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黏"、"粘"二字自古有之。"粘"字产生出(zhān)的读音后,因其偏旁"米"在书写上较之"黍"便利,因而逐渐广为应用。1955年12月22日,《关于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联合通知》中,将"黏"(niān)视为"粘"的异体字,予以停止使用。由于"粘"字有两个读音,且义项上有较密切的联系,在日常应用中经常读混,所以一些辞典并未将"黏"当作异体字对待。如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等。  相似文献   

2.
<正>"黏"、"粘"二字自古有之。"粘"字产生出(zhān)的读音后,因其偏旁"米"在书写上较之"黍"便利,因而逐渐广为应用。1955年12月22日,《关于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联合通知》中,将"黏"(niān)视为"粘"的异体字,予以停止使用。由于"粘"字有两个读音,且义项上有较密切的联系,在日常应用中经常读混,所以一些辞典并未  相似文献   

3.
<正>"黏"、"粘"二字自古有之。"粘"字产生出(zhān)的读音后,因其偏旁"米"在书写上较之"黍"便利,因而逐渐广为应用。1955年12月22日,《关于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联合通知》中,将"黏"(niān)视为"粘"的异体字,予以停止使用。由于"粘"字有两个读音,且义项上有较密切的联系,在日常应用中经常读混,所以一些辞典并未将"黏"当作异体字对待。如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等。  相似文献   

4.
<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黏"的读音为nián;"粘"的读音为zhān,用作姓氏时读nián。根据其对这两个字的释义,"黏"与"粘"二字的释义是不同的:"粘"字一般作使动词用,具有外部物质使物体相互连接的意义;"黏"则是指像糨糊或胶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个物体上的性质。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淘汰,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认"黏"为规范字。据此,凡是表示具  相似文献   

5.
<正>"碳"与"炭"因涉及学科及行业领域较多,长期以来使用混乱。如北方企业以"炭"为名:吉林炭素厂、兰州炭素厂、抚顺炭素厂……;南方企业以"碳"为名:上海碳素厂、南通碳素厂、茂名碳素厂……。为此,全国科技名词委以其主办的《中国科技术语》杂志为平台,邀请超过四十位专家单独针对这一用字的问题参与讨论,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经过近八年的征询意见、讨论、修定,最终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见《关于"碳"与"炭"在科技术语中用法的意见》(2006年第3期,《中国科技术语》)  相似文献   

6.
选择3种油基降黏剂进行室内对比试验,对降黏率和配伍性进行考察,确定现场试验采用月桂酰肌氨酸钠降黏剂(LRD)。室内试验结果表明,LRD油基冷采降黏剂加量为2.0%~5.0%时,稠油降黏率可达80%以上。现场试验表明,截止2015年12月底,累计增油量226.6 t,增油效益达53.2万元。  相似文献   

7.
<正>《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各有关单位、作者: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更多作者有机会出席此会,经编委会秘书组6月5日研究决定,将"2019年《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学术年会"会议召开时间,更改为2019年12月22日。热烈欢迎您的到来。报名日期:2019年12月20日截止会议地址:详见邀请函通知  相似文献   

8.
采用EDTA-Fe~(2+)配合物催化H_2O_2对滑溜水减阻剂EM50进行氧化降黏以利于混凝处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SM)对初始pH值n(EDTA)∶n(Fe~(2+))、Fe~(2+)加量3个主要因子的最佳水平及其交互作用进行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在φ(H_2O_2)=0.5%时,影响催化氧化降黏的主次因素依次为:Fe~(2+)投加量、初始pH值、n(EDTA)∶n(Fe~(2+));三因素中,初始pH值与n(EDTA)∶n(Fe~(2+))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根据模型所预测的最优条件为pH=6.8、n(EDTA)∶n(Fe~(2+))=1∶1,c(Fe~(2+))=0.27 mmol/L。在此条件下,降黏率平均值为81.85%,与模型预测值相对偏差为2.72%,说明建立的模型切实可行。降黏后进行混凝处理,压裂返排液中的SS及COD去除率分别为93.52%和91.31%。  相似文献   

9.
双丙酮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稠油降黏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降黏率为考核指标,对四元共聚物型油溶性降黏剂(DMSM)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条件为:n(双丙酮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酸甲酯):n(苯乙烯):n(马来酸酐)=0.07:0.10:0.05:0.15,以甲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共聚得到双丙酮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再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与十八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了油溶性降黏剂 DMSM。实验表明,在胜利油田生产的脱水稠油中,当 DMSM 用量(质量分数)达到0.1%时,50℃降黏率为95.3%,净降黏率为56.7%。  相似文献   

10.
滑溜水减阻剂EM50聚合物给压裂返排液处理带来一定难度。本文采用绿色螯合剂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IDS)配体-Fenton法对减阻剂EM50进行氧化降黏处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SM)研究影响降黏效果的3个主要因子n(IDS)∶n(Fe(Ⅱ))、Fe(Ⅱ)加量、H_2O_2加量的最佳水平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中性条件下,影响氧化降黏的主次因素依次为:n(IDSTA)∶n(Fe(Ⅱ))、Fe(Ⅱ)加量、H_2O_2加量;3个因素中,n(IDSTA)∶n(Fe(Ⅱ))与Fe(Ⅱ)加量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根据模型预测最优反应条件为:n(IDS):n(Fe(II))=1.4,c(Fe(II))=0.3mmol/L,φ(H_2O_2)=0.5%。在最优反应条件下质量分数0.1%的EM50溶液的平均降黏率为84.01%,与预测值相对偏差2.62%,说明建立的模型切实可行。降黏后进行混凝处理,压裂返排液SS、COD去除率分别为94.9%、89.2%。图7表4参26  相似文献   

11.
渤海地区稠油资源量巨大,但受原油黏度高和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为使稠油乳化降黏技术在渤海稠油开发中发挥作用,以LD5-2油田储层和流体为实验对象,开展了稠油油藏"调剖+乳化降黏"技术研究及矿场试验效果分析。参考前期室内物理实验模拟结果,获取数值模拟关键输入参数,包括稠油降黏剂浓度、段塞尺寸和调剖剂段塞尺寸,通过正交试验方案模拟得到注入参数对稠油降黏剂增油降水效果影响的顺序,优化矿场试验方案。结果表明,注入参数对稠油降黏剂增油降水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稠油降黏剂段塞尺寸调剖剂段塞尺寸稠油降黏剂药剂浓度。综合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结果,B15井组"调剖+乳化降黏"措施中,最佳降黏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量和段塞尺寸为:1600 mg/L和0.08 PV,调剖剂药剂组成为:cp=4000 mg/L、聚∶Cr3+=180∶1,段塞尺寸0.03 PV。按该参数组合施工,预计累计产油量62.89×10~4m~3,累计增油量5.61×104m3,采收率增幅3.06%。矿场试验取得明显增油降水效果,截至2017年8月27日,净增油6906.4 m~3。图5表6参17  相似文献   

12.
<正>在石油工程领域,与"形"字有关的科技名词较多,应用较为混乱的主要有"A形(A型)井架"、"U形(U型)管"、"U形(U型)水平井"等。《现代汉语词典》中,"形"的释义有:1)形状,2)形体,3)显露,4)对照;"型"的释义有:1)模型,2)类型。(1)A形井架。其定义为:由两条大腿靠天车与井架上部附加杆件和二层台等连成"A"字形的井架。  相似文献   

13.
如何大幅度提高中深层稠油采收率,实现降本增效,一直是稠油油藏开采的瓶颈和攻关的重点方向。化学降黏辅助热采技术因其降黏效果好、经济效益高,在中深层稠油油藏开采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此,对现有应用于中深层稠油油藏的化学降黏技术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分别阐述了乳化降黏、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水热催化裂解降黏、纳米材料降黏这4个工艺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适用性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降黏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乳化降黏成本低,降黏效果好,工艺简单,见效快,但是乳化剂对不同稠油的通用性及其自身的耐温耐盐性还需进一步提升;(2)油溶性降黏剂能耗低,可与稠油充分接触,但降黏效果有限且应用成本较高且降黏机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3)水热催化裂解降黏技术大有可为,开发高效、低成本、高活性、高选择性、应用广泛的催化剂以适应不同稠油是应有之路,超分散纳米催化剂是未来研究重点;(4)纳米粒子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在中深层稠油开采中具有很大潜力,但实际应用仍然不够成熟。结论认为,化学降黏技术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的梳理,明确了研发适用中深层稠油开采的降黏技术于对保障我国石油安全,提高国内中深层稠油采收率具有重...  相似文献   

14.
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分析了稠油黏度形成机理和油溶性降黏剂的降黏机理,对降黏剂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各类降黏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在稠油生产中的应用;探讨了油溶性稠油降黏剂研制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聚合物分子骨架上引入具有极性或表面活性的侧链,利用降黏剂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含氟表面活性剂等进行复配是今后油溶性降黏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各地争相打造"绿色GDP"的背景下,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天然气,或将成为中国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方向。自2012年12月1日起,中国将施行最新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力争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新政策侧重在优先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用气的同时,鼓励发展车船用气等利用领域。《天然气利用政策》是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个支持政策发布后中国政府将实施的最新政策。  相似文献   

16.
将自制聚合物型降黏剂加入辽河超稠油中,在小型环道输送试验装置上进行减阻性能测试研究,并测定了流体流型对减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黏剂具有独特的与超稠油较为相似的结构组成,使得大基团溶解而沉积难以形成,显示出其对超稠油独特的降黏、减阻效果,减阻率达到40%左右;不同的流动状态之下,雷诺数有最佳范围,只有流体在合适的流动状态之下流动时,流体的减阻率较高,降黏剂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多乙烯多胺、1,2-二氯乙烷、十八酰氯为原料,甲苯为溶剂,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稠油油溶性降黏剂,并找出了降黏剂的最佳合成条件:n(二乙烯三胺)∶n(1,2-二氯乙烷)∶n(十八酰氯)=3∶1∶1,第一步主链反应的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h,单体浓度为55%;第二步接枝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4h,单体浓度为80%,滴加十八酰氯与甲苯的混合液,时间为120min。室内研究表明:在温度为50℃时,降黏剂的加入量为稠油质量的1%,对塔河32#稠油具有43%的降黏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特点,开发研制出了高效稠油降黏剂ICA-2。考察了降黏效果的各种影响因素(浓度、原油黏度、温度)以及稠油降黏剂在油砂和高岭土上的吸附损失,新型高效稠油降黏剂对5000~30000mPa.s的稠油降黏率在90%以上;在油砂上的最大吸附量为46.07μg/g,在高岭土上的最大吸附量为125.23μg/g。新研制合成的高效稠油降黏剂具有使用量小、降黏率高和吸附损失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钻井液用增黏降滤失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最优条件,并对产品的耐盐、耐温和降滤失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分数为37.5%、n(SSS)∶n(AMPS)∶n(AM)∶n(DMC)=1.5∶4.5∶9∶1、反应温度为45℃、引发剂用量为0.75%和pH=9条件下合成的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增黏、耐盐、耐温和降滤失性以及与其他钻井液添加剂有较好的配伍性。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在我案头的一大叠杂志中,《石油石化节能》并不是最精美的一份,但是在我心中它却绝对是分量最重的一份。2010年12月3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以"新出审字(2010)922号"文件正式批准《国外油田工程》更名为《石油石化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