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进的神经网络算法及其在油层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油气水层的解释模型 ,给出了改进的BP训练算法 ,应用这种神经网络油气水层解释模型适时评价了新井 10 6层数据 ,经试油验证 2 2层 ,其中 19层符合 ,解释符合率为 86 3% ,网络模型识别率为 10 0 % ;在同样精度下 ,改进算法学习时间是BP算法的 4 7% ,且系统稳定。改进的神经网络算法是一种有效综合解释油气水层的新方法 ,具有学习、记忆、自适应等功能 ,可最大限度地综合运用多项原始资料 ,具有其他解释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 ,为录井综合解释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服用BP网络建模进行油气水层评价存在的误差,采用函数链神经网络建立识别模型。该文介绍了用此方法建立的三个模型:气测解释模型、地质测井综合解释模型、气测地质测井综合解释模型,并介绍了现场及完井后的解释评价情况。网络采用增强输入模式的方法,用单层网络训练样本,达到了理想效果,三个模型的识别率都是100%。  相似文献   

3.
用函数链神经网络建立油气水层解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铄禺 《录井技术》2000,11(4):8-12
为了克服用BP网络建模进行油气水层评价存在的误差,采用函数链神经网络建立识别模型。该文介绍了用此方法建立的三个模型:气测解释模型、地质测井综合解释模型、气测地质测井综合解释模型,并介绍了现场及完井后的解释评价情况。网络采用增强输入模式的方法,用单层网络训练样本,达到理想效果,三个模型的识别率都是100%。  相似文献   

4.
改进遗传神经网络在洛带气田测井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洛带气田蓬莱镇组的主要储产层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含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测井物性参数解释十分困难。文章针对本地区储层非均质性强、岩性复杂,用常规测井方法难以解释的特点,在测井解释时选用了神经网络计算法,并且应用遗传算法(GA)对传统的BP神经网络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测井数据及岩心分析资料作为网络模型的学习样本,通过网络的学习、训练,建立了渗透率等参数的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应用此模型计算了新样本的预测物性参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际岩心分析结果相比较后表明,遗传BP算法的学习速度和计算精度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利用BP网络进行储层油气预测的缺陷和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连接权的局限性,通过融合变尺度混沌搜索策略的思想,构成一种新的混合遗传算法———混沌遗传算法。此法不仅能对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进行优化,筛选出优化种群,而且可对遗传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明显减少了遗传算法的搜索空间,提高了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初始权值的计算效率,改善了遗传算法的性能。此法充分利用了变尺度混沌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的各自优点。将此新方法用于储层油气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樊政军  徐顺 《测井技术》1996,20(3):215-218,234
本文阐述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简称塔北)低阻油气储层的成因及评价北低阻油气储层 方法一神经网络法。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原理中前馈网络中的逆传播(BP)学习算法求取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储怪参数。在选择解释模型时,考虑了各参数的不同选取了不同的网络结构。通过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与化验资料、测试结果相比较,认为神经网络法在塔北低阻油气储层测井解释中提高了储层参数的评价精度,具有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算法原理,本文通过对渤海油田某工区录井、测井、测试数据等解释结论的学习和训练,构建了录井油气水层神经网络解释模型,运用该模型可进行储层流体性质的识别和划分,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0%以上。  相似文献   

8.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算法原理,本文通过对渤海油田某工区录井、测井、测试数据等解释结论的学习和训练,建立了录井油气水层神经网络解释模型。运用该模型可进行储层流体性质的识别和划分,通过验证该模型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0%以上。  相似文献   

9.
神经网络油气模式识别技术是综合利用地震属性进行油气预测的技术之一 ,它首先通过计算获得多种地震属性 ,综合分析找出对储层油气比较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 ;然后收集油气井与非油气井的井旁道地震属性 ,组成学习样本并进行神经网络学习 ;最后利用学习结果对储层进行油气预测。该技术在东海某工区的应用结果表明 ,振幅统计类和复数道统计类地震属性是对该地区储层油气最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神经网络油气模式识别技术可以作为东海地区储层油气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以电性物性特征、声波参数或气测参数等单项信息为依据,针对判别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性存在多解性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学算法,融合测井、气测录井等多项信息的流体性质综合判别方法。分析了多项资料对油气的相对敏感信息,利用开源数据挖掘软件WEKA,将决策树、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聚类分析4 种数学算法应用于流体性质综合评判,并通过模型精度的对比分析,优选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冀东探区测试资料证实,该方法较单一信息的判别方法准确性更高,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与石油》2014,(4):I0001-I0007
Study on Oil and Gas Pipeline Standards of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Wang Chunhai (Zhongjiao Coal Gas Thermal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Shenyang, Liaoning, 110026, China) Han Xiaoling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Southwest Compan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Hao Yuelin (Liaoning Petroleu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Shenyang, Liaoming, 110000, China) Wu Junfeng (CNPC Southeast Asia Pipeline Co., Ltd., Beijing, 100028, China) Wu Bin (Shanghai Huanqiu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200032, China) NGO, 2014, 32 (4):01-03 ABSTRACT: Aiming at China petroleum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field strategic goals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we will actively take part in preparation and revision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China pipeline industry will be prepared in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this reason, introduced are preparation procedures of ASME standards and treatment programs of votes and negative votes of draft standards, listed are ASME technology committees and ASME standards closely relative to pipeline industry. Moreover, introduced are some advanced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in auto updat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of ASME standards, analyzed ar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 pipeline industry standard internationalization works and proposed are some suggestions in adoption of ASME standards and participation in preparation of ASME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2.
13.
14.
《天然气与石油》2014,(2):I0001-I0007
Design of Pipeline Wall Thickness in Compressed Natural Gas Transportation System Li Jineheng (Boha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Shijiazhang, Hebei, 050021, China) NGO, 2014, 32 (2):01-04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high pressure natural gas pipeline systems at CNG supply stations and filling stations are intrinsically safe and reliable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working personnel and facilities at the stations and surrounding residents,  相似文献   

15.
16.
ABSTRACT

Several Venezuelan heavy and extraheavy crude oils and bitumens have been evaluated for various physical properties, namely, density, viscosity, thermal conductivity, specific heat and vapor pressure. The API gravity of the oils considered are in the range of 8 to 12° API. In addition, blends of these oils and bitumens, and dilutions with reflnary distillates and light crude oils (20 to 54° API) have also been analized. It was found that, with the exception of viscosity, there is no functional relation between the API gravity and the other physical properties studied. A dividend of this finding is that it allows for a simp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iscosity and diluent content, for mixtures of heavy and light crude oils.  相似文献   

17.
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4,他引:32  
经典的前陆盆地的概念可定义为:形成于收缩造山带与相邻克拉通之间,平行于造山带呈狭长带状展布的不对称冲断挠曲盆地。此定义包含了前陆盆地的分布位置和地壳性质、动力学机制与发育时限、平面展布、剖面结构以及相应的沉积建造等主要特征。但前陆盆地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单元的位置在不同演化阶段是变化的;其规模和形态及含油气性也差别较大。以盆地所处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为基础,将前陆盆地分为周缘前陆盆地、弧背前陆盆地和分裂前陆盆地三类。前两类为基本类型。中国中西部一些造山带周缘的压性盆地,总体具有前陆盆地的结构、变形和沉积特征。根据其形成的动力来源、发育时限和主要特征,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盆地类型列出,命名为陆内前陆盆地。与弧背前陆盆地和周缘前陆盆地相并列,并对应于板块构造演化历程中的大洋消减、大陆碰撞和陆内缩短三个不同性质的聚敛阶段。前陆盆地的确定依据和研究内容主要有:(1)构造属性;(2)发育时限;(3)盆山耦合;(4)区域背景;(5)原盆面貌;(6)演化过程;(7)沉积响应;(8)纵向分区等。在确定前陆盆地时,应注重该类盆地的共性;在研究时,应突出具体对象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在石油地质工作的全局中,油气普查是一个独立的阶段,是发现油气田的先行。人们往往容易看到的是油气田发现以后的结果和发展,而不了解,不注意,不重视在这以前实施先行步骤所付出的复杂和艰辛的劳动,不去研究油气普查工作过程中的一系列特殊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本区石炭、二叠系埋深1500—4600m,主要残留在断陷构造及古向斜中,分布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总厚达1000m 以上。上石炭统太原组及下二叠统山西组为煤系,有机质丰度高,已成熟,是较好的油气源岩。石炭、二叠系可自成生储盖组合,又可从上覆下第三系中获得油气。从构造运动及热演化条件分析,主要生油气期为喜山期,次为燕山期。文安斜坡的油气远景较好,廊坊地区次之;冀南地区应以找气为主。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节油减碳和尾气中污染物超低排放中的作用,提出未来较长时间内汽车动力会呈现电、氢、油共存的格局。针对未来汽柴油的市场需求,提出炼油企业要致力开发高效高清洁汽柴油,支持燃油汽车实现低碳和污染物超低排放。综合国际、国内进行的油品质量对污染物及碳排放影响的研究结果和国外主要汽车制造商对未来油品质量指标的诉求,对我国高效高清洁汽柴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标准制定研究、主要技术开发课题及推进策略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