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油气是由沉积盆地内岩石中的有机质生成的。通过对全球含油气盆地进行深入、系统研究,认识到全球油气田的分布很不均匀,油气只在少数沉积岩层段内富集成藏。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源控”性,寻找新的含油气盆地必须首先寻找烃源岩。沉积盆地内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河流,河流注入沉积盆地的营养物质控制了生物繁衍程度,进而控制了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控制了沉积盆地的油气生成量和油气资源富集程度。地球上油气主要分布于河流—湖泊体系、河流—海湾体系和河流—三角洲体系,其中,河流—湖泊体系是地球上重要的含油领域。湖相石油主要是由湖泊中的藻类死亡后形成的沉积有机质生成,藻类生长主要取决于河流注入湖水中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促进裂谷期藻类生长,为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保障。河流—海湾体系是全球海相石油分布的主要场所。海湾是河流的入海口,河流带来丰富的矿物质促进了藻类等水生生物生长并大量繁殖,且海湾相对闭塞,均有利于有机质保存。世界上分布最广、储量最多的天然气是由煤系烃源岩生成的煤型气,河流—三角洲体系是煤型气的主要分布场所。河流带来的泥沙是高等植物生长的肥沃土壤,河流—三角洲平原上的原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古代扇-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霍姆斯(Holmes,1965)曾把扇-三角洲定义为:直接进积到海洋或湖泊中的冲积扇。这种类型的沉积,国外已有不少报道,我国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中也广泛分布。它发育于湖泊的陡岸一侧,虽然单个体积不大,但沉积体直接插入湖盆腹地与深水湖相泥接触。使其近水楼台可以充分汲取生油岩生成的油气,而且由于物源丰富,沉积速度快,具较好的储油物性,另外,随湖盆深陷和消亡的变迁具完好的细粒泥质覆盖层,因而,扇-三角洲沉积体生、储、盖配置完好。对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大西洋深水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及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大西洋两岸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当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其构造沉积作用及含油气条件受控于大西洋的裂开、持续扩张漂移和气候、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大西洋边缘盆地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漂移期又可分为海侵和海退2个时期);裂谷期发育陆相河流-湖泊-三角洲相沉积体系,过渡期发育阿普第期蒸发盐岩系,漂移期发育海相碳酸盐岩和深水碎屑岩沉积体系。以阿普第期蒸发盐岩系为界,南大西洋深水盆地发育盐下和盐上2套含油气系统,盐下层油气系统烃源岩为湖相泥(页)岩,储层为河流-三角洲相及滨岸相砂岩,盖层为阿普第期蒸发盐岩;盐上层油气系统的主力烃源岩主要是上白垩统海相泥(页)岩,储层以浊积砂岩储层为主,盖层为各个时期发育的泥(页)岩。南大西洋盆地张裂过程的差异性控制了层序发育、蒸发盐岩的分布和含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已钻井沉积物中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孢粉、藻类、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记录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等,分析珠江口盆地东部始新世-渐新世海侵的历史过程及其对烃源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中始新世文昌组沉积期(文昌期),盆地沉积以陆相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沉积物中古生物以陆相孢粉、高含量的淡水藻类化石为主,但盆地南部荔湾凹陷和东部的韩江凹陷个别层段沉积物中出现海相标志的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说明该时期这两个凹陷遭遇过海侵,该时期烃源岩以中深湖-浅湖相泥岩为主,为湖生低等植物源、富含无定型有机质、I-Ⅱ1型干酪根;晚始新世恩平组沉积期(恩平期),盆地北部各凹陷仍以陆相浅水湖泊-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沉积物中古生物以陆相孢粉为主、含少量淡水藻类化石,但盆地南部的荔湾凹陷则以海相陆架沉积为主,整套地层中可见海相微体古生物化石,泥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含三芳甲藻甾烷,白云凹陷在恩平期末遭受海侵影响,该时期烃源岩以陆源高等植物源、富含煤质、Ⅲ型干酪根为主;渐新世珠海组沉积期(珠海期),早期盆地北部珠一坳陷为剥蚀区,未接受沉积,珠二坳陷沉积以三角洲-滨岸-陆架沉积体系为主,珠海期中-晚期,随着海平面上升,整个盆地沉没于海平面之下,接受古珠江三角洲-陆架-陆坡沉积,此时期仅白云凹陷海相泥岩成熟,为有效的烃源岩,其余地区泥岩由于埋深和地温等原因,尚未成熟。沉积记录中微体古生物组合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很好地记录了始新世以来构造活动强度影响下珠江口盆地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及对烃源条件的影响,对盆地东部、南部低勘探程度区的资源潜力有重要的类比分析意义。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北部英86井区P1^3油层组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中浅层多属于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英86井区P13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其沉积砂体的特征及构造控制了油气分布的规律.通过对P13油层组的地层、构造、沉积微相、储层等特征研究,预测了P13油层组有利含油气区,总结了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和油气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占中国近海天然气总地质储量的70%以上,这几个盆地或凹陷构成了中国近海重要的天然气富集带。这些盆地或凹陷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天然气来源与腐殖型和腐泥腐殖型烃源岩密切相关,主要烃源岩为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其次为陆源有机质海相烃源岩,有机质均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主要烃源岩形成期,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和南海北部具有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高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这种有利的气候条件下,河流三角洲体系是控制富气盆地烃源岩形成的主要因素,河流三角洲体系的发育有利于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输入,有利于陆生高等植物有机质的输入,有利于三角洲煤系烃源岩的发育,也有利于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河流-三角洲体系的发育程度决定了烃源岩的发育程度和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7.
陆相断陷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阐明这类盆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层序地层构型和砂体发育分布特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在综述层序地层学发展现状和陆相断陷湖盆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断陷盆地构造演化的4个阶段,表征层序构型及砂体成因分布特征:① 盆地初始断陷期,边界断裂开始活动,准层序垂向加积叠置,发育近源粗粒的冲积扇、分支河流和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系;② 盆地强烈断陷期,断层活动强烈,在不同构造带和体系域中,准层序发育多种叠置样式,沉积体系主要为河流、三角洲以及重力流;③ 盆地断-拗转换期,断层活动减弱,准层序进积、加积垂向叠置,发育长轴向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④ 盆地拗陷沉降期,断裂活动趋于停止,盆地沉积充填整体处于过补偿状态,以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结合上述分析,指出了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热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十屋-德惠地区沉积体系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信息,结合古地理、地层岩石学特征、岩石组合特征及沉积构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在松辽盆地十屋-德惠地区划分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水下扇-扇三角洲及湖泊等4种沉积体系类型,9种主要的沉积相和若干沉积亚相.断陷初期和坳陷早期以发育冲积扇为主;断陷早中期以发育湖泊体系及水下扇-扇三角洲体系为主,湖泊体系中深-半深湖亚相及水下重力流水道相较为发育;断陷晚期水体略微变浅,以滨浅湖及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坳陷期形成两个大的水退、水进旋回,泉头组及姚家组以河流及浅水湖泊沉积为主;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沉积时期则主要发育湖泊体系.  相似文献   

9.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震、钻井、测井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识别了6 个不整合界面、划分了多套地层,并对地层及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晚侏罗世,发育暗色泥岩为主的湖泊沉积,盆缘扇体较少;早白垩世,以湖泊-三角洲相沉积发育为特征,半深湖相萎缩;始新世,仅见局限的滨浅湖与三角洲相沉积;早渐新世-晚渐新世,主要为河流-三角洲与滨浅湖相沉积,此时扇三角洲、河流-冲积平原广布,沉积物砂质含量高;新近纪-第四纪,盆地进入区域沉降阶段,新近纪接受了以填平补齐为特点的沉积,更新世则形成了稳定陆表海沉积。  相似文献   

10.
万安盆地是南海西南部陆架上的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晚始新世以来,受盆地东界断裂——万安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全球海平面控制,盆地经历了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内陆湖泊到晚渐新世的海湾及早中新世以来的滨、浅海—半深海环境的发育历程。盆地内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的生成、运移与聚集都受沉积特征的强烈控制。内陆湖泊环境中的湖相泥岩段和海湾环境的海湾相泥岩段有机质含量高,是重要的烃源岩。三角洲砂体,浊积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深切河谷内的河道砂体,碳酸盐台地及其斜坡脚的塌积岩是有利的储集岩体。上新世早期的海进和高水位期间形成的凝缩段是区域稳定的盖层,其各阶段发育的凝缩段多为局部性盖层。  相似文献   

11.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盆地,盆地的构造演化明显地控制了沉积演化和成藏条件。早始新世—早渐新世为同生裂谷早期,地堑和半地堑发育,以陆相沉积为主,前三角洲页岩为重要的烃源岩,冲积扇和辫状河砂砾岩为主要储层;晚渐新世盆地处于同生裂谷后期的早期,西南方的海侵使盆地中央为海相沉积,边缘为三角洲和河流相沉积,三角洲中的含煤页岩为主要烃源岩和重要盖层,河流—三角洲相砂岩是重要储层;早中新世为同生裂谷后期末,盆地以海相沉积为主,深海—半深海泥页岩、泥灰岩是重要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而储层主要是滨浅海的碳酸盐岩滩和生物礁灰岩;中中新世—上新世,盆地遭受挤压,发生海退,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同时发育,滨浅海的海退砂岩是良好的储层,而三角洲相泥页岩是好的烃源岩和盖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西部四大盆地碎屑岩油气成藏体系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四大盆地(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和塔里木)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台内坳陷、陆内坳陷及(类)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以发育碎屑岩为特色,陆内坳陷发育大面积分布的烃源岩,类前陆盆地发育较厚的优质烃源岩,奠定了碎屑岩层系良好的资源基础。碎屑岩层系发育内源、外源和混源3大类6个亚类油气成藏体系。内源成藏体系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主要领域,在四大盆地间具有下气上油、北早南晚和向南天然气增多的分布规律。成藏与富集主控因素是烃源岩与储层的配置关系,沉积斜坡和山前冲断带是此类成藏体系的有利勘探区带。外源成藏体系的分布与内源成藏具有明显的互补特征,从而拓展了碎屑岩油气勘探的层系和地区。外源油气成藏体系在四大盆地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征。成藏与富集主控因素是海相层系的油气资源条件和垂向输导体系。海相层系的古隆起区与中、新生代的断裂发育区,是寻找外源油气成藏体系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台西盆地是中国东南海域新生代陆缘扩张形成的一系列北东向裂陷-坳陷盆地之一。该盆地主要发育3套烃源岩:①渐新统-中新统海相泥岩和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②古新统-始新统浅海-半深海相碎屑岩;③白垩系海相泥岩和海陆交互相含煤层系。其烃源岩指标分析显示为好的生气源岩,并达到生气门限。这些烃源岩与上覆储、盖层形成有利生储盖组合,为天然气成藏提供了良好条件。在整体分析基础上,重点对该盆地西部海域的南日坳陷和澎湖坳陷进行了研究,认为白垩系和古新统-始新统烃源岩为其主要烃源岩,埋深接近2800 m时进入大量生气阶段。通过对烃源岩成烃作用和含气系统的分析认为,以上2个坳陷具备天然气成藏的良好时空配置,是台西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前景区。进一步推测分析认为,南日坳陷构造深部位可能具备根缘气成藏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研究目前尚无成熟的划分方案和系统成果,本文主要依据油气赋存的层位并参考油气源将其划分为下古生界含气系统、上古生界含气系统及中生界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平面分布范围主要受生油岩、储集岩分布和油气运移方向的控制;其中,下古生界含气系统、中生界含油气系统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含气系统主要分布于盆地北部。  相似文献   

15.
论三角洲对南海海相油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南海是全球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在新生界已发现约340个油气田,原油可采储量达17.6×108t,天然气可采储量为5.0×1012m3,油气主要富集于渐新世以来三角洲—海相沉积体系中,三角洲对南海含油气盆地成烃、成储和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是南海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烃源岩,三角洲体系是煤系烃源岩发育的重要场所,河流—三角洲体系所携带的陆生高等植物有机质有利于陆源海相泥质烃源岩的发育。三角洲体系发育的碎屑岩储层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好,与海相泥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三角洲是南海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三角洲对南海海相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伸展盆地裂谷期为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沉积充填的叠合断陷盆地,与断陷期完全为陆相地层充填的陆相断陷盆地在形成的板块构造环境、沉积相和烃源岩等方面有显著区别。中国近海叠合断陷盆地一般主要沉积有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3个层系的烃源层,其中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是南海北部断陷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的主力烃源岩,该层系生烃成藏均晚于断陷期沉积的陆相地层。该类烃源岩具有陆源生烃母质和海相生烃母质双源输入的混合特征,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以生气(煤型气)为主,但浅部烃源岩有一定的生油能力,其生成的油气亦有双源成因的特征。油气源对比研究表明,白云凹陷番禺地区和LW3-1气田油气成藏的主要贡献者是白云凹陷海陆过渡相的恩平组烃源岩,但也有渐新统珠海组海相烃源岩的贡献。勘探实践证明,这种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目前已成为南海北部断陷盆地最为重要的烃源层系,是该区有效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主要认识和勘探方向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我国西部的盆地基本上都属于小型克拉通盆地,其石油地质特征可以概括为:①盆地主要为叠合盆地,具有多期构造发育史,造成油气资源分散;②多套烃源岩复合叠置,多阶段成烃演化与油气多期成藏;③两套构造层和多套沉积沉序形成多种储集类型;④多套沉积层序和后期构造运动控制的油气多期成藏决定了勘探的多目的层和勘探工作的复杂性,晚期成藏现象尤其值得重视;⑤油气藏类型多。各层系圈闭和油气藏类型丰富,前陆盆地冲断带主要是构造型,克拉通区油气藏类型主要是构造、岩性、地层和复合型油气藏。根据这些石油地质特征,西部地区的重点勘探领域主要分布在继承性的古隆起区、前陆盆地和正向构造上的岩性地层带。参照西部地区年均新增探明油气储量的趋势,未来10年内年新增探明油气可采储量可保持在0.5~0.7亿t和1500~2000亿m3.  相似文献   

18.
西太平洋含油带是一个纵贯全球,以湖相沉积为主的油气聚集带。它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和古太平洋息息相关。自西向东依次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新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大陆裂谷盆地、陆缘断陷盆地和岛弧盆地。具油气意义的主要为前四类,与其相应的湖泊大体为四类:近内陆坳陷湖泊、近海洋坳陷湖泊、近海洋断陷湖泊和陆缘断陷湖泊。湖盆发育经历了断陷、断坳和坳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的时间、规模和性质因盆地类型的不同而不同。由此也决定了生储层和油藏类型随湖盆类型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主力烃源岩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在时代、盆地类型、岩性和沉积环境方面都具有多样性。在地质时代上 ,从中元古代到新生代 (泥盆系除外 )均有烃源岩分布 ,最重要的是在中、新生代。在盆地类型上 ,有中、新生代的裂谷盆地、古生代早期的克拉通盆地和晚期的前陆盆地、以及中生代的前陆盆地。不同类型盆地的烃源岩的分布、地质地化特征和生烃潜力差别较大。源岩类型有海相碳酸盐岩、泥岩以及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泥岩、煤系及碳酸盐岩 ,其中以湖相碎屑岩为主。  相似文献   

20.
泌阳凹陷基岩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阳凹陷是一新生代富含油气的小型山间断陷盆地,凹陷的形成主要受北西向的唐河-栗园断裂和北东向的栗园-泌阳断裂控制,构成一个东南深、西北浅的扇形箕状断陷。在凹陷东南边界断裂陡坡带上,具有较好生烃条件的巨厚古近系核桃园组与古老变质岩系侧向接触,易形成基岩油藏,通过对凹陷的层序地层发育、沉积体系、边界断裂样式、烃源岩成烃条件、凹陷南缘油气苗调查以及基底岩性和其储集条件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了东南边界断裂陡坡带上基岩油藏的有利成藏条件,建立了基岩油藏的成藏模式,指出了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