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义东 《饮食科学》2007,(12):44-44
最近,我到丹东长甸河口旅游,在刘老根"龙泉山庄"附近的农家吃了一顿农家饭,餐桌上的棒子面饼子让我一见如故。棒子,就是玉米。在我小的时候,一年四季都吃棒子,天天"偎"在棒子面中,那时以为普天之下都是吃棒子面的。长大后,当我走  相似文献   

2.
贾师傅:小李,买粮食来啦?小李:是呀,今天想买点棒子面(玉米面)熬粥喝.贾:小两口儿日子过得挺美满?真快呀,转眼结婚快一年了吧?李:可不,整整一年了.贾师傅,您说,过热天家用粮食怎么保管呀?我们新家庭没经验.去年,过夏  相似文献   

3.
珍珠米情结     
玉蜀黍、包谷、包米、珍珠米、包芦、棒子……在玉米众多芳名中,我最喜爱珍珠米,一提起这个给人美丽遐想的名字,我就会想起童年一段朦胧而恬美的温馨。 那时我大概四五岁吧,跟外公外婆住在浦东塘桥镇上。那天下午,在镇外田野中“野”成了大花脸的我,推开家门就闻到了扑鼻的糯香,外婆神秘兮兮地笑着打来一盆水:  相似文献   

4.
我们滕州把玉米叫做棒子。有句俗话说:棒子煎饼卷辣椒,既解馋来又上膘,还治感冒和发烧。这话说来并不夸张。前段时间,南方的几个文友来我这里,吃饭时我犯愁了:这可是几个美食家呀!妻子灵机一动,把棒子煎饼端上了桌,几个人看着这黄灿灿的物件愣住了。我告诉他们,这是我们这儿的主食——棒子煎饼,几个人便迫不及待地撕了一点放进嘴里,不吃不知道,一吃真奇妙;这个说怪不得你们选它作主食;那个说我尝过不少地方名吃,这朴素厚道的棒子煎饼盖了帽啦! 我说这还不够劲。几个人就用好奇的目光询问  相似文献   

5.
洛阳不翻汤     
烟花三月 《美食》2012,(6):63-63
20年前,我在父亲的土杂店里帮忙,一次他进了一种类似平底锅的货品,直径约20厘米,表面有粗糙的沙子。我好奇地问其用途,父亲说:"这是烙‘不翻儿’用的。""不翻儿"是洛阳土语,意即不翻饼,不翻汤应是因饼而得名。从父亲那里,我第一次知道了老洛阳的风味小吃不翻汤。  相似文献   

6.
那天饭后,父亲去楼下下棋,把保暖杯落在了茶几上.母新倒掉里面的剩茶,重新沏好,吩咐我给父亲送去.看着母亲贤惠的样子,我心里挺不是滋味. 父母结婚30周年的纪念日快到了.前些天,我撺掇父亲去酒店聚餐庆祝,买个蛋糕,再来束鲜花……父亲当即打断我:“一把年纪了,哪有这么多讲究?你还不知道我最反对这个.”父亲总是一副义正辞严的样子,从不懂得体贴浪漫.我之所以提议去外面吃饭,是想让母亲少劳累些.  相似文献   

7.
幽默8则     
省钱 女儿:妈妈,我给你省了一元钱. 妈妈:怎么省的告诉妈妈, 女儿:你给我买邮票的钱,我没花! 妈妈:怎么没花? 女儿:我把你给领导写的匿名信直接送到领导家里了,没用邮票。  相似文献   

8.
挑肥拣瘦     
童孟侯 《美食》2009,(12):62-62
我这里说的“挑肥拣瘦”不是说工作上的,也不是指挑选家电家具锅碗盆勺,而光是指吃的,食品。 我小时候跟着父亲去瓜摊上买西瓜,父亲总是对摊主说:你说多少钱一斤就多少钱一斤,我不跟你讨价还价。你当场给我开一个,好的,我就买走。当时我觉得父亲有些摆派头,你每月工资135元就这么不挑不拣了?  相似文献   

9.
鲜艳 《烹调知识》2012,(10):69-69
A.魔芋敲打后更有嚼劲问:怎样让魔芋有咬劲?答:将适量盐撤在魔芋上,再用小棒子轻敲,排出魔芋多余水分,烹调时把盐分洗掉就行,这样可以提高魔芋的嚼劲,吃起来别有嚼头。操作的时候,可将魔芋洗净后平铺在案板上操作,没有小棒子可以用擀面杖替代,最后将魔芋表面的盐洗干净再沥干水即可下锅烹调。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遗憾     
父亲年龄大了,血压又高,我不放心他一个人独自住在乡下,就把他接到了身边。来到城里的父亲还是一刻也闲不下来,每天天刚亮就起床,拖地、买菜、做饭。我劝他要多休息,注意血压,他却总是乐呵呵地说:"活动着心情舒畅,病都是闲出来的。"我拿他老人家没办法,只好由他去做。眨眼一年多过去了,一天早晨,父亲在饭桌上突然说道:"昨晚我做了个喜人的梦,梦见‘金地园酒家’了,梦见咱全家……""爸,这很正常,念旧是人之常情嘛。"我吃完饭还要赶着去上班,没等父亲说完,就抢白了一句。  相似文献   

11.
从太原汽车站驱车不到1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怡园酒庄.进入酒庄大道,路边两行粉色的波斯菊在风雨中摇曳着迎接着我们的到来.转个弯,前面的一栋白色的法式酒庄建筑简洁而明快,一大片翠绿的葡萄园簇拥在周围,给周围装扮上了生命的颜色.一个家族的后花园《GOURMET》(《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当初您父亲陈进强先生怎么会想到来山西建立一个酒庄呢?陈芳:怡园酒庄是我父亲跟他的法国友人詹威尔先生一手创建的.两个人一直是生意上的伙伴,后来觉得退休以后能住在一个自家的酒庄里很有意思,于是就产生了建立一个酒庄的想法.在国外,葡萄园就如同自家的后花园,认为是自家的property.现在我们酒庄的双人头标志正是代表着我父亲与詹威尔先生之间永恒真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2.
我大学时候宿舍一姐们儿跟我说:"我妈这辈子没什么大出息,就因为我爸时她太好了,她太幸福了。"在这个姐们儿跟我说完此话三年之后,她的父亲不幸去世了。这个世界总是在和女人开各种各样的残忍的玩笑,以上的事例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女人的天性注定了在感情里的弱势。如果生下来染色体没有异常,还是一个"女"的属性,那么如果仅仅是凭着感性去走,注定要去寻求一份"安全感"。这份安全感,大多数是要靠男人给的:一个安全的家,一份安全的感情,一个安  相似文献   

13.
一碗豆浆     
周天 《食品与生活》2004,(10):41-41
我9岁那年,父亲忽然有了一次去市里出差的机会。 那时父亲在一所村小学做教导主任,母亲是一位普通农民,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清苦,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肉菜,更不用说上饭店了。父亲每次去乡里开会,总是带着母亲做好的玉米面饼子,中午就着开水吃,省下一元钱的出差补助以补贴家用。父亲也因此一度闻名乡里。  相似文献   

14.
既有压力 又有动力 记者:余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管吉尔达的?心境又是如何? 余总:我大约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介入吉尔达的管理工作的。接任后的心境比较复杂,但让我感觉最深的是责任重大。这种感觉也一直伴随我到现在,并将始终给我压力,给我动力,直至今后…… 记者:能否谈谈这方面的原因? 余总:可以这样说,吉尔达是个比较典型的家族式企业,企业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与整个家族的全力奉献是分不开的。就拿我父亲余阿寿来说吧,为了吉尔达,他不知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另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吉尔达并不完全属于我们的家族,它应该属于整个社会,是社会的一份子。所以,无论从家族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管理好吉尔达,是我  相似文献   

15.
老编答疑     
老编: 你好!我向你问一个制作的问题,请你帮助解答。我在观察高手们制作的战车时,经常可以看到车上放置着一些布卷、抹布、旗帜、火炮防尘罩等各种布类物品,把这些小零碎儿往死气沉沉的战车上一放,嘿!它们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了,让人感到很有生活的味道。这些抹布、帆布之类的“日用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怎样才能做好模型中的“布”呢?北京:张京宇  相似文献   

16.
2006-7-17我和儿子晚餐桌上给三只小雪球儿猫取的名字分别是:牛奶,汤圆儿,豆包。本着不离白色的宗旨,儿子取的第一个是云云,我说那不快和你爹重名了吗?他肯定不高兴。于是最终选了这三个,刚才写出来一看,这怎么全是吃的啊?可见,我们俩潜意识里对食物是多么充满深情!  相似文献   

17.
正小时候,身边的大多数人都很穷。但我到底是小孩,有一年过生日,像电视里的小姑娘一样问我妈":有什么生日礼物?奶油蛋糕?"我妈轻易地踢了皮球,说:"问你爸去。"我父亲虽然也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当时却躺在两条板凳上,梦呓般说":晚上,晚上给你买个蛋糕。"那是炎热的七月,奶油蛋糕从来不出现在这样的时节。但我眼巴巴地等到黄昏,看父亲是不是会推出脚踏车,出门寻一个蛋  相似文献   

18.
喝大麦糁儿     
饥饿年代,若天天能喝上大麦糁儿,就算是很幸运的了。 改革开放后,大麦糁儿一度时期告别了咱家的餐桌,可有年夏天,我去乡下的一位亲戚家,当他给我端上一碗大麦糁儿粥,品尝后一种新鲜的味觉,那是当年从未有过的。于是,我向这位亲戚要了几斤大麦糁儿带回家中,准备熬给妻与女儿喝。  相似文献   

19.
冥冥  王音  于笑 《烹调知识》2008,(8X):10-19
不知何时,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吃饭也可以成为一种时尚,而这种时尚的引领者正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餐馆儿。而对着装修精细的店面和口味独特的菜品,消费者不禁自问:今天我"食"尚了吗?与此同时,店家在思考:今天我做得够"食"尚吗?除此之外,店家还要考虑:明天我是否依然"食"尚。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今天的小餐馆儿是否还能引领明天的大时尚呢?  相似文献   

20.
快乐蚕豆     
有一次,父亲喝酒时吃了很多的麻筋豆,第二天在大庭广众之下,竟咚咚咚接二连三一次就放了七个响屁,乐得所有在场的人一阵欢笑。后来,父亲还出了这样一道算术题来考我:一个豆子七个屁,七个豆子几个屁?这样的算术题当然难不倒我,但我觉得父亲出的算术题比老师讲的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