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陶红  邓楠楠 《丝绸》2023,(10):115-123
日本“蚕织浮世绘”是中华农业技术文化东传日本的证据。江户时代的胜川春章、北尾重政、喜多川歌麿等日本画家绘制的“蚕织浮世绘”,再现了中国古代《蚕织图》技术环节称谓、蚕桑器具形状、“图文互释”等特征。15世纪至19世纪后期,鉴岳真相收藏梁楷《蚕织图》、狩野永纳摹绘宋宗鲁本《蚕织图》、橘守国以楼璹版《蚕织图》为基础《绘本直指宝》,深化了中华农业技术文化东传日本的基础并扩大了其影响,最终形成日本“蚕织浮世绘”。“蚕织浮世绘”是日本农耕图像表达迈向本土化的结果,其特征包括3幅连续绘的表现形式,画面套色艳丽、构图空间多元、人物肖像“美人绘”等,其中仍能看到中国古代《蚕织图》技术文化的影响痕迹。  相似文献   

2.
蜀锦川丝     
锦绣时期 先秦 古蜀山(邛崃山,岷山)是早有桑蚕的产地。“蜀人早知养蚕,渐具法于西陵之国。”西陵近蜀而有桑,蚕丛氏教民养蚕,杜宇氏教民务农。蜀国兴盛,蚕业发达“蜀居中国之西南,其卦置坤,土地之毛,善利丝臬,故多斑缲文章,有致役致养之爻”。  相似文献   

3.
四、蚕神类神话传说嫁祖教民养蚕说螺祖,黄帝元妃。《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螺祖为黄帝正妃”。宋罗泌撰《路史·后纪五》:“黄帝元妃西陵氏田螺祖,以其始蚕,故又把先蚕。”先蚕,即蚕神。在我国把先蚕的时间很早,《后汉书峡L仪志》:“把先蚕,礼以少车。”用猪和羊做祭祖的贡品,仅次太牢,礼不算轻。由螺祖又产生雷祖峰,清李元度重修《南岳志》GI湘衡稽古》:“雷祖从(黄)帝南游,死于衡山,遂葬之。今峋峨有雷祖峰,上有雷祖之墓,谓之先蚕家。其峰下回西陵路,盖西陵氏始蚕,后人…  相似文献   

4.
蚕市     
蚕市为买卖桑苗、蚕种、蚕具等的集市。蜀地自古蚕业兴盛 ,特别是成都平原 ,为古代蜀地蚕业中心 ,每年春季养蚕前 ,桑苗、蚕种、蚕具等交易十分频繁。《成都古今记》载 :(古代成都 )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些集市虽有专名 ,但不限于所售内容 ,如蚕市出售养蚕用具 ,也出售农具、铁器、花果草药。宋黄修复《茅亭客话》卷九记载 :“蜀有蚕市。每年春正月至三月 ,州城及属县 ,循环十五处。耆旧相传 ,古蚕丛氏为蜀主 ,民无定居 ,…  相似文献   

5.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合川举人张森楷旅居京、沪,见《上海农报》商业栏中刊载国内生丝在上海销价,以州丝最低,其时,苏、浙机丝充满上海丝市,每担(1)值银七百二三十两,而川丝只值三百四五十两,十分感慨。其后,在他续修的民国《合川县志》中记述:江、浙、楚、粤各省养蚕之家,一家种桑至数万株,出丝至数十担,获利至数万金,他们所产之丝,与海外洋商竞争,还可一操胜算,而号称“蚕丛之国”的蜀丝,却品质低劣.不能与之匹敌,此固蜀商之咎,亦蜀土之羞“(2)。当时,四川农村生产的,全为土茧;缫丝工具全为土造大车;…  相似文献   

6.
蜀锦川丝     
锦绣时期先秦古蜀山(邛崃山,岷山)是早有桑蚕的产地。“蜀人早知养蚕,渐具法于西陵之国。”西陵近蜀而有桑,蚕丛氏教民养蚕,杜宇氏教民务农。蜀国兴盛,蚕业发达“蜀居中国之西南,其卦置坤,土地之毛,善利丝,故多斑纟采文章,有致役致养之爻”。“黄帝之时,为丝于蜀。”“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受帝命治丝养蚕,供衣服,后祀为先蚕,始传于中国”。“先王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治其麻丝,以为布帛,功被于天下,礼乐以成,贵贱以分,为万世文。”中国以农业立国,农桑为衣食之源,历代君王莫不躬耕桑…  相似文献   

7.
"尚滋味""好辛香"之语出自东晋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蜀志》,是古代川菜的最大特点,其本意是饮食上既注重营养又讲究味道,同时注重选择各种新鲜的食材和辛辣的调味料。古蜀国地处西南,经济发达、物产丰富、气候湿润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古代川人"尚滋味""好辛香"这一饮食习惯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赵泽祥 《丝绸》1999,(9):41-43
在今存《荀子》三十二篇中 ,记叙蚕学内容较为完整的当推《赋》篇。研究荀子《赋》篇中的“蚕赋”及其写作背景 ,是探索先秦时期的蚕业科技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浙江淳安盛产珍稀名贵的山萸肉,又称红宝.山萸肉,又称山茱萸;《神农本草经》载:“味酸平.主心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一名蜀枣.生山谷.”“山茱萸”,浙江淳安人称红枣皮.其色泽鲜红艳丽,状如樱桃,性味微酸.据测定,山萸肉含有多种甙,  相似文献   

10.
朱永瑜 《烹调知识》2011,(11):65-65
洋葱,又称胡葱。西晋·张华所撰写的《博物志》里就有:“张骞使西域,得葡萄、胡葱、苜蓿。”五代时期韩保升在《蜀本草》一书中记有“胡葱,茎叶粗硬,根若金灯”之语;《饮膳正要》的作者又称它为“回回葱”等,充分说明洋葱确是外来品。也证明我国食用洋葱的岁月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