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交联—羧甲基淀粉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制备交联-羧甲基(CCMS)复合变性淀粉,并分析了其性质,包括糊透明度、抗酸碱能力、抗老化能力、抗剪切能力以及温度和时间对糊黏度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复合变性的交联一羧甲基淀粉(CcMS)既保存了单一变性淀粉羧甲基淀粉(CMS)和交联淀粉(CS)的优点,又弥补了羧甲基淀粉(CMS)和交联淀粉(CS)各自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工艺路线制备了相应的交联酯化冷水可溶淀粉,分别称为a、b、c淀粉,对它们的性质作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工艺路线制备出的淀粉性质存在差异。a淀粉交联度最高,酯化取代度最低,在冷水中容易分散,形成的糊的粘度热稳定性好,但透明度差,容易凝沉;c淀粉交联度最低,酯化取代度最高,在冷水中不易分散,形成的糊的粘度热稳定性差,但透明度好,不易凝沉;b淀粉性质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忠 《食品科学》2001,22(2):25-28
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糊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不同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糊化温度,糊的冻融稳定性、透明性、抗霉生长能力及温度、浓度、回旋速度、pH值和介质对羧甲基淀粉糊粘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羧甲基淀粉具有低温易糊化,糊凝沉性弱,冻融稳定性好,抗霉能力强和透明度高的优良性质。氯化钠及钙离子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粘度性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铃薯羧甲基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徐忠 《食品科学》2001,22(2):25-28
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糊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不同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糊化温度,糊的冻融稳定性、透明性、抗霉生长能力及温度、浓度、回旋速度、pH值和介质对羧甲基淀粉糊粘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羧甲基淀粉具有低温易糊化,糊凝沉性弱,冻融稳定性好,抗霉能力强和透明度高的优良性质。氯化钠及钙离子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粘度性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淀粉化学变性技术是目前淀粉工业发展的方向。研究了木著淀粉经三偏磷酸钠交联和琥珀酸酐酯化变性处理后高温热糊特性的变化,指出了7个反应因素(交联时间、交联剂用量、交联pH、酯化时间、酯化荆用量、酯化pH、反应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发现变性后的淀粉高温热糊的粘度较原淀粉提高了5~10倍。  相似文献   

6.
糊粘度大小、性质为淀粉和变性淀粉最重要的性质之一。本文介绍了淀粉行业使用的各种粘度计、粘度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采用氧化交联对甘薯淀粉进行改性处理,提高了淀粉的白度,改善了淀粉糊的稳定性和抗老化性,并对改性淀粉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变性后,淀粉糊冻融稳定性提高,凝沉性减弱,抗老化性能较强;变性淀粉粘度变化较小,且具有较好的耐酸性能,但是耐碱性较差;具有很好的抗剪切性;抗酶解性能增强。氧化交联乙酰化己二酸双淀粉酯在1729cm-1处产生了新的吸收峰,并确定该吸收峰为酯羰基的伸缩振动峰。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甘薯淀粉的改性没有改变其晶体结构,交联反应基本发生在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  相似文献   

8.
酶解和发酵对交联淀粉应用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交联淀粉采用酶解和发酵处理,研究酶解和发酵后交联淀粉的应用性质,结果表明:交联淀粉酶解后其溶胀度和抗剪切性随DE值增加而增加,糊化温度降低;随酶解程度的增大,交联淀粉的粘度下降,粘度稳定性逐渐提高。发酵后交联淀粉的粘度减小;抗剪切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淀粉和变性淀粉的粘度测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糊粘度大小,性质为淀粉和变性淀粉最重要的性质之一。本文介绍了淀粉行业使用的各种粘度计,粘度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李倩  高群玉  吴磊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306-309,334
以三偏磷酸钠(STMP)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酯化剂,对甘薯淀粉进行复合变性,通过一步和二步改性法制备交联酯化改性甘薯淀粉。比较了一步和二步改性法对交联酯化甘薯淀粉性质的影响。一步法指甘薯淀粉交联后调整酯化的条件,省去水洗、中和与干燥操作工序连续进行酯化;二步法为将制备的交联淀粉粉碎干燥后作为酯化变性反应的原淀粉。以峰值粘度和稳定性为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一步法改性的交联酯化甘薯淀粉具有更好的峰值粘度和稳定性;二步法改性的交联酯化甘薯淀粉具有更好的抗凝沉性,溶解度和膨胀度略高于一步法,抗冻融性更好,但与一步法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食用交联甘薯淀粉制备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对甘薯淀粉进行变性,制备食品用交联甘薯淀粉。以交联淀粉峰值粘度和结合磷含量为指标,以三偏磷酸钠用量、反应pH、温度、时间和硫酸钠用量为因素研究交联反应最优工艺;并研究系列食用交联甘薯淀粉粘度、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及形态学和结构性质,为其在食品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木薯淀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兴  童群义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3):122-124,128
对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木薯淀粉(CHMS)的白度、糊粘度、透明度、冻融稳定性、耐盐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木薯淀粉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复合变性的淀粉白度下降至90.1%,而冷糊粘度升高至925mPa·S,糊透光率升高至70.7%,冻融稳定性、耐盐性也得到改善;红外谱图显示了各特征基团的特征吸收峰,证实了其分子基团的变化。对木薯淀粉进行交联羟丙基羧甲基复合变性,有利于提高其在工业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的理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马铃薯原淀粉、马铃薯羟丙基淀粉、马铃薯羧甲基淀粉、马铃薯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的理化特性,证实了马铃薯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具有良好的冻融性、抗老化能力、抗生物降解、糊透明度高和耐酸性以及粘度高、糊化温度低等优点.说明马铃薯羟丙基旋甲基复合变性淀粉兼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单一变性淀粉的优良性质,弥补了单一变性淀粉性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和三聚磷酸钠反应,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旋转粘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对生成的淀粉磷酸酯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通过流变学分析.测得所得变性淀粉糊均为非牛顿流体。结果表明.交联度较高时.糊的透明度低.但冻融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活化60min的木薯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一氯乙酸钠为醚化剂制备交联羧甲基淀粉,对交联羧甲基淀粉的溶解度,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老化、抗酸、抗剪切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交联淀粉,交联羧甲基淀粉的溶解度增大、糊的透明度增大;相对于羧甲基淀粉,交联羧甲基淀粉的溶解度减小,糊的透明度降低;相对于交联淀粉和羧甲基淀粉,交联羧甲基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抗老化、抗酸和抗剪切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高性能交联羧甲基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制备了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研究表明, 交联剂用量在0.12%,物料比为淀粉∶氯乙酸∶氢氧化钠为1.0∶0.7∶2.0(mol)时,可得到取代度在0.6左右性能优良的交联羧甲基淀粉,其粘度、粘度稳定性、热稳定性、耐酸碱性和抗剪切性都非常好.  相似文献   

17.
香芋淀粉糊的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糊浓度、温度、回转速度、pH和盐等因素对香芋淀粉糊粘度的影响 ,测定了香芋淀粉糊的透光率、冻融性、凝沉性和抗霉菌能力等性质。结果表明 ,香芋淀粉糊具有透明度低 ,冻融稳定性差 ,沉降性好等性质。在酸性条件下 ,淀粉糊粘度迅速下降 ;在中性条件下 ,糊粘度最高。不同的盐对淀粉糊的影响不同 ,其中硼砂和一些过渡金属盐的存在使糊粘度升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变性淀粉亟待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变性淀粉亟待开发宋国安(黑龙江省克山县经济委员会161600)1前言淀粉的应用,普遍采用加热淀粉乳使之糊化,应用所得的淀粉糊。淀粉糊的性质又是变性处理的主要目的。如糊化温度的高低,热粘度的高低和继续受热的稳定性,冷粘度的高低,凝沉性的强弱,形成凝...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乌冬面专用改性淀粉制备工艺;并利用Brabender连续粘度计测定木薯原淀粉、木薯交联淀粉、木薯交联酯化淀粉及乌冬面专用改性淀粉的糊粘度曲线;同时对此四种淀粉糊的凝沉性、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溶解度和膨胀度进行测定比较,为改性淀粉在乌冬面中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小麦羧甲基淀粉糊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小麦羧甲基淀粉糊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糊的冻融稳定性、抗生物降解能力、抗老化能力、糊透明度及温度、pH值、剪切力及介质(蔗糖和NaCl)对糊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羧甲基淀粉冻融稳定性好,抗生物降解及抗老化能力强,透明度高。糊的热粘度稳定性降低,冷粘度稳定性增加。氯化钠强电解质对小麦羧甲基淀粉糊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