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纳米银在不同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情况。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了纳米银保鲜盒中纳米银的含量,比较了微波消解和干法灰化的前处理效果,并研究了不同温度情况下,纳米银食品接触材料在脂肪类(正己烷)、酸性(4%乙酸)、酒精类(65%乙醇)和水性(去离子水)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行为。结果食品模拟溶液、温度对纳米银的迁移有影响,其中纳米银在脂肪类模拟液中的迁移速度最快,在65%乙醇中迁移速度最慢。由Fick扩散模型,建立了PVC中塑化剂的迁移规律数学模型,得到了模型的重要参数。结论本研究成果能够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纳米银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食品接触材料聚氯乙烯(PVC)中纳米氧化锌(ZnO-Np)迁移特性。方法 制备ZnO-Np含量为1% w/w 的PVC/ZnO-Np复合材料;利用单颗粒系统串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Single-particle system tandem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Sp-ICP/MS)对ZnO-Np迁移过程中的粒径变化进行测定及分析;在20 ℃、40 ℃和70 ℃下对食品模拟物3%乙酸和95%乙醇中的总Zn含量进行ICP/MS测定,以此分析ZnO-Np特定迁移量、迁移率、纳米粒径和迁移形态。结果 复合材料中ZnO-Np的初始含量为8.43 g/kg。迁移实验中ZnO-Np在时间点的特定迁移量最小值为(9.27±3.37) mg/kg,最大值(1 947.33±75.02) mg/kg。中位粒径范围为28~1 156 nm。在第15天时的迁移率范围为5.42%~23.01%。结论ZnO-Np在PVC中存在表面迁移和材料溶胀均导致的迁移,迁移过程中有团聚现象发生。PVC/ZnO-Np复合材料盛放酸性、油脂类和高温食品的应用性和安全性应引起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3.
分别选用3%乙酸、50%乙醇水溶液和精炼橄榄油为食品模拟物,研究了25℃、40℃和商业灭菌(121℃、0.1 MPa)条件下,食品玻璃包装瓶盖PVC密封圈中环氧大豆油(ESBO)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ESBO的迁移量随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25℃和40℃下,ESBO达到迁移平衡时的迁移率分别为:0.06%和0.14%(3%乙酸),0.46%和1.40%(50%乙醇),30.36%和31.57%(橄榄油),31.35%和33.87%(橄榄油灭菌后);ESBO在橄榄油中的迁移率最大,其次为50%乙醇,而3%乙酸因对ESBO的溶出作用最小,几乎不发生迁移;ESBO在橄榄油中迁移达到平衡时的量超过了欧盟(EU)10/2011法规的限量要求;高温高压灭菌对ESBO在油脂中的迁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食品级PVC中4种增塑剂迁移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品包装材料聚氯乙烯(PVC)为研究对象,研究PVC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4种增塑剂在30℃~80℃条件下,水、乙酸、乙醇、正己烷4种模拟液中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此4种增塑剂都在正己烷的环境下迁移量最大,并且在各种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塑化剂风波又一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台湾、香港和内地政府大力查缴并全面排查塑化剂可能导致的危害,但这一行动还有一个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即非人为添加,由接触材料迁移导致食品中微量含有的塑化剂从含量上如何界定。本文主要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风险评估概况以及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中允许使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的具体种类、限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塑料包装材料因来源充足、价格低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上。塑化剂中目前以邻苯二甲酸酯类较为常用。塑化剂通过增加塑料大分子链间的距离,降低塑料分子间的作用力来增加塑料的延展性和韧性。但塑化剂分子的游离性,使其易于迁移入接触物中。本文介绍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理化性质,对白酒、食用油等不同类型食品的包装材料中塑化剂的迁移情况以及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检测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对目前我国塑化剂超标准案屡禁不止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同时为塑化剂的深入研究及食品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PVC薄膜中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对食品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作为增塑剂能改进聚合物的性能,特别是聚氯乙烯(PVC)一般添加该物质来生产薄膜。DEHP有害身体健康。当包装材料接触到食品时候,DEHP会通过迁移污染被包装物。研究了PVC塑料膜中增塑剂DEHP迁移到几种溶液。PVC塑料膜分别浸入100%正己烷、100%大豆色拉油、20%乙醇、10%食盐水、4%醋酸、蒸馏水中,在常温(25℃)下放2h、1d、2d、3d、4d、5d,溶液中DEHP浓度用高效液相检测。PVC薄膜分别浸入到100%正己烷、100%大豆在25、4、-18℃下放置1、2、3、4、5d。小包子蒸熟后马上用PVC塑料膜包装常温放置。猪肉用PVC塑料膜包装贮藏于4℃。西兰花和绿豆发芽后种植1周,通过覆盖地膜研究PVC塑料膜中DEHP迁移到植株中。研究结果显示:PVC塑料膜中DEHP最大迁移的溶液是100%正己烷,100%大豆色拉油、20%乙醇溶液中的迁移量也比较大,10%食盐水、4%醋酸、蒸馏水溶液中迁移量很少;DEHP对100%正己烷和100%大豆色拉油的迁移都是随温度上升而增加。PVC塑料膜中DEHP在30min内迁移到热的小包子已经很多。用PVC塑料膜包装猪肉在4℃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外卖行业发展迅速,随之产生的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食品接触材料(FCM)由于反应副产物、低聚物、降解过程、包装材料与食品之间的化学反应或生产所用原料中的杂质而含有有害物质,在与食品接触时这些物质会迁移至食品中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常见外卖食品接触材料为塑料与纸制品,其中含有塑化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等添加剂,而传统中式食品又以高温、高油食品为主,在使用一次性餐具盛装该类外卖食品时,添加剂极可能迁移到相关外卖食品中,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与隐患。本文对常见外卖食品接触材料中主要有害物质的性质、检测方法与迁移研究现状进行简述,了解外卖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迁移情况,从而给外卖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监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考察常用黄酒包装容器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分布情况,选取玻璃瓶盖中PVC塑料垫片来浸泡黄酒,探究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迁移溶出量随模拟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DBP、DINP、DEHP从PVC塑料垫片中溶出到黄酒中的迁移量随浸泡时间、浸泡温度的增加总体上呈逐渐增长趋势;尤其在95℃高温条件下,15 min后,DBP的迁移量急剧增加,随着时间延长至120 min,迁移量缓缓增加,DINP、DEHP迁移量的变化情况相似,但是增长幅度较小,表明95℃高温对塑化剂DBP的溶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过氧化氢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测定方法,研究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及其迁移规律。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以不同食品模拟物(水基非酸性食品模拟物、水基酸性食品模拟物、酒精类食品模拟物、油基食品模拟物)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对吸光度建立标准曲线,以相关系数、准确度和精密度为考察指标进行方法学验证;以食品模拟物的种类、迁移时间、迁移次数和迁移温度为考察因素,初步探索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食物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结果:不同食品模拟物中过氧化氢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范围84%~113%,加标平行样品间相对偏差(RSD)均小于10%。相同条件下,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油基模拟物中的迁移量最小;竹木筷中过氧化氢迁移存在一段快速迁移释放过程,而后转换为长时间缓慢迁移释放;过氧化氢的迁移为长时间反复迁移过程,试验至第8次仍有过氧化氢的迁移;随着温度的升高,过氧化氢迁移量会显著增加。结论:分光光度法测定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准确可靠;市场部分竹木筷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氧化氢迁移检出;其迁移规律为长时间,反复迁移的过程,增加温度可显著提高迁移速度;100 ℃煮沸处理可有效降低竹木筷中的过氧化氢的再迁移量。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辐照与真空包装联合作用对室温条件下即食食品货架期的影响,并确定杀灭食品中腐败微生物和某些非芽孢致病微生物(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的最低剂量进行本研究。采用的辐照剂量分别为2.5、5、10、20kGy。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经过辐照的即食食品在室温下均可保存2年,而且一些即食食品的试样在一年后变得非常干硬。杀灭即食食品腐败微生物的最低辐照剂量为2.5kGy。用1.0×102~1.0×104/g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人工污染真空包装条件下的即食食品,经过5kGy的剂量照射后,可以有效地杀灭该致病菌,并在室温条件下存放2年仍未检出沙门氏菌。在相同条件下杀灭痢疾志贺氏菌的最低辐照剂量为2.5kGy。辐照与真空包装联合作用可有效地延长室温条件下即食食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2.
大型超市现场加工制作食品的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我市大型超市中食品现场加工制作的卫生状况 ,于 2 0 0 2年 9~ 10月对我市 15家大型超市中有关食品加工制作的场所及食品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了调查。食品加工现场普遍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各种食品加工间无相对密闭的达 73% ,糕点裱花间不具备相应的卫生条件而生产裱花糕点的生产场所达 4 0 % ,超市卖场中散装食品及现制现卖的食品呈暴露式销售 ,缺少防蝇防尘设施的达 6 6 %。针对超市中这一突出卫生问题 ,提出了有效卫生监督意见和具体的整改措施。严格按《食品卫生法》落实食品现场加工应达到的卫生要求。并对违法行为给予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3.
14.
A review on the use of cyclodextrins in food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yclodextrins (CDs) are cyclic oligomers widely used in the food industry as food additives, for stabilization of flavours, for elimination of undesired tastes or other undesired compounds such as cholesterol and to avoid microbiological contaminations and browning reactions. In this revie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st important CDs at industrial level (α-CD, β-CD and γ-CD) and their main properties from a technological point of view, such as solubility and their capability to form inclusion complexes are described. In addition, the present state-of-the-art on the use of these compounds in the food industry was reviewed.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虹口区食品流通领域的冷链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虹口区食品流通领域的冷链情况.方法:对虹口区大型卖场、连锁超市、集贸市场的冷链设备和冷链管理进行调查.结果:食品经营企业冷链运输、贮存设备少而简陋.易腐食品贮存、销售不規范现象突出.结论: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制定统一、全面的标准,加强监督指导来改善食品冷链现状.  相似文献   

16.
The working group “Food technology and safety” of the DFG Senate Commission on Food Safety (SKLM) advises on new technologies concerning food processing. Treatment with plasma is a newly developed process, which is currently used only on a pilot scale in Europe. The novel plasma treatment technology is experimentally applied to consumer goods. There are also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sector, e.g. to inactivate microorganisms on food surfaces. There is still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on concomita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and changes induced in the food. On May 25th 2012, the SKLM issued a first statement on plasma treatment of foods in German. The English version was agreed on December 14th 2012.  相似文献   

17.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指标设定上的国内外差异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定微生物指标不仅是为了检验食品终产品的卫生质量,而且在国际上广泛用于食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全过程的监测和HACCP的验证。在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中,有关微生物检验的采样、检测方法以及指标表述方面与国际通行做法上有较大差距。通过介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微生物学指标的原则和要点,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粮食和营养安全是当前全球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意味着需要通过继续增加粮食产量来解决日益复杂的粮食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减少从生产到消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食物损失浪费,以及通过食品加工为人类提高食品保存期限、营养质量以及食品安全也引起了极大的重视。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描述了初级食品生产系统的发展,以及食品加工对人类健康以及营养安全的作用。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农业生产部门还是食品加工部门都将面临用更少的资源来生产更多食品的问题。因而本文认为面对世界资源的日益紧张,必须对食品的能量和营养含量加以平衡,促进食品加工环节营养安全的提高,不失为一个良策。  相似文献   

19.
以食品中试基地为基础的食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食品中试基地在食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探讨食品中试基地为基础的食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成果.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食品中李斯特氏菌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湖北省李斯特氏菌污染现状,用检验李斯特氏菌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和API Listeria快速反应板,对全省具有代表性的武汉、孝感、十堰、郑州、荆门、裹樊6个地区的6类561份食品进行了李斯特氏菌污染检测。结果表明:李斯特氏菌的检出率为4.1%,集中在生肉和熟肉制品中,分别为11.4%和6.7%,检出菌株中,致病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占26.1%。结果表明湖北省的食品存在李斯特氏菌污染,应加强监督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