画,进而找出剩余油主要集中在Ⅲ、Ⅳ类潜力区。并针对不同潜力区提出不同挖潜策略,为X油田下一步剩余油精细挖潜提供依据,该方法对国内类似"双高"油田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双河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具有“薄、散、小、差、低”的特点,为适应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的需要,注采井网必须精细化研究和管理。在搞清剩余油分布及合理优化井网技术界限基础上,通过局部完善井网、细分开采、层系转换、复杂结构井技术,辅助封堵、补孔、调剖等各种措施,进行井网优化组合挖潜剩余油。典型开发单元Ⅷ-Ⅸ油组井网优化组合实践表明,水驱油田特高含水期在井网不具备大规模加密调整条件下,井网重新优化组合是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厄瓜多尔低幅度构造强天然水驱油田自2006年2月以来取得的开发成果和已形成的开发配套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油田开发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了技术需求和稳产策略。研究区面临的主要开发形势包括:储采比小,储量替换率低,区块稳产基础差;主力油田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老区可供加密的井位有限;主力油层单一且厚度小,措施实施难度大;设备老化,电力故障频繁,开井时率低。针对研究区的开发形势和挑战,提出了油田开发的技术需求和稳产策略,主要包括低幅度构造识别、剩余油分布预测、水平井开发技术、老井剩余油挖潜、特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配套技术和注采系统优化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外某气顶边水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分析了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即隔夹层、气顶、构造高点、井网和井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剩余油的分布模式,纵向分布模式为屋脊油、屋檐油、屋顶油和屋内油4种,平面分布模式为朵状和火山锥状剩余油2种。针对不同模式剩余油提出了相应的挖潜对策:屋脊油可以在顶部钻水平井挖潜,屋檐油宜采用水平井底部挖潜,屋顶油建议采用过路井补孔,屋内油采用水平井或直井加密挖潜;开发朵状剩余油应进一步完善井网,采用水平井挖潜底部剩余油,而火山锥状剩余油宜采用局部直井加密开发。  相似文献   

14.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余油分布预测成为高含水期油田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控水稳油”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研究进行了概述,对四种剩余油预测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认为剩余油分布预测应强调地质资料的精细化、生产数据的系统完整性,将动静资料合理利用,做到剩余油分布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及井间的特点,冀东油田积极探索前期水平井+CO2吞吐、后期转水平井气顶重力驱的全生命周期剩余油挖潜新模式,扩大波及体积与提高驱油效率并重,实现剩余油的高效挖潜。在全生命周期剩余油高效挖潜的过程中,水平井布井参数、完井参数、生产参数的研究最为关键,因此,文中从矿场统计及数值模拟2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如何构建各个开发阶段三参数技术体系,进而满足全生命周期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以临南油田夏32块油藏为例,叙述了边水活跃油藏中高含水期油田调整模式。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是较为直观的好方法。通过对开发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分析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分布形式,提出控水稳油的挖潜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7.
剩余油分布研究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重要课题.应用开发地质学对Gh油田剩余油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等,归纳出剩余油类型,对剩余油分布进行评价;并分析剩余油潜力类型,进行剩余油潜力评价和储量预测,指出油田剩余油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18.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具有“薄、散、小、差”等特点,常规的生产测井资料已无法满足动态挖潜需要。新的剩余油测井-RMT测井技术对套管井剩余油监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用于定量识别和描述剩余油富集区域和层段、寻找误解漏判油气层,是过环空产液剖面测井的理想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19.
D区A油藏目前处于双高开发阶段,但油层原始物性条件好,因套损井导致储量失控区域多,剩余油挖潜空间大。本文从基础地质特征和油田开发特征入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刻画,通过对补孔改层和开窗侧钻井的措施挖潜实践,明确了现阶段潜力层的测井特征,并指出了下步挖潜剩余油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围绕注水开发油藏剩余油分析和挖潜需要,在GD油田注水开发区块建立初始地质模型;通过采用水流模拟方法,结合运用多井综合测试和生产数据,建立精细的动态分析模型,确定油水井连通性和油藏内剩余油分布状况,描述优势渗流通道分布。针对储层物性、剩余油分布特点和目前井网条件下的注采对应关系,提出挖潜方案,在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取得理想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