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碳酸酯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近年来有机碳酸酯清洁生产技术及其所用催化剂体系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氧化羰基化法、酯交换法、尿素醇解法和CO2直接合成法等4种主要技术路线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不同路线的工业化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工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酯交换法和尿素醇解法将是今后有机碳酸酯清洁生产技术工业化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2.
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和比较了目前碳酸二甲酯的主要生产方法,介绍了新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进展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碳酸二甲酯的各种生产工艺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探讨了该产品的应用、市场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碳酸二甲酯的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碳酸二甲酯的价格、生产情况及国内外市场需求 ,指出碳酸二甲酯在我国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综述了生产碳酸二甲酯的三类主要方法 ,介绍了光气法、酯交换法和氧化羰基化法的各种具体方法及尚未实现工业化仍在研究中的其他方法。并对各种工业化的生产方法从技术、经济和清洁性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指出适合我国采用的工业合成方法是气相氧化羰基化法和甲醇与 CO2 直接合成法  相似文献   

5.
锦天化1万t/a的连续法碳酸二甲酯装置采用的是从华东理工大学引进的以碳酸丙烯酯和甲醇为原料的酯交换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该装置的工艺过程以及实际运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碳酸盐岩储层中裂缝不仅起渗流作用还可以作为存储空间,因此研究裂缝的物性参数也就有着很大的意义。裂缝物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好坏,文章利用静态资料结合一定的经验公式对裂缝的孔隙度、渗透率、倾角、密度、延伸度等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利用动态资料(如产能大小、井间连通等的资料)对裂缝的发育情况进行了分析,这些方法在今后的科研与生产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通过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的结合能够对裂缝的发育的程度有更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李晓辉  张沫 《测井技术》2015,(6):792-795
介绍基于常规测井与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资料相结合进行产能预测的方法。针对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厚度大、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进行了储层单元划分;对多层合试及单一非均质厚层试油,应用计算累计孔隙空间体积及含油性对产能进行重新分配;通过提取孔隙非均质性特征参数构建产能贡献因子,建立了适合于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产能预测模型。经2口井4个试油层段验证,平均相对误差为5.95%,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以缝洞单元为基本开发单元,平面上连续性极差,具底水但没有统一油水界面,为轻-中-超稠油多期成藏、埋藏深的低饱和弱亲油性油藏。由于油藏具有超深、超稠,高温、高压、高黏度、高矿化度、高含硫化氢的特点,给产出剖面测井的施工、解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合理改造设备、选用合适的仪器、采用井径测量、涡轮流量计与示踪流量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塔河油田生产井进行了150余井次产出剖面测井,为油井措施提供依据,提高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9.
两种双重介质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亮 《岩性油气藏》2008,20(4):128-131
地层中存在2 种双重介质:裂缝-孔隙型和裂缝-溶洞型。这2 种双重介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试井曲线上出现“凹子”特征,而裂缝-溶洞型则不出现。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的产量递减较快,而裂缝-溶洞型双重介质油藏则递减较慢。裂缝-溶洞型双重介质在渗流机制和生产特征上都与单一介质十分类似,因而等价于单一介质。  相似文献   

10.
王一 《石油化工应用》2012,31(11):11-14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类型与其他类型油藏极其不一样,因而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网密度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针对上述问题,以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常见的一种储渗模式进行研究,考虑该类型油藏油井的产量递减规律,同时结合相类似油藏计算井网密度的经验公式,并对该经验公式产生的误差进行原因分析及修正,从而得到了一种计算缝洞型碳酸盐岩井网密度的新方法。油田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网密度的计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部署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宗杰 《石油物探》2003,42(4):477-479,485
塔河油田超深层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储层为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存在着很强的非均质性,油田水平井开发难度较大。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合岩溶、断裂及构造、古地貌、地震属性参数等综合分析、评价部署水平开发井的技术方法。其中,振幅变化率、相干体、波阻抗反演等地球物理预测参数技术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水平井的成功率,为超深层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开发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纳米碳酸钙的生产技术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纳米碳酸钙的生产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和在纳米碳酸钙/聚合物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介绍了我国纳米碳酸钙的工业化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我国碳酸盐岩油藏大多底水发育,由于底水锥进导致油井含水快速上升,严重情况下造成油井水淹。控制碳酸盐岩油藏底水快速突破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对碳酸盐岩油藏底水控制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综述了碳酸盐岩底水油藏油井出水特征及机理、控水工艺以及控水或堵水材料,总结了无机材料、聚合物溶液或凝胶等控水材料及工艺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展望了纳米复合材料在低渗碳酸盐岩油藏控水中的应用前景。图7参60。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南海西部W12-1油田生产水处理系统严重结垢影响生产的实际问题,在现场调查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对结垢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垢的主要成分为钙和镁的碳酸盐,其中主要是碳酸钙。结垢的原因是由于油田生产水中的可溶性碳酸氢盐(钙盐、镁盐)在加热或压力降低的条件下发生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盐沉淀,结晶生长成坚硬的水垢附着在管道及阀门内壁,从而影响生产。根据结垢特点和实际经验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多缝多洞复杂连通型储集层中气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开井时压力降落阶段与关井后压力恢复阶段各溶洞内压力和各裂缝内气体流量的变化规律,并以六溶洞五裂缝复杂连通的储集层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发现压力下降阶段时,距离井筒越近的溶洞,压力下降越快;压力下降初期的气体产量主要由靠近生产井的溶洞供给,随着时间的增加远离生产井的溶洞才逐渐开始大量供给气体;压力恢复阶段中,由于缝洞的复杂连通性,各裂缝中流量变化比较复杂,部分裂缝中的流量在后期出现倒流现象。最后,研究了溶洞大小、裂缝长度和裂缝宽度对溶洞内压力与裂缝内气体流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天然裂缝性碳酸盐岩封闭油藏产量递减规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建立了天然裂缝性碳酸盐岩封闭油藏渗流模型。考虑了封闭油藏定井底压力和变井底压力两种不同的内边界情形,并采用Laplace变换和Duhamel原理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天然裂缝性碳酸盐岩封闭油藏的递减曲线,在曲线上产量出现两个明显的递减阶段和两个相对平缓的递减阶段,讨论了窜流系数和裂缝弹性储容比对天然裂缝性油藏递减曲线的影响。实例表明,实际产量资料与理论递减曲线的拟合可确定地层参数,预测产量变化。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气藏出水特征分析——以华北油田苏4气藏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藏出水是气藏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碳酸盐岩气藏出水可分为凝析水产出与地层水产出两种类型,具有开采井段出水、纵向水窜和气-水界面上升3种方式,其中地层水产出严重影响天然气的正常开采。碳酸盐岩气藏虽然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但由于碳酸盐岩储集层受构造活动和成岩作用的改造,其孔隙发育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华北油田苏4气藏形成了3个次生孔隙带,因而各井区之间气-水界面变化很大,形成了较宽且不稳定的气-水过渡带,在开发中应严格控制产能,避免地层水的大量产出。  相似文献   

18.
哈拉哈塘地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生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及流体分布的复杂性决定了该类油藏油井开采特征的巨大差异性。通过单井类型划分,可以更好地指导油田的开发生产。由于油井的生产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不同的储集空间类型,根据单井生产特征可对储集层类型进行划分,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及划分标准,并针对性地提出生产措施建议。通过单井实例分析,在动、静态两方面验证了划分方案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对其它地区同类型油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任文博 《岩性油气藏》2019,31(6):127-134
为解决缝洞型油藏因见水和含水上升导致的产量递减,在现有常规砂岩油藏流势表征的基础上,根据缝洞型油藏的地质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流势表征新方法,并通过计算和模拟,明确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势主要由位能和压能构成。基于流势是控制地下流体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提出了通过改变生产压差实现流势调控从而改变流体流动方向的控水技术策略,形成了与水侵方向和水体强弱相关的选井和调整设计等流势调控的关键技术。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流势调控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控水稳油的一种有效手段,截至目前在塔河油田已经实施13单元,11单元有效,累计增油近10万t。  相似文献   

20.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碳酸盐勘探开发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主要大国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加大对碳酸盐油气勘探开发的投入。世界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可采总量为1 434.5×108t油当量,其中探明可采石油750.1×108t油当量,探明可采天然气684.4×108t油当量。世界碳酸盐岩油气田313个,其中油田208个,气田105个。中国碳酸盐岩探明石油15.2×108t油当量,探明率为6.5%,探明天然气1.36×108m3,探明率为28.65%。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法有地质法、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勘探法、钻井法。开发成熟技术有多分支井技术、定向射孔技术、压裂酸化技术等。通过对世界碳酸盐岩资源勘探开发现状研究,实现碳酸盐岩资源优化利用,改善勘探开发效果,必将为全球碳酸盐岩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勘探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