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测定和分析网购密胺餐具的材质、高锰酸钾消耗量和脱色,研究迁移温度对甲醛迁移量的影响,评估网购密胺餐具的质量。方法 采集网上在售的18批次密胺餐具,通过衰变全反射(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红外法分析密胺餐具和脲醛餐具的特征吸收峰,快速区别密胺餐具和脲醛餐具。依据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对密胺餐具高锰酸钾消耗量、脱色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依据GB 480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对密胺餐具的甲醛迁移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脲醛餐具占样品总数44.4%,覆盖密胺涂层的脲醛餐具占样品总数33.3%;11.1%的样品高锰酸钾消耗量不合格;11.1%的样品4%乙酸浸泡液脱色不合格;11.1%的样品甲醛迁移量不合格(4%乙酸,70℃,2h)。结论 本次网上购买的密胺餐具高锰酸钾消耗量、脱色存在不符合GB 4806.7-2016的现象;甲醛迁移量不符合GB 4806.6-2016标准的现象,存在用脲醛餐具替代密胺餐具或是在脲醛餐具上覆盖密胺涂层以次充好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我国坚果籽类食品接触材料膳食暴露评估基础参数。方法选择接触面积法对坚果籽类食品接触材料进行研究,通过调查食品接触材料的相关数据信息获得接触面积法中食品接触材料与单位质量食品的接触面积参数。结果通过调查分析114份坚果籽类食品,获取相关数据3 648个,我国坚果籽类食品接触材料主要包括铝、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涂层6种材质,食品接触材料与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食品的接触面积(S/V)平均值为21.29 dm~2/kg,中位数为13.40 dm~2/kg,P5为1.11 dm~2/kg,P95为67.46 dm~2/kg。结论基于坚果籽类食品市场调查构建的坚果籽类食品接触材料基础参数可为我国坚果籽类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各方面重大活动的日益增多,重大活动中餐饮安全日益得到重视,食品相关产品是食品安全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密胺类食品相关产品风险、肉制品及加工设备风险、餐具洗消风险和油烟风险等四方面应该着重注意。重大活动中,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密胺餐具的管控,加强密胺类餐饮厨具管理。重大活动中肉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关注加工设备清洁,避免食源性食品中毒事件发生。重大活动餐饮具洗消过程中,除常规消毒外,还应注意水资源检测与洗涤剂残留。重大活动的厨房油烟机应规范清洗标准、使用寿命标准,规范操作人员着装,油烟无法有效吸收时应立即更换或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决塑料一次性餐具、淋膜纸碗等不经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的制品出厂时的微生物质量管控缺失的问题。方法采用臭氧注入聚乙烯包装袋密封消毒的方法,对一次性餐具阳性样品进行消毒测试,并参照相应国家标准及检验方法对其总迁移量和脱色试验项目进行测试评估。结果当O_3浓度达到555.6 mg/m3后密封保持4 h,淋膜纸碗、聚丙烯塑料餐盒、聚苯乙烯塑料勺3种不同材质的一次性餐具均得到了良好的消毒效果。当O_3浓度达到555.6 mg/m3后密封保持48 h,3种不同材质的一次性餐具的总迁移量和脱色试验测试结果符合国家相应标准要求或产品性能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臭氧注入聚乙烯包装袋密封消毒一次性餐具有可行性,可为生产者有效管控微生物指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和甲醛迁移量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方法在上海的企业和消费市场采集密胺餐具共40份,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材料鉴别,依照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和GB 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进行迁移试验,测定三聚氰胺和甲醛迁移量。结果密胺餐具存在材质未标识、标识不清或标识有误的现象;脲醛树脂中三聚氰胺和甲醛的迁移量均高于密胺树脂,且迁出量与温度呈正相关。结论脲醛树脂应用于餐具存在风险,国家标准中有必要增加密胺材质鉴定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全浸没法、袋装法、测试池法和填充法四种不同的浸泡方式对各种食品接触材料高锰酸钾消耗量的影响。方法 测试方法参照GB/T 5009.60-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测定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方法。结果 密胺餐具采用填充法比全浸没法和测试池法所消耗的高锰酸钾量高。复合膜产品采用全浸没法所消耗的高锰酸钾量是袋装法的2倍多。纸浆类产品采用填充法所消耗的高锰酸钾量比全浸没法所消耗的高锰酸钾量大。结论 扁平容器类餐具适合采用测试池法; 容积较小的容器餐具类适合采用全浸没法; 薄膜/袋包装类产品适合采用袋装法和全浸没法, 其中复合薄膜类产品适合袋装法, 纸浆类产品则适合全浸没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KW塑料公司日前宣布,其最新推出的KWR621食品级可再生聚丙烯塑料已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监管局(FDA)批发的食品接触许可。这意味着该种100%可再生的聚丙烯塑料可在食品包装生产中安全使用。 据介绍,此种创新型聚丙烯塑料,将在汤勺、冷热饮料杯、碗筷等塑料餐具及其他食品包装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综述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毒理评价和暴露评估,食品和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相关法规要求和国内外监测信息,并分析评价塑料、纸张、橡胶、涂层、热塑性弹性体等各类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风险,建议企业警惕迁移风险为高、中的材料和制品,用于接触高油脂、酒精食品或高温、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为相关行业有效管控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和分析市售密胺餐具的感官、甲醛迁移量和三聚氰胺迁移量, 评估市售密胺餐具的安全性。方法 采集了市场在售的30批次密胺餐具, 依据GB 4806.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对其感官、甲醛和三聚氰胺的迁移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对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3%的样品感官出现异常; 33.3%的样品甲醛迁移量超标; 46.7%的样品出现三聚氰胺迁移; 随着浸泡液温度的升高, 无论是甲醛还是三聚氰胺, 其迁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售价较低的样品出现问题率更高。结论 目前市场上密胺餐具的质量令人担忧, 不同价格与不同来源的餐具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应选择外表光滑、平整的餐具, 同时尽量不要在高温或酸性条件下使用密胺餐具。  相似文献   

10.
为通过大数据挖掘预测食品相关产品安全风险隐患,基于2018~2020年度食品相关产品国家监督抽查的7704批次数据,分析我国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现状与风险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食品相关产品综合评价体系,计算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综合指数。结果表明,食品相关产品平均不合格率为4.56%,均高于同年度食品抽检不合格率。密胺塑料餐具、纸杯、餐具洗涤剂等7类产品不合格率高于平均水平,塑料杯、塑料菜板、不锈钢厨具等10类产品不合格品低于1%。跟踪抽查连续两次不合格企业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不合格产品和问题重复出现。层次分析法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7个二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为影响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权重从高至低依次为化学物质迁移0.354,微生物超标0.331,重金属超标0.171,物理性能不合格0.100,卫生性能差0.044。二级指标为食品相关产品种类,风险较高的产品有洗消剂(0.252)、纸和纸板制品(0.189)、塑料制品(0.177),其次是竹木制品(0.170)、金属制品(0.105),而玻璃制品(0.056)和陶瓷制品(0.051)风险相对较低。本文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数与抽检不合格率趋势一致,可为相关产品风险研判和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结合蜜胺餐具的实际使用情况,选用合适的食品模拟物进行迁移实验,采用LC-MS/MS法测定三聚氰胺迁移量,研究蜜胺餐具中三聚氰胺单体的迁移规律。重点考察了食品模拟物种类、接触时间、接触温度、乙酸浓度、乙醇浓度、重复使用和微波加热等迁移条件下蜜胺餐具中三聚氰胺迁移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酸性食品和牛奶中的三聚氰胺迁移风险较高,且需控制蜜胺餐具的使用温度、盛放时间、重复使用次数及微波加热功率和时间以降低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迁移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学校食堂在用密胺和不锈钢餐具进行检测分析,并参照相关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估学校食堂在用密胺和不锈钢餐具的风险状况,为建立风险防范措施及优化现行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次检测通过对密胺餐具中甲醛迁移量、三聚氰胺迁移量;对不锈钢餐具中铅迁移量、砷迁移量、镉迁移量和镍迁移量六项指标,对食堂抽取的100批次密胺在用餐具和100批次不锈钢在用餐具样品进行风险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现在用问题餐具共72批次,占比36.0%。其中在用问题密胺餐具55批次,占密胺餐具总量的55.0%;问题不锈钢餐具17批次,占不锈钢餐具总量的17.0%。密胺餐具不合格项目主要为甲醛和三聚氰胺(4%乙酸,水)的迁移量超标,不锈钢餐具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铅、镉元素的迁移量超标。结论 食堂应制定密胺餐具相应的使用管理规范,设定密胺餐具的使用年限为1年以内,同时规范餐具的消毒、清洗等操作,从而有效地降低甲醛和三聚氰胺的迁移风险;应加强不锈钢餐具原料供应链管理,从源头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3.
具色塑料餐具中的初级芳香胺、多氯联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容易造成食品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色母粒原料是有害物质进入具色塑料餐具的主要来源。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具色塑料餐具及其色母粒中主要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发展趋势与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及相关标准情况,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migration of formaldehyde and melamine monomers has been measured on 90 samples of plastic tableware in three different situations – new articles, already used articles and artificially aged articles – by using simulant, contact times and temperatures prescribed by Commission Regulation (EU) No. 10/2011. Formaldehyde was determin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analysis of the coloured complex obtained by reaction with chromotropic acid. Melamine was measured by an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Fourier Transformed – Infrared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characterise the plastic. The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amino resins based on formaldehyde-melamine, urea-formaldehyde or melamine-urea-formaldehyde with different migration behaviour. The migration of monomers was related to progressive degradation of the resins. Ageing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otential degradation of the resins and the consequent migration of the monomers may continue throughout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product. The specific migration limit (SML) of melamine was exceeded after ageing.  相似文献   

15.
复合抗静电阻燃ABS 、聚丙烯、聚乙烯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塑料的抗静电阻燃机理,详细介绍了复合抗静电阻燃ABS塑料、聚丙烯、聚乙烯材料的研制工艺及配方;给出了复合抗静电阻燃ABS塑料、聚丙烯、聚乙烯材料的抗静电、阻燃性能测试数据,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聚乙烯、聚丙烯、ABS塑料具有优良的抗静电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16.
食用油脂及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对我国标准人经食用油脂及加工食品摄入反式脂肪酸进行风险评价。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食用油脂及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运用Crystal Ball软件对食用油脂和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风险商(hazard quotient, HQ)进行分析和风险描述。结果 食用油脂的HQ平均值为1.21E-1, 90百分位概率下风险商为3.07E-1(HQ<1), 95百分位概率下风险商为3.33E-1(HQ<1); 含油脂高的加工食品HQ平均值为5.30E-1, 90百分位概率下风险商为9.59 E-1(HQ<1), 95百分位概率下风险商为1.92E 0(HQ>1)。结论 郑州市居民经食用油脂摄入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较低(HQ<1); 摄入含油脂高的加工食品的90百分位的概率下不存在风险(HQ<1), 95百分位暴露水平下存在一定的风险性(HQ>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