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本方案是以专利技术为基础,利用L-乳酸菌为发酵菌种,采用现代大型专用不锈钢发酵设备进行腌制。以绿色白菜为原料,利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净水在低盐环境下进行恒温乳酸发酵等现代食品先进生产工艺,用生物工程技术控制发酵的全过程。发酵产生的L-乳酸是对人体胃肠道有益的一种有机酸,在肌体内可以代谢,与传统酸菜生产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的酸菜在发酵过程中亚硝酸钠含量高,盐分高,产生的D-乳酸不能被人体代谢,因此,采用本方案工艺技术生产的酸菜是一种更加安全、营养、卫生、保健的佳品。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为生产菌种,纯种发酵生产含有L-乳酸的酸菜。并对酸菜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其结果为最佳发酵温度32℃,食盐浓度2%,接菌量5%,初始水温40℃,发酵时间12d,此发酵条件生产的酸菜成品中L-乳酸的含量为31.35mg/L,Vc含量为16.58mg/100g,Vc含量相比原料白菜下降较少,原料白菜Vc含量为19.24mg/100g。  相似文献   

3.
用正交试验优化东北酸白菜人工接种发酵工艺的发酵条件,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法(SPME-GC-MS)对原工艺人工接种发酵酸菜、新工艺人工接种发酵酸菜和自然发酵酸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比较这3种发酵工艺生产的酸菜在挥发性成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姜绍通  吴学凤  刘靖  刘模  杜威 《食品科学》2009,30(9):124-128
为了选择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L-乳酸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接种量、CaCO3添加时间、温度、装液量及转速进行了优化,并采用培养基重复发酵,建立米根霉半连续发酵工艺。其中摇瓶半连续发酵条件为:孢子接种量4%,种子接种量10%,发酵开始时添加CaCO3,装液量为20%~30%,0~36h时发酵温度28~30℃、36~72h时发酵温度32~34℃,转速200r/min。7L磁力搅拌发酵罐半连续发酵工艺条件为:搅拌转速为300r/min,通气量为1.25L/(L·min),温度为32℃。发酵罐重复发酵稳定,产L-乳酸最高达到86%。为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L-乳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一株分离自新疆牧民家庭自制酸马奶中的乳酸乳球菌KLDS4.0325产L-乳酸的能力,以L-/D-乳酸试剂盒验证该菌种在发酵过程中L-乳酸的光学纯度为100%。在已优化的培养基上,进行产酸条件的探究,研究发现该菌株在最适发酵温度为33℃,最适p H 8.0,最佳发酵转速为120 r/min,在24 h产酸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L-乳酸发酵动力学的研究,考察了发酵培养基(氮源、碳源),发酵工艺条件(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值),确定了乳酸发酵菌株JD.L-08的生长速率,建立了生长动力学方程μ=0.24s/(0.88+s),确定了菌株JD.L-08在连续培养中的稳定状态及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平衡,通过微滤装置的选择与操作条件优化(膜孔径、膜过滤压力、膜面积、纳虑膜的选择),在移出产物L-乳酸的同时实现了菌株的循环使用,确定了L-乳酸连续循环发酵生产的工艺条件.降低了发酵培养基的营养要求,提高了发酵的转化率及发酵罐的体积产率.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5):126-131
以3种乳酸菌为研究目标,研究接种3种乳酸菌对酸菜品质的影响。发酵接种的是混菌培养的副干酪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在发酵过程中,接种混菌后的酸菜亚硝酸盐的浓度明显低于自然发酵酸菜的浓度;氨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L-乳酸含量都有所增加,通过食品专业人员对酸菜感官品质的评分,酸菜的感官品质无论是在色泽、香气还是滋味和脆性都优于自然发酵的酸菜。因此接种3种乳酸菌有助于提高酸菜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产L-乳酸光学纯度为99.3%的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HY-38作为出发菌株,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影响L-乳酸的产量的主要因素,筛选出3个有显著影响效应的因素,分别为葡萄糖、酵母膏及乙酸钠,最陡爬坡试验逼近影响因素最佳值区域,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L-乳酸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乳酸发酵培养基成分确定为葡萄糖148 g/L、酵母膏12.4 g/L、碳酸钙80 g/L、乙酸钠5.0 g/L、磷酸二氢钾1.0 g/L、硫酸镁1.2 g/L、硫酸锰0.04 g/L,在此条件下,L-乳酸的产量达到134.7g/L,比优化前(108.3 g/L)提高了24.3%。  相似文献   

9.
烟草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糖、含氮化合物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为资源化利用烟草废水,以本实验室分离并保藏的一株产L-乳酸的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ZG19为发酵菌株,以烟草废水为发酵底料,L-乳酸产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发酵工艺。 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L-乳酸产量影响最显著的因素,进一步设计爬坡试验逼近最优区域,然后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分析并确定最佳发酵工艺。 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39 ℃、发酵时间30 h、菌种接种量10%条件下,得到 L-乳酸实际产量为15.16 g/L,与预测值(15.35 g/L)拟合度达到98.76%,L-乳酸产量显著提高。 因此,采用此方法得到的优化工艺合理而有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产L-乳酸的嗜热乳酸杆菌进行了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摇瓶发酵和静置发酵的对比实验以及培养基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摇瓶发酵优于静置发酵;麸皮和黄豆粉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2%和3%;木薯为最佳碳源;黄豆粉可代替部分酵母膏;木薯糖化液中加入适量黄豆粉和维生素B代替酵母膏。  相似文献   

11.
添加分离自酸菜发酵液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HDS-01构建酸菜发酵微生物生态体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酸碱滴定法、高通量测序和实时定量PCR技术结合传统酶学分析方法等,研究酸菜发酵过程中理化因子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评价L. casei HDS-01对酸菜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L. casei HDS-01发酵酸菜的pH在第3 d就下降至3.15±0.08,发酵初期乳酸菌数为(7.63±0.19)lg CFU/mL。在发酵酸菜各时期,乳酸代谢途径关键酶活力均显著高于自然发酵酸菜(P<0.05)。在发酵末期,乳酸、总酸和VC含量分别为(7.88±0.38)、(8.45±0.38) g/L和(445.02±10.53)mg/kg,亚硝酸盐含量为(1.55±0.86)mg/kg。对酸菜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发现,L. casei HDS-01发酵酸菜从发酵液清澈度、酸菜的色泽、香气、口味以及脆度等方面均优于自然发酵酸菜。此外,L. casei HDS-01发酵酸菜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始终保持优势地位(63.36%~95.79%),降低了肠杆菌属(Enterobacter)(0.04%~2.26%)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0.28%~25.84%)等致病菌丰度,调控了菌群多样性,缩短了发酵进程。本研究对发酵用菌种资源和功能菌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发酵对富源酸菜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态发酵方式,比较乳酸菌发酵和自然发酵的富源酸菜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不同时段的感官、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变化的规律,评价两种发酵方式对富源酸菜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相比,乳酸菌发酵的富源酸菜感官品质更优;亚硝酸盐含量较低且亚硝峰值出现得较早、pH值较低、总酸含量较高;乳酸菌活菌数量更多,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量都较少;大肠杆菌未检出。说明乳酸菌发酵制作的富源酸菜在品质及安全性方面都优于自然发酵的富源酸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乳酸菌接种发酵法和自然发酵法生产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变化情况,考察不同发酵方式对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对发酵过程中不同时间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动态监测2种发酵方式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和变化情况.结果:酸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乳酸菌接种发酵法生产的酸菜在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5d出现峰值,发酵至15d亚硝酸盐几乎消失.而自然发酵法生产的酸菜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峰值出现在7d,含量为20.84mg/kg,超过国家标准限度值,为达到绿色、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目的,最好将发酵周期控制在30d以上.结论:同样的发酵条件下,乳酸菌接种发酵法生产酸菜的生产周期更短,安全性优于自然发酵法的.  相似文献   

14.
Sauerkraut was produced from shredded cabbage, as is typical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from whole head cabbages, which is a traditional process in parts of Eastern Europe. The sauerkraut was inoculated with five strain mixtures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an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the populations of these bacteria, as well as lactic acid bacteria, pH, and titratable acidity, were monitored over the course of fermentation. Fermentation variables were temperature (18 and 22 degrees C) and salt concentration (1.8, 2.25, and 3%). For most of the analyses, the type of cabbage processing was a significant factor, although within cabbage type, neither salt nor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The final pH of the whole-head sauerkraut was lower than the shredded sauerkraut, but the titratable acid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hredded sauerkraut. E. coli O157:H7 and L. monocytogenes persisted in the brines for most of the fermentation, although at the end of the fermentations (15 days for shredded, 28 days for whole head), neither pathogen had detectable populations. E. coli populations decreased more rapidly in the shredded sauerkraut even though the pH was higher because of the higher total acidity in the shredded sauerkraut. Acid-tolerant strains of E. coli and L. monocytogenes were isolated from both shredded and whole-head sauerkraut at different salt concentrations and temperatures after 15 days of fermentation and could be detected at 35 days in the wholehead sauerkraut.  相似文献   

15.
以乳酸菌粉为发酵剂,加入营养丰富的黄浆水配成发酵液发酵酸菜.实验在室温条件下分成三组进行.第一组做对照组,第二、三组分别用加入了30%和60%黄浆水的盐水做发酵液.对酸菜的感官性质进行评价;分阶段测定酸菜的pH值、可滴定酸度、亚硝酸盐含量,以此衡量其添加的黄浆水对酸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浆水可以提高发酵速度,让酸菜快速成熟,而且不会增加亚硝酸盐的含量.加入了30%黄浆水的第二组比对照组早十天左右达到了可食用酸度,60%黄浆水的第三组酸度增加得也很快,但是感官性质不佳.  相似文献   

16.
东北酸菜是一款非即食的发酵蔬菜产品,在生产加工中因不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受到很大限制。经市场调研,发现大部分东北酸菜企业仍采用自然发酵工艺,针对东北酸菜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对此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发酵蔬菜的定义、东北酸菜自然发酵和工业发酵2种发酵工艺进行阐述,讨论了酸菜中的有害物质,并基于上述原因阐述了酸菜加工过程中适当使用食品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的必要性。为保证和改善酸菜产品的品质,延长发酵酸菜的货架期,确保其在消费市场上正常流通,减小生产上的损失,建议在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在修订时,允许工业化生产的东北酸菜合理使用适当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7.
东北酸菜发酵前后期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工艺发酵制备东北酸菜,选取发酵前、后期理化指标(pH、亚硝酸盐、总酸)及OD600 nm值变化明显的两个酸菜样本,使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研究东北酸菜发酵前、后期的细菌多样性及乳酸菌菌属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发酵12 h和72 h时,酸菜理化指标变化明显,发酵前期(12 h)酸菜样本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均高于发酵后期(72 h),两个样本在门和属分类学水平上的菌群差异不大,发酵前期样本共含7个门的44个菌属,发酵后期样本共含8个门的42个菌属。两样本均含有4种乳酸菌属,分别为魏斯氏属(Weissella)、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乳球菌属(Lact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其中魏斯氏属(Weissella)相对丰度均最高,达25%以上,且在发酵后期4种乳酸菌的相对丰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酸菜发酵期间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酸菜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酸菜发酵期间细菌群落的组成及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发酵第1天的酸菜样本中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随着发酵的不断进行,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呈先降后缓慢增加的趋势。细菌群落结构与发酵进程显著相关,因此不同发酵时期优势菌属不同。酸菜发酵期间的主要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0.01%~82.32%)、肠杆菌属(Enterobacter)(0~20.60%)、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1.66%~9.48%)、盐单胞菌属(Halomonas)(0.03%~1.84%)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0.01%~8.26%)等,其中乳酸菌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低温自然发酵中的酸白菜进行定期取样,分析了乳酸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及细菌总数的变化,同时测定发酵过程中酸白菜酸度和脆度指标.结果表明,发酵初期人肠杆菌和杂菌为优势菌群,酸度为0.31%,脆度为10.06mJ;发酵中期乳酸菌成为优势菌群,其次为酵母菌,酸度为0.66%,脆度为15.01mJ;发酵末期大肠杆菌被抑制,乳酸菌和酵母菌减少,但乳酸菌仍然是优势菌群,酸度为1.27%,脆度为36.47mJ.酸度0.66%及脆度15.01mJ时,酸白菜口感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