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红菌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竹红菌素是竹黄菌中的主要成分。本文概述了竹黄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自然分布、竹红菌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
竹红菌素是竹红菌,竹黄菌等几种竹寄生菌的代谢产物,研究表明竹红菌素在可见光区具有优良的光敏活性,是一种潜在的光疗药物,因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现综述近年竹红菌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竹红菌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红菌素是竹红菌,竹黄菌等几种竹寄生菌的代谢产物,研究表明竹红菌素在可见光区具有优良的光敏活性,是一种潜在的光疗药物,因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现综述近年竹红菌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竹红菌素是从竹黄菌或竹红菌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天然色素,在民间已有较广泛的使用。通过组织分离法,从竹黄中纯化一株竹黄菌PHP-89,在自然生境中就可以产生竹红菌素,但产率较低。采用单因子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方法,对竹红菌素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大幅度提高了竹红菌素的产量。结果表明,最佳的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27.3 g/L,玉米浆15.2 g/L,短穗竹竹叶提取物63.3 m L/L。在此条件下,竹红菌素的产量可达1997.2mg/L,是优化前的5.66倍。  相似文献   

5.
利用竹黄菌株通过液态发酵的方法获得活性成分竹红菌素系列化合物.首先采用单因素的分析方法找到了竹黄菌比较合适的液态发酵培养基:蛋白胨作为培养基氮源,葡萄糖作为培养基碳源.然后利用响应面法分析探讨蛋白胨和葡萄糖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蛋白胨最佳浓度为1.82 g/L, 葡萄糖的最佳浓度为2.42 g/L.优化后竹红菌素产量为0.62 g/L.  相似文献   

6.
韩燕峰  杜文  梁建东  梁宗琦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239-241,249
采用培养特征观察,竹红菌甲素测定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和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上竹黄菌的生物量,产竹红菌素甲素和形成子座情况,结果表明,葡萄糖20g,琼脂20g,竹汁1000mL(竹枝200g煮沸取滤液),pH自然的培养基中并插入灭菌的竹枝,接入竹黄菌种,7d后,该培养基上菌丝生物量和其竹红菌素量均为最高,且约6个月室内室温(0~20℃)培养获得了类天然竹黄状的培养物,该培养物经过了竹红菌甲素测定及分子鉴定分析多途径的综合验证。通过本实验,竹黄无性型菌的人工培养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7.
竹黄发酵菌丝与竹黄子座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株产苝醌类色素的竹黄无性株Shiraia sp.SUPER-H168以及竹黄予座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常规成分、总氨基酸、脂肪酸、无机元素、生物活性成分等.结果表明:二者的竹红菌素质量分数(4.23 mg/g,3.58 mg/g)接近,优势脂肪酸均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他指标差别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竹黄菌在固态发酵产竹红菌素的过程中,搅拌(初始搅拌和搅拌间隔时间)和外加淀粉酶对竹红菌素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优化后的最佳方案为:初始搅拌在发酵第3天进行,此后的搅拌间隔时间为36 h,外加淀粉酶以细菌中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复合添加为最佳,其中细菌中温α淀粉酶在固态发酵初始阶段加入,添加量为2.85 U/g,糖化酶在发酵第3天加入,添加量为29.78 U/g。经过搅拌和外加淀粉酶的研究后,竹红菌素的产量到达了60.74 mg/g,是先前竹红菌素产量报道的3.66倍,并且固态发酵的周期由15 d缩减到了13 d。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淀粉酶添加应用于固态发酵的研究,并且对竹红菌素产量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竹黄无性型菌株ZH-5-1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制备竹红菌素,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提取工艺,并使用萃取及硅胶柱色谱技术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以丙酮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30(m/V)、于30 ℃温度条件下超声浸提30 min时,菌株ZH-5-1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竹红菌素的提取率最高达4.83 mg/g;竹红菌素提取液经萃取分离获得紫红色结晶,该晶体经过薄层层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确定为纯品,质谱分析后发现其分子式为C30H26O10,确定为竹红菌甲素,经统计分析发现其纯度达到98.20%。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竹黄菌固态发酵产竹红菌素过程中,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色素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为:玉米10 g/dL(颗粒度为0.78~0.95 mm),麦秸秆10 g/dL(干重),外加碳、氮源及无机盐为葡萄糖5 g/dL,NH4Cl 1 g/dL,CuSO40.05 g/dL,CaCl20.1 g/dL,KH2PO40.05 g/dL,K2HPO40.1 g/dL,MgSO40.2 g/dL;种龄24 h,接种量2 mL/30 g基料(干重),初始含水量50%,最适培养温度30℃,优化后竹红菌素产量达1.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