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构造、沉积演化为基础,结合钻井、录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巴布亚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发育4套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中生界侏罗系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泥质烃源岩,白垩系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泥质烃源岩;新生界中新统和上新统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泥质烃源岩。综合考虑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这三个方面,对巴布亚盆地主要生烃层位的生烃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防火涂料能有效增强建筑工程结构的耐火极限,在火灾事故发生时减缓火灾的蔓延发展速度.依据阻燃机理系统划分了涂料的类别,并依据现有研究比较各类涂料的优劣势,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电磁兼容性是机电设备研发中决定质量与可靠性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对于设备能否顺利调试以及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刨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了预测和分析解决的电磁兼容性综合设计思路,在系统成套安装以及调试验收过程中对潜在的兼容性采取了预防解决方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是已证实的富烃凹陷,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地层压力场研究较少。以惠州凹陷现今压力场特征及单井超压演化历史的研究为基础,应用2D盆地模拟方法,对惠州凹陷地层压力演化进行了模拟恢复,探讨了压力演化与构造运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惠州凹陷地层压力经历了3个“增压-泄压”旋回,包括始新世末(44.0~34.0 Ma)旋回、早渐新世(34.0~23.8 Ma)旋回及晚渐新世至今(23.8~0 Ma)半旋回。现今地层在深层恩平组及文昌组泥岩发育超压带,构造演化导致压力演化的旋回性。揭示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的压力特征有利于该区勘探目标的优选。  相似文献   
5.
Sahul向斜区主要含油气层是Elang组砂岩,钻探结果表明南北部储层物性存在很大差异,而储层物性是目前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从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Elang组储层物性的因素。向斜区南北部Elang组虽发育相同的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砂坝,但由于沉积时古地形不同,南北部砂体受水动力改造程度不同,因而北部砂岩泥质含量较低、物性较好,而南部砂岩泥质含量相对较高、物性稍差。受古地貌、古地温和晚期构造活动的多重影响,向斜区南北部Elang组砂岩所处成岩阶段不同,成岩作用程度的差别加大了南北部Elang组储层物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塔中地区奥陶系裂缝性碳酸盐岩储集层描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属于碳酸盐储集层发育有大量的裂缝和微裂缝,有着良好的勘探前景。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段进行了裂缝发育情况的分析,并对储层的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不同类型裂缝的成因、产状、规模、以及对油气的孔、渗能力都各不相同,对裂缝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油气的聚集与富集规律。在塔中地区裂缝的发育与断裂和褶皱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塔中Ⅰ号断裂带和塔中5、10井井区的裂缝的统计,再结合各种测井方法对塔中地区的裂缝右畜拍特征进行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陈景阳  白永峰 《青海电力》2004,23(4):7-9,15
通过对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主要方法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在短期负荷预测中基本负荷分量组成方式。以及基本负荷分量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模型中变化规律。为提高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景阳  王涛  张洋  龙旭 《海洋石油》2015,35(2):50-55
巴布亚褶皱带为巴布亚弧后前陆盆地重要油气发现带,常规物探因地形起伏大、地表灰岩喀什特化以及高陡地层和断层的存在,不能有效识别构造。为解决该区构造描述方面的难题,此文结合区域应力场分析成果,综合运用地形、地表地质、锶同位素以及钻井等资料,相互补充,减小了构造认识的多解性,达到了构造建模和圈闭描述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在油气勘探和油气藏早期评价阶段,该方法对构造样式、形态和圈闭规模的研究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分布广泛,演化历史长.形成机制复杂。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动态恢复了单井和二维剖面的超压演化历史,并基于不同机制对超压形成贡献量的定量分析.探讨了超压主要成因。准噶尔盆地腹部单井超压演化可划分为2个增压阶段,历经“一个半”压力旋回;剖面上发育深部和浅部2套分别以下二叠统和侏罗系为中心的相对独立的超压系统。其中深部超压系统发育时间早。在燕山运动期间曾经历明显的泄压过程.现今超压中心主要位于昌吉凹陷东部的深洼内;浅部超压系统形成时间相对较晚,其横向展布范围广.断层对超压分布具一定的分割作用;深部超压主要源于欠压实作用.浅部超压的形成主要与欠压实和石英胶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巴布亚褶皱带处于巴布亚盆地晚期弧陆造山的逆冲推覆构造带上,由于构造运动强烈,油气成藏十分复杂。在构造、沉积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油气藏的详细解剖,系统总结了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研究表明:该区共存在侏罗系和下白垩统2套烃源岩以及中生界和新近系2套成藏组合;共划分为3种油气藏类型,即挤压背斜型油气藏、生物礁-背斜型油气藏以及断层遮挡型油气藏。论述了巴布亚褶皱带内的西段旁生侧储型、中段自生自储型和东段下生上储型3种成藏模式的特征和形成机制,对研究区未来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