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即将进入高含水期的D油田东河砂岩组油藏,应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和矿场统计等方法研究了影响产量递减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油田东河油层组的产量递减规律呈指数型递减;影响递减率的主要因素是含水上升率,其次是采液速度;影响初始递减率的主要因素是稳产期末的相关指标。研究成果对油田动态分析和开发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准确进行产量评价对开发调整方案编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产量递减模型主要有指数递减、调和递减和双曲递减,但它们在产量递减后期的预测精度较差。针对该问题,运用反映渗流特征的油水相渗关系式,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和物质守恒定律,建立了水驱油藏理论产量递减公式,并在江苏油田高6断块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理论递减率受递减初期产量、油相指数及油藏可动油储量等因素的影响,应用文中公式对水驱油藏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可以解决传统递减后期预测不准确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为油田产量评价及产能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功联 《海洋石油》2005,25(1):46-49
针对现河地区断块油藏的具体特点,开展了数值模拟工作,对地层倾角、采液速度、渗透率、非均质性等水驱开发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应用分析结论指导通61断块特高含水期治理,通过矿场提液、改向注水等水动力调整措施的成功实施,断块水驱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日产油水平增加132t/d,含水上升率由0.6%下降为0,自然递减由16.7%下降为13.2%,可采储量增加46.4×104t,水驱采收率由48%提高到50.3%,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工边水驱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复杂断块油藏采收率,但其影响因素较多;目前各影响因素对驱替效果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制约了该技术的区块优选及方案实施。为了研究油藏特征对人工边水驱效果的影响规律,为区块优选提供依据,以矿场实践取得显著效果的复杂断块油藏为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油藏单因素对人工边水驱提高采收率幅度的影响规律,最终得到构造、储层、流体3大类共8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油层物理、油藏渗流等理论对其内在机理进行解释,建立人工边水驱区块优选标准,明确了油藏单因素的具体量化标准及关系图版。从矿场试验来看,人工边水驱能够有效提高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效果,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5.
克拉玛依油田油藏类型复杂多样,通过用指数递减、年绝对油量递减及经验公式等方法研究不同类型油藏产量的递减规律,建立了分类油藏产量预测及控制模型,确定了各类油藏不同开采阶段的合理递减指标,应用预测模型对所对应的油藏产量进行递减趋势预测,并进行产量递减控制因素研究,确定了影响递减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复杂小断块油藏立体井网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杂小断块油藏由于断块分割作用,断块碎小、形态各异.每个断块就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单元。开发上主要表现为油藏能量明显不足,且由于断块面积小,很难用完善的常规面积井网进行注水开发,致使油藏产量递减快。针对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地质和开发的特殊性,提出了以最大限度控制储量为前提,以“少井高产”为理念,以水平井控制优势油砂体,直井、定向井完善注采关系为布井方法的立体井网优化控制理论。在部署井网时,主要考虑断块平面几何形态、断块规模、油砂体空间分布特征等因素,同时考虑储层非均质性、渗透率方向性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实际小断块油藏的虚拟开发结果表明,基于立体井网理论的水平井一直井联合井网,较直井井网能够更好地开发复杂小断块油藏.  相似文献   

7.
特低渗透油藏合理注气能力和开发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国内外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及大庆外围芳48断块地质特点,在开展室内油水和油气相渗透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油水及油气渗流理论和油藏工程及气藏工程方法,分析了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和油气渗流特征、采油指数与吸水指数、采油指数与吸气指数、油层破裂压力和注气能力的关系,研究出了特低渗透油藏注气能力设计方法,并在芳48断块注气方案设计中得到有效应用。研究表明:芳48断块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具有常规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渗流特征,采油能力和吸水能力低,吸气能力较高,在合理注入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注气能力,注气比注水开发效果好。矿场试验结果证实,芳48断块注入产能设计指标与矿场实际开采结果相近,注气压力较低,油层吸气能力强,油井产量明显高于类似的水驱油藏的产量,说明注气开发是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动用程度的有效途径,为类似油藏注气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评估问题,建立了产量递减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并明确了参数不确定性对累计产量的影响。通过分析某低渗透油藏的生产数据,确定了油藏初始产量、递减指数、递减率所满足的概率分布函数,考虑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利用蒙特卡洛方法,预测了油井产量的变化,并开展主控因素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确定性递减分析方法预测了不同概率下的产量递减情况,依次得到油井有10%、50%、90%可能达到的评估结果,相较于传统方法,更准确地反映了油藏的生产变化;递减指数和递减率的不确定范围对累计产量的预测精度影响很大,而对初始产量的影响较小。新建立的产量递减不确定性预测方法能够提高低渗透油藏产量评估的可靠性,为优化低渗油藏开发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特低渗透油藏由于物性条件差,单井产量低,稳产期短,甚至没有稳产期直接进入递减期。从单井产量递减率的定义出发,推导出影响单井产量递减率因素的方程,同时结合长庆油田S392区长6特低渗油藏的矿场生产资料,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各因素对单井产量递减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特低渗透油藏单井产量递减率的因素主要有油层有效出油厚度、有效生产压差、单井生产时间、油水流度和、含水率、供给半径等;在这些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油水流度和,其影响程度为47.54%,其次是含水率和油层有效厚度,分别为17.83%和10.14%。  相似文献   

10.
沈625封闭型碳酸盐岩油藏产量递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分析了沈625古潜山油藏不同阶段的递减规律,从地质和开发角度分析了影响产量递减的因素,并结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油藏稳产的技术,提出了减缓产量递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递减率定义出发,建立了水驱油藏产油量递减率与综合含水率、采油速度、含水上升率、产液量变化率4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关系式,提出一种产油量递减率影响因素分解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量化每个影响因素对产油量递减率的贡献大小,明确产油量递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油田下步调整挖潜、减缓递减的措施提供依据。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油田实际产液量变化要求,且具有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易于矿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底水油藏水平井自然递减规律,建立了Q油田西区稠油底水油藏开采机理模型,并给出影响因素与水平井自然递减率之间的理论图版。研究认为,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在低采液速度条件下,当含水率达到80%后,递减率才可能降低至20%,且当水平井控制储量采出程度达到10%后,递减率能保持为10%~20%。将理论图版与实际水平井进行比较,符合实际生产规律,这对判断油井是否正常生产及对后期产量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波 《新疆石油地质》2020,41(6):697-703
吐哈油区稀油油藏经历30 a的开发与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稀油油藏高效开发的方法。由于主力油田稀油油藏多为特低渗—低渗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低含水开发阶段采用强采强注面积井网,采油速度较高,开发效果较好;中—高含水阶段及时采取了井网加密等对策,短期为减缓递减、稳定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油田开发初期的强注强采也影响了主力层的驱油效率和采收率,尤其是进入特高含水期,无效注水循环严重,套损井和停产井增多,造成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常规措施治理难度大,稀油油藏开发进入低速低效开采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开发效果,积极开展注气提高采收率、纳米微球复合调驱及转变渗流场等室内研究和矿场先导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形成一系列多元类型油藏分类提高采收率和提高开发效果的技术。随着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吐哈油区稀油油藏自然递减率有望由19.8%逐步降至11.0%,采收率将提高2.00%~3.00%。  相似文献   

14.
濮城Es2段油藏为复杂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油藏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注采系统适应性差,应用测井资料,油层平面非均质性分析,沉积相分析,数值模拟及测井-沉积微相法,对该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采方法展开研究,剩余油挖潜措施实施后,增油效果十分明显,该研究对高含水期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东北油气分公司特低渗小断块低品位油藏储量动用率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形成效益开发的问题,开展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提出了流场立体调整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特低渗小断块油藏具有平面、层间、层内三种剩余油富集特征及七种剩余油分布模式,水井分注、边外注水、注采调整、水井调驱等流场调整对策可实现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中的流场立体调整。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低品位油藏的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6.
海外河油田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驱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随着海外河油田进入“双高”注水开发期。油田产量也进入递减阶段。常规的周期注水、温和注水和分层注水、水井调剖等工艺措施。无法解决油层深层调整和改善平面矛盾等问题。采用大剂量的深度调剖。虽在一些油田取得一定效果。但只能一次性改善纵向剖面,且有效期缩短、成本高。针对这些情况。在海1块开展了“LPS”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与现场试验。并取得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官195断块出砂机理与防砂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官195断块已进入综合治理、控水稳油阶段,油井出砂、套变较多,影响了油井正常生产和生产时率。从沉积微相分析、地层岩心观察和地层出砂的对比等多方面对地层进行了分析,基本认清该区块地层出砂机理、主要出砂层位和产油主力层,为砂害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经优化简化层系、优选井号、封堵非主力油层,试验应用封隔器高压砾石充填防砂技术取得了成功,实现了油田在长井段、细粉砂岩出砂油层的防砂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18.
致密油生产动态特征分析和可采储量评估是当前储量评价工作的难点之一。与常规油藏不同,致密油井产量受储层品质和大型压裂工程技术双重因素影响,压裂工程强度越大,致密油层的产量越高;相同压裂工程技术条件下致密油层品质越好,产油量越大。因此,储量评估中致密油层段仍需划分有效层与非有效层。致密油单井生产动态具有"两段式"特征,初期产量高、递减率大,中后期产量低、递减率减缓,在生产早期阶段,常规产量递减曲线法评估可采储量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基于致密油生产动态特征分析,针对早期生产阶段提出了两种可采储量评估方法,一是物质平衡时间法,主要用于评估试采阶段出现边界流动特征的单井可采储量,评估结果较为客观;二是产量类比法,主要用评估短期测试井的可采储量。从而为致密油单井可采储量评估提供了一套客观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南区二叠系气藏为煤系烃源岩形成的湿气气藏.开发过程中地层内无凝析油生成,但天然气进入井筒后,随着温度和压力低于临界凝析温度和临界凝析压力,会析出凝析油.为提高天然气开发过程中伴生的凝析油产量,根据天然气全组分分析结果及生产数据,分析成藏地质条件及开发过程中温度、压力、产气量等因素,明确凝析油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