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将委内瑞拉脱水油样与不同的正构烷烃配制成混合液,然后对其进行抽提得到不同的沥青质和脱沥青油,并制备了重组油样。考查了沥青质含量和温度对油样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rrhenius关系式能较准确地描述重质油黏度与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沥青质在重质油高黏度中起着关键作用,当温度低于35℃时,重组油样的黏度随沥青质含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大。当温度高于40℃时,随沥青质含量的增加,重组油样的黏度几乎不再增加。利用重组油样黏度和沥青质含量之间的关联式lnlnlnμ=a+b_1lnw+b_2(lnw)~2+b_3(lnw)~3能较准确地描述重组油样的动力黏度和沥青质含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三元复合驱技术中,黏度是驱替液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在配注过程中需要取样检测。驱替液在取样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剪切后会发生降解,造成黏度下降,不能真实反映配注系统中驱替液的黏度情况,为此设计一种低剪切取样器,通过螺纹配合控制活塞缓慢移动,降低驱替液在取样时受到的剪切作用。对取样器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发现取样腔内的样品黏度几乎不受剪切影响,这是因为取样腔内径较大,且活塞移动速度慢,流动剪切极小;而出入口的细管内样品黏度略低于取样腔内样品黏度,这是因为细管直径较小,流动剪切比取样腔内大,但还不足以破坏驱替液的高分子链缠结结构,不会造成样品黏度的不可逆损失。该取样器结构在取样过程中能最大程度保持样品黏度,便于准确测试流程中驱替液的真实黏度。  相似文献   

3.
对凝析气井的流体取样,是分析判断凝析油气藏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准备好取样井,对不符合取样井条件的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其次是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通常采用的有分离器取样方法,对于油样取样有排液取油法和排气取油法,对于气样取样有抽空取气法、气样冲洗取气法和排液取气法.最后是对取到的样品(油样和气样)进行质量检查.  相似文献   

4.
从溶剂的性质,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回收率及技术经济等方面对N-甲酰基吗啉(NFM)抽提蒸馏及四甘醇液-液抽提分离苯工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NMF对芳烃的溶解性和选择性优于四甘醇;NFM抽提蒸馏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条件缓和,操作费用明显低于四甘醇液-液抽提工艺,且原料中苯含量越高,较四甘醇液-液油提工艺越经济。  相似文献   

5.
对三种原油盐含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讨论,认为ASTM D6470和SY/T0536两种抽提/滴定法中ASTM D6470方法的测定结果更具权威性。抽提/滴定法和ASTM D3230电导法两类方法的盐含量定义不同、应用侧重点亦应有所不同,当重点关注原油储运或加工过程中的腐蚀问题时,应选用抽提/滴定法;当重点关注总盐含量对加工过程及产品质量的影响时,可选用稀释/电导法。样品的代表性对于原油盐含量测定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推荐了一个基于在极性溶剂存在下用水抽提原油中的盐,然后用微库仑仪测定其中盐含量的方法。使用1-2 g油样可定量检出0.2mg/L含盐量,其测定范围为0.2-10000mg/L。一次分析周期约15-20min。方法灵敏、准确,消耗溶剂和试样量少,可作为脱盐工艺控制分析和原油评价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后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用不同的萃取方法浓缩分离FCC汽油选择性加氢后油样中的氮化物和酚类,利用色谱、质谱、滴定等分析测量手段对浓缩分离物及油样中含硫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对油样的族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样中以碱性氮化物形式存在的氮含量占总氮量的85%(w),而且碱性氮化物基本上都是苯胺及其烷基衍生物。酚类在油样中的含量仅约0.1%(w),以C1~C3苯酚为主,仅有微量的C0苯酚。油样中的含硫化合物以噻吩类、硫醇和硫醚为主。油样的烃类中,C3、C4分别占0.02%(W),而C5^+占99.96%(w)。  相似文献   

8.
在抽提过程中使用表面活性物质,可提高抽余油产率,并能改善体系的相分层。所用表面活性物质有烷基苯磺酸钠盐或铵盐以及环烷酸多金属盐。苏联新乌发炼油厂研究了聚甲基硅氧烷 MC-200A 添加物在酚选择性精制润滑油过程中的应用。首先在实验室进行了抽提试验,所用油样是西西伯利亚和吐玛依金斯克混合油的馏分润滑油(400~500℃)三段抽提温度分别为55℃、60℃和65℃,酚/原料质量比为1.7/1,搅拌时间10min。实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SY/T 0536—2008标准中抽提液对部分油品混合分层时乳化的问题,建立了以体积比3∶1水-异丙醇混合液为主体,内含20~30 mg/L低聚合度聚氧乙烯十八醇醚和0.1 mol/L乙酸钠、pH=8.5~8.9的新型抽提液。实验结果表明:该抽提液油品适应性强,油水两相分层界面清晰,适合微库仑法与离子色谱法检测油品盐含量。  相似文献   

10.
辽河稠油油田以蒸汽吞吐开发方式为主,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高浓度硫化氢气体,常规的手轮式闸板阀门露天取样法可能威胁人身安全及环境。对辽河油田现场调研,基于整体抓样的思路,设计出新型稠油井口密闭取样装置,在不影响流动情况下实现密闭取样,取样安全,不易冻堵。建立了密闭取样器三维模型,结合现场数据,模拟取样过程,分析了取样周期、硫化氢气体含量、原油流速对取样误差的影响。在取样阀旋转取样过程中,由于油样受挤压及剪切力作用,取样误差很大,但当取样结束即取样阀旋转90°时,油样各成分含量与真实值相差很小,误差均在2%以内。该取样装置为解决稠油油田取样过程中存在的人员安全、环境污染和冬季冻堵问题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用离子色谱方法快速批量测定原油中盐含量的方法,通过手动高频震荡萃取后,利用柱切换技术在线消除萃取液中乙醇对离子色谱系统的干扰,然后经过离子色谱柱对无机氯化物进行分离分析,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盐质量浓度在0.1 ~ 100 mgNaCl/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离子色谱检出限为0.01 mgNaCl/L(信噪比为3)。该方法与现行标准方法电量法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可满足原油中盐含量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分析油田化学驱采出液油样中石油磺酸盐的含量,介绍了一种在油样中加入不同极性溶剂组成的萃取体系的预处理技术,将石油磺酸盐萃取到水相,利用液相色谱仪对其进行检测的方法。取适量油样,依次加入正己烷、二氯甲烷、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振荡均匀后静置分层,取下层水相溶液进行色谱分析。色谱柱为阴离子交换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和甲醇/盐水(含0.2 mol/L乙酸和0.2 mol/L乙酸铵),梯度洗脱。实验结果表明,该预处理技术联合液相色谱法检测技术分析效率较高,加标回收率高于90%,液相色谱最小定量限10 mg/L,线性范围10~2000 mg/L。该方法可对油样中低含量的石油磺酸盐进行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润滑油基础油的溶剂脱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用络合萃取的方法对减二线和减三线脱蜡油进行了脱氮精制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苯甲醇与金属盐的混合溶剂能够有效地脱除脱蜡油中的碱性氮化合物,其脱氮率能达90%以上,而硫化物的脱除率很低,并且油品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在白土精制过程中可适当减少白土用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注蒸汽热力开采稠油会耗用大量原油或天然气的问题,研制了稠油热采燃煤注汽锅炉。它采用链条炉排直流锅炉的技术方案,柴油机直驱高压泵智能断电补水系统以及柔性鳍片管膜式水冷壁、锻造厚壁管集箱等技术,攻克了燃料结构调整后的技术难关。经过热工测试和环保测试,该锅炉的各项环保指标符合国家节能和环保标准要求。2007年在辽河油田推广应用23t/h燃煤注汽锅炉8台,投产后每年可节约原油6万余吨。此外,新研制的QXL48—17.5—AⅡ型燃煤注汽锅炉可同时为8~10个井组注汽,完全满足稠油热采蒸汽驱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液体沿带有不同螺距的螺纹表面呈降膜流动时,液膜和固体管壁之间的液-固传质、液膜与管壁之间的传热、以及液膜和膜外的气体之间的气-液传质进行了研究。和流体流过光滑管表面的试验结果相比较,表明螺纹表面对降膜流动中的传递过程产生明显的强化作用,得到相应的关联式。并列出了在降膜流动设备中进行的伴有强放热效应的化学吸收过程的质量和热量传递的数学模型,由此对螺纹管应用于类似过程的实际效果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几种正构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对油酸单乙醇胺盐-柴油-水体系形成的微乳液的影响。通过稀释法测定并计算了不同碳链长度的醇由连续相转移到界面层的自由能变化 。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只有碳原子数大于3的中长链醇才能与柴油体系形成稳定的微乳液。随着醇碳链增长,醇-油酸单乙醇胺盐-水-柴油微乳液体系拟三元相图中的微乳液区面积及体系的最大增溶水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碳原子数为4~8的5种正构醇与柴油体系形成微乳液时的 都是负值,并随着碳数增加, 值减小。 与醇碳原子数n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0.1635n +6.2505。确定了制备柴油微乳液的最佳醇的碳链长度为7或8,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约为8.5。  相似文献   

17.
The formation of water-in-oil (W/O) microemulsion with a water phase and diesel oil as the oil phase, with the cationic surfactant oleinic acid and linoleinic acid and alcoholic cosurfactant, has been examined.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mount of water added a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quantity of ammonia and alcohol, the alcoholic cosurfactant chain length,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inorganic salt have substantial effect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microemulsion and the amount of water added. The neutralization value of ammonia to oleinic acid has an optimum value at which the amount of solubilization water is the largest. The alcohols that have moderate carbon chain length can achieve a larger amount of solubilization water, among which n-butanol has the best effect. The addition of a certain amount of inorganic salt can increase the amount of water added. The mixed surfactant is superior to the single surfactant and there exists an optimum proportion. The amount of surfactant added could be decreased considerably by mixing the cationic surfactant and anionic surfactant together in a certain proportion. The action of ammonia, alcohol, and inorganic salt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microemulsion is explained theoretically.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ationic surfactant and anionic surfactant is depicted in detail. The condensed diesel microemulsion was made and the method of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渣油中不同形态铁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三氯化铁、环烷酸铁、2-乙基己酸铁、四苯基卟啉氯化铁作为模型化合物,考察萃取方法的可行性及优化萃取条件。结果表明:纯水对三氯化铁的萃取率可达到 100%;采用稀酸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后,可将渣油中的铁分为酸提出铁、油中残留铁及其它铁,其中酸提出铁包含水溶性铁、绝大部分石油酸铁以及少量的卟啉铁类化合物;质量分数为 5% 的盐酸溶液对石油酸铁的萃取效果最好,对环烷酸铁和 2-乙基己酸铁的萃取率分别为 100.5% 和 93.2%;适宜的萃取时间为 3 h。采用所建方法分析实际渣油加氢原料和产物中铁的组成分布,发现其它铁在加氢后大部分消失了,说明这部分铁极易通过加氢反应脱除;而油中残留铁的脱除率远低于总铁脱除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对伊朗重质减压渣油按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分割。所得伊朗重质减渣馏分按馏分的先后,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H/C原子比逐渐下降,芳香共轭成分含量逐渐升高。对各减渣馏分的油-水界面张力研究表明,伊朗重质减渣馏分具有高的界面活性,随着减渣馏分在油相中质量分数的增大,油-水界面张力显著下降。通过改变减渣馏分的界面吸附状态和吸附量,油相组成、水相中盐的含量及pH值的变化会影响油-水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