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刘发起  林正权 《润滑油》1996,11(6):32-35
以大庆原油经深度精制的航空润滑油料为基础油,添加适量的抗氧剂、破乳化剂、油性剂、防锈剂、消泡剂等,研制出N100、N150、N220、N320油膜轴承油系列产品,其质量指标达到美钢-136油膜轴承油规格和美国莫比尔石油公司Mobil Vacuoline300系列油膜轴承油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黄钦炎 《润滑油》1998,13(5):20-23
以轻质白油为原料,通过蒸馏切割,生产铝冷轧制油基础油,质量指标接近Mobil石油公司的Genrex50系列油。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可生产质优的铝冷轧制油。  相似文献   

3.
辽河油区稠油储层砂岩特征及原油微观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辽河油区稠油储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和含油薄片荧光特征的研究.总结出四种孔障类型,三种孔隙充填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原油荧光性质和微观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稠油砂岩中不同沥青组分的原油在微观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即沥青质沥青分布于粒间孔隙中,油质沥青分布干微孔中,而胶质沥青分布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润滑油临氢工艺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平  王珂琦 《润滑油》1999,14(5):22-25
介绍了以辽河、大庆、新疆及中东原油润滑油馏分为原料,采用润滑油加氢处理、催化脱蜡、异构脱蜡以及深度加氢精制工艺制取润滑油基础油和白油的工艺试验结果及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气油两相流对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引入新的气油两相流粘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气油两相流工况下滑动轴承的数值计算理论,分析了气油两相流对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糠醛抽出油、催化裂化重油研制橡胶用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英  边勇  于会彬  于海江 《润滑油》2001,16(4):22-25
采用溶剂精制工艺处理糠醛抽出油、催化裂化重油(回炼油和油浆),用以生产橡胶用油。通过实验证明,糠醛精制和KT液溶剂精制两种工艺均能生产橡胶用油,其副产物抽余油可作为催化裂化原料。同时对这两种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T液溶剂精制工艺优于糠醛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7.
从标准以及油品性质方面比较了低温开关油与变压器油的差别。与变压器油相比,低温开关油的链烷烃含量高,在强电场作用下容易发生脱氢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以及氢气,这一特性对设备熄弧有利;低温开关油具有优异的导热系数,因此油品在开关设备中的散热冷却更有效;低温开关油具有较低的运动黏度,油品的流动速率较快,有利于开关设备的开断与关合性能;具有较低的闪点,因此具有较高的气化率和蒸发率,提高了灭弧能力。  相似文献   

8.
内燃机油和基础油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兰生 《润滑油》1999,14(6):1-6
介绍了内燃机油规格的发展及对基础油的要求:要配制高性能内燃机油,Ⅱ类基础油是其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9.
亚临界CO2萃取拔头废油再生润滑油基础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用于拔头废油再生润滑油基础油,采用CO2作萃取剂,CO2流量控制在30 L/h,萃取温度维持在室温25 ℃,萃取时间设定为3 h,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亚临界CO2萃取一、二、三、四线拔头废油中萃取压力对再生油收率的影响,并对再生油的主要理化性质和磷元素、主要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一线拔头废油的萃取压力宜采用10 MPa,二、三、四线拔头废油的萃取压力宜采用12 MPa,再生油收率分别可达88.12 %,74.96 %,77.36 %,73.19 %。亚临界CO2萃取拔头废油所得再生油的主要理化性质基本符合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标准,且萃取后主要金属元素和磷元素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
稠油由于富含沥青质、胶质等重质组分而具有很高的黏度,给稠油的开采和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降低稠油黏度进而改善其流动性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以植物油、脂肪酸及植物油甲酯为掺稀介质,以塔河油田稠油为研究对象,考察对比了3种不同的掺稀介质对稠油的掺稀降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掺稀介质对稠油具有良好的掺稀降黏效果,在同一掺稀比下,植物油甲酯对稠油的降黏效果最显著,其次是脂肪酸,再次是植物油。通过斑点试验考察了掺稀介质和稠油的相容性和体系稳定性。结果显示,植物油甲酯与稠油相容性和稳定性最好,脂肪酸和植物油与稠油的相容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润滑油抽出油生产浅色油墨溶剂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桦  周敬忠  李进 《润滑油》2002,17(1):43-46
介绍了济南炼油厂以润滑油抽出油为原料研制和生产浅色油墨溶剂油的过程,该产品生产工艺简便,附加值高,自1998年实现工业化以来,为济南炼油厂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也为石油加工副产品的进一步利用开拓了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稠油由于富含沥青质、胶质等重质组分而具有很高的黏度,给稠油的开采和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降低稠油黏度进而改善其流动性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以植物油、脂肪酸及植物油甲酯为掺稀介质,以塔河油田稠油为研究对象,考察对比了3种不同的掺稀介质对稠油的掺稀降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掺稀介质对稠油具有良好的掺稀降黏效果,在同一掺稀比下,植物油甲酯对稠油的降黏效果最显著,其次是脂肪酸,再次是植物油。通过斑点试验考察了掺稀介质和稠油的相容性和体系稳定性。结果显示,植物油甲酯与稠油相容性和稳定性最好,脂肪酸和植物油与稠油的相容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沙特轻质原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老三套”工艺对沙特轻质原油减二线、减三线、减四线及轻脱沥青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进行了工业放大试验。结果表明 ,各线基础油的粘度指数均大于 90 ,但达不到HVI标准 ,而其余各项指标尚能满足要求。沙特轻质油生产过程中存在产品有异味、对加工设备有腐蚀、抽出油量大等一系列问题 ,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丁洛  杨文中  杨焜远 《润滑油》2002,17(3):22-25
对以重质VGO为原料的高压加氢裂化尾油进行溶剂脱蜡-糠醛精制-白土补充精制,生产HVIW润滑油基础油,低凝轻质基础油的综合收率达30%,重质基础油的综合收率约为10%,考察了不同转化率的尾油生产HVIW基础油的性质及糠醛精制工艺对产品光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精制可以明显改善加氢基础油的光安定性。  相似文献   

15.
加氢裂化尾油作润滑油加氢原料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中国石化高桥分公司润滑油加氢装置采用VGO掺炼加氢裂化尾油、加工纯加氢裂化尾油以及加氢裂化尾油减压分馏后的塔底油直接进异构脱蜡单元的方法,增加了润滑油加氢原料的来源,改善了润滑油加氢原料的质量。本课题重点对加氢裂化尾油作润滑油加氢原料的工业应用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考察加氢裂化尾油作润滑油加氢原料时润滑油加氢装置的生产情况。结果表明,掺炼加氢裂化尾油或加工纯加氢裂化尾油可以生产多种高档润滑油加氢基础油。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润滑油加氢技术应用特点,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了贵金属型精制催化剂RLF-10W,开发了以加氢基础油为原料经加氢精制(一段法)生产优质白油技术。经固定床加氢中型装置试验和一年来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流程简单,适应性强等特点,特别适合于生产高粘度与很高粘度优质白油。  相似文献   

17.
黄福川  熊维程 《润滑油》2002,17(2):37-40
将经过处理后的茶油和环烷基油调合作为基础油,加入一定的添加剂,在联合压榨机组中进行应用研究,证明其性能稳定,能延长换油期,确保设备的完好,同时具有较好的自然降解率,完全可以代替相应的进口油。  相似文献   

18.
润滑油加氢异构脱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加氢裂化尾油、溶剂精制 加氢处理的减压瓦斯油为原料 ,采用加氢异构脱蜡工艺和异构脱蜡催化剂FIDW 1制备VHVI、HVI润滑油基础油的试验结果 ,并通过与溶剂脱蜡和催化脱蜡技术的对比 ,说明采用异构脱蜡工艺制备的润滑油基础油具有收率高、粘度指数高和倾点低的特点。同时 ,还介绍了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 ,采用异构脱蜡工艺制备食品级白油的试验结果以及异构脱蜡催化剂FIDW 1运转 2 0 0 0h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驱油剂对中间层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孤岛油田中间层原油和外输原油的稳定性差异以及驱油剂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同一种破乳剂TA1031,在相同的脱水条件下,外输原油与中间层原油的最终脱水率分别为95.48%和78.40%,加入二元复合驱之后,脱水率分别为83.33%和70.30%.随着驱油剂浓度的增加,zeta电位的负值越来越大,乳状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孙钢  施洪香 《润滑油》2004,19(3):6-13
对大庆和非大庆原油进行评价对比,并将非大庆基础油应用到几种中高档润滑油配方中进行性能评定,结果表明:米纳斯、西江、涠洲、卡宾达等几种原油在生产润滑油方面有较好的性能,生产的基础油质量良好,可以用经过适当调整的原用于大庆基础油的配方调制中高档润滑油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