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 3个带 ,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 ,其构造格局各具特色 ,并且均有自身的烃源岩。西部断陷带由多个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组成 ,主要烃源岩为下古新统湖相泥岩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丽水、椒江凹陷 ,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中部隆起带是中生界残留盆地的叠置区 ,主要烃源岩为侏罗系湖相泥岩 ,福州凹陷是该带较有利的勘探区 ,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东部断坳带是厚度逾万米的新生代沉积断坳区 ,主要烃源岩为始新世煤系地层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西湖凹陷 ,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 ,东海盆地比较现实和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是西湖凹陷及丽水、椒江凹陷  相似文献   

2.
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3个带,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其构造格局各具特色。并且均有自身的烃源岩。西部断陷带由多个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组成,主要烃源岩为下古新统湖相泥岩,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丽水,椒江凹陷,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中部隆起带是中生界残留盆地的叠置区。主要烃源岩为侏罗系湖相泥岩,福州凹陷是该带较有利的勘探区。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东部断坳带是厚度逾万米的新生代沉积断坳区,主要烃源岩为始新世煤系地层,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西湖凹陷,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东海盆地比较现实和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是西湖凹陷及丽水,椒江凹陷。  相似文献   

3.
对海拉尔盆地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油气勘探历程进行回顾,总结了各勘探阶段的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以及由此取得的重要勘探成果,将海拉尔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盆地区域勘探油气发现阶段、构造油藏勘探突破阶段、断块-岩性油藏勘探增储阶段和多类型油藏勘探扩展阶段。多年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每次认识创新和思路转变,都给勘探工作带来了新的转机;复杂断陷盆地地震关键技术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物探成像精度,为复杂构造区深化认识奠定了基础;原型盆地控制了烃源岩的形成和演化,凹陷内的构造带对油气运移和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明确主洼槽、断裂和构造控藏规律,是引领勘探方向的基础和关键;对洼槽区—缓坡带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可带来勘探思路的转变和勘探领域及空间的拓展;地质理论认识的创新,是复杂断陷盆地拓展勘探领域持续发现的根本途径,这些对于今后的勘探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伸展盆地裂谷期为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沉积充填的叠合断陷盆地,与断陷期完全为陆相地层充填的陆相断陷盆地在形成的板块构造环境、沉积相和烃源岩等方面有显著区别。中国近海叠合断陷盆地一般主要沉积有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3个层系的烃源层,其中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是南海北部断陷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的主力烃源岩,该层系生烃成藏均晚于断陷期沉积的陆相地层。该类烃源岩具有陆源生烃母质和海相生烃母质双源输入的混合特征,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以生气(煤型气)为主,但浅部烃源岩有一定的生油能力,其生成的油气亦有双源成因的特征。油气源对比研究表明,白云凹陷番禺地区和LW3-1气田油气成藏的主要贡献者是白云凹陷海陆过渡相的恩平组烃源岩,但也有渐新统珠海组海相烃源岩的贡献。勘探实践证明,这种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目前已成为南海北部断陷盆地最为重要的烃源层系,是该区有效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42,自引:9,他引:33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中国7个大型内陆含油气盆地之一.发育有石炭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4个大含油气系统,形成了北缘、西部和中部3个勘探领域,共有油气资源量42×108t(油当量),油气聚集受烃源岩、构造叠加及储集层性质的控制.该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中国最有油气勘探潜力的盆地之一.根据盆地内不同地区的油气藏控制因素,盆地的西部南区、西北缘的阿尔金山前、北缘的冷湖三号等地区是碎屑岩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西部北区是非常规储层油藏的重点勘探区,中部、西部第三系和北缘深层是天然气新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吐哈探区油气勘探由中—浅层向深层、由常规向非常规转向,推动其深层油气资源勘探,通过对吐哈盆地、三塘湖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准东地区的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的分析,对其含油气系统特征和勘探潜力评价,梳理主要勘探方向,优选战略突破领域。石炭纪—二叠纪,吐哈探区为统一沉积盆地,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建造;三叠纪—侏罗纪,研究区被分割,形成独立的前陆盆地;与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相对应,形成了石炭系海相—海陆过渡相、二叠系湖相和侏罗系湖相—煤系3套烃源岩,构成三大含油气系统。勘探思路的转变促进了深层油气勘探的重大进展,准东地区石钱滩组海相碎屑岩油气藏、二叠系页岩油藏、常规砂岩油藏以及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大规模优质储量,实现了战略资源的有序接替;应按照战略准备、战略突破和战略进行3个层次的勘探,聚焦10个有利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德令哈断陷是一个勘探程度很低的地区。通过野外露头石油地质考察,结合目前钻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区内广泛发育中生界侏罗系和古生界石炭系泥岩、碳酸盐岩和煤系烃源岩,奥陶系泥岩和碳酸盐岩也是较好—好烃源岩;储层发育,中新生界油气储层都为砂岩。德令哈断陷为两凹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区内构造发育,圈闭类型多样,数量多,面积大,埋藏深度多小于4000m,有利于钻探。预测油气总资源量在10×108t以上,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重点分析研究合浦盆地低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生源母质类型和成熟度等生烃条件,以及生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和油气运移和保存等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认为合浦盆地具有形成低熟油气/生物气的有利地质条件,是华南陆块西南缘上具有一定油气勘探远景的沉积盆地。合浦盆地未来油气勘探方向及重点勘探领域,应围绕低熟烃源供给区,主要勘探寻找低熟油气及浅层生物气资源,争取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根据松南地区基底断裂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和控盆断层在不同时期活动强弱的研究,把松南地区划分为陆家堡、开鲁和彰武3个盆地群。对比分析了松南地区断陷层沙海组和九佛堂组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陆家堡盆地群烃源岩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开鲁盆地群和彰武盆地群,其生烃能力最强;垂向上,九佛堂组烃源岩质量较好。造成生烃能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基底断裂和控盆断层活动强度的不同及活动时间的长短,另外还受烃源岩埋藏深浅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应重点研究九佛堂组烃源岩,但部分断陷以研究沙海组烃源岩为主。  相似文献   

10.
大庆外围盆地勘探潜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大庆外围盆地存在多套烃源岩层和多种类型的储层,各盆地区域构造条件不同,盆地的沉积盖层和成藏条件也不同。从烃源岩厚度、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油气资源量等几方面入手,对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依—舒地堑汤原断陷和方正断陷、漠河盆地、大杨树盆地等外围重点盆地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预测了各盆地的有利含油气区带,研究确定了外围盆地主要四套勘探层系,其中主要发育于大杨树、汤原、三江的下白垩统第二勘探层系和发育于汤原、方正断陷的第三系第四勘探层系是目前主攻重点。由此确定了三江盆地绥滨坳陷和依—舒地堑为战略突破盆地,漠河盆地和大杨树盆地为战略展开盆地。  相似文献   

11.
东濮凹陷早第三纪生物记录中的地质事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美田 《石油学报》1992,13(2):77-82
本文综述了介形类、沟鞭藻等各门类化石居群的变化特征,认为沙三和沙一段沉积期为东濮凹陷早第三纪生物群繁盛阶段.化石演变呈陆相广布居群与地方居群交替出现的特征,其演变包含孔店组至沙四下亚段、沙四下亚段至沙四上亚段、沙一段至东营组等的渐变,并伴有洪水事件;沙四上亚段至沙三段、沙三段至沙二段、沙二段至沙一段等的突变,伴有水质变咸、变淡及风暴等地质事件.从化石组合序列、沉积相区及沉积物源等论述了沉积间断事件.  相似文献   

12.
�Ĵ���׹��ռ����ķ�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孔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四川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长期高度重视射孔技术的发展,依靠自身优势,积极面向市场,在新型射孔器的研制、射孔工艺技术的开发、优化射孔及效果评价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将产品和技术迅速推向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 超) 深穿透射孔工艺、水平井射孔工艺、过油管张开式射孔、射孔—测试联作、全通径射孔工艺、分层开采中的射孔、高温高压深井( 超深井)油管传输射孔和射孔后丢枪的一次性完井管柱等技术上取得了众多成果;并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发展趋势,积极研制了超正压射孔、油管传输和高能气体压裂复合射孔、定方位射孔、小井眼射孔和与完井封隔器联作的油管输送技术等射孔储备技术,使之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射孔技术基地。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二迭系中的白云岩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荫本 《石油学报》1982,3(1):29-33
四川盆地二迭系是一个气候温暖、潮湿、生物极端繁盛的浅水碳酸岩台地。其中的白云化有三种成因:一是沿缝孔交代的粗大的白云石;二是沿缝合线交代的小菱面体的白云石;三是咸淡水混合成因的粗大的白云石,前两种数量不多,后一种却形成了大规模的云岩体,其控制因素是生物滩或生物礁等古代碳酸岩高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已进入成熟阶段。要保证我国石油产量和储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加强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对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中国自己的地质特点形成适合于中国地质背景的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同时要进行勘探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5.
巴什托普石炭系油气藏成藏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什托普油气藏为一岩性-构造油气藏,该油气藏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成藏,油气分布完全受古构造控制。受新生代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巴什托普古背斜演变成一向西倾伏的鼻状构造,但灰岩储集层严重的非均质性及不连通性,使得生屑灰岩段的油气并未完全散失,在巴什托普古背斜,即现今群4井以东地区仍有巨大未探明的储量,是一非常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6.
�Ĵ�����ѹ���ữ�����½�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地区压裂酸化已成为有效改善储层渗流条件、提高单井油气产量的必要手段。经过40多年来的实践,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技术引进和科技攻关,四川压裂酸化已逐步形成了工艺技术配套化、入井材料系列化、设计软件系统化、现场作业标准化的服务特色。文章从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的施工作业能力出发,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四川地区压裂酸化的一些特色技术,体现了四川地区近年压裂酸化技术的新进展,并对压裂酸化技术下步的发展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IN BRIEF     
<正>China to introduce market-based jet fuel pricing China’s producer price for aviation fuel will be determined by the market starting March 2015,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NDRC),China's top economic planner.China will advance marketoriented reform for aviation fuel pricing.The producer price of jet fuel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CIF(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age)import price,which used to be decided by the NDRC and published on a monthly  相似文献   

18.
IN BRIEF     
<正>CNPC mulls oilfield services listing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the country’s biggest oil and gas producer,may use a small-cap company called Daqing Huake Co.as a vehicle to list its oilfield services unit and avoid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according to sources.CNPC,which owns about 55percent of Daqing Huake through two subsidiaries,is also  相似文献   

19.
IN BRIEF     
Air China conducts first biofuel test flight Air China became the first Chinese carrier to conduct a demonstration flight powered in part by biofuel, indicating the alternative energy’s possible use in future commercial flights in China. The Beijing-based airline company, also China’s flag carrier, made the test flight  相似文献   

20.
IN BRIEF     
《中国油气》2009,16(2):63-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