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锦棉、锦黏、涤棉、涤黏面料目前大多采用两浴法染色,染色工艺长,水、电、汽消耗大。而中性染料与直接染料一浴法染色工艺、高温中性固色活性染料与中性染料或分散染料一浴法染色工艺只能染浅中色。文中探讨了锦棉或锦黏面料活性染料与弱酸性染料一浴两步法染色工艺、涤棉或涤黏面料活性染料与分散染料一浴两步法染色工艺,并列举了染色实例。结果表明,锦棉或锦黏面料活性染料与弱酸性染料一浴两步法染色、涤棉或涤黏面料活性染料与分散染料一浴两步法染色是可行的,工艺的关键是活性染料的选择和p H值的调节,且纯碱用量应控制在2 g/L;一浴两步法染色工艺的实施可以缩短染色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水、电、汽的消耗,减少排污。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涤棉针织物染色工艺长、能耗大、排污多、效率低、成本偏高等问题,利用雅可赛皂洗剂TCW对涤棉针织物进行皂煮,开发了涤棉针织物免还原清洗染色工艺,测试了织物处理后耐水洗色牢度、缩水率、扭斜度、色差,与传统染色工艺进行对比,并进行大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涤棉针织物免还原清洗染色工艺可高效地去除沾附在涤纶及棉纤维上的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浮色、减少水洗次数、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涤棉针织物染色疵病的回修方法,介绍了染色疵病修复的具体工艺流程,详细分析了除固、除硅、剥色、净洗、氧漂、皂洗等回修方法的工艺处方和工艺曲线,并阐述了染色疵病修复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涤棉针织物染色疵病回修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固色、柔软整理后涤棉针织物染色质量问题,大大提高了剥色回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文水平  薛桂萍 《印染》2014,(2):31-33
将一浴皂洗剂RCW应用于纯涤、纯棉织物染色后清洗处理,开发了T/C针织物染色一浴皂洗加工工艺。大生产实践表明,T/C针织物染色一浴皂洗加工工艺可充分去除涤棉织物上的浮色,在保证色牢度指标的同时,省去染涤后单独的还原清洗工序,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水、电、汽能源消耗,减少污水排放量和染色废水COD值,可替代传统涤棉还原清洗工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涤棉针织物传统染色方法及存在问题,阐述了涤棉针织物分散与活性染料低碱一浴两步法染色新工艺。以涤棉珠地布为例,分别采用传统工艺与新工艺进行染色,并进行了对比试验。将涤棉珠地布、涤棉健康布采用新工艺进行车间生产试验,测试并对比了两种工艺染色成本及能耗。结果表明,涤棉针织物分散与活性染料低碱一浴两步法染色新工艺缩短了染色时间,降低污水排放,节约水、电、汽等能源消耗,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对于涤棉混纺针织物的染色,详细介绍了传统染色工艺,并阐述了氧漂、分散染料碱性一浴法染涤纶工艺。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实验室小样对比和大生产实践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耐碱ALK系列分散染料以及德美公司生产的涤棉漂染一浴剂DM-1381能够实现涤棉混纺针织物氧漂、分散染料碱性染涤纶一浴法染色新工艺;新工艺与传统染色工艺相比,缩短了染色加工时间,提高了染色效率20%,节省了水、电、汽的消耗,可直接降低综合成本约500元/t;且染色后织物鲜艳,不易产生色花、色渍现象,不易起毛和擦伤,手感较好。  相似文献   

7.
将一浴皂洗剂RCW应用于纯涤、纯棉织物染色后的清洗工艺中,并开发了T/C针织物染色一浴皂洗加工工艺。大生产实践表明,T/C针织物染色一浴皂洗加工工艺可充分去除涤棉织物上的浮色,在保证色牢度指标的同时,省去染涤后单独的还原清洗工序,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水、电、汽能源消耗,减少污水排放量和染色废水COD值,可取代传统涤棉还原清洗工艺。  相似文献   

8.
游哲铭  熊若谷 《印染》1994,20(8):45-45,44
所谓湿还原是相对干还原而言。干还原工艺适应于涤棉、纯棉织物的染色,但染浅色织物时,工艺流程较长,需要经过轧染,再还原显色,浪费能源。而湿还原工艺染浅色涤棉、纯棉织物时,不必经过轧染可直接在LMH641显色机上染色,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染色的质量。 浅色涤棉、纯棉织物用湿还原染料染色时,首先浸轧悬浮体,然后通过显色机的液封口,进入汽蒸箱,液封口中加有保险粉和烧碱的溶液,布面上的还原染料经过烧碱-保险粉还原液,还原成隐色体,上染织物。涤棉织物中的涤组分通过还原染料的沾色而得色。  相似文献   

9.
涤或涤棉混纺针织物染色后传统还原清洗使用保险粉、烧碱,工艺耗时长、成本高、用水量大,排放的残液中COD值含量高。文中采用省水清洗剂RY-319A,对涤纶或涤棉混纺针织物进行还原清洗。探讨了省水清洗剂RY-319A对织物色光、染色牢度、残液COD值的影响,并与传统保险粉、烧碱工艺对比。结果表明,省水清洗剂RY-319A还原清洗工艺对涤纶或涤棉混纺针织物处理后色光及色差值与传统工艺基本一致,布面质量达到了工艺规定的要求,降低了残液中的COD值排放,可以取代保险粉、烧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涤棉麻三合一混纺织物的前处理工艺、染色、印花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摸索探讨,认为只要合理选择前处理工艺,其染色和印花工艺基本与涤棉相同。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整工艺条件,使织物纬向收缩,从而获得涤棉自然弹力织物.涤棉自然弹力织物的生产采用松式丝光和两浴法染色工艺,涤组分采用常规分散染料染色工艺,而棉组分采用冷轧堆染色工艺.各工序中应适当控制纬向张力,并严格控制树脂整理工艺.介绍了涤棉自然弹力织物的大生产工艺,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经该工艺生产的涤棉自然弹织物各项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酸性条件下涤纶用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法染色的缺点,阐述了用于弱碱性条件下涤纶分散染料染色的专用助剂涤舒宝的性能与特点。将涤舒宝分别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涤纶除油、棉精练中,并与常规除油、精练进行比较。分别采用棉漂底、涤纶除油与染色一浴一步工艺和常规染色工艺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大缸染色,并进行了成本比较。结果表明,使用涤舒宝助剂,染全涤织物前无需除油工序,可除油、染色一浴完成;应用涤舒宝助剂,弱碱性条件下染涤棉混纺织物,无需进行棉的练漂工序,可直接精练、除油、涤纶染色一浴完成,节约了水、电、汽,缩短了染色时间,降低了染厂的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13.
李波 《针织工业》2013,(2):57-59
介绍了涤棉混纺针织物一浴一步法染色加工工艺,并与传统两浴两步法工艺进行了对比.指出在前处理中,可以使用煮练生物酶VC进行生物酶低温(55℃)煮练,以减少加工时间、能耗和污染;合理选用中性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可以实现涤、棉的同浴染色;最后在染色机内对织物进行柔软处理,并在定形机上进行硅油处理,定形温度170~175℃,就可以加工出与传统两浴两步染色法所得织物色牢度相仿的涤棉混纺针织物.对于加工1 t涤棉针织物而言,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艺与传统两浴两步法染色工艺相比,可缩短工时约4h,节约电240 kW·h、水40t、蒸汽1 m3,降低总成本454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分散/纳夫妥、分散/液体硫化染料染涤棉元青的工艺,从工艺流程、染色效果、染色牢度和成本等方面对这两种染色工艺进行了比较。根据染色批量的大小合理选择染色工艺,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汤晓飞 《针织工业》2010,(10):27-28
介绍了涤棉传统染色工艺流程,分析了该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利用安诺可隆SD系列分散染料染色后浮色在碱性条件下易于洗除及升华牢度优异的特性,设计了安诺可隆SD涤棉短流程染色工艺,比较分析了该工艺与传统工艺的工艺处方、染色效果和水洗牢度。结果表明,安诺可隆SD涤棉染色短流程新工艺省去了传统工艺的还原清洗和中道高温定形,降低污水的COD排放,缩短工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生产成本,且染色效果和水洗牢度明显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精练染色一浴剂力威龙198在涤棉混纺产品练漂染色一浴法工艺中的应用。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省去了传统工艺的前处理工序,缩短了工艺流程。力威龙198用量在1.5~2 g/L时,该工艺能达到传统工艺的染色效果和色牢度要求,且大大降低了水、电、汽等的消耗,缩短了工艺时间,达到高效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涤棉织物横档疵点的检测方法,重点分析了原色涤棉织物和色织涤棉织物横档的成因,提出了预防涤棉织物横档疵点的措施。研究表明:产生涤棉织物横档的原因主要有纤维性能差别较大、涤棉混纺比不准确、混合不均匀、涤棉纱线成纱质量较差、染色工艺不合理和染整机械状态运行不佳等。设计合理的纺织工艺、准确的混纺比、提高混合均匀度以保证纺织机械的正常运行可有效避免涤棉织物横档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对新产品涤棉绒布进行了一系列的染整工艺试验,解决了涤棉绒布前处理、染色及后整理的工艺难题,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深色涤棉筒子染色的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原纱不做前处理,采用直接染涤→染棉→后处理的工艺进行染色,染色后的毛效、内外层色差、色牢度均达到要求,同时对该工艺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在节约时间、水、电、汽、染料、助剂和排放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涤棉混纺针织物分别用传统染色工艺与耐碱型分散染料染色新工艺进行染色,对其工艺流程、处方、工艺曲线及水电汽消耗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工艺具有节能降耗、增加经济效益的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