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集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从油源条件、优质储集层的成因、构造背景等角度,重点分析了牛东油田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形成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牛东油田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储集层岩性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其次为火山角砾岩;溶孔、洞和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下伏的哈尔加乌组的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等烃源岩所形成的油气,通过断层向上运移到火山岩顶部,然后通过不整合面下的渗透层横向运移并聚集到局部构造的高部位,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良好的储集条件、断裂通道、古构造背景以及充足的油源是控制油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辽河东部凹陷北部不整合类型及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不整合对油气藏形成有重要作用。辽河幼陷东部凹陷北部地区不整合较发育,根据实际资料研究沙三段顶面不整合类型(削截、平行和超覆)和不整合面上下6类岩性接触关系的平面分布。不整合类型和不整合面上下岩性接触关系不同,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不同:下泥上砂的削截和平行不整合可在不整合面之上成藏;下砂上泥的削截不整合易在不整合面之下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层超覆不整合可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不整合面上下均为砂岩,可作为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的运移通道;不整合面上下均为泥岩,可起封堵和区域盖层的作用。根据上泥下砂的不整合面分布区有利于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认识,预测青龙台构造高部位和茨榆坨潜山的低带是有利目标区。图5参12  相似文献   

3.
江桥地区油藏地质特征与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江桥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带中段,油藏主要以微幅度构造、岩性和地层一岩性油气藏为主.研究区油层主要分布在萨二、三油层和高台子油层顶部,厚度较大,储层物性较好,主要为高孔高渗型.地层为正常温压系统,地层流体为稠油和湿气.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与运移通道控制.油气主要聚集在岩性上倾尖灭、河道透镜状砂体、构造-岩性3种类型的圈闭中,以远距离油气运移为主,运移的主要通道是高台子油层顶部的区域不整合面与储层中的砂体.  相似文献   

4.
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及其对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90,自引:4,他引:86  
通过油气在地下岩石中运移输导系统类型的分析,指出孔隙、裂缝和孔隙-裂缝组合是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的三种主要构成要素。据此提出连通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在地下运移的简单输导系统,砂体-不整合面、砂体-断层、不整合面-断层、砂体-不整合面-断层为油气在地下运移的复合输导系统,它们为油气运移提供了立体网络通道。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类型控制着油气的成藏模式。连通砂体输导系统可控制底层超覆、岩性尖灭、断层遮挡油气藏的形成;不整合面、砂体-不整合面、不整合面-断层组成的输导系统可控制基岩风化壳油气藏的形成;断层、砂体-断层、砂体-不整合面-断层组成的输导系统可控制断块、背斜、构造-岩性和断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长4+5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油气生成、储层条件、运移条件、圈闭和聚集成藏等方面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并总结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各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广泛发育的水下分流间湾暗色泥岩、致密粉砂岩以及粉砂质泥岩可形成良好的盖层;运移的动力主要来自长7泥岩形成的异常高压。长7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高剩余压力的驱动下,通过垂向叠合砂体与微裂缝向上运移进入长4+5储层,并沿连通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横向运移进入圈闭成藏,形成鼻隆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油气藏,其形成受烃源岩、沉积相带、微裂缝、鼻隆构造以及剩余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十屋断陷含油气系统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高东 《石油物探》2004,43(2):196-201
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下部是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上覆沉积为坳陷地层沉积。断陷地层的暗色泥岩是好的油气源岩,最好的储集层是坳陷层的泉头组。构造运动控制了盆地的演化、油气的生成、构造圈闭的形成、原生油气藏的破坏及浅部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沉积环境控制了源岩和储层的发育特征、油气分布层位及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嫩末构造运动控制局部构造的油气分布层位及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处于休眠期的断裂作为遮挡,形成断鼻、断块圈闭,能够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活动时期的断裂能作为垂向运移通道,并在浅部形成断鼻和断块次牛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石炭统滴水泉组高成熟的烃源岩为五彩湾凹陷石炭系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气源,彩25井区石炭系顶面为一大型鼻状构造,在此背景下局部高点控制了油气的分布。石炭系存在三个地质界面,其中第一个界面即石炭系风化壳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其溶孔、溶洞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了各井的产能。因此,在该区石炭系油气藏受构造和岩性物性的双重控制,是该区石炭系形成孤立油气藏的主要原因。今后的勘探应以该界面为主要目的层,以寻找高效的串珠状的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8.
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排子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段,紧邻生烃凹陷,长期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该区石炭系火山岩非常发育。石炭系烃源岩无生烃能力,其油源主要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储层多发育在物性较好的火山角砾岩或玄武岩中,被致密的火山岩或泥岩所覆盖;车排子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受断裂、岩相和不整合面的控制,表现为受构造控制的两期成藏,一期调整。  相似文献   

9.
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GUERARA地区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GUERARA区块位于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北部,该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阿尔及利亚油气原始地质储量的70%位于该盆地。盆地内目前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岩性、地层尖灭及背斜复合型油气藏。区内主要烃源岩为志留系海相泥岩,次为奥陶系泥岩;主要储层为三叠系砂岩,次为奥陶系及寒武系石英砂岩。构造圈闭以低幅度背斜为主。在对该区基本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志留系烃源岩的发育程度及储层物性控制油气藏分布;海西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砂岩为油气侧向运移提供了路径,北东向断层及伴生的微裂缝为油气的纵向运移提供了通道,并优选出该区阿古圈闭发育带和布艾沙圈闭发育带是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不整合面及其油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70,自引:8,他引:62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存在的多个不整合面对于油气的长距离大规模运移及油气的富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地震剖面综合解释显示,二叠系不整合面共分4种类型:断褶不整合、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规律受不整合类型控制。在测井曲线组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将不整合面上、下分为三段式结构:A底砾岩、风化黏土层、风化淋滤带。这种结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它把不同时代的储集层、断裂等连接起来,组成区域性的运移通道网络。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不整合面不仅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是油气聚休的良好场所,在不整合面之下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不整合面之上形成地层超覆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油气源特征及成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烃源岩特征、油气来源以及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分析,并利用烃源岩分析技术、油气源对比技术和成藏综合分析技术等方法解释了克拉美丽气田的主力气源岩,初步明确了气田的成藏过程和形成主控因素。研究认为克拉美丽气田主力气源岩为石炭系烃源岩,油气成藏以近源为主,具有“早期聚集、晚期保存”的成藏过程,油气成藏经历了海西晚期、印支晚期和燕山中期的多期油气充注,不同地区油气成藏具有时序性。石炭系烃源岩展布、火山岩体展布和二叠系乌尔禾组区域盖层是克拉美丽大气田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
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Hadjira区块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叠盆地Hadjira区块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阿尔及利亚实施的海外油气合作勘探区块之一。在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二维地震勘探资料和野外地质踏勘成果等对该区构造带及圈闭进行了确定,并通过对钻井岩心的分析化验,对该区的烃源岩、储集岩及盖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区主要烃源岩为志留系海相泥岩,次要烃源岩为奥陶系暗色泥岩;主要储层为三叠系SI砂岩,次要储层为奥陶系石英砂岩;圈闭为低幅度背斜。在对该区油气成藏基本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成藏分布;北东-南西向构造带是油气主要的聚集带;海西期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砂岩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该盆地南部的韦德迈阿次盆地志留系烃源岩及有利储集岩发育区为油气勘探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烃源岩条件优越,古生界发育石炭系滴水泉组、松喀尔苏组和二叠系平地泉组3套优质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供烃能力。通过成藏条件、地震储集层预测及地质综合分析认为,二叠系梧桐沟组作为石炭系顶部不整合面之上的第一套沉积岩储盖组合,以海西运动末期断裂及石炭系顶部不整合面为输导体系,以上部100多米厚高位体系域泥岩为区域盖层,可近源运移形成较大规模油气藏。在凸起西段发育水进体系域砂体,为建设性三角洲沉积,具有叠合连片成藏特征;在凸起斜坡区及凹陷区发育低位体系域砂体,砂体平面规模大,厚度大,但物性较差,坡积体或冲积扇扇中等物性较好的沉积体可形成低孔、低渗、低丰度块状油气藏。目前,梧桐沟组已发现气藏依然有扩边潜力,在斜坡区及凹陷区仍有可能发现新气藏。  相似文献   

14.
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气藏勘探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进一步加大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这一新型储层的研究力度,依据前人的认识和勘探成果,通过对该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火山岩岩性特征、生烃潜力、储盖组合的深入研究,结合多种资料的分析结果,建立了该区的岩性岩相识别模式,划分了有利火山岩分布范围,开展了整体研究,并优选目标实施钻探获得了成功。以滴南凸起为主攻目标,其中,滴西14井是整体解剖滴南凸起后优选钻探的第一口预探井。该井射开石炭系压裂后,获日产天然气16×104 m3的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滴西14井石炭系火山岩天然气藏。该气藏属基岩块状气藏,依据岩相识别模式圈定含气面积37 km2,预测天然气地质储量642×108 m3。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综合地质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为典型复式油气聚集带,油气主要来源于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三次油气充注形成了三期油气藏;油气藏类型复杂多样,具有多种储盖组合;断裂、不整合面及连通性砂体构筑了油气运移的立体输导体系;烃源岩和生排烃中心、构造和沉积相带、断裂和不整合以及有利储层是乌夏断裂带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乌夏断裂带复式油气成藏特征及油气分布主控因素的研究成果,对本区油气勘探及滚动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为研究对象,利用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储层物性和钻井等资料,对其生烃条件、储层特征及演化、油气运移方式和储盖组合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陆东—五彩湾地区主要发育滴水泉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共2套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储层物性较好,非均质性较强,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别较大;形成英安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玄武岩-泥岩和花岗岩-泥岩等4种储盖组合;油气主要以断裂和不整合面作为运移通道,储集于距石炭系顶面较近的风化壳储层中.  相似文献   

17.
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中典型的箕状凹陷,它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和多旋回沉积,形成了多种油气成藏组合。中央隆起带油气沿大断裂以垂向运移为主,形成了深、中、浅多层系复式聚集的构造油气藏;凹陷及斜坡区断裂不发育,油气以横向运移为主,形成了大面积叠合连片分布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两者共同构成了断陷湖盆复式叠合油气成藏、满凹含油的格局。同时,在优质烃源岩分布层段、主砂体带、正向构造背景区以及裂缝、异常高压及特殊岩类储层(碳酸盐岩、火成岩)发育区等优势相区,油气富集、高产,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8.
洪峰  宋岩 《天然气工业》1998,18(5):22-2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为气源运移的指向区,具有较好的生储盖条件。下古生界气源岩为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气源岩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碎屑岩;下古生界储集层为马家沟组风化壳,上古生界储集层为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前者以碳酸盐岩为主,后者以碎屑岩为主;下古生界风化壳气藏的区域盖层为石炭系底部的泥岩、铝土岩及铝土质泥岩,上古生界气藏的区域盖层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泥质岩。由于天然气聚集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其成藏各具特点,因而天然气富集控制因素就有所不同:下古生界天然气富集主要受气源、区域性岩相变化、盖层及古地貌影响,而控制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的决定因素有气源、砂岩体、局部构造的发育程度及源岩生烃期与圈闭形成期的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