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针对织物折皱回复存在各向异性且难以描述的问题,将通过研究试样取向角与其对应的折皱回复角的关系,寻找更科学的织物折皱回复性能表征方法。选择纯棉平纹和斜纹织物为实验材料,从经纱方向(取向角定为0°)顺时针旋转,每隔15°取一试样,平纹织物取样角度范围为0°~90°,斜纹织物取样角度范围为0°~180°。通过机器视觉测量每一试样的折皱回复角,结果表明:平纹织物可用15°和75°取向角对应的折皱回复角均值表征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斜纹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其纹路角度密切相关,对于左斜120°左右的斜纹织物,正面用取向角15°、105°、120°的折皱回复角均值,反面用取向角0°、60°、120°的折皱回复角均值来表示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基于折皱回复角和外观平整度的织物折皱回复性评价方法在织物品种适应性和评价结果稳定性等方面的缺陷,提出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原位力学测试方法。通过解析原位力学测试原理,基于所测的力-位移测试曲线,提取用于表征织物折皱回复性的3个评价指标;并通过与织物折皱回复角变异系数的对比分析,说明原位力学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好于折皱回复角法;采用相关性分析发现,折皱特征指标和织物折皱回复角在0.01水平下显著相关,表明原位力学测试方法可有效评价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并基于折皱特征指标构建了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多元回归模型,可用于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全面、客观表征。  相似文献   

3.
针对织物的各向异性,研究了纯棉平纹和斜纹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随取向角变化的情况。采用织物折皱回复动态测试仪测量不同取向角的动态回复指标,包括初始回复速率、急弹时间、急弹回复角度、缓弹时间、缓弹回复角度。结果表明,仅回复角度随取向角变化存在一定规律性,平纹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度随着取向角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斜纹织物正面对折和反面对折试样的趋势有所不同。试验证明了织物对角线方向能较全面反映结构均匀平纹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斜纹斜向和其垂直方向能作为斜纹织物的测试角度。  相似文献   

4.
织物实际使用中产生的折皱是多向立体的,需要对织物不同取向进行折皱回复性能的研究。现有的测量方法只能测量静态回复角,无法显示织物折皱回复过程。采用视频序列的动态测量方法测试了3块不同规格羊毛平纹织物7个不同方向的折皱回复过程,分析各向折皱回复性能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羊毛织物回复迅速,动态测试系统优势明显;纯羊毛织物比含涤纶羊毛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好,织物在急弹和缓弹阶段的折皱回复各向异性一致;在取向角为45°时,折皱回复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织物折皱回复力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织物产生折皱及回复的过程,指出形成折皱的过程是与时间有关的松弛过程,织物折皱回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折皱回复力和摩擦阻力之间的相对平衡关系.采用自制装置测量织物距折痕不同距离的初始折皱回复力发现,距折痕距离越大初始折皱回复力越小,并且随着折皱过程中外部压力作用时间的增大,初始折皱回复力不断减小,折皱回复角也不断减小,其变化规律符合负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较精确、易行的测试和表征织物折皱回复角的方法,首先采用KES-F织物风格仪测试了织物的弯曲、剪切、拉伸和压缩性能,并在KES系统原有力学性能指标基础上引入2个新指标:残余弯曲曲率和残余剪切变形,进而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了采用织物力学性能指标表示其经、纬向折皱回复角的回归方程;同时分析了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各力学性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计算值与折皱回复角的实测值差异不超过0.1°:拉伸功回复率、拉伸比功和弯曲刚度对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影响最大,可以通过提高织物的抗拉伸、弯曲和剪切性能及拉伸功回复率来改善织物的抗皱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测试纯毛织物、涤/棉混纺织物、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研究3种机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分析折皱回复性能测试中加压压力,织物混纺比,加、释压时间等参数对织物折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毛纤维的初始模量高且拉伸变形回复特性好,使得纯毛织物的折皱性最好。研究结果为最终建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理论预测模型,预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奠定理论基础,也为织物服用性能的客观评价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的织物抗皱性测试方法不能直接用来表征穿着过程引起的折皱这一现象,提出一种可模拟实际着装的织物抗皱性测试方法。构建了模拟装置,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折皱密度。经20块织物的相关实验验证得出:模拟方法与实际着装产生的折皱非常相似,说明模拟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其测试稳定性好于折皱回复角法;0°折皱回复角与折皱密度的相关性最大,随后是45°,建议增加45°折皱回复角的测试,以使测试结果更能表征实际着装时织物的折皱变形能力;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此模型可用来预测实际着装时的折皱密度,无需经过工作量繁重的服装制作和实际穿着实验。  相似文献   

9.
探讨形状记忆整理织物在热环境下的折皱回复角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形状记忆整理织物在热水和热空气介质中,在激发温度60℃附近具有温度响应,折皱回复角显著增大。说明形状记忆整理织物对定型时的平整形状具有记忆,并在激发温度附近回复形状。由于导热系数不同,相同温度下,热空气中的折皱回复时间比热水中的回复时间长得多。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计算发现,形状记忆整理织物在热环境下的折皱回复角与温度存在指数关系。热水介质中温度与折皱回复角函数为y=3.446 7x0.557 9;热空气介质中温度与折皱回复角函数为y=3.282 0x0.591 0。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精纺毛织物结构参数与折皱性能的关系,收集了18 种精纺毛织物,应用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进行折皱回复角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构参数与折皱回复角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分析各结构参数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程度,找出对折皱回复角影响较大的结构参数,同时研究了织物结构参数与折皱回复角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精纺毛织物的折皱回复性不仅与织物原料、纱线线密度和捻度有关,还与织物经纬密、织物紧度以及面密度有关;除了纤维原料以外,纱线捻度对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悬垂系数、折皱回复角、弯曲刚度是反映织物风格的重要性能指标,是表征织物成形性、纺织品的空间曲面造型性和织物的使用范围等方面的主要参考指标。基于铜氨棉混纺织物的吸放湿能力强,通过测试分析了在不同回潮率条件下织物的悬垂性能、折皱回复性能、抗弯曲性能等形成织物风格的重要项目,为纺织品及服装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才前 《毛纺科技》2012,40(11):59-61
使用YG(B)541E型智能式织物折皱弹性仪,测试5块不同规格涤/毛平纹织物的7个不同方向折皱回复角,分析各向抗皱性能差异.通过研究得到结论:与织物经向接近方向折皱回复角与经向差异较小,而与织物纬向接近方向折皱回角与纬向差异较大;织物经、纬密度小的,缓弹性回复性能较好;交织织物各角度抗皱性能具有明显规律,而混纺织物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纯棉织物折皱回复性差的问题,探讨了温湿度对纯棉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力一定的情况下,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会随着温湿度的升高不同程度变小,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织物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测量方法存在的测试过程自动化程度低,测量结果精度不高等弊端,以YG541E型全自动激光织物折皱弹性测试仪、SDL-M003A型折皱回复角试验机和自主研发基于视频序列的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为测试仪器,将折皱回复角变异系数CV值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了3种织物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结果表明,基于视频序列的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测量结果准确、稳定,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可为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测试提供可靠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从织物自身组织结构方面优化纯棉织物的折皱性,首先设计织物组织结构参数并制备织物,利用数字式织物折皱弹性仪测得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此基础上,建立纯棉织物经、纬向和总折皱回复角与织物组织结构参数(包括经纬纱线密度、经纬纱捻度、经纬向密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同时分析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各组织结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计算值与折皱回复角实测值绝对误差不超过0.61°,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经纬纱捻度、线密度对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影响最大,可通过提高经纬纱捻度、降低经纬纱线密度来改善纯棉织物的抗皱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机织物在蒸汽垂直熨烫下折痕回复效果的客观评价方法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以纯棉机织物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条件下对织物进行造褶,并测量蒸汽熨烫前后织物的折皱高度、折皱角度及折皱投影距离3项指标。对比上述3种评价方法,得出如下结论:稳定性排序依次为折皱高度折皱角度折皱投影距离;易操作性排序依次为折皱回复角折皱高度折皱投影距离。折皱高度和折皱角度用于评价机织物蒸汽垂直熨烫折痕回复效果的可行性较高,而折皱投影距离可行性较低。研究结论可为建立机织物蒸汽垂直熨烫折痕回复效果的评价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采用图像处理测试织物折痕回复角仪器的结构、特点。分析了织物折皱回复过程、机理及其织物原料、捻度对薄型精纺毛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影响,可用于织物、装饰面料和非织造布的折痕回复性能的评定和测试,该测试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大角度的测量范围。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了24种精纺毛织物,将织物沿0°、10°、20°、30°、40°、45°、50°、60°、70°、80°、90°方向裁剪成11个试样,然后用YG541E型全自动激光织物折皱弹性测试仪测试了24块毛织物在11个方向下的急弹性和缓弹性折皱回复角。经过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论:毛织物的平均急弹性回复角(X)和平均缓弹性回复角(Y)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且Y=0.9219X+20.275,可以应用此公式由急弹性回复角计算缓弹性回复角,以减少测试工作量;建议今后对毛织物进行折皱回复性测试与评价时,为提高评价准确性,经向、纬向以及45°斜向需一起考虑。  相似文献   

19.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风俊  郑德均 《纺织学报》2007,28(10):38-41
基于纺织材料的弹性回复性能及织物的内摩擦作用,研究织物在较小折皱力作用下的折皱弯曲与回复性能,通过简单的模型及公式表征织物回复过程中的重要性质,分析毛及毛涤织物在折皱回复过程中回复力与折皱弯曲形变的关系。利用KES-FB3压缩仪设计折皱弯曲测试试验,用所得数据计算模型参数,能较好地反映出织物折皱回复规律,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天然茶色素上染棉织物,探讨了不同条件下染色对棉织物拉伸特性、剪切特性、弯曲特性、压缩特性及表面特性的影响,及对折皱回复角及毛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茶色素染色后增加了织物的柔软感、蓬松性,克服了棉拉伸性差的特点,织物弹性、回复能力增强,粗糙度降低;但降低了抗剪切能力和丰满感,同时折皱回复角及毛效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