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缝洞型油藏进行水力压裂后形成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结合沃伦一鲁特提出的双重介质模型,利用质量守恒和椭圆流法建立了缝洞型油藏椭圆流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了在拉普拉斯空间的缝洞型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井底压力表达武.运用Stefest数值反演,绘制了无因次压力及压力导数对时间的双对数特征曲线图,对影响缝洞型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井底压力动态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裂缝储集系数、裂缝表皮系数和无因次导沈能力,其它参数对井底压力动态的影响与其对普通直井油藏的影响类似.  相似文献   
3.
针对层状油气藏生产问题,建立并求解了考虑裂缝表皮系数的双孔双渗油藏压裂井产量递减数学模型,运用Stefest数值反演绘制了Blasingame产量递减特征曲线,最后对产量递减典型曲线特征及参数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双孔双渗油藏与双重介质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产量递减典型曲线形态具有相似性,但在窜流过渡段,双孔双渗油藏的曲线形态不仅受储容比ω、窜流系数入影响,还受地层系数比x影响。并且储容比ω、窜流系数入及地层系数比x大小也影响在产量递减典型曲线上能否反映出压裂井特征。最后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内外区同时压裂的复合油藏,建立并求解了多区复合油藏点源模型,求得了内外区同时压裂两区复合油藏的无因次递减产量的表达式,最后分析了裂缝及地层参数对实例井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地层呈多区复合油藏分布时,压裂井裂缝半长越长,其初期产量不一定越高,这要取决于地层内外区渗透能力及内区半径大小,对此类油藏外区是否进行压裂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针对层状油气藏生产问题,建立了考虑表皮系数的双渗油藏单井产量递减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求解,运用Stefest数值反演方法绘制了Blasingame产量递减特征曲线,最后对产量递减曲线形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产量递减曲线介于均质油藏与双重介质油藏之间,且产量递减特征曲线分为4个阶段;产量曲线出现相对平缓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随着碳酸盐岩水平井的酸压改造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对碳酸盐岩水平井酸压效果进行准确合理的评价是目前面临的难题;本文提出利用施工曲线、酸压净压力、停泵压降的现代试井、酸压后不稳定试井等方法,同时结合试采特征,判断储层、酸压造缝特征与生产特征的相关性来评价酸压效果;通过对某井区A井的分析,对储层及酸压后裂缝特征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认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内外区同时压裂的复合油藏,建立并求解了多区复合油藏点源模型,求得了内外区同时压裂两区复合油藏的无因次井底压力的表达式,最后分析了试井曲线特征和裂缝、地层参数对典型曲线形态影响。研究表明,内外区压裂井和内区压裂井的试井曲线形态有差别。当裂缝半长超出内区半径时,应采用新建立的内外区同时压裂模型来解释裂缝及地层参数。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产量递减曲线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水力压裂后形成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利用质量守恒和椭圆流法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低渗透油藏椭圆流数学模型.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低渗透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无因次产量表达式.运用Stefest数值反演分析了影响低渗透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产能的诸多因素.结果表明,裂缝表皮和无因次导流能力对垂直裂缝井产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生产早、中期.随着生产时间的推移,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压裂低渗透油藏开采后期应该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低渗透油藏应力敏感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运动方程中加入启动压力梯度,考虑地层渗透率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建立了应力敏感带启动压力梯度均质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模型.应用预估校正法对所形成的非线性抛物型方程进行线性化,采用追赶法进行求解.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变化模数对压力及压力导数存在较大影响,导致径向流段消失,表现为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后期上翘.在试井解释中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变化模数的影响可使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结果更接近生产实际,为油藏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如何大幅度提高中深层稠油采收率,实现降本增效,一直是稠油油藏开采的瓶颈和攻关的重点方向。化学降黏辅助热采技术因其降黏效果好、经济效益高,在中深层稠油油藏开采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此,对现有应用于中深层稠油油藏的化学降黏技术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分别阐述了乳化降黏、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水热催化裂解降黏、纳米材料降黏这4个工艺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适用性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降黏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乳化降黏成本低,降黏效果好,工艺简单,见效快,但是乳化剂对不同稠油的通用性及其自身的耐温耐盐性还需进一步提升;(2)油溶性降黏剂能耗低,可与稠油充分接触,但降黏效果有限且应用成本较高且降黏机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3)水热催化裂解降黏技术大有可为,开发高效、低成本、高活性、高选择性、应用广泛的催化剂以适应不同稠油是应有之路,超分散纳米催化剂是未来研究重点;(4)纳米粒子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在中深层稠油开采中具有很大潜力,但实际应用仍然不够成熟。结论认为,化学降黏技术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的梳理,明确了研发适用中深层稠油开采的降黏技术于对保障我国石油安全,提高国内中深层稠油采收率具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