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受盐隆上拱和构造运动影响,滨里海盆地S区块三叠系在纵向上不同层位发育不同类型的圈闭,形成相应不同类型的油藏:上三叠统主要形成盐顶断鼻、断块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中三叠统主要形成盐檐油气藏和盐边遮挡油气藏,下三叠统主要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中三叠统是三叠系最有利的成藏层位:埋藏适中、保存条件好、储层发育且物性较理想、圈闭类型多且与盐下油气生成与运移的时空匹配较合理。在三叠系5种成藏模式中,中三叠统盐檐油气藏成藏模式对油气勘探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侏罗系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侏罗系多口井新获突破,基于已钻探井,利用钻井地质、岩心、实验分析及地震资料,系统研究玛湖凹陷侏罗系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条件,并结合成藏主控因素预测成藏有利区,指出了玛湖凹陷侏罗系下步勘探方向与部署建议。研究认为玛湖凹陷侏罗系油气藏发育原生与次生两种油气藏,以次生断块、断层—岩性油气藏为主;油藏埋藏浅、厚度适中,物性中等;凹陷内断裂控运移、鼻凸控聚集,物源充足、储层发育,侏罗系成藏有利。综合评价认为玛湖凹陷侏罗系油气藏有利区主要分布在环凹陷斜坡发育的鼻状凸起区,与该凹陷二叠系、三叠系主力产层有利区重叠,建议将侏罗系作为浅层高效领域进行兼探。  相似文献   

3.
辽河西部凹陷南段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条件十分优越,形成多套有利的储盖组合。该区烃源岩生烃期、排烃期与圈闭形成期配置合理,具备形成多层位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条件。主要发育地层、岩性和复合等隐蔽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规律为:纵向上,主要储盖组合类型控制了隐蔽油气藏的分布层位;平面上,受凹陷地质结构控制,不同构造位置发育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认为同沉积断裂带之下的有利储层发育带,即陡坡和缓坡坡洼过渡带是该区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三叠系油气资源丰富,其成藏受多种因素控制。对该区控制油气成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断裂在不同时期对油气的聚集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地层不整合面往往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和油藏聚集成藏带;三叠系扇三角洲相和冲积扇相是该区有利储集体发育的主要沉积相带;乌夏地区三叠系油藏具有多套储盖组合,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和白碱滩组是主要的区域盖层;三叠系油藏大都为发育在鼻隆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地层油藏,这种受构造背景控制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是该地区三叠系油气的主要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部盆地主要发育自生自储的源内油气藏,而西部复杂叠合盆地主要发育多源多期的源外油气藏,两者的油气运聚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油气成藏的静态条件提出的适合于东部盆地的"源控论"、"满凹含油论"等理论难以有效指导西部复杂叠合盆地的油气勘探。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富烃凹陷典型油气藏的解剖,根据烃源岩、输导体系和圈闭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时空配置关系,从动态成藏角度出发,提出了"近源油气藏"的概念,其含义是指在某一含油气系统中,近邻生烃中心,在高效输导体系内的油气聚集,且生烃期与成藏期相匹配的油气藏,具有"近邻生烃中心;关键成藏期高效输导体系与烃源岩大量排烃、大规模圈闭发育的有效时空耦合;油气充注动力强、充满度高"3个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玛湖富烃凹陷下步油气勘探应立足于玛湖凹陷西侧断裂带(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和石炭系)、掩覆带(二叠系)、玛南—玛西—玛北斜坡带(二叠系—三叠系)等近源油气藏勘探领域,分层次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尽管历经60多年的油气勘探,相继发现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但其成藏富集条件及成藏规律仍缺乏系统研究。综合分析红车断裂带的油气地质和成藏条件,总结成藏模式并指出下一步勘探领域,可为开拓新领域、新层系以及老区挖潜提供新思路。根据区域断裂特征、断裂的组合关系及构造演化等差异,可将红车断裂带自北向南分为红山嘴断裂带、车排子断裂带和红光镇断裂带3部分。红车断裂带的储层岩性以石炭系火山岩和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砂砾岩为主,储集条件良好。提出了2类成藏模式:(1)远源“源-储断接”油藏模式,该模式主要发育于红山嘴断裂带和车排子断裂带,因其距离沙湾凹陷烃源中心远,断裂的断距大小决定了油藏高度;红山嘴断裂带和车排子断裂带在立体勘探中均获得了较大的油气储量发现,尤其在车排子断裂带,不仅在老区新层系中获得了突破,在老层系的再挖潜中也获得了发现,是未来精细勘探的首选突破口。(2)近源“源-储对接”气藏成藏模式,该模式主要发育于红光镇断裂带,其距离沙湾凹陷的烃源中心近且发育多套规模储层,具备高压封存箱和规模气藏的形成条件,尽管目前尚无钻探井,但可作为风险勘探的首选领域。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部侏罗系油气田有56个,分布在7个侏罗系坳陷之中。根据与侏罗系有关的油气藏的烃源岩与储集层匹配的关系,可将油气藏分为自生自储、自生它储和它生自储三种类型。指出自生自储型的油气藏规律,在平面上分布于成熟的有效烃源岩范围内;纵向上分布于区域性优质盖层之下。侏罗系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运移通道主要是断层。油气在成藏后普遍发生过三次运移,使其在更新的层位中形成次生油气藏。侏罗系油气具有多次成藏期,主  相似文献   

8.
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构造简单,为平缓的西倾单斜,断裂褶皱均不发育,因此该区三叠系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一直被认为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研究结果表明,陕北斜坡三叠系油藏的形成与富集实际上受沉积相带、鼻状隆起背景、运移通道、水动力等多重因素控制.鼻状隆起背景的存在是中生界油气藏形成和富集的一个重要条件,大中型油田的形成均与一定规模的鼻状隆起背景有关.对延长组上部长1-长2-长3成藏组合以及侏罗系成藏组合而言,断裂及裂缝等垂向运移通道对其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水动力则是三叠系油藏形成的一个重要圈闭因素.因此,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油藏的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外,构造-岩性、构造-水动力等复合油藏是该区三叠系油藏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台地区多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展现出多层系复式油气聚集的特征,显示出富油气区带的勘探潜力。为深入研究三台地区及其周缘多层系的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结合钻井、录井、分析化验及试油资料,对研究区多层系油气富集条件及成藏特征开展了系统分析。三台地区紧邻富烃凹陷,受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多源供烃,其中,二叠系芦草沟组是主要的烃源岩层,其他层系在低凸起构造背景下,沟槽体系发育,主槽区发育规模砂体,具有“沟槽控砂”的特征。石炭系—白垩系发育多套正旋回沉积组合,储-盖条件优越。不同层系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存在差异:石炭系受断裂和构造控制,多源供烃,多发育断块或地层型油气藏;二叠系受断裂、古地貌及岩性尖灭控制,单源供烃,发育断层岩性型油气藏;三叠系—侏罗系受断裂和岩性尖灭控制,发育断块或断层岩性型油气藏。三台地区南部及吉南凸起的构造活动强烈,南部阜康断裂带断块群大型断裂发育,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多层系立体勘探的重点领域,预测资源量约为2.45×108t。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的古近系、白垩系碎屑岩油气藏均为远源型,油气来自北部库车坳陷侏罗系和三叠系的陆相烃源岩,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但圈闭的面积与闭合度较小,导致勘探后期评价构造油气藏的难度较大。为此,以远源型油气藏的运—聚理论为指导,落实了侏罗系和三叠系烃源岩油气的差异性运移路径,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特征采用印模法、层序比值法恢复古埋深,利用Philippone公式恢复古压力,基于Hubbert理论合理地恢复了在关键成藏期的侏罗系和三叠系油气的古流体势场。结果表明:(1)源自三叠系的湖相烃源岩的油气主要在新近系康村组沉积时沿白垩系底不整合面和晚燕山期断裂运移,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油气主要在库车组沉积时沿古近系底不整合面和晚燕山期断裂运移;(2)在关键成藏期白垩系和古近系的古流体势场都呈"北高南低"特征,与油气从北部生烃中心(库车坳陷)向南斜坡运移过程中流体势逐渐降低的特征相符,并与库车坳陷烃源岩的主要分布范围相吻合;(3)玉东—英买力及红旗—牙哈地区在库车组沉积时是侏罗系油气古流体势场的优势运、聚区,却勒、英买力及牙哈地区在康村组沉积时是三叠系油气古流体势场的优势运、聚区,在上述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可寻找古近系、白垩系规模性岩性圈闭。地化及烃源岩厚度资料证实,上述结果准确度高,可用于预测油气在库车坳陷南斜坡的优势运移路径和方向,为寻找规模性岩性油气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ľ�����Ҫ���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主要富集在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奥陶系五个层系中,其主要气藏的储层特征如下。奥陶系主要发育风化壳型储层和内幕型储层,前者主要位于奥陶系顶部碳酸盐岩中,储层类型以裂缝和裂缝—孔洞型为主;后者在塔中地区极为发育,地层中构造缝虽不发育,却可见到大型溶蚀孔洞。三叠系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相储层,它主要分布在塔北地区,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侏罗系主要发育三角洲—河流相储层,主要集中在塔北地区东河1号构造及库车坳陷依南构造带上,影响该套储层好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沉积环境,其二是裂缝,这是侏罗系储层形成工业油气藏的关键因素。白垩系主要发育了三角洲前缘相—扇三角洲平原相储层,主要分布在克拉苏构造带,储集空间类型以原生的粒间孔为主。第三系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洪泛平原相储层,主要分布在轮台断隆构造带,即目前塔里木盆地凝析气储量最大的构造带。  相似文献   

12.
通过系统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不同区带致密气藏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库车坳陷深层致密砂岩气来源。库车坳陷中段天然气对应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天然气主要为高—过成熟煤型气,可能存在三叠系湖相原油裂解气;库车坳陷东部和西部天然气对应热演化程度中等,现今发现的天然气来源于侏罗系煤系(迪那气田)、三叠系湖相泥岩(迪北、博孜气田),尚未发现湖相原油裂解气。根据库车坳陷不同区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的差异,结合烃源岩热演化差异性,指出大北—克深地区侏罗系—三叠系内有效圈闭有望成为三叠系湖相原油裂解气勘探新领域,秋里塔格构造中段—西段、阿瓦特—博孜古近系膏盐之下白垩系储层内构造圈闭、北部山前带东段侏罗系内构造—岩性圈闭为高—过成熟煤型气有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成果和方向   总被引:39,自引:12,他引:27  
准噶尔盆地已发现了12个陡坡型扇体油气藏,在缓坡型沉积体系中也发现石南4井区、石南21井区、石南26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辫状河道砂体岩性油藏以及中拐凸起三工河组和白家海凸起西山窑组岩性油气藏。准噶尔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和多期湖平面升降,是形成各类岩性圈闭的基础;多源、多灶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烃源保障;多期断裂活动、多个区域性不整合面发育为岩性圈闭多期成藏构筑了良好的油气输导系统,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很大。但目前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探明率仅4%左右,在已探明油气储量中所占比例尚不到22%。认为目前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主要有五大领域:西北缘二叠系、三叠系陡坡型扇体;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大型缓坡型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滑塌扇岩性圈闭;陆西和阜东斜坡头屯河组(或石树沟群)河道砂体岩性圈闭;受车莫低凸起控制的侏罗一白垩系河道深切谷地层一岩性圈闭;玛湖西斜坡受侏罗纪构造坡折带控制的地层一岩性圈闭。图7表1参9  相似文献   

14.
根据烃源岩发育特征和油气藏类型,将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上三叠统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含油系统两个子系统。以含油气系统的基本要素研究为基础,分别探讨了上三叠统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含油系统的成藏条件、主控要素和油气富集规律。上三叠统含气系统成藏主控因素为强充注的气源、燕山期古隆起和断裂裂缝,晚侏罗—早白垩世是气藏的主要形成期。侏罗系含油系统在不同区带具有不同的成藏规律及主控因素,川中地区油气藏形成主要受油源区、古隆起、断裂或裂缝、有效储集体展布四个因素控制,主要形成裂缝—岩性油藏;巴中—平昌地区主要受生烃中心和裂缝的控制,形成岩性—裂缝油藏为主;在大巴山前缘成藏主控因素为断裂、有效储集砂体和保存条件,形成裂缝—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The Lukeqin structural belt is the main heavy oil accumulation zone in the Turpan-Hami Basin.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light oil in the Triassic indicates that there may be multiple source kitchens contributing to the oil accumulation. According to oil geochemical analysis and oil-source correlation, the oil in deep and shallow reservoirs of the Lukeqin Oilfield presents different physical and saturated hydrocarbon mass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The Triassic heavy oil is from the northern Upper Permian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and the light oil represented by the Yudong-9 Well is from the northwestern Lower Jurassic coal-measure source rocks. The timing of oil charging was determined by K/Ar isotope dating, reservoir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and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different source rocks. In summary, the accumulation process consists of two stages. From the end of Triassic to early Jurassic, the northern Permian source kitchen generate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oil, which was finally degraded to heavy oil, migrated to the south and then accumulated. The northwestern Jurassic coal-measure source kitchen began to generate oil at the end of Cretaceous, while the northern source kitchen could only generate a little hydrocarbon. The heavy oil and the light oil have different source rock locations, migration directions and accumulation times. The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kitchens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oil and light oil reservoirs at the present time.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非均质性导致一组北东向基底断裂在中生代“隐性”活动,不仅控制了晚三叠世一系列古水系的流向,而且后期小规模活动在上覆砂体中还产生微裂隙和小断层,既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也改善了储集层物性条件,在上三叠统延长组岩性油气藏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基底断裂分布区的异常高古地热加速了有机质生烃演化。靖安陇东地区位于北东向基底断裂分布带内,成藏条件最好,是已经发现和将要发现三叠系油田的主要地区。图8参16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存在着众多的地层油气藏,目前对于其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时间的认识尚存在争议。为此,采集了该区26口钻井的58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结合埋藏史及热演化史分析成果,研究了上述流体包裹体的显微特征和均一温度特征,确定了该区地层油气藏的油气成藏期次,进一步结合该区烃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发育史,恢复了地层油气藏的成藏过程。结论认为:①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二叠系佳木河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进入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和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夏子街组等碎屑岩不整合储层中聚集成藏;②晓三叠世-早侏罗世,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进入二叠系内部以及三叠系底部不整合砂砾岩储层中聚集,以形成中深部油藏为主;③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二叠系佳木河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和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进入三叠系底部、侏罗系底部、白垩系底部等碎屑岩不整合储层中聚集,以形成中浅部油/气藏和稠油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18.
西藏羌塘盆地古油藏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63,自引:6,他引:57  
古油藏带位于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南部羌南坳陷比隆错-昂达尔错地区,东西长100km,南北宽20km,为一狭长湿状油苗群,露头上岩石的颜色呈暗褐色、褐灰色,为中侏罗统布曲组的白云岩。沉积环境以生物礁组合为主。经对比,古油藏油气主要来源于下侏罗统烃源岩。生烃过程模拟反映羌塘盆地有两次生排烃过程,第一次发生在140~150Ma,第二次发生在20Ma至现今。古油藏带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了羌塘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坳陷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吐哈盆地已发现的油气藏几乎都分布在吐鲁番坳陷。该坳陷有两套主要烃源岩,有3 种类型原油和3种类型天然气。油气源对比证实,台北型原油和煤型气来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伊拉湖型原油和油型气来自二叠系和三叠系的湖相泥岩,火焰山型原油和过渡型气为混合来源,分布于两套烃源岩叠置区域。据此,吐鲁番坳陷存在两个含油气系统:J1 + 2 - J2( !) 和T+ P( !) 。J1 + 2 -J2( !) 含油气系统是主要含油气系统,有效烃源岩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以流水沼泽相为主的煤系泥岩和煤岩,主要分布在北部凹陷带,其上覆岩层厚逾3000m ;主要储集层为中侏罗统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三间房组、西山窑组和七克台组发育5 套含油气层系。该含油气系统的区域性盖层为中侏罗统七克台组和上侏罗统齐古组泥岩( 厚700 ~1000m) ;煤系烃源岩有两个大规模生、排烃期( 前期为晚侏罗世末期,后期为第三纪末期) ,以连接烃源层和储集层的断裂为运移通道;第一个关键时刻是晚侏罗世末期( 中燕山运动期) ,已具一定规模的古构造捕获前期生成、运移的油气成藏,第二个关键时刻是第三纪末期( 喜山运动期),古构造加强并定型,继续捕获后期生成、运移的油气,新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深入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油藏特征和成藏要素后指出,该凸起中东部沙湾组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断块-岩性型稀油油藏,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在沙二段;西北部主要为岩性稠油油藏,数量少、规模较大,主要分布于沙一段;沙二段砂体、断裂及圈闭是其成藏主控因素,沙一段岩性圈闭是其成藏关键因素;沙二段砂体主要发育在坡折带附近,其顶部薄砂体控藏特点表现突出;控藏断裂为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张性正断裂,它有效沟通了沙湾凹陷侏罗系油源和红车断裂带深层圈闭,同时又起遮挡作用;该组油源主要为沙湾凹陷侏罗系生油岩,其次有深层油藏向上再调整原油的混入,成藏期在第四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