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在剩余静校正量较小的情况下,采用线性方法求解能够较好地解决静校正问 题。对于复杂地表结构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经常规静校正后仍然存在很大的剩余静校正量,传统的反 射波剩余静校正容易陷入局部极值,出现“周期跳跃”现象。快速模拟退火静校正技术能够解决大的剩余 静校正量问题,特别适用于表层构造复杂地区及低信噪比地区。  相似文献   

2.
对常规的剩余静校正反演方法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大静校正量使剩余静校正反演产生“周波跳跃”的原因,发现模型道的质量与地震波的视周期有关,大静校正量是一个相对量,当静校正量大于地震波视周期的一半以上时,模型道质量变差,线性反演方法会出现“周波跳跃”现象,据此建立了合理的基于模型道的多尺度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尺度变换,把小尺度下的大静校正量问题转变为大尺度下的小静校正量问题,从而避免“周波跳跃”的产生,同时考虑大尺度的静校正精度低的问题,采用多尺度逐步校正方法实现大静校正量的计算。实际资料的试算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具有线性反演方法的较高计算效率特点,便于处理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3.
静校正在准噶尔盆地三维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准噶尔盆地地表多 为沙漠、戈壁,油气构造埋藏较深,地层相对复杂,褶皱较为强烈,断裂类型多,断裂系统异常复杂。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往往得不到好的地震记录。因此,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了多种静校正方法,在准噶尔盆地腹部某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纱丘曲线法”和折射静校正法对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初至拟合静校正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静校正方法逐步在准噶尔盆地各种复杂地表探区开展应用研究。该方法摆脱了折射法与层析法等静校正方法需要建立复杂表层结构模型的依赖,以利用初至时间进行线性拟合的方式来求取最终静校正量,成为了解决复杂地表探区野外静校正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山前探区中的成功应用,弥补了常规静校正方法在复杂地表探区中的局限性,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静校正方法在黄土塬地区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土塬地区静校正问题严重,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难题。针对黄土塬地区的近地表特征,基于地震资料分析,提出了联合应用多种静校正方法解决静校正问题的思路。首先应用模型初至反演静校正方法建立低、降速带结构,进行长波长静校正;然后利用折射初至交互迭代静校正方法求取中、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量;最后应用最大能量法、模拟退火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综合寻优方法,利用连续稳定强反射层的反射信息,求取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量。3种静校正方法的联合使用,有效地解决了黄土塬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剖面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信噪比和振幅保真度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玲 《石油物探》2012,51(4):383-387,317
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假设前提决定了其在表层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效果欠佳,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能够适应低降速带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和近地表成层性差等复杂条件。在简要分析折射静校正方法对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不适应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步骤;给出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西部近地表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结果,对比了层析反演时有无约束条件下的近地表建模精度与静校正效果差异,表明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静校正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油气地球物理》2015,(2):24-26
准中沙漠区地表为沙漠覆盖,地表和低降速带变化大,造成了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应用层析反演静校正,导致其存在严重的"窜层"现象,本文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根据工区近地表特点,论证了时深量板静校正技术的可行性,由此得出该区静校正问题的技术对策,对其他类似地区的静校正技术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几种常用静校正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21  
林伯香  孙晶梅  徐颖  李博 《石油物探》2006,45(4):367-372
随着地震勘探区域地表条件复杂化,静校正在资料处理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分析。为此,对目前常用的高程静校正、模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等方法的基本理论和适用条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基于初至时间的层析静校正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地表区由于地形和低速带变化引起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同时讨论了多域统计剩余静校正、相对折射法剩余静校正和反射剩余静校正等方法,认为基于初至时间的多域统计剩余静校正是解决由测量误差和表层速度模型误差引起的残留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的较好方法,只要应用得当,同样适合复杂地表区的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9.
由于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具有地表及地下双复杂特性,获得地下准确成像困难,采用“真”地表TTI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及成像技术序列能够较好地解决该问题。目前形成的“真”地表TTI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及成像技术序列,主要包含适应叠前深度偏移的配套静校正技术、叠前体去噪技术、TTI各向异性速度建模与深度偏移技术等,将静校正、去噪与速度建模有机结合,这种全层系速度建模思路为叠前深度偏移提供了准确的速度模型,改善了复杂构造成像品质,提高了复杂构造成像的精度,钻井吻合率逐年上升,有力支撑了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的井位部署与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0.
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的剩余静校正问题是一个非线性的、多参数、多极值的全局优化难题。当剩余静校正量大于分析时窗内子波周期的一半时,用传统的线性剩余静校正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而出现“周波跳跃“现象。为此,首先设计了剩余静校正的目标函数(对于炮记录模型,选用超长道集的互相关作为目标函数),借鉴模拟退火算法的思想,对遗传算法的目标函数进行尺度变换,详细分析了退火遗传算法的实现及参数选择方案,并用理论模型及实际地震资料对退火遗传剩余静校正算法进行了检验。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的收敛能力和计算效率,能很好地解决低信噪比、大剩余静校正量的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六盘山区域因为地表条件复杂而使得解决该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比较棘手。文中采用综合静校正方法,首先通过应用基于能量法的初至拾取方法拾取到准确的初至,然后应用层析静校正解决因为地形起伏和黄土沉积厚度变化而引起的较大量的静校正问题,进一步应用初至波剩余静校正解决反演模型与实际地表模型差异所造成的静校正问题,最后应用反射波剩余静校正解决残存的剩余静校正量。通过综合应用多种静校正方法之后,该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得以解决,最终处理的剖面在信噪比、连续性、波组特征、分辨率等各方面均能够满足后续解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复杂地表区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中的基准面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复杂地表区的资料处理中,地表起伏给静校正、速度分析、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等带来了诸多困难。本文就基准面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根据目前的处理技术,静校正可选择任一近地表的水平面作基准面,它不影响速度分析和叠加成像;但一般情况下它不应该是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的基准面,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应从地表或地表圆滑面开始。本文还给出了根据(静校正的)CMP基准面计算地表圆滑面的方法,统一了深度域中速度谱、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的基准面。  相似文献   

13.
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一直是影响资料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探讨了多种静校正联合应用的方法。董1井区地表条件复杂,为农田、碱地和沙漠混合区域。在资料采集时,布设的调查点根据地表实际情况而定,不拘泥于规则的排列形式,农田区采用较少的调查点,农田到沙漠区的过渡带加密调查点,沙漠区则采用微测井观测。静校正量的求取是采用模型约束技术并结合沙丘曲线获得的,并利用大炮近炮点排列的初至来分析控制高速界面。静校正处理后的剖面,形态真实,信噪比较高,并通过建立全区地表模型,获得了地表各层的厚度图和速度图。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震勘探进入四川盆地周边大山区以及盆地内低、降速带极其严重的复杂近地表区,即便是采用最佳拟合的浮动基准面来处理,其剩余动校正量也足以破坏浅、中层数据叠加成像。研究动校时差理论发现,动校正量客观地存在于野外采集记录中,它不仅与炮检距有关,而且还与近地表、地下速度结构紧密相关,而与地表一致性静校正结果则无关。因此,动、静校正应该是相互独立而有序的两件事,不应该把两者混在一起,更不应该先作静校正、后作动校正。这是近些年来在研究浮动基准面所没有触及的实质性问题。为此,在分析大山区复杂近地表数据受剩余动校正量的实际影响之后,提出了把动、静校正分开,先作动校正、后作静校正处理,视浮动基准面为静校正中一个概念的一套真地表动校叠加技术。该技术方案既适应复杂近地表情况,又满足了各种复杂条件的要求,处理的地震资料浅、中层成像普遍得到改善,也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为后续的深度偏移处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非线性反演方法在剩余静校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估算剩余静校正量本质上是一个非线性反演问题。当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大、信噪比低时,利用线性反演方法不能有效地拾取静校正量。文中分别采用最大能量法和模拟退火法两种非线性的反演方法来估算炮点和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这两种方法是将负叠加能量作为目标函数,静校正量作为模型参数。估算最佳的剩余静校正量需要确定多维目标函数的全局极小值。最大能量法的结果受初始静校正量的影响,它的解容易陷入目标函数的局部极小值。模拟退火法不受初值的影响,可以求得目标函数的全局极小值或其近似值。  相似文献   

16.
复杂地表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16  
对复杂地表区资料处理中存在的静校正问题与低信噪比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大量试验及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近地表校正与折射波静校正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因地表起伏大、低降速带复杂所造成的野外静校正问题。对于面波、低频干扰、大野值、声波、高频随机干扰、工频干扰等造成信噪比降低的因素进行了针对性的压制与消除。采用匹配滤波与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由于激发因素不同所造成的炮与炮之间在子波及频带上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复杂地区三维资料处理中的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四川东部复杂地区,地表起伏大,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表层速度变化剧烈;地腹构造褶皱强烈,逆冲断层发育,地震波传播速度纵横向变化大。为了得到好的成像效果,在作好静校正处理的基础上还要选择合适的偏移方法。折射层析静校正通过迭代求解,获得表层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静校正量的计算,它将首波方法的稳定性和回折波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叠前时间偏移是复杂构造成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适应纵横向速度变化较大的情况,适用于大倾角的偏移成像。影响偏移成像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偏移孔径和偏移速度。偏移孔径过小,偏移剖面将损失陡倾角的同相轴;偏移的孔径过大,会降低低信噪比资料的偏移质量,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倾角来确定孔径。叠前偏移对偏移速度较敏感,较小的速度误差都可能影响偏移成像效果,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迭代确定最佳偏移速度。文章对多个复杂地区的三维资料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了归位精度高、质量好、断层断点清楚的成像剖面,为完成地质任务提供了较好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求解静校正的全局快速寻优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利用MonteCarlo技术自动估算静校正时有很大的局限性-费时太多,需要上千次迭代,并且要求有较好的温度参数才能收敛到最优解。  相似文献   

19.
苏里格气田地表条件复杂,北部为沙漠、草原区,南部为黄土塬地貌,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如何解决不同地表类型的静校正问题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探讨和分析了折射波静校正、走时层析反演静校正和初至波线性拟合静校正等方法在该气田多个工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对于具有稳定折射层的地区,应用效果较好;走时层析反演静校正是一种非线性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初至波线性拟合静校正是一种剩余静校正方法,可以进一步解决残余的静校正。因此,解决苏里格气田复杂地表的静校正问题必须根据实际地表地质条件,采用组合静校正,实现多种静校正方法的优势互补和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