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多元复合—过程叠加”成藏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阐述了复杂叠合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提出了多元复合—过程叠加成藏模式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方法。研究表明,中国复杂叠合盆地具有多期次构造变革、多套生储盖组合、多旋回油气成藏、多期次调整与改造的油气地质特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古隆起、烃源灶、区域盖层以及构造平衡带4个要素的控制。"要素复合、过程叠加、多期成藏、晚期定型"是复杂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演化和分布的基本模式。依据这一模式,在恢复研究区4个主要控藏因素演化历史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各主要成藏期奥陶系目的层有利油气聚集区带及构造调整改造后的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焉耆盆地横跨库鲁克塔格褶皱带和南天山褶皱带,处于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之间,是在元古代结晶基底和海西期褶皱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山间小型盆地,具两坳一隆的构造格局,划分为博湖坳陷(可进一步划分为南部凹陷、种马场断裂构造带和北部凹陷)、焉耆隆起与和静坳陷(图1)。目前已在其中的北部凹陷发现了宝浪油田和本布图油田。 残留盆地油气评价方法及勘探成功率统计 1.残留盆地油气评价方法 残留盆地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表现在:①残留盆地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相带分布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或破坏,不能完全代表原始盆地的面貌,原始生油凹陷或分割或缺失,原始储集相带或缺失或残留,原始构造圈闭或改造或继承;②经历了多期次、多种形式的后期改造,具有多期改造、多期生油、多期成藏、晚期成藏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散特点。针对残留盆地复杂的油气地质特征,须采用盆地整体、动态、综合分析原则为指导,正、反演相结合的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评价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叠合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以中国南方中、古生界为例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通过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成果总结,初步提出一套叠合盆地或改造型盆地评价及其油气系统的研究方法.其核心思路是强调进行油气地质“动态演化”研究.主要通过拟三维盆地模拟反演主要烃源岩时空演化、生烃过程及其不同地质阶段中的生烃强度、资源量;结合古今油气藏解剖分析总结油气成藏-破坏规律及古构造分析研究油气运聚指向;结合主要构造运动期对南方中、古生界主要油气系统进行了分阶段的动态演化研究.认为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现实对象是次生油气系统及再生烃油气系统,现存的原生油气系统很少.提出南方新区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为川东北大巴山前缘及石柱复向斜西侧高陡背斜带、苏北盆地阜宁-盐城-海安-兴化-宝应地区、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潜江-仙桃-牌州-汊参1井地区、江西南鄱阳盆地及楚雄盆地北部凹陷.这一认识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相似文献   

4.
盆山体系与油气成藏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山体系与油气成藏作用的综合研究是当前大陆能源和盆地动力学探索的热门,也是中国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文章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分析了盆山体系与油气成藏作用体系的组成及其研究方法,探讨了盆山体系结构、演化和构造作用对油气成藏作用的制约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响应关系。给出了四川盆地及其周边造山带组成的复合盆山体系与油气成藏作用的研究实例,认为盆山体系与油气成藏作用的研究应遵循系统科学的思维与方法。盆山体系结构、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的研究是油气成藏作用研究的前提。盆山体系结构的差异决定了烃源岩属性、油气圈闭类型和成藏模式的差异。多期次的盆山构造活动制约了烃源岩演化、油气充注期次、输导体系的变化、聚集成藏过程及其后期的改造。盆山构造作用对油气成藏作用的影响具有建造和改造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相—势”控藏作用原理分析及思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东营凹陷洼陷带岩性油藏勘探形成的"相—势"控藏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势"控藏研究文献调研,对"相—势"控藏作用原理进行了解剖,并以东营凹陷陡坡带砂砾岩扇体为例进行"相—势"控藏作用研究,验证了北带砂砾岩体成藏受"相—势"控制,总结了东营北带的"相—势"控藏特征,完善和发展了"相—势"控藏理论。同时在研究中发现,由于油气成藏是一个动态过程,虽然现今储层有利相带及成藏动力的耦合是成藏的关键,但是研究证实储层的物性、地层压力的动态演化对圈闭含油气充满度影响很大。应对油气成藏关键时期及其以后的储层物性及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及其动态演化进行研究,实现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演化史、沉积埋藏史、热演化史、成烃史、油气充注史、"相—势"控藏历史等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势"控藏理论,必将带来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理论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以吐哈盆地丘东-温吉桑油气聚集带为研究对象,在对地层、构造特征、储集层特征与烃源岩条件等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气藏流体特征、温压特征、成藏期次、时空配置关系、运聚特征与动态成藏过程等方面阐述了该带的油气成藏作用;建立了成藏模式,预测了该带向生烃凹陷方向是中体罗统原生气藏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印支期以来的盆山耦合关系及下古生界油气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构造地质学和油气系统理论,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技术为手段,研究了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与周缘造山带的耦合关系,探讨了江汉平原的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及周缘经历了挤压、拉张、挤压3次大的构造应力场的转换,使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盆地具有改造盆地的特点;一方面强烈的抬升、剥蚀使早期聚集的油气经历改造和再分配、再聚集过程,另一方面燕山期构造活动使逆冲推覆构造成为该区重要勘探领域。综合分析表明,位于台、盆转换带的宜昌-珂理-簰州区带是目前江汉平原及周缘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对中西部地区盆地构造演化和晚期差异构造改造的分析表明,四大盆地构造-成盆具有"同序异时"的演化特征,即均具有从伸展性盆地向压性或压扭性盆地转化的成盆序列;碎屑岩层系的晚期构造改造由山前冲断、差异隆升和掀斜等3种基本型式在横向上并列和纵向上叠加而成。构造-成盆作用与晚期构造改造共同控制了碎屑岩层系的油气富集分布及油气成藏类型与规模:单一的成盆序列和多样式的转化确定了四大盆地间相似的成藏组合类型与差异性分布特征,四大盆地改造的基本型式决定了油气富集的类型,而改造的叠加特征控制了油气富集成藏的期次和规模。基于对四大盆地碎屑岩层系油气富集构造控制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认识,提出了油气富集构造区带类型的划分方案,划分出古隆起、斜坡、山前褶皱冲断及大型断裂4类油气富集区带类型及相应7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早古生代时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盆地,在其后的发展演化历史中,又经历了多期成盆、多期发育与多期改造,从而最终成为叠合型盆地。这样的盆地发育特点造成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的多源生烃、多期生烃、多期运聚、多期成藏和多期改造。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可以概括为"源控、隆控、坡控、面控、断控和相控"。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原型盆地的"定洼选带"相比,其勘探思路应该是"定源选带"。在确定有效烃源灶的基础上,通过断层、不整合面以及输导层的研究确定与烃源灶有关系的有利勘探区带,根据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确定有利区带的勘探战略是以油勘探为主、气勘探为主还是油气并举。  相似文献   

10.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改造动力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地应力、重力和热力3种动力对盆地具有改造作用并影响油气成藏。地应力改造作用在盆地主要表现为抬升、挤压、伸展和走滑4种改造方式。其中抬升作用延缓了剥蚀区油气成藏的进程,使烃源岩热演化停滞于剥蚀前的热演化状态,这种改造对早生早排古油气藏的保存有利;挤压改造作用产生褶皱与断裂甚至构造反转等现象,为油气成藏储备了大量各种类型圈闭条件的同时,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和通道,有利于油气成藏;伸展作用在盆地表现为早白垩世断陷以不同叠合(叠置)形式叠置在侏罗纪断陷之上,这种改造有利于提高侏罗系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使源岩有机质向烃类转化并运聚成藏,同时,张性贯通断裂可使原有古油气藏保存条件部分改变或破坏,形成次生油气藏;大型走滑作用可形成一系列张扭性与压扭性构造样式,在走滑伸展沉降带内形成走滑拉分盆地,并对前期盆地产生走滑分割改造,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供成藏环境及条件和改造破坏正反作用两个方面。重力改造作用以深埋及压实为具体表现形式,为盆地成烃、成藏提供了地温场、地压场和保存条件,深埋作用的快速发生还为盆地形成流体压力封存箱提供了条件,异常超压及其流体压力封存箱的存在有利于保存原生孔隙、发育次生孔隙并形成压力封闭成藏条件,这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有积极作用。热力改造作用在盆地主要表现为多期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对沉积盖层的改造,为油气成烃、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南堡凹陷区域构造上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是一个新生代开始发育的含油气凹陷,经历了断陷期和坳陷期两个演化阶段.回剥分析表明,盆地充填具有"幕式"沉降特征.文中通过对岩浆活动、温压场演化及其与沉降速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厘定了岩浆活动在盆地演化中的时间序次及其与沉积作用的耦合关系,识别出岩浆活动与盆地古温压场演化之间的成生关系,并为油气成藏条件的再认识提供了重要而新颖的研究思路与途径.预计2010-2015年新疆和近海将建成特大型油气区,加上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川-渝、柴达木等,全国石油年产量可能逐步达到18×104~20×104t;天然气年产量可能达到1 000×108m3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研究,分析了动力学机制控制下的盆地南部构造演化特征,提出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四个控制作用:(1)构造运动控制了盆地演化阶段与凹陷结构;(2)构造运动控制了盆地沉降中心迁移与地层分布;(3)构造运动决定了油气成藏关键时期和油气分带的差异性;(4)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聚集与分布.构造运动是盆...  相似文献   

13.
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58年以来,先后有10余个单位参与过合肥盆地的油气勘探及研究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下四上的曲折历程。目前,合肥盆地尚处于盆地勘探初期的低勘探程度阶段,许多基本的石油地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现阶段合肥盆地的油气勘探应加强石油地质的综合研究,钻探工作应以解决盆地基本的石油地质问题为主,是合肥盆地近期油气勘探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刘池洋  付锁堂  张道伟  陈琰  黄雷  石亚军 《石油学报》2020,41(12):1527-1537
柴达木盆地位处全球新生代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青藏高原北部,盆地的演化和改造明显受高原形成动力学环境的控制,属于"强改造型"盆地。根据盆地属性及其所处动力环境的个性,揭示了盆地油气赋存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的特点。柴达木盆地前期30年油气勘探无重要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盆地属性缺乏深刻认识。改造型盆地油气资源的贫富及分布,直接受原盆富烃坳(凹)陷以及其中的烃源岩在改造后的留存状况所控制,即"原盆控源"。对古近纪原盆恢复等综合研究揭示,现今的柴达木盆地西南部处于古近纪盆地腹部的富烃坳陷区,其中的烃源岩主体保存尚好;确定该区环英雄岭逾3×104km2的地区为巨型油气富集区和重点石油勘探区。强改造作用使得柴达木盆地西部从古近纪较简单的富烃坳陷结构演变为现今由隆起、凹陷、断阶和斜坡等构造单元构成的复杂格局。此改造过程和结果直接控制着油气藏(油气田)的特征、分布、成藏模式和资源规模,简言之,改造控藏。盆地发生强烈改造的时间晚、地下深部的围压强等鲜明的个性改造特征,对油气的成生、运移、聚集和耗散而言,利大于弊。目前,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油气勘探的成效显著,相继发现了5个不同类型的亿吨级大油田。改造型盆地油气富集区的确定构建了区内已发现和待发现油气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预测依据,开拓了持续发现多个油气田的广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5.
刘池洋  付锁堂  张道伟  陈琰  黄雷  石亚军 《石油学报》2021,41(12):1527-1537
柴达木盆地位处全球新生代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青藏高原北部,盆地的演化和改造明显受高原形成动力学环境的控制,属于"强改造型"盆地。根据盆地属性及其所处动力环境的个性,揭示了盆地油气赋存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的特点。柴达木盆地前期30年油气勘探无重要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盆地属性缺乏深刻认识。改造型盆地油气资源的贫富及分布,直接受原盆富烃坳(凹)陷以及其中的烃源岩在改造后的留存状况所控制,即"原盆控源"。对古近纪原盆恢复等综合研究揭示,现今的柴达木盆地西南部处于古近纪盆地腹部的富烃坳陷区,其中的烃源岩主体保存尚好;确定该区环英雄岭逾3×104km2的地区为巨型油气富集区和重点石油勘探区。强改造作用使得柴达木盆地西部从古近纪较简单的富烃坳陷结构演变为现今由隆起、凹陷、断阶和斜坡等构造单元构成的复杂格局。此改造过程和结果直接控制着油气藏(油气田)的特征、分布、成藏模式和资源规模,简言之,改造控藏。盆地发生强烈改造的时间晚、地下深部的围压强等鲜明的个性改造特征,对油气的成生、运移、聚集和耗散而言,利大于弊。目前,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油气勘探的成效显著,相继发现了5个不同类型的亿吨级大油田。改造型盆地油气富集区的确定构建了区内已发现和待发现油气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预测依据,开拓了持续发现多个油气田的广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6.
关于恢复四川盆地各地质时期地层剥蚀量的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油气动态演变历史,需了解各次构造变动中被剥蚀地层量,本文试对各构造期活动特点分别采用沉积速率比值法、沉积速率趋势法、剥蚀速率法、区域地质法和占地温法等,分别恢复其厚度,为研究油气演化、运聚的动态发展及它们在时空间的匹配关系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7.
合肥盆地安参1井中生代地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层是一切地质问题的基础,地层的划分直接影响着对盆地构造演化、沉积环境甚至对全盆地含油气远景的认识。该文从岩性、电性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对安参1井已钻遇地层特征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合肥盆地中生代地层层序格架,对深入认识和解剖盆地的构造演化、地层展布特征、沉积环境及含油气远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音查干凹陷构造沉降充填演化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断陷盆地构造运动学是构造演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盆地构造运动学的研究,定量恢复盆地形成演化的动态过程,对认识盆地的圈闭发育和构造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白音查干凹陷位于二连盆地西缘,是一北断南超的断陷。经过多年的油气勘探与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与认识,勘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近年勘探效果不太理想,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和富集规律不清是其重要的因素。通过平衡剖面恢复等方法,对白音查干凹陷在各个沉积时期的水平伸展作用、构造沉降作用及其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进而研究了凹陷的沉积充填演化和烃源岩的发育特征,探讨并明确了它们与油气运移、成藏、富集的关系,指出了今后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