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钻井、测井、取心、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了渤海石南斜坡带东二下段湖底扇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分布及演化特征等,并结合物源体系、湖平面变化、坡折带与湖底扇成因耦合关系,建立了湖底扇发育的沉积模式,明确了优质储层分布与成因类型。石南斜坡带东二下段湖底扇内部发育砂质碎屑流与浊流沉积物,表现为具有面状泥岩碎屑组构的箱状砂岩及悬浮搬运的正粒序砂岩的典型沉积特征;该湖底扇共发育6期,呈"先进积、后退积、由东向西"的迁移规律,扇内发育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漫溢、沉积朵叶等微相,顺物源平面相序依次表现为"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漫溢-沉积朵叶-(半)深湖"的变化特征,纵向上具有早期沉积朵叶向晚期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漫溢微相的演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北部供源三角洲、石南一号断裂、湖平面变化等因素共同控制了石南斜坡带东二下段湖底扇的扇体迁移、分布规模、微相演化特征等,形成了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断层坡折控制、线源供给的湖底扇相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钻井、测井、取心、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了渤海石南斜坡带东二下段湖底扇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分布及演化特征等,并结合物源体系、湖平面变化、坡折带与湖底扇成因耦合关系,建立了湖底扇发育的沉积模式,明确了优质储层分布与成因类型。石南斜坡带东二下段湖底扇内部发育砂质碎屑流与浊流沉积物,表现为具有面状泥岩碎屑组构的箱状砂岩及悬浮搬运的正粒序砂岩的典型沉积特征;该湖底扇共发育6期,呈"先进积、后退积、由东向西"的迁移规律,扇内发育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漫溢、沉积朵叶等微相,顺物源平面相序依次表现为"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漫溢-沉积朵叶-(半)深湖"的变化特征,纵向上具有早期沉积朵叶向晚期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漫溢微相的演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北部供源三角洲、石南一号断裂、湖平面变化等因素共同控制了石南斜坡带东二下段湖底扇的扇体迁移、分布规模、微相演化特征等,形成了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断层坡折控制、线源供给的湖底扇相模式。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钻井等地质资料,对车西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共发育了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扇三角洲、三角洲、碳酸盐滩坝、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7种沉积相类型,从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来看,车西洼陷北部陡坡带受埕南大断层持续活动影响,自下而上发育多期次近岸水下扇,多期扇体纵向上相互叠置,横向上沿着埕南断层下降盘呈"裙带状"分布;洼陷带发育北部物源的湖底扇;南部缓坡带主要发育物源来自于义和庄凸起和无棣凸起的三角洲;湖泊边缘、湖湾及水下隆起周围靠近缓坡侧的滨浅湖地区发育碳酸盐滩坝。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前陆盆地隆后坳陷区湖底扇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分析化验、钻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塔北轮南地区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T油组的湖底扇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富砂型湖底扇,其岩性以砾质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以及中粗砂岩为主,垂向上见鲍马序列,递变层理、块状层理以及变形层理发育,测井曲线则具有微齿化线型-箱型或钟形-微齿化线型的组合特征,地震剖面上对应于中强振幅高连续或中强振幅透镜状或短轴状地震反射,均方根振幅属性可见典型的下切弯曲水道。同时,识别出3种亚相、5种微相类型,其中内扇亚相发育补给水道和堤岸微相,中扇亚相发育辫状水道和水道间微相,外扇亚相发育远源浊积岩。区内湖底扇分布在南部坡折带之下,发育多条典型的补给水道,辫状水道连片展布,水道间零星分布。本区湖底扇具备滑塌重力流的成因机制,是西北部和东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堆积坡度过陡重力失稳下切形成补给水道,并经补给水道搬运堆积于深水环境形成的,其发育受到了前陆盆地幕式构造活动、古地貌以及物源供给等多个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活动是湖底扇发育的诱因,古地貌影响其平面分布,物源供给则决定了湖底扇的岩性、物性和规模。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重力流沉积形成的岩性圈闭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坳陷辽西凸起东部斜坡带(辽中凹陷西斜坡)勘探程度低,近期在该盆中隆起缓坡带发现的具高密度浊流性质的重力流扇体表现出良好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建立辽西凸起东斜坡古近系东营组三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并基于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对体系域内重力流沉积的形态及其控制因素开展了综合研究。辽西凸起东部缓坡带主要发育4种形态的斜坡扇:舌形扇、花瓣扇、朵叶扇及河道扇。斜坡陡缓程度和重力流物质来源(远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富砂程度共同控制扇体形态。坡折类型影响湖底扇长宽比:坡折类型越复杂,坡度越陡,湖底扇的长宽比越大,表现为长舌形;坡折类型越简单,坡度越缓,湖底扇的长宽比越小,表现为朵形。物源富砂性决定湖底扇河道化程度及稳定性:砂质含量越高,河道的成型性越差;泥质含量越高,河道越稳定。因此,陡-富砂地质条件易形成舌形扇,缓-富砂地质条件易形成朵叶扇,缓-富泥地质条件易形成河道扇,花瓣扇为过渡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层层序研究、古地貌恢复、锆石测年和地震资料分析等,从物源体系、古地貌、坡折体系和湖平面变化等方面探讨了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湖底扇的发育模式,并对油气藏的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辽中凹陷西斜坡东三段湖底扇砂体表现为“物源-坡折带-湖平面”控制的富砂模式;物源主要来自燕山褶皱带,其次为辽西凸起,大规模的物源供给和变质岩的母岩区为湖底扇的形成提供了碎屑物质和优质的储集砂体;沉积坡折带控制湖底扇重力流卸载位置,断裂坡折带形成的微古地貌变化控制局部砂体搬运方向和差异富集程度;湖平面变化与物源体系变化耦合形成的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沉积在空间上反复叠置发育,为岩性圈闭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2)旅大10-6油田湖底扇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颗粒粒度较小,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见少量粒内溶孔,孔隙发育一般,连通性较差;湖底扇发育具有垂向上多期叠置、平面上连片的特征,位于斜坡中部的中扇亚相具有明显的滑塌变形构造,是最有利的勘探相带。(3)旅大10-6油田湖底扇油藏是辽中凹陷西斜坡从构造圈闭勘探转为岩性圈闭勘探...  相似文献   

7.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下白垩统发育的湖底扇砂砾岩体是岩性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扇体分布规模小、相变快,勘探难度大.通过对岩心、测井等地质资料分析,建立了湖底扇砂砾岩体沉积模式.分析认为湖底扇由补给水道、内扇、中扇和外扇4部分组成,发育补给水道、內扇主沟道、中扇辫状沟道和外扇浊积水道等主要微相类型.其中内扇、中扇和外扇为湖底扇的主体,分布在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为半深湖-深湖沉积;补给水道是湖底扇的"根",分布在同沉积断层的上升盘,为滨浅湖沉积.指出了足够的可容纳空间和持续的物源补给是形成厚层湖底扇的2个重要条件,同沉积断裂的下降盘是湖底扇发育的有利部位.应用精细合成记录对湖底扇砂砾岩体进行了井-震联合标定,发现湖底扇在地震剖面上整体表现为 "透镜状"、"楔状"、"丘状"或"梭状"外形特征,扇体内部表现为杂乱反射或无反射特征.应用湖底扇沉积模式、分布规律以及在地震上的响应特征在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发现多个岩性油藏,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8.
湖底扇砂体是较为有利的油气储集体,深入研究其沉积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中非 BG盆地 BN 区块下白垩统 P 组为例,在沉积岩石学及层序地层学理论基础上,对该组岩心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组合形态和地震剖面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区域地质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中非 BG 盆地BN 区块下白垩统 P 组属于湖底扇沉积,自下而上表现为正旋回沉积序列,一般发育内扇、中扇和外扇等3 种亚相,以及分支水道、水道侧溢天然堤与无水道前缘席状砂等微相类型; P 组湖底扇砂体受重力流作用控制,主要沿北东-南西向延伸,总体呈扇形展布,其中,中扇分支水道的砂体顶、底常被灰黑色泥岩包围,具备较好的油气富集条件;湖底扇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北部,于盆缘先形成较大规模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后以浊流的形式被搬运至前三角洲或更远的深水湖区,最终形成湖底扇沉积体系。 P 组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盆地北部陡坡带断层下降盘一侧湖底扇的内扇水道和中扇分支水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曹妃甸14-5区沙河街组砂体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洼沙河街组沉积位于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从Es3m到Es1,沙南凹陷经历四期裂陷幕,其间发育的不整合面T5使区域古地貌隆升,形成四期的三级层序变化旋回,并在西洼东—西向中央断裂带的控制下形成南、北物源和北部断裂坡折。双向物源和断裂坡折控制沙河街组沉积,形成多类型沉积,其中Es3m以半深湖—深湖、富泥质的湖底扇为特征,形成弱水动力沉积环境;Es3u以半深湖—深湖、富砂质的湖底扇和火山岩为特征,形成局部动荡的水动力沉积环境;Es12沉积较薄,形成独具特色的多样式、多类型沉积,包括半深湖—深湖、扇三角洲前缘、前缘斜坡扇、滑塌体、湖底扇及火山岩沉积,以及牵引流与重力流并存,以重力流为沉积主导。层段内的沉积序列及演化特征决定该区域形成南、北物源控制的4种成因砂体,南物源的晚期成砂机制,包括扇三角洲前缘砂、前缘斜坡扇砂,北物源的中晚期成砂机制,包括滑塌体砂和湖底扇砂。因此,西洼区域勘探以寻找岩性圈闭、构造—岩性圈闭为主,断裂与砂体的空间匹配关系决定了圈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涠西南凹陷B洼流一段高位体系域湖底扇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但是在湖底扇的特征、分类、展布、成因机制和发育模式等方面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进程和成效。基于钻井、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对B洼流一段高位体系域湖底扇进行了系统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B洼流一段高位体系域湖底扇可分为两大类4个小类,分别为高位早期的块体流型湖底扇(又可分为下切水道中心型、下切水道侧翼型)和高位晚期碎屑流型湖底扇(又可分为无水道化富砂型和无水道化富泥型)。②各类湖底扇在岩性、测井和地震上都表现为不同的特征。③湖平面变化、物源体系、搬运路径等耦合控制了两种发育模式,分别为轴向西物源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挠曲坡折—富泥型湖底扇沉积模式和西北物源扇三角洲—断裂转换坡折—富砂型湖底扇沉积模式。④由西北向扇三角洲供源的下切水道中心型块体流和无水道化富砂型碎屑流湖底扇砂体埋深浅、物性好,与流一段湖相泥岩形成自生、自储、自盖的成藏组合,具有较大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1.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三段发育湖底扇沉积,为明确研究区湖底扇的沉积特征、发育控制因素及沉积展布特征,结合区域构造发育特征及古地貌分析,综合分析岩心、岩石学、测井响应、地震响应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东三段主要发育湖底扇沉积体系,湖底扇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等3个沉积亚相及主水道、辫状水道等若干微相.湖底扇沉积特征受控于物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测井资料解释等方法,对胜坨地区坨76块沙四段上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相类型包括砾岩相、砂岩相、泥岩相和混合岩相;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以宽缓上拱式、低斜两段式为主;沉积构造主要发育了平行层理、粒序层理、韵律层理等层理构造,冲刷面和截切构造等层面构造,重荷模、滑塌变形和泥岩撕裂屑等变形构造.在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受陈南断层和胜北断层形成的断阶古地貌控制,坨76块砂砾岩体为来自北部陈家庄凸起,沉积于胜北断层下降盘而紧邻断层分布的湖底扇.湖底扇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研究区主要钻遇中扇和外扇沉积,中扇是湖底扇沉积的主体,可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水道、水道间和水道前缘微相,其中辫状水道沉积为主要油气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3.
福山凹陷流沙港组内发育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湖底扇沉积,其中可识别出浊流沉积、水下泥石流沉积和滑塌堆积3种沉积相单元。湖底扇沉积主要发育于低位域及水进早期,地震剖面特征显示为双向下超的丘形反射复合体,测井曲线特征为箱形、钟形或漏斗形。湖底扇在平面上由扇根、扇中和扇端沉积所组成。垂向层序上湖底扇下部常见厚度较大的重力流沉积充填的下切水道,中上部发育多个叠置的浊积扇体组成。湖底扇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盆地东西两侧的断层活动、湖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流二段时期沉积的较大规模的湖底扇与这一时期的构造快速沉降和充足的物源供给有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相模式研究方法,运用岩心、钻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济阳坳陷埕岛东坡东营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和相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于东二段下部和东三段,沿侵蚀沟谷分布,发育有水道型深水湖底扇和无水道型深水滑塌扇2种类型;深水湖底扇可识别出内扇、中扇、外扇3类亚相,主水道、主水道侧缘、分支水道、分支水道侧缘、分支水道间、浊积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滑塌扇自物源区至沉积区依次发育近端和远端2类亚相,滑动体、滑塌体、碎屑舌状体、浊积体等4种沉积微相。建立的相模式和重力流类型,为研究区储层预测和成藏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结合岩心观察、粒度分析、镜下鉴定结果及测井曲线形态等进行综合分析表明,位于蚌湖向斜南斜坡的广北油田Eq31^4沉积时属半深湖—深湖背景下的湖底扇相沉积,可细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三个亚相,其中中扇可细分出辫状沟道、沟道间和扇中前缘三个微相。利用钻井及地震资料描述了该扇体的空间组合及平面分布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分析。结合测试资料分析,有辫状沟道的中扇为有利储油相带,并指出了该类扇体发育的有利区带,为下步岩性油藏的勘探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和重力流研究理论等,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类型有滑动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泥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受多方物源、湖盆底形、触发机制等因素共同影响,多期重力流在湖盆中部形成两类沉积体——湖底扇和滑塌体。湖底扇发育水道,可识别出内扇、中扇、外扇3类亚相,主水道、主水道侧缘、分支水道、分支水道侧缘、水道间、浊积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推测为季节性洪水成因。滑塌体不发育水道,可划分为滑动岩、滑塌岩、碎屑流舌状体、浊积体等4部分,推测为地震等触发机制导致的坡折地带沉积失稳垮塌形成。将相模式与重力流类型结合,可更加直观地研究深湖区重力流沉积物组合特征、发育模式,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敦煌盆地五墩凹陷周缘下侏罗统露头发育特征对于凹陷物源体系分析及沉积相带划分有重要意义,野外露头实测结果表明,受构造条件、古气候和物源的影响,侏罗系露头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浅-半深湖相沉积,纵向上沉积物粒度变化较快。早侏罗世,大山口组沉积受三危山边界断裂控制,早期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沉积速率快;中晚期湖平面持续上升,沉积物粒度变细,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相沉积。三危山在燕山晚期挤压抬升及喜山期走滑挤压,造成大山口组底部冲积扇及扇三角洲平原相地层出露地表。五墩凹陷洼陷带内扇三角洲前缘楔状砂或浊积砂体储层及半深湖相烃源岩垂向叠置,横向相变连接,是潜在的油气富集区,具备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8.
综合地震、测录井及地化分析资料,在古地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岩屑组合特征、特征元素比值分布模式以及砂砾岩百分含量等参数,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物源方向和砂体类型进行了分析。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胜坨地区存在两个不同的物源体系,即坨94断层上升盘物源和胜北断层上升盘物源。在这两个物源体系的控制下,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沟道浊积岩等不同类型的砂砾岩体。其中,近岸水下扇主要发育在陈南断层下降盘,湖底扇主要发育坨94断层和胜北断层下降盘,沟道浊积岩发育在胜北断层形成的断槽中。砂砾岩体以辫状水道和沟道浊积岩储层物性最好,其主要的储集空间为裂缝和溶蚀孔隙形成的孔缝复合系统。因此,辫状水道成为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9.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部在沙三段沉积时期断陷活动强烈,发育了巨厚的深水泥岩和多期次缓坡型湖底扇沉积,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丰富的油气源条件和储集条件。沙三段沉积时期,该区发育有齐家一杜家台和锦州-欢喜岭两大湖底扇沉积体系。受物源和基底构造的控制,湖底扇平面上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带。齐家-杜家台和锦州-欢喜岭湖底扇在沙三段沉积早期规模较小,中期规模最大,晚期萎缩。该区沙三段储层物性普遍较差,以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为主,其中湖底扇中扇辫状沟道微相砂体储集性能最好,平面上依中扇辫状沟道→中扇前缘→外扇亚相储层物性由好变差。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发育多套厚薄不等的砂砾岩体,是研究区重要的含油气储集体。通过岩心描述、薄片观察、重矿物及粒度分析,结合测井及地震资料解释,从该套砂砾岩体的古地理特征、物源条件及岩石学特征等方面,确定其为湖底扇相沉积。通过研究吉17井区梧桐沟组一段湖底扇相标志、相类型及砂体展布,认为研究区主要为内扇亚相和中部扇亚相,以及主沟堤微相、漫溢微相、辫状沟道微相、主沟道微相等沉积微相。结合储层物性和构造特征分析,认为湖底扇相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条件,油气藏形成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外围半深湖区,其沉积厚度大,分布相对稳定,储集物性好,油源充足,油气侧向和纵向上运移通道良好,运移距离较短,是发育在凹陷斜坡区半深湖相中主要的岩性油藏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