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新疆油田地面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沙漠腹地低渗透稀油油田与稠油油田的地面工程优化简化。通过"模块化、橇装化"设计,形成了稀油新区的"沙漠模式";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了稠油新区的"稠油模式"。结果表明,采用多通阀选井工艺、分体式计量、模块化计量配水等关键技术,有效简化沙漠腹地低渗透稀油油田的地面工程系统;采用分散供热、单管注汽采油、多通阀选井计量、大站集中处理的两级布站等新工艺,有效简化稠油油田的地面工程系统。通过油田地面工程系统的优化简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掺稀降黏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河超深层稠油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碳酸盐岩油田,油藏具有双孔隙网络特征,非均质性严重,埋藏深,温度高,原油在地层条件下黏度小,地面条件下黏度大,开采难度大.为此,在分析稠油黏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优选出了掺稀油降黏开采方案.利用节点分析方法,建立了掺稀油降黏的优化设计模型,编制了应用程序,完成了实例计算,并对掺稀降黏工艺在塔河油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掺稀降黏试验和现场应用,解决了埋深超过5 600 m的稠油储量动用问题,实现了常温下高黏度稠油的举升和集输.掺稀油降黏技术目前已成为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开采的主要采油工艺和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超稠油混合掺稀降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裴海华  张贵才  葛际江  刘清华  吴芳 《特种油气藏》2011,18(4):111-113,120,141
塔河油田超稠油的开采关键在于降黏,实践证明掺稀降黏是塔河超稠油开采的有效方法,但稀油与稠油在井底混合均匀程度不高,使得降黏效果与室内实验差距较大。研究发现,在掺稀油时掺入少量混合芳烃可提高掺稀降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下混合芳烃对塔河超稠油有良好的溶解能力,掺入混合芳烃能够显著降低超稠油黏度,且降黏效果好于单一掺稀油效果,同时又可节约稀油资源。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为碳酸盐岩超深、超稠油油藏,主要应用掺稀降粘工艺开发。在目前低油价、稀油用量需求高、稀稠油差价大的形势下,需寻求高效降粘工艺以降低掺稀油用量,实现稠油效益开发。塔河稠油粘度高、温敏性强,物理降粘潜力大。在前期电加热工艺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优化,创新研发了新型矿物绝缘加热电缆。现场应用5井次,平均井温提升35℃,平均稀稠比降低幅度46%,节约稀油21 182t,增油4 702t。现场应用表明,矿物绝缘加热电缆技术稳定可靠、提温效果好、节约稀油率高,在塔河超稠油开采中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稠油改质的主要技术,包括稠油掺稀、溶剂脱沥青、减粘裂化、供氢热裂化、HTL改质技术等。论述了主要工艺应用和改质效果,比较分析各种改质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对于劣质稠油改质,需综合考虑这些改质技术成熟度、工艺过程、操作成本、投资规模。此外,重油改质工艺的选择要根据稠油规模、油田具体情况及改质目标确定。  相似文献   

6.
油砂具有高密度、高黏度等特性,其地面处理工艺常规分两个重要环节,一是掺稀油,二是改质。掺稀油的目的是降低黏度、密度,从而改善其流动性及油水分离效果;改质的目的是提高终端销售产品品质,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油砂地面处理工艺的一体化设计是将蒸汽辅助重力驱油、地面预处理与改质一体化考虑的设计,一体化设计的最大优势在于改质厂在提高终端产品品质的同时,可以为处理厂提供稀油和燃料气等公用消耗。  相似文献   

7.
稠油集输处理技术及优化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稠油开发已形成了以注蒸汽、掺稀油等为主的开采工艺,以及井口加热、掺稀油、掺活性水等为主的集输处理技术。针对稠油的特殊性,论述了如何在满足油藏开发和生产管理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掺输系统,改进推广掺热水集输技术,加强破乳剂的筛选应用,开展高效稠油脱水设备研制,完善稠油脱水处理工艺。并对如何提高系统效率,降低地面工程投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干热岩替代原油燃烧降低稠油开发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热岩普遍分布在地壳中,赋存了大量热能,且属于不含水的高温岩体,已应用于发电技术。针对稠油热采中需要燃烧大量原油产生蒸汽的问题,开发了干热岩替代技术。干热岩辅助采油是通过向干热岩中注水形成高温蒸汽或热水后,再由地面采出用于加热油层,从而提高稠油流动能力。干热岩有助于实现水热裂解降黏技术,在油层将稠油改质为稀油。目前已具备钻深井、稠油热采等配套技术,建议在有利区块开展干热岩辅助采油先导试验。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3月28日,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塔河稠油井筒解堵抑堵剂研制"项目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组织的技术评议。本项目研究了塔河稠油井筒堵塞物的形成机理;针对塔河稠油井筒堵塞物沥青质含量高的特点,研制了含有特定酸碱性成分、与稠油组成相匹配的分散剂主剂和低聚物型分散稳定助剂,形成了复合解堵抑堵剂配方体系;针对现场工况,开发了掺稀油连续加剂稠油开采生产工艺。所研制的解堵抑堵剂性能优良,最大堵塞物溶解量达  相似文献   

10.
海上稠油开采面临井筒降黏技术优选及举升工艺配套的问题。围绕渤海L油田明化镇组高黏稠油开采难度大的问题,结合井筒降黏方式室内实验结果,推荐采用稠油掺稀油的井筒降黏技术及配套的射流泵举升工艺。同时,对稀油动力液的地面处理流程及注入参数进行了研究。现场应用表明,稠油掺稀油井筒降黏技术及配套的射流泵举升工艺效果明显,单井平均产量比ODP配产方案增加了80%,为该油田及类似油田稠油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稠油降粘方法概述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 (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 )降粘方法 (包括掺稀油降粘、加热降粘、稠油改质降粘及化学降粘等四种 )的降粘原理及其优缺点。掺稀油降粘存在着稀油短缺及稠油与稀油间价格上的差异等不利因素 ;加热降粘则要消耗大量的热能 ,存在着较高的能量损耗和经济损失 ;改质降粘要求较为苛刻的反应条件 ,同时使用范围较窄 ;化学降粘使用范围相对较宽 (包括油层开采、井筒降粘、管道输送等领域 ) ,同时工艺简单 ,成本较低 ,易于实现。分析认为 ,采用化学降粘方法进行稠油降粘具有一定的优势 ,建议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2.
新疆塔河油田的稠油油藏,以掺稀油降黏方式开采为主.根据传热学、能量及物质平衡原理,综合考虑稠油井筒中压力、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稠油掺稀井井筒流体压力-温度耦合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掺稀深度为节点的稠油掺稀自喷井系统分析模型,优化了掺稀比、油管管径和掺稀点深度等参数.以塔河油田某井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压力-温度耦合模型得出的压降平均误差为2.6%,温降平均误差为8%;优化得出的最优掺稀比与现场不同产量下掺稀量得出的比值相符.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特超稠油在井筒掺稀降黏开采过程中掺稀比高、频繁上返异常,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采。针对塔河特超稠油高沥青质含量的特点,以1,3-丙二醇、仲钼酸铵和硝酸镍为原料,研发了一种基于γ-Al2O3载体的高孔隙度Ni-Mo 催化剂,评价了其地面改质降黏效果。结果表明,三叶形γ-Al2O3催化剂载体具有圆柱形孔隙结构,孔隙直径以5~11 nm为主。Ni-Mo 催化剂可以将特超稠油的黏度(50 ℃)从28 200 mPa·s降至298 mPa·s,降黏率为 98.94%,密度从 1.0070 g/mL 降至 0.8724 g/mL;同时,饱和烃的含量显著增加,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大幅降低。地面催化改质降黏与改质稀油回掺相结合的开采技术能有效降低特超稠油黏度,地面催化改质效果良好,可有效节约掺稀油用量,提升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陆上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我国陆上具有聚合物驱油潜力的油田特点,分析了在不同的油藏条件下聚合物驱油参数对注采井距、聚合物用量和油价的要求.考虑到钻井、地面建设及化学剂的投资对采收率指标的影响,根据标准测评油价,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将总投资折算为需要的增油量下限值,进而确定出需要提高的采收率下限,建立起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油藏适应性经济评价模型.根据采收率指标和每吨聚合物增油量指标,对聚合物用量进行了综合优化,为聚合物驱油方案评价提供了一种简易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致密油藏开发实践,分析已实施缝网压裂直井和体积压裂水平井2种致密油开发方式下产量变化规律,优化部分经济评价参数,形成了一套适合致密油藏经济参数优选和评价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2种致密油开发方式下不同油价、不同单井日产量的致密油典型区块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建立了在内部收益率为6%、不同油价下单井投资界限与日产量界限图版.应用该图版可有效减少经济评价工作量,快速确定产能区块是否达到经济效益指标.同时通过对投资界限的敏感性分析,明确了油价敏感区间以及单井日产量和投资界限对评价结果的敏感程度.研究成果对致密油探明储量提交、开发方案编制以及油田规划部署等工作中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可以降低产能投资决策风险,保证了致密油产能项目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渤海地区稠油资源量巨大,但受原油黏度高和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为使稠油乳化降黏技术在渤海稠油开发中发挥作用,以LD5-2油田储层和流体为实验对象,开展了稠油油藏"调剖+乳化降黏"技术研究及矿场试验效果分析。参考前期室内物理实验模拟结果,获取数值模拟关键输入参数,包括稠油降黏剂浓度、段塞尺寸和调剖剂段塞尺寸,通过正交试验方案模拟得到注入参数对稠油降黏剂增油降水效果影响的顺序,优化矿场试验方案。结果表明,注入参数对稠油降黏剂增油降水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稠油降黏剂段塞尺寸调剖剂段塞尺寸稠油降黏剂药剂浓度。综合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结果,B15井组"调剖+乳化降黏"措施中,最佳降黏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量和段塞尺寸为:1600 mg/L和0.08 PV,调剖剂药剂组成为:cp=4000 mg/L、聚∶Cr3+=180∶1,段塞尺寸0.03 PV。按该参数组合施工,预计累计产油量62.89×10~4m~3,累计增油量5.61×104m3,采收率增幅3.06%。矿场试验取得明显增油降水效果,截至2017年8月27日,净增油6906.4 m~3。图5表6参17  相似文献   

17.
随新疆地区风城稠油产量的逐年提高,部分稠油需通过西部原油管道掺稀输送至下游炼厂。掌握风城稠油掺混稀油后所得混合原油的物性变化规律是稠油掺稀管输的关键环节。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风城稠油、克拉玛依稀油、哈国油及其混合原油的实测数据,总结得到稠油掺稀前后的流动性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实测混合原油黏度数据和17种混合原油黏度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得到适合风城稠油与稀油的最优黏度预测模型,为西部管道输送风城稠油提供黏度预测数据,为制定稠油输油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已开发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法,对齐平1井进行动态历史拟合与生产预测,并从钻井成本、地面建设费用、税收及油价等方面.对已开发稠油油藏─—齐40断块的齐平1井及其假设直井进行经济评价。目的利用水平井技术改善已开发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结果水平井的投资为直井的3.35倍,产油量为直井的3.29倍,按油价1020.0元/t计算,净现值是直井的5.04倍。结论在目前钻井成本和油价条件下,利用水平井开发已开发稠油油藏,必须争取部分优惠政策。就辽河油区而言,每生产1t油减免47.2元,则可盈利;而直井即使每吨油税金全部减免,仍然亏15.9元。  相似文献   

19.
辽河油田稠油集输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河油田稠油地面集输工艺,在“七五”期间取得了很大进展,稠油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实现了配套,其中稠油掺稀油降粘集输工艺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已在油田广泛应用,基本实现了稠油密闭集输。本文就辽河油田稠油地面集输工艺的设计原则、掺稀油阵粘集输工艺的特点等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20.
梁柱 《特种油气藏》2002,9(3):32-35,51
在开发地质方案研究的基础上,同一套适合海上稠油油田开发的经济评价方法,并在月东稠油油藏开发各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开发指标和经济指标进行了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经济条件下,油价为1400元/t时,具有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