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综述   总被引:39,自引:7,他引:32  
对叠前时间偏移的基本概念、实现方法进行了分类和阐述。从实现目标来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即用于准确构造成像的叠前时间偏移和振幅保持叠前时间偏移。每一类方法都有两种实现方式:Kirchhoff型和波动方程型。对这些叠前时间偏移实现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同时指出,叠前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的联合应用,能够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是叠前时间偏移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方向;而叠前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更好适应不同观测系统的全三维、高精度、振幅保持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是地震叠前时间成像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焉耆盆地宝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焉耆盆地宝南地区构造复杂,以往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差,断裂和圈闭的成像精度不高,空间位置不准确,为此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研究。介绍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分析了主要参数(去假频距离、偏移孔径、延拓步长等)对复杂构造成像效果的影响,给出了焉耆盆地宝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结果。对比分析了叠前深度偏移、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分析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较好地改善该区复杂构造的成像质量,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3.
深水崎岖海底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必要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深海区域崎岖海底会造成地震波传播速度横向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时间偏移剖面中构造形态严重畸变,成像效果差。利用理论模型讨论了用常规时间偏移、叠后深度偏移及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解决深水崎岖海底地震成像问题的有效性。通过对深水模型数据各种偏移结果的对比分析认为,常规时间偏移和叠后深度偏移均不能解决崎岖海底地区地震成像问题,而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证实了这一认识。  相似文献   

4.
复杂构造成像能力及其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证目前的地震资料成像方法对塔里木油田复杂构造的成像能力,对塔里木油田一个典型的地质构造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复杂构造在共炮点道集的地球物理波场响应,对模拟的数据分别进行叠后时间偏移、叠后深度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并就各种成像方法对速度误差的敏感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将时间域处理的结果再转化到深度域,发现了一种不同于常规认识的构造假象,在剖析了时间域处理产生的构造假象之后,对复杂构造成图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二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处理流程,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方法处理的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与叠后时间偏移剖面对比可知,剖面品质有较大改善,成像质量得到提高,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叠前成像方法联合应用与配套处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叠前成像技术的理论优势,通过对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两种叠前成像方法的特点及其适应性条件的对比分析,指出叠前时间、深度偏移方法的联合应用,是当前叠前成像工作的一个理想之路。对影响陆地资料叠前成像效果的各种相关因素作了探讨,指出叠前配套处理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当前陆地资料叠前成像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并行处理机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是研究复杂构造成像的有力工具,大规模并行处理机的并行效率为短周期完成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奠定了基础。三维叠前深度偏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旅行时计算、Kirchhoff求和、速度分析。利用深度偏移后的道集是否拉平进行速度分析,可以进一步修改速度模型。对中国东部实行资料处理表明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和偏移速度分析的优点,说明了用时间偏移进行复杂构造成像和圈团分析的危害,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减小了钻井  相似文献   

8.
叠后时间偏移是在时问叠加剖面上进行的。当地下构造较复杂时,反射时距曲线不再是双曲线,时间叠加处理的效果不太理想。叠前深度偏移通过直接对叠前数据进行偏移而避免了时间叠加处理过程,而且它能有效地控制横向速度变化,因而它能提供比叠后时间偏移更好的成像效果。通过运用GeoDepth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对江汉探区的盐丘、逆掩断层、陡倾角构造的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例效果分析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的理想技术。  相似文献   

9.
起伏地表条件下偏移到多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速度横向变化比较缓慢时,叠前时间偏移是很好的成像手段。它可以作为复杂构造成像的一个关键的中间环节,对于提高最终的速度分析质量和深度偏移成像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时间域成像基准面选择困难,一般地,时间域偏移都是在一个水平的数据观测面(或浮动基准面)上进行的,非水平的观测面不宜作为时间域的成像参考面。提出一种新的成像方法,即引进一个随炮点和检波点变化的坐标,每次成像都是直接在该平面内进行,最后叠加到成像空间里。为了对来自非水平地表的低信噪比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引入Gardner提出的偏移到多偏移距的方法,把非水平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与偏移到多偏移距的方法结合,可以较好地解决山地地震资料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问题。模型的初步检验证明,这种方法的确是可行的,且其计算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变速介质条件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复杂变速介质成像,常用的时间域成像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必须借助于深度域成像方法,特别是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选择合适的深度偏移方法很重要,但其速度模型建立更为关键。叠前深度偏移与速度建模均需要巨大的计算机资源,为有效地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合理的处理流程与方法选择也十分重要。文章从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原理比较分析入手,深入探讨了相关深度偏移方法的特点,并对速度模型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横向变速的三维地震工区实例,详细论述了横向变速条件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建模思路与实现方法,提出了先进、实用的有关叠前深度偏移与速度建模实用方法。实际偏移结果与井资料的一致性证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对推进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应用与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成像效果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冀中油田南孟潜山断裂构造复杂,以往所采用的时间偏移方法的地震成像精度不高。本文应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南孟潜山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处理流程包括:常规三维处理、建立时间域地质模型、精细速度分析及建立速度场、最终偏移成像、修饰等。根据重新处理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落实了府君山、长龙山、雾迷山构造,并在长龙山组砂岩油藏中获得高产商业油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型正演的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西龙门山前缘构造非常复杂,逆掩推覆构造带构造形变强烈,构造幅度大,地层倾角陡,断块发育,波场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大,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成像效果较差。文章将地震资料模型正演技术应用到叠前深度偏移,探讨了一种有助于川西龙门山前缘逆掩推覆构造地震资料精确成像技术。先利用已有地震资料解释成果,根据地质任务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射线追踪、模拟出单炮地震记录和自激自收剖面,从而对观测系统的最大炮检距、道间距等参数进行论证的一些实用方法,这些方法对地震资料采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然后根据这些结果,再比较准确地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的初始速度模型建立,从而达到了复杂地表下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波前快速推进法三维走时计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简称3DPSDM,是解决复杂构造和强速变化条件下地质体成像问题的有效工具,走时计算是其配套技术。波前快速推进算法是一种非常快速、准确稳定的计算走时的方法,不仅计算速度极快(大约比有限差分法快4-5倍),而且对任何复杂速度场都具有无条件稳定性。该算法可用于三维克希霍夫叠前偏移、三维克希霍夫叠后偏移、三维速度分析和三维克希霍夫正演模型计算等。根据此算法,在SGI并行机上研制了并行计算软件,并对其进行了基准点测试。同时,还给出了SEG/EAGE模型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克希霍夫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及并行实现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针对三维叠前克希霍夫深度偏移过程中成像精度和偏移计算效率两项技术指标,工展了实用技术研究。一是为提高成像精度而一切的3个种反假频算法、3种走时插值方法、2种偏移孔径计算方法及振幅保真处理。二是为提高计算效率进行的并行处理机制研究,包括叠前数据分割、成像体分块、数据空间重排、内存控制、输入/输出效率的优化及利用偏移算子的局部解决跨节点负载平衡问题。采用国际通用的Mamousi模型,SEG/EAGE模型进行测试,成像度差小于5%,并行计算效率高达80%,应用于霍多莫尔118km^2的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后,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5.
快速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提出了一种允许部分相位值依赖频率,部分相位值不依赖频率的混合相位编码技术。将这一新的相位编码技术应用到目标照明的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上,即可使面炮记录偏移效率成倍提高,又可降低因相位编码产生的人为误差,从而得到了一种新的快速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该方法基于递归波场延拓,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由于既使用了比单炮记录偏移高效的面炮技术,又使用了相位编码技术,用相当于一个平面波震源的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的计算量,近似地得到多个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叠加结果,因此具有高效的特点。Marmousi模型数据和实际墨西歌湾海底电缆纵波数据试算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转换波速度估算和深度成像新方法——拟偏移距偏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成像已经成为P波数据的重要工具。从最近的研究来看,深度成像对转换波资料更为重要。叠前深度偏移虽然是最好的成像方法,但不足之处是要求有精确的初始速度模型,否则,深度偏移的结果还不如时间偏移好。Wang Weizhong和Long D.Pham等提出了一种转换波叠前成像和速度分析的新技术——拟偏移距偏移法(POM)。这种方法与等效偏移距法(EOM)不同的地方是对偏移距的定义不同。POM法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初始速度,同时还可以简化转换波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7.
խ��λ����˫ƽ��������ƫ��Ӧ���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平方根(DSR)方程为波动方程偏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基于“沉降观测”概念的DSR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已经成为了一类重要的地震波成像方法。与单程波方程偏移方法相比,其计算效率要高很多,便于输出角度域的共成像道集,有利于开展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DSR方程全偏移方法对计算机条件要求太高,且对地震勘探中大量存在的窄方位三维地震数据不太适用。文章结合DSR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波场传播算子与成像条件,讨论了它在窄方位三维地震数据成像中的应用问题,对比分析了几种稳相近似DSR方程偏移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数值试例表明,基于DSR方程的窄(共)方位角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盐丘(或礁体)、古潜山等复杂构造具有很强的成像能力,值得在石油天然气勘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