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钻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测试分析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太原组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原组整体非均质性较强,太1段层内夹层少但厚度较大,太2段夹层较多但厚度较小;层内非均质性参数、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表明,太2段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在层间非均质性及平面非均质性上,太1段非均质性明显较太2段强;平面非均质性与砂体展布关系密切,顺着砂坝方向的砂体连通性较好、非均质性较弱,垂直于障壁砂坝方向的砂体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以子洲气田山2段(S2段)储层的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相资料,从层内、层间、及平面的非均质性三个方面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认为,S2段储层内普遍存在夹层,以泥质夹层和致密夹层为主,通过对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的定量计算,认为该储层S23段层内非均质较强,S21段和S22段为相对均质型储层;S2段储层具有较大的分层系数,存在层间隔层,主要为泥质隔层,分布不稳定,具有层间差异性;S2段储层各小层砂体连通性受沉积微相控制,S23段砂体连通性较好,物性分布稳定,平面非均质性差,但是其它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3.
濮城油田沙三中层序格架内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濮城油田沙三中油藏的研究表明,基准面旋回控制了砂体展布及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在短期基准面上升期,形成向上物性变差、高渗段位于砂层下部的层内非均质模式;而在短期基准面下降期,形成向上物性变好、高渗段位于中上部的层内非均质模式.在中长期基准面较低位置处,砂体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沟道相对较为发育,物性相对较好;而在中长期基准面较高位置处,砂体厚度薄、面积小,沟道不发育,储层物性较差.在中长期基准面上升旋回内形成向上物性变差的层间非均质格局,而在中长期下降期则形成向上物性变好的非均质性格局.在水下扇前缘区,靠近湖心区其剖面上砂体中的沟道成分减小,砂体连通性和连续性及物性变差;而向岸方向则砂体相对较连续,物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长2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心资料和测井数据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定边地区长2储层的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等参数,对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长2储层各砂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层内非均质性较弱;储层内部单砂层数多,泥质夹层和隔层发育,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在平面上,分流河道砂体的非均质性较弱,天然堤、决口扇和沼泽砂体的非均质性较强。综合分析认为,定边地区长2储层为中等非均质性储层。  相似文献   

5.
八面河油田北区沙三段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细砂岩、粉砂岩砂体。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中等,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砂体储层物性最好,分布较广,为研究区主要储集层。  相似文献   

6.
甘谷驿油田共大滩区延长组长6 段非均质模式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甘谷驿油田共大滩区油藏地质、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测试资料, 建立了长6 段层内、层间及平面3 个层次的宏观非均质模式, 描述了三角洲平原和前缘油气分布规律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研究表明, 长6 段宏观非均质性强, 层内油气主要富集在正韵律砂体的下部和反韵律砂体的上部; 平面油气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分流河道砂体中; 层间油气富集程度与纵向上层间旋回性基 本一致, 在物性好、非均质性相对较弱的长6 段Ⅰ砂组富集, 同时认为, 长6 段宏观非均质性控制平面和垂向上油气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7.
根据研究区80口井的砂体解释、统计与分析,结合物性分析资料,利用储层非均值性的表征参数,分析子长油田安定区长6储层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储层的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属较强范畴,但在局部小层层段、储层非均质性也有相对较弱的井层段,是油田开发较有利的油层.主力油层井段平均垂直渗透率是水平渗透率的3.5倍,对油田注水开发非常有利,能大大提高水洗波及厚度,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莫北油田三工河组为本区的主要目的层段.通过铸体薄片、储层物性及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储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储集砂岩主要为不等粒岩屑砂岩和细-中粒岩屑砂岩,其中岩屑以凝灰岩为主;研究层段砂岩总体物性属中-低孔、低-特低渗储集层;储层喉道的典型特征是大喉道发育,且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样喉道半径大小及分布规律差异大.并对宏观的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及平面非均质性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发现,三工河组三角洲沉积的储层中夹层主要有3类:泥岩夹层、泥质夹层,致密夹层.研究目标区的夹层较为发育,非均质较为严重.物性的平面展布亦反映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长条带状,水下分流河道中心微相物性要明显好于河道边缘及道间沉积,总体来看储层物性参数平面非均质较强.  相似文献   

9.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藏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储层在层内、层间以及平面都存在非均质性。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带、砂体展布形态控制;层间非均质性主要受单砂体厚度、砂泥比的影响;而层内非均质性主要与层内夹层、层内韵律性有关。夹层的下部、正韵律层的顶部、层系中物性较差的砂体剩余油相对富集,河道砂体边缘和废弃河道等分布局限的砂体也是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L区块太原组太2段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砂体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效储层展布规律不清,成为制约区内勘探开发的瓶颈问题。基于钻、测井及地震资料开展太2段沉积储层研究,明确研究区内自北向南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混积砂坝两类砂体,进一步在分流河道内部识别出主河道、次河道,在混积砂坝内识别出了砂坝主体、砂坝侧翼及砂坝侧翼叠置等微相单元。在此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物性分析、试气结果等资料开展研究区太2段储层综合评价研究,建立了两类有利储层发育模式,对鄂尔多斯东缘致密气增储上产及滚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