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历年石油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关于石油产量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此数据具有按季度的周期性这一特点,应用分离技术,把周期性时间序列化为四个仅含趋势性的时间序列,然后对每个序列应用多层递阶预报方法进行了预报。预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描述油气田产量与开发时间之间非线性关系的Γ模型具有精度高、应用方便、用途广泛等优点,但非线性参数估计难度较大。中采用具有智能性的的遗传算法求Γ模型参数的最优估计值,引用油气田实际产量数据进行估计和预报,获得了优于常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描述油气田产量与开发时间之间非线性关系的 Γ模型具有精度高、应用方便、用途广泛等优点 ,但非线性参数估计难度较大。文中采用具有智能性的的遗传算法求 Γ模型参数的最优估计值 ,引用油气田实际产量数据进行估计和预报 ,获得了优于常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集输系统运行状态诊断,可使管网的运行调度更加合理。以川西新场气田为例,根据集输系统运行数据的变化规律与特点,分别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新方法谐波分析法和自适应组合预测法建立预报模型。利用已建立的预报模型对新场气田集输系统2006年每月平均日输气量进行预测,诊断判断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一致。由于建立的预报模型精度较高,可为油气田生产单位对集输系统未来运行状况的诊断分析提供可靠的预测数据指标。  相似文献   

5.
海冰数值研究在海洋石油开发和工程设计中的释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海冰数值预报原理为基础,结合海上石油开发和工程设计中对海冰参数的需求,探讨了海冰数值预报模式的再解释和其产品的进一步应用,即释用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部分释用成果已在渤海海冰烈度区划和海冰管理中得到应用。这些理论研究还将为海冰数值预报产品在渤海海洋石油开发的海冰管理应用中发挥更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差分方程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中心差分建模理论和方法”.该方法具有模型级自适应与参数时变性的特点,可适用于油区中,长期规划时开发指标的预测.与灰色预报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由于灰色预报模型只考虑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仅仅建立了一个时间序列的函数,它要求原始时序规律性较强,这就对信息量有所限制,经矿场实际数据验证,其预报精度较中心差分预测模型要差,预报的时间要短.中心差分建模的模型即考虑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又考虑了自变量与其本身过去的关系,是用原始数据直接建模,它既可进行时间序列的预报,又可进行动态系统的分析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基于ZigBee技术的石油钻井现场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LEACH算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石油钻井现场层次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根据石油钻井现场工况和无线网络节能的需要,设计了层次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控制机制和路由机制以及周期性模式和中断模式2种工作模式,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根据所设计的拓扑控制机制和路由机制,在周期性模式下,网络数据传输良好,能够稳定、可靠地对数据进行周期性地采集;在中断模式下,网络能够及时地对超限数据进行传输,具有良好的预警功能.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石油钻井现场现有的有线监控系统的不足,对保证钻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海冰数值预报原理为基础,结合海上石油开发和工程设计中对海冰参数的需求,探讨了海冰数值预报模式的再解释和其产品的进一步应用,即释用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部分释用成果已在渤海海冰烈度区划和海冰管理中得到应用。这些理论研究还将为海冰数值预报产品在渤海洋石油开发的海冰管理应用中发挥更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BP神经网络及其改进算法广泛应用于产量预测,但并不适宜时间序列预测问题。基于产油量变化的时间序列特征,提出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具有长期记忆能力的时间序列预测,在描述LSTM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和算法原理基础上,阐述了样本数据处理,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节点数选择及表征方式,形成产量预测模型。实例应用表明,LSTM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油井产量,整体平均误差约为1.46%,并指出无预兆停产、特殊情况以及部分数据量缺失是影响预测准确性的主要原因。该模型的提出对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在石油方面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开发规划经济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灰色系统控制角度出发,将整个油田看作是一个动态系统。在分析研究系统的产量变化时间序列统计规律基础上,采用多层递阶预报和多变量多步自校正递推预报器,分别建立了水驱砂岩油田产量递减自适应预报模型。并应用该模型预报大庆油田无措施条件下的产量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田动态规划模型,采用简捷的一步优化方法,求解最优控制试编了满足油田稳产要求和经济上合理的五年规划。  相似文献   

11.
油气层产能预测方法及模型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应用渗流力学基本理论,提出了以油气层有效渗透率为突破口,确立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在油气层测试之前对其产能进行预测的方法。根据塔里木盆地多个油气田大量试油和岩心分析资料,分别建立了油层和气层产能预测评价的实用数学模型,从而把渗流力学理论模型变成了易于应用的实用技术。应用所建立的产能预测方法及数学模型,在塔里木盆地第一次成功地对一口油气井的产能进行了定量预测计算。从日产天然气几十万方的特高产层到低产层和干层,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A井天然气层产能预测结果得到了完井测试结果的证实,表明了产能预测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也说明利用测井资料预测评价油气层产能技术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两种求解广义翁氏模型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翁氏模型是石油产量预测的基础模型之一。陈元千教授首次提出的求解广义翁氏模型的线性迭代试差法,提出一种新求解方法,以辽河油田为例,对比了两种方法的求解过程及计算结果,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原线性迭代试差法在求解模型时,需要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参数 b 的取值,然后选择一个判断标准来寻找最优的b 值,但在回归段的选择上比较直观,新方法通过二元回归可以直接求出参数 b,但在回归段的选择没有原方法直观。两种方法并不存在根本性差异,各有优劣,在实践应用中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3.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两项核心技术   总被引:131,自引:23,他引:108  
岩性地层油气藏在我国陆上油气储量和产量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表明,该领域勘探研究的核心技术是地震储集层预测与层序地层学。地震储集层预测一般分为递推反演、测井约束反演和叠前反演三大类,应用时有条件限制。储集层特征重构是提高纵向分辨率的有效方法,地震属性解释是提高横向分辨率的重要手段。我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主要侧重于概念的探讨和模式的提出,没有完全实现露头、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等多学科结合在空间上的工业化成图,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工业化应用的6个步骤。图6参13  相似文献   

14.
地震反演技术在齐家北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针对齐家北地区砂体薄、纵向难识别的特点,选用了一种能适合该区储层识别的拟声波反演技术。实践表明,拟声波曲线能很好地反映出该区探井地层岩性的变化,曲线上砂泥岩岩性特征十分清楚。以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北地区扶余、高台子油层为例,介绍拟声波在储层预测中应用效果和利用地震反演预测储层的思路。该反演技术不但能较为准确的预测储层,而且为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油井出砂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油井出砂是石油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出砂预测的各种方法,动向及成果,总结了这些方法的研究现状,应用水平与存在的问题,在研究应用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HCZ模型在多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元千  郝明强 《石油学报》2013,34(4):747-752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新区块投产、规模化开发调整和三次采油方案的实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双峰或多峰的产量变化模式,而传统的HCZ模型属于单峰预测模型,不能用于双峰或多峰的产量变化预测。在单峰HCZ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多峰产量变化模式的HCZ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预测不同峰期的产量、累积产量、可采储量、峰值时间及峰值产量等指标,并进一步提出了模型常数的确定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多峰HCZ预测模型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海上稠油油田由于受到开采时间的限制,一般在含水率达到40%之前进行聚合物驱,以提高油藏采油速度和开发效果,开发动态与陆上油田高含水期聚合物驱存在较大差异。文中应用统计方法,分析海上稠油油田早期聚合物驱的生产动态,从数据序列分析的角度研究其动态规律,认识不同动态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时间与含水率、采出程度等动态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并根据实际动态资料及时修正,进而建立能够反映早期注聚合物规律的预测方法。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渤海油田典型聚合物驱油藏进行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实现时间序列的多步预测,且预测结果满足精度要求,为早期聚合物驱开发指标预测和动态适时调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震储集层预测技术在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2,他引:4  
地震储集层预测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岩相预测、岩性预测、物性预测及含油气性预测。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分为预探、评价、产能建设与油气生产阶段,由于地质背景、勘探程度、资料基础以及需求的不同,不同阶段采用的地震储集层预测技术差异较大。在预探阶段,地震储集层预测的作用是查明地层纵向总体情况和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的关系,结合钻井资料建立已发现油气藏的宏观概念;在评价阶段,地震储集层预测的作用是预测岩相、岩性、储集层物性、含油气性,为形成开发设计方案提供依据;在产能建设与油气生产阶段,要通过地震储集层预测精细刻画储集层并描述其性质,以预测剩余油分布范围,为开发调整提供依据。对各阶段应用的地震储集层预测技术及其难点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高5块低渗油气田产量预测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受沉积环境的影响,低渗透油气田储层砂体连通性差,渗透率低,油水流动阻力大,生产规律完全不同于常规油气藏,生产中油气产量变化极其复杂,预测难度大。介绍了双对数模型、威布尔模型、俞启泰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和微分模拟模型等5种目前进行油气产量预测的主要模型,以渤海湾盆地高5块低渗透油气田为研究对象,利用生产动态数据,运用5种模型分别对研究区产量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对比了各种方法在油气田不同开发阶段的预测精度,指出灰色系统模型对预测产量的单调上升或单调下降较为准确,而其他模型则可用于对油田开发指标的全程预测。但对渤海湾盆地高5块而言,5种常用模型的预测都存大较大的误差,为此重新拟合出了一种精度较高的线型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